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滾動新聞 > 正文
 

2005年9月15日全國糧油貿易規避風險研討會實錄(3)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8日 08:30 大連商品交易所

  下面重點談一談期貨市場的避險作用。期貨市場在我們國家才有十幾年的歷史,大連商品交易所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建立起來的,但是這種機制在國外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是非常穩健、非常正常的市場現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次會議的宗旨就是討論避險的問題,而期貨市場這種機制的設計就是為避險提供必須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在期貨市場中價格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家們在很多情況下是無能為力的,現貨市場下一步價格怎么走、是漲是跌,漲多少、跌多少是沒有數的,雖然我們有經驗、有分析、有
判斷,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可靠的。如果有的人經驗非常充分、充足、非常神奇的話我們高薪聘請他們的話我們企業風險就不會有了,但是是不會有的。這種市場風險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們有辦法來避險。一般我們認為期貨市場有兩大價格,一個是價格發現功能,第二就是避險功能。避險功能大家都比較好理解,近幾年來企業家、學者對避險這個功能都認識的比較清楚了,而且很多企業家也運用的非常熟練了。但是價格發現功能很多文章論述還是比較少的。虛擬經濟就是發現價格,包括期貨市場就是發現未來的價格,這對經濟運行是非常有意義的。價格對資源的分配具有引導作用,簡單地說哪種產品價格高生產單位就會傾力生產這種產品的,哪種產品價格低就會把生產資源調到其他產品上。

  就農產品來說,價格發現也是對資源分配起到領導的作用。最簡單地說農民看未來的價格,假如現在是春天,今年應該種什么,不僅僅是根據過去的經驗,過去我們長講糧食多了多了,少了少了,其實就是受上一個年度的影響給農民、農業生產企業一個錯誤的引導,F在有了期貨市場,這個價格發現是未來的,是下一個年度的價格,這個價格就會引導農民、農業生產企業在春天時根據價格引導來安排種植計劃。如果大豆價格很低的話,農民就會少種大豆,或者是不種大豆,種價值更高的玉米,如果說玉米價格非常低的話,就可以種別的東西,這就是非常典型的現象。而且這種價格發現,特別是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是有直接意義的,跟行情分析還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期貨市場的話也有專家在分析,分析下一年度的行情走勢,但是這僅是給領導者的參考而已?赡苁菍,也可能是錯,對的話對你有好處,錯的話對你也可能是災難。期貨市場的價格雖然時時刻刻是在波動的,但是不管發現的是什么只要覺得這個時刻大豆價格對你很有利的話就可以在期貨上成交的,成交的話就是要受合同法保障的。在秋季把這筆期貨合約簽訂好的話,剩下的問題就是安心買化肥種地生產了。到一定時候把大豆交到期貨市場指定的倉庫就完事了。這對農民、對企業是有實際意義的。所以價格發現信號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在這里。我們講價格信號是企業經營決策的依據,現貨市場中的價格信號是分散的、短暫的,不利于企業的正確決策,生產者、貿易商,特別是企業家們就不能僅僅根據過去的價格信息來組織安排,那樣的話是有問題的。過去在沒有期貨市場時很多同志就是看誰家種什么賣的好,明年就跟著。但是明年都跟著的話多了價格就低了,他就吃虧了,所以總跟不上趟。根據過去的信息來安排生產是有害的。所以預期未來的價格信息對企業很有利。

  價格發現的特點前來也說了,期貨市場表面上看價格時時刻刻在跳動,大連商品交易所是9點開始交易,上午除了有15分鐘的休市之外,你看到的價格走勢是連續的,所個價格發現是有預期的,盡管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但是還是有一個趨勢,這就足夠了。另外期貨市場的價格是公開的,而且具有權威性。我們是通過各種媒體向全世界發布,只要感興趣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得到DCB、CBOT或者是鄭州商品交易所某種上來的價格體系。講到期貨市場,講到市場價格很自然就會想到CBOT,像大豆、玉米、豆粕全世界都會關注CBOT的價格,F在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的期貨交易額發展勢頭很好,已經達到CBOT大豆貿易量期貨交易的四倍,在東半球對相關企業大豆價格的定價發生很大的影響。在我們很弱小的時候,中國投資者是非?蓱z的,必須要看CBOT的信息,因為我們是東方,比他們早一天,我們都是半夜在看CBOT的價格,根據它的價格走勢對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走勢會發生什么影響做出判斷,很多人基本上不能休息,東西半球地看,否則的話就不能正確決策。現在不一樣了,F在美國人也開始關注我們大豆、玉米、豆粕的價格體系了。去年時我到美國去了,到CBOT大豆交易市場在開始之前會發現交易員們有一個習慣,在交易前聚堆兒。很重要的信息是看昨天大連商品交易所大都是什么樣的價格,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交易所的價格走勢對美國或者是對全球也是產生影響的,這是很令中國人感到驕傲的地方。在定價權、話語權中中國人參與的分兒了,有我們的力量了。預期性、連續性、公開性、權威性,我前面還加了一條,有效性,期貨市場簽了合同就有效了。

  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功能是很重要的,就是避險。接下來的幾位企業家們也可以講的很清楚,并不是像一般參與者所理解的那樣在期貨市場中買貨、交貨就是套期保值。這還不是真正的套期保值,真正的套期保值是跟期貨市場的行為跟你的貿易行為是正好相反的,你在現貨市場買大豆的話,在期貨市場應該是賣出去,是用期貨市場的行為來為現貨市場做預期的,如果現貨市場盈利的話期貨市場就會被套利,在期貨市場就會發生毀損,所以期貨市場并不是像有些企業家說的那樣一定要在期貨市場盈利才是套期保值。

  期貨市場的功能就是避險,用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套期保值是很有意義的,假如說貿易企業在農民那里收的大都是三千塊錢一噸的話,你希望今后能夠賣到三千塊錢以上企業才能盈利,現貨市場就是這樣的。但是在你手里幾個月之后你不知道是漲還是跌,如果跌的話三千塊錢一噸肯定會虧損的。當你買三千塊錢一噸豆子的時候在期貨市場應該是賣的。在未來賣的價格應該是高,假如說是三千一,把你的風險先規避掉,假如半年之后三千塊錢成本一噸的豆子真是跌到2900的話如果在期貨市場不規避的話是很虧的。但是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是同一個走勢,在期貨市場賣過3100一噸的價格,它往下跌的時候在低價位再買回來,這就是典型的套期保值。

  此外期貨市場還有其他好處,通過期貨市場降低原料成本,這不是套期保值,充其量是套利。加入是2500塊錢包以后噸的大豆,生產豆油、豆粕之后還會盈利的話就2500買這個大豆。今后再漲的話我的成本就鎖定了。到期時我到期貨市場來拉2500一噸的大豆。同樣的道理你認為期貨市場價格很高,可以不在現貨市場賣,這就是鎖定利潤。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反復操作,這個大豆賣幾個來回,今天價格高4千塊賣出去,跌到3千買回來,再漲的話再賣,再跌的話再買這就是通過期貨市場取得投資利潤。

  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對企業經營意義重大,前面的道理如果都搞懂的話這一點就不講了。

  最后簡單說一說盡管期貨市場對企業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你不懂得、不理解的話也是會給你帶來風險的,所以我們提出幾個問題請各位企業家們引起注意。一個是對套期保值要有正確的理解與認識。不能把投機和套期保值混為一談。還有認為期貨市場的風險只要不參與就可以避免了,這也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偠灾畬μ灼诒V祽撚姓_的認識,好好理解。如果不做期貨的話,現貨市場風險是很大的,所以做期貨是有好處的。

  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一個是要有專業的人才,特別是企業家下的期貨班子應該有專業人才,對期貨市場非常熟悉。另外按照套期保值的四個基本原則,交易方向相反、商品種類相同、套保數量相等,交割交火月份相同或躍進,另外不能進行投機,過渡投機。

  期貨市場是很有意思的,當時我在美國時已經突破10塊錢每蒲式耳,我問美國人還能漲到什么程度?他們說能夠漲到12塊錢,在八、九塊錢時我們做了大量采購,沒有避險。更可悲的是有一些長期參與期貨的大企業仍然是損失了很大,正確的做法是不管在多高價位上買大豆都應該在期貨上做出賣出的避免措施,盡管大豆后來降下來一半但是對你影響不大。我們注意到有的企業因為避險就避的一塌糊涂。而有的企業做了避險措施之后就沒有受到影響。價格波動雙刃的,既可以給你帶來災難,也可以盈利。

  主持人:剛才曲立峰副總裁圍繞我們這次研討會的主題糧油貿易規避風險,重點介紹了規避風險很好的工具。實際上縱觀國內外凡是成功的國際化的大型糧油都是現貨、期貨結合起來做的,我們國內企業在這方面也進行了探索。單純地做現貨市場風險就太大了,單純地做期貨投機也是不行的,只有期現結合才是比較穩妥的。所以期貨市場的兩大基本功能就是發現價格、規避風險,同時還有一個是引導生產和消費,中間糧油貿易商如何跟生產和消費更好地結合,這里希望大家聽了曲總裁的報告之后成為掌握現代經營工具的現代糧油企業家。

  時間:2005年9月15日下午

  地點:廣西桂林糧貿大酒店六層會議室

  主持人(李先聰):下面請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同志,題目是我國糧食供求形勢分析,大家歡迎。

  曾麗瑛??: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興來到這次研討會,見到一些老朋友、老領導,有機會跟大家一塊兒研討一下糧食的供求形勢。根據會議的安排讓我講一下糧食的供求,我想講三個問題,一個是當前糧食供求的形勢,第二是糧食安全中長期的一些考慮,第三講一下當前糧食調控的一些政策。

  第一個問題,2004年糧食供求形勢和市場情況,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糧食生產連續多年豐收,98、99年都超過一萬億斤,供求曾經出現了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庫存爆滿,采取了一些調整措施。2000年以后連續四年減產,到2003年產量下降到8600萬斤,這樣供求形勢發生重大的變化,由階段性供大于求轉變為供應趨緊,首先是從豆油的價格有一個大幅度的波動,帶動糧價、小麥價格,隨后是大米的價格、豆粕的價格開始上漲。這樣對我們來說保障糧食供求壓力也明顯增大。對此國務院領導非常重視,為了鼓勵和促進糧食生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2004年進行直補,一系列措施的出臺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當年糧食生產也有了一個明顯的增長,出現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年增長700多億斤,總產量達到9380億斤,增長775億斤,增幅是歷史上最大的。但是按照我們的需求來看還是有一定的缺口。當年的庫存還是比較充裕的,保證全年糧食供應沒有困難。

  從產區來看每年消費量是均衡增長,根據我們兩種社會工序的平衡調查,從2003年開始組織了一個全社會糧食需求產區的調查,2004年消費量是9978億斤,其中小麥消費量是2046億斤,稻谷是3785億斤,玉米是2313億斤,大都是694億斤,其他是980億斤。居民口糧的消費是5320億,飼料是3101億斤,工業是771億斤,食品、副食染料用糧是296億斤,大約加一起是一千億斤。從品種來看,結構不平衡,玉米是2600多億斤,需求量是2300多億斤,產大于需將近300多億斤,但是大豆每年缺口是將近400億斤,每年進口2000多萬噸,其他稻谷和小麥略有缺口,要動用一定的國家庫存。從進出口來看2003年產區逐步趨緊,國家對糧食出口進行適當的控制,在這個政策下同時要求進口。2004年進口糧食3070萬噸,小麥723萬噸,同比增長15倍,大米76萬噸,同比增加1.9倍,玉米0.24萬噸,基本上沒進口。出口糧食是586萬噸,其中小麥78萬噸,減幅達到65%,大米是90萬噸,減幅66%,玉米是232萬噸,減幅86%,大豆是33萬噸,進出口相抵凈進口達到2421萬噸,三個主要糧食品種中小麥和大米都是由2003年凈出口變成凈進口,玉米出口量也不足2003年的千分之一。從當年進出口來看有很大的變化,對我們穩定的供求關系也起了一定的調節作用。

  從庫存來看2003年繼續下降,品種、結構、地區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分性質看,國有糧食企業商品周轉庫存繼續減少,中央儲備糧庫存基本穩定,地方儲備糧互相進一步充足。分地區看產銷基本平衡省的庫存略有減少,主銷區的庫存穩步增加。分品種來看主要糧食品種庫存都是下降的,其中小麥和大米的庫存下降比較多。整個來看糧食庫存結構略有改善,但是分布不均衡,矛盾還是比較突出的。庫存主要集中在產區,13個省占全國總出口量的72%,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等七個主銷區糧食庫存比上年增加40個億,從占全國的比重來看還是比較薄弱的。大米的庫存偏少,全國大米庫存只占糧食總庫存的28%,明顯低于大米在糧食總消費中的比重。其中大米商品庫存又占大米總庫存的一半,48%。在2004年糧食豐收情況下國家糧食庫存減少比較多原因一個是產區存在較大的缺口,第二是當年糧食價格上漲,出口是從國家糧食中供貨,進口中大部分是大豆(400億斤)是各個加工企業的庫存,沒進糧食庫存。再加上地方加快處理庫存老糧這些因素也使得國家糧食庫存下降。2004年糧食企業改制加快進行,一些改革的企業不再進入國家統進,新收入的糧食也不再進入國家糧食庫存,這也是下降的一個原因。

  第四個分析一下糧食市場價格?傮w是先升后,總體價格水平高于上年。隨著供求形勢逐步發生變化,在經歷幾年價格低迷以后,2003年價格開始緩慢回升。出現兩次較大幅度的上漲,每次漲幅在20%以上,此后各地市場價格基本保持相對的穩定。新糧上市以后,早秈稻的價格在7毛、7毛2和7毛5左右,保持在我們國家最低收購價之上,小麥和玉米的市場價格因為國家沒有進行最低收購價,但是當年價格也是比較高、比較平穩。從總體上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糧食產量提高,進口增加了,糧食價格在2004年沖高以后有所回落。從全國糧食市場價格指數變化也可以看出4月份趨于上漲,在4月和10月份分別有4.18%和6.43%的回落,基本上是穩中趨落。2004年全年糧價要高于2003年。

  第二講一下2005年糧食供需的情況。第一糧食產量增加,消費平穩增長,當年產需存在較大的缺口。今年夏糧的生產獲得豐收,小麥比上年增加50多億斤,秋糧形勢目前看不太出來,但是預計會增一些。稻谷比去年略有增加,單產水平有的地方可能要低于。從全年看玉米波動面積產量不會保持到去年的水平,略有下降?偟膩砜2005年產量基本平穩或者是略有增長。從消費來看近幾年以接近1%的速度增加,其中居民口糧我們調查兩年以及前幾年的推算是穩中趨降,工業用糧增長比較快,初步預計2005年糧食總消費量可能是在9900億斤左右,總體上看產需缺口是在近500億斤。分品種來看小麥和稻谷產區略有缺口,但是庫存比較充裕,小麥和稻谷供給還是有保障的。玉米還是保持產大于需,平衡有余。大豆的缺口仍然比較大,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

  看一下今年的糧食庫存處于比較高的水平,為滿足市場需要今年供求總量大體上平衡,但存在一定的品種和區域結構的矛盾。剛才也分析了從生產和庫存的分布看我國南北氣侯、地質條件等差異比較大,糧食生產受區域經濟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地域性特征比較明顯,玉米生產主要集中在東三省,占全國總產的64%,大豆生產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占全國的50%,稻谷生產主要集中在兩湖、兩廣、江蘇安徽江西四川占全國產量的68%,從這一點來看糧食生產的優勢布局特點比較明顯。糧食庫存跟生產布局類似,主產區庫存量比較大,主銷區庫存量少,占的比重低。另外消費區域性特征也比較突出,不同地區糧食消費數量品種存在一定的差異。從口糧消費結構來看南方還是以稻谷、稻米為主,北方地區以面食為主,有一個結構的矛盾。糧食調運起來非常困難,難以在短期內迅速運到,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區域和品種結構之間的不平衡。從庫存上看,是有這些矛盾的。

  第三個問題講一下當前夏糧和早稻,中晚稻的收購形勢。今年夏糧總體情況生產情況面積增加、產量增加,但是質量普遍低于上一年。收購價格低開高走,穩步上升。目前階段基本平穩了,有些地區略有下降。從收購進度看比較平緩,國有糧食企業的收購數量進度也比較緩,收購資金更充足,基本上能夠滿足收購的需要。收購主體多元化,但是國有糧食企業發揮著主要的作用,沒有出現賣糧難的問題。根據今年夏糧收購的形勢國家有關部門采取的調控措施一個是在第二季度4月初小麥價格出現明顯下跌的時候,國家有關部門先后下發了關于做好小麥收購工作穩定市場價格的緊急通知,和關于積極做好關于夏糧收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認識到做好糧食收購工作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夏糧收購,適當控制庫存結構,停止庫存糧的銷售。通過采取以上的調控措施,小麥市場的下跌開始回落,有些地方開始逐步回升。第二個措施是為了防止小麥上市以后市場價格過渡下跌,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業部同工商總局、和中儲糧總公司等七個部門單位于6月24號聯合召開夏糧收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夏糧收購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地根據今年夏糧生產和收購形勢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抓緊對夏糧收購工作做出具體安排,嚴格落實。會議要求中儲總公司采取先收入的方式積極參與市場工作,從7月10號開始小米低于7毛2一斤,江蘇、安徽、湖北小麥價格低于每斤6.9元的情況下要求中儲糧總公司開始掛牌收購,保護農民的積極性。通過這些措施小麥的價格開始回升,目前比較穩定。根據糧食部門統計截止到9月10號對九個主產省的統計收購的量有466億斤小麥,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401億斤,比上年多收購了90億斤,后期雖然總的收購進度不是很快,但是收購的總量是要大于去年的。目前價格總體上比較穩定,基本上高于國家指定的掛牌收購價。糧食部門有一個價格監測,根據9月6號的統計,小麥各省平均量河北小麥是7毛4,安徽是6毛6,山東是7毛1,全國平均是7毛。

  根據各地糧食部門上報的數據早秈稻的預計產量是690,商品是270,都比上年略有增加,由于氣候原因今年早秈稻收購期普遍比去年有所提前,提前十天左右。為了落實好中央1號文件,7月22號國家糧食局召開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早秈稻主產省早秈稻收購座談會,研討當前早秈稻的收購形勢,聽取了四個省糧食部門的意見,在這次會議上的建議應該盡快啟動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的預案,經過有關部門研究定于今年7月28號啟動早秈稻收購預案,四個省一起啟動。三等早秈稻是每斤7毛進行掛牌收購,國家糧食局對此向四省發布通知。為了確保預案能夠及時啟動,有關部門7月18號已經引發了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7月25號通過了指定收購會名單,7月26號到8月6號糧食局為了督促檢查工作,由局長帶隊派出四個調查組到四省進行調研,從調研情況來看各省對今年早秈稻收購工作都重視,主要負責同志都深入基層進行調研。我去湖北省委書記親自到基層去了解情況,主管副省長省長也帶隊到下面安排指導工作。7月28號預案正式啟動以后,中儲糧總公司以及各地指定收購糧點積極按照最低收購價掛牌收購,之后早秈稻市場價格較前期有了明顯回升,據了解農民對最低收購價政策落實情況比較滿意,認為最第收購價政策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心,真正做到體恤農民。根據糧食部門的統計截止9月10號8個早秈稻主產省國有糧食企業收購122億斤,比上年同期多收44億斤,目前早秈稻市場價格比較平穩,根據糧食價格周報安徽早秈稻收購價格是6毛9,福建是7毛,江西是7毛,湖北是7毛,湖南是6毛8,廣東是7毛5,廣西是7毛1,全國平均早秈稻是7毛。

  另外關于中晚稻的收購近期六個部委和單位也進行了研究,為落實中央最低收購價政策,9月2號關于2005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方案的通知,規定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七個省在中晚稻上市以后如果市場價格低于每斤7毛2,粳稻低于7毛5開始啟動實施預案,掛牌收購。9月9號國家五部委去了湖北、四川兩個省報送的中晚稻試點名單,12號下發在湖北省率先啟動中晚稻收購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其他省要看情況,價格如果出現低于掛牌價的話再另行啟動。早秈稻是四省一起啟動,這個是各省不一樣,四川、湖北已經批了指定書,四川的價格還是高于7毛2的。

  第二個問題我國中長期糧食供求形勢的初步分析。第一是從供給能力看,耕地和淡水資源短缺問題將長期制約我國糧食生產發展,今后要穩定增加糧食供給將面臨相當大的壓力,未來我國糧食工序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糧食產量大體平衡,供應有余的情況糧食也曾經出現過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這是暫時的,不是常態。從未來情況看需求是剛性增長,消費量是穩定增加,生產受到技術、資金制約,供需之間存在缺口是必然的,個別年份、不別品種、個別地區還會出現短暫的供求緊張,從今后看緊平衡將是我國糧食供求的常態,糧食生產作為資源密集型產業糧食生產最直接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兩個因素。水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從糧食播種面積來看我國糧食播種面積短缺,近幾年隨著經濟增長和城市建設發展,我國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96年到2003年7年之間減少了1億畝耕地,平均每年減少1428萬畝,2003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下降到14.91億畝,糧食產量下降8631億斤。從今后發展趨勢看,隨著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格保持耕地,促進糧食生產規模、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濫占耕地有所遏制,糧食耕地面積有所恢復,考慮2003跟1998年播種面積已經減少了1億畝,要全部恢復是不可能的。經我們了解國土資源部專家研討之后覺得可以恢復一部分,但是有一些已經不可逆了。要通過新開墾耕地的變化來恢復種植糧食面積的空間也不大。另外從城市建設用地情況看,今后還將繼續占用一些耕地。所以糧食播種面積從進口看增加是比較困難的。另外淡水資源更為嚴重,我們的資源嚴重不足,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積是45%,淡水是25%,地區分布也很不平衡。從單產來看,糧食增產技術支撐能力不強,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欠帳的很多。糧食單產短期內很難大幅度提高。目前科技進步在糧食單產增長中的貢獻是41%,化肥、農藥利用率以及微生物農業、基因工程等新技術推廣應用還是落后于發達國家。另外農業的基礎設施嚴重投入不足,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嚴重老化,防災抗災能力減弱,糧食生產能力下降。這些都嚴重影響到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90到2000年糧食這十年里單產年平均是增長0.7%,如果今后能夠達到年均增長量的話,推算2020年糧食單產可能達到每畝670斤,總產量達到10400斤,2020年人均糧食占有量是720斤,低于過去20年當中大多數年份平均糧食占有量。由此可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糧食供應情況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原來人均糧食占有量應該達到800斤,這是80年代的一個課題研究,后來經常說我們人均占有量達不到400公斤,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等等。經過近十年我們看真正達到800斤時就出現賣糧難了,應該是在760到780之間是比較符合我們糧食需求的要求。一旦超過了780,有一些年超過800斤了,就出現了賣糧難和糧價低迷。低于760糧食就緊缺了。如果到2020年我們只有720肯定是不夠的,缺口比較大。

  第二從需求來看人口增長和消費水平提高將使我國糧食需求繼續剛性增長。需求的變化主要受人口增長和消費結構的變化,糧食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比較強的不可替代性,需求的彈性比較小。因此人口增加將推動糧食需求剛性增長。我國連續多年實行計劃生育,取得巨大的成功,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比原先預計的要低一些。根據研究資料的推算,202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4.45億左右,人均糧食消費水平變化來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化建設的加快人均糧食消費還是呈增長的趨勢。當然增速可能有所減緩。90年代測算每年需求增加100億斤,現在來看現在達不到100億,今后幾年也許是七八十億斤。分析原因主要是勞動強度,特別是農業增長勞動強度,由于機械化,人口結構老年比例明顯增大,老年人消費量比年輕人要小得多。這些因素都使得口糧消費逐步減少。從城鄉來看,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農村人口比重降低,同時農民人口消費水平也是有所降低,這樣看口糧的消費肯定是減少的。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消費會有所增加,因此使得飼料和工業用糧需求會繼續增加。我們分析從未來需求來看保證口糧消費是不成問題的,稻谷、小麥今后是能夠保證的。緊缺方面主要是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從這個角度分析今后玉米的消費跟現在會有所區別。目前來看近幾年玉米出現產大于需,但是從長遠分析玉米會逐步有所變化,向趨緊方向轉變。

  綜合上述各方面因素到2020年糧食消費需求總量要到11000億斤以上,如果按照100億斤的需求到11300斤了。如果增速放緩的話是11000億斤以上。產需的缺口成為要達到600億斤以上。但是這也是比較正常的,如果出現600億斤的缺口是比較正常的。今后糧食的進口從大豆來看,現在已經達到400億斤,今后還會保持這個量,會有所增加。大豆消費就占了400、500億斤,還有其他品種的進口,所以進口的量并不是很大,基本上能夠保證自給自足。

  從國際形勢來看,世界糧食供求形勢不穩定,依靠大量進口來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可能性不大。過去20年當中,從世界糧食生產來看,總體上是增長的態勢,但是年度之間波動比較大。97年世界糧食產量達到了18億噸,上了一個臺階,此后連續5年維持在較好的水平,2002年出現了滑坡,產量下降到18.16億噸,2003年是18.46億噸,2004年又獲得豐收,產量上升到20億左右。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發展和經濟增長,全球糧食消費總量穩步增長。1999到2000年度糧食庫存達到5.65億噸,這是最高水平,以后連續四年下降,2003到2004庫存消費為17.8%,20年來首次降到18%的安全糧食警戒線。雖然2004年糧食獲得豐收,庫存率上升,但是庫存率是18.5%,略高于糧食安全的警戒線。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由于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世界上還有大量的貧困人口,世界糧食消費還是當前增長的態勢。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水平相對比較低,發達國家糧食生產又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今后世界糧食供求形勢并不樂觀,長遠看也是供求偏緊的趨勢。從國際糧食貿易來看,現階段世界貿易量在2.4億噸左右,其中小麥和玉米都是1億多噸,大米是0.25億噸,都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貿易渠道。如果從過去貿易經驗來看,中國大量進口糧食就打破世界糧食的貿易格局。如果要在中國大量進口的基礎上實現新的國際貿易平衡的話,將意味著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必須大幅度增加生產,進一步提高國際糧食市場的供給能力。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世界糧食產量年度之間波動比較大,也難以形成中國大量進口所需要的穩定渠道。特別是從我國短缺來看上述問題更為突出。另一方面從多年經驗來看,中國大量進口糧食還會拉動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揚。不但我國自身要付出代價還可能引起那些承擔不起高價進口糧食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疑慮和不滿。因此我國依靠大量進口解決國內糧食供需平衡余地不是很大,而且存在著經濟、政治雙重風險。我們認為要解決我國糧食問題還是不能過分依賴國際市場,必須以來于發展國內生產,同時用進出口來調劑余缺。

  三、糧食調控工作面臨的新情況以及2005年糧食調控的主要工作。第一,當前面臨的新情況,隨著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糧食宏觀調控面臨很多新情況,一個是宏觀調控市場環境發生了更多的變化,2004年國務院決定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價格,二是糧食宏觀調控政策體制環境發生了變化。糧食部門由過去管理國有糧食企業轉變為全社會管理,管理方式由過去的重視審批轉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監管。第三是內容方式發生變化,最低收購價政策,監測預警體系,糧食應急體系,這些都是糧食宏觀調控的新內容。經濟法律手段將是糧食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過去采用的行政手段越來越居于其次,作為必要的補充。四是宏觀調控的辦法發生變化,隨著宏觀調控市場環境、政策體制環境的轉變,糧食宏觀調控的范圍進一步寬泛,難度也進一步加大。許多不屬于糧食收購的部門不配合,總的來說要比過去糧食部門的統計難度加大了許多。同時糧食監管宏觀調控等等方面也都出現類似的問題?梢哉f糧食宏觀調控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對糧食宏觀調控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第二下一步工作繼續抓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正確分析和把握糧食供求形勢,認真做好糧食總量平衡工作。只有對供求形勢、價格、趨勢做出合理的判斷才能以此為基礎研究制定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和政策建議,并落實好國家宏觀調控,從事做好糧食總量,保證糧食供應,因此由各級糧食部門進一步加強對糧食形勢的分析,做出判斷,為領導層服務。今年我局根據糧食供求形勢的變化召開了糧食宏觀調控會議,今后將不定期召開一些糧食供求分析會,要求專家、各省同志對糧食供求總量、區域平衡等問題進行分析和預測,提供政策建議。今后也準備根據糧食形勢的變化,及時發布相關的市場信息,這也是國務院的要求,以便于為企業決策服務。這方面糧食收購購銷的數字都在糧食雜志上登出來了,今后將會逐步登一些價格方面的信息,提出一些有關的分析。

  第二個工作是積極做好糧食收購工作,落實好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把市場糧價穩定在一個合理水平上,為發展糧食生產創造有利環境。糧食價格是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重要因素,目前糧價曾經出現短暫回落,不同地區農民也在觀望糧食,期待價格好的時機出售糧食,從早秈稻情況來看目前農民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中晚稻來看也要加強宣傳,合理引導,同時加強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做好新糧中晚稻的收購工作,鼓勵糧食及時銷售手中的糧食。因為當前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跟保護價完全不同,至少在收購時間上不是常年長時張開收購,而是在糧食收購高峰期間糧價落到我們所規定的價格之下來收購,有一個收購時限,像小麥收購現在基本上不收了。早秈稻目前還在收購中,但是目前收購高峰也快過去了。中晚稻也有這么一個時限,我們也是鼓勵加大宣傳力度,要保證農民不吃虧,保證農民不出現賣糧難。

  第三是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握市場機遇,靈活運用進出口等手段,做好糧食余缺和品種調劑。要繼續采取有關措施,嚴格控制糧食出口,延緩糧食緊張局面的發生。對于目前國內供過于求的玉米要積極采取措施。

  第四積極探索、完善儲備糧管理的新機制,完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增強宏觀調控能力。為中國發揮儲備糧宏觀調控作用,要繼續完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一個是中央儲備糧要把握節奏和力度,避免打壓市場糧價,保護農民利益。確保中央儲備糧按照標準及時投放市場,三是完善儲備糧的布局結構,優化產的結構……(聽不清) 第五是加強市場分析預測工作,建立和完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及經濟機制,保持糧食市場基本穩定。

  主持人:我想提個問題,我是一個糧食的老兵,今年我觀察了一下,夏糧和早稻收購形勢良好,早稻收購就湖南而言,執行收購預案以后中儲糧各地的庫點比較少,價格怎么托起來?

  曾麗瑛:這次早秈稻實施預案由中儲糧總公司作為執行主體,在下面承擔的這些是由指定點和延伸點兩個概念,負責任是母公司負責,下面的制定點是經過農發行審批符合信貸資信的企業,經過省里、糧食局和省政府、中儲糧總公司共同研究,由這些作為指定點,由農發行給貸款,后來考慮這些指定點難以滿足農民糧食收購的需要,達不到一個鄉一個點,農民要跑幾十里路收購糧,按照我們的想法要達到掛牌收購網點考慮到運費的話要收到7毛1、7毛2,這樣才能把周邊地區都帶動到7毛錢,這樣不必要比好廣布廣點,個體糧販除去運費也可能收到7毛。但是現在的操作方案主要是考慮到直接由這些庫點來收了,所以有更多延伸點,他不能直接從農發行取得貸款,中儲糧的直屬庫比較少。

  主持人:再次對曾麗瑛同志表示感謝。下面請荷蘭銀行高級副總裁Todd Goll先生給我們演講世界谷物和油料的展望,大家歡迎。

  Todd Goll:非常感謝會議要求我們,我們也感謝會議組織者把我們邀請到美麗的城市來探討這么重要和有意思的問題。

  想講三個事情,在中國、美國、拉丁美洲。先講一講美國糧食播種的面積,從1992年到2004年美國播種面積大體上變化不大。播種小麥面積減少,大豆面積越來越多,滿足世界各地對蛋白質的要求。中國的播種面積在下降,不論是在小麥、玉米還是大豆。變化的形勢很相似,播種小麥的越來越少,大豆相對面積都在增加。中國的播種雖然越來越小,但是播種的蔬菜、水果面積在增加。因為價格比較高,所以農民越來越多地種蔬菜、水果。從對蛋白質的需求來講,美國消費牛肉是占世界最多的。中國相對來講消費的牛肉很少。我們在芝加哥交易農產品來講看到香港消費牛肉很多,隨著

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大陸在牛肉消費方面的潛力是很大的。目前中國牛肉消費量是香港的三分之一,隨著經濟增長、收入增長,中國消費的牛肉會越來越多的,尤其中國有13億人口。再看一下豬肉,同樣的特征是中國消費豬肉的量僅僅是香港豬肉消費量的一半。隨著經濟增長、收入增長,相信中國大陸消費的質量、數量都會增加的。從雞肉的消費量也能夠看出同樣的傾向,隨著經濟增長、收入增加,中國消費的雞肉也會增長,對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各方面的需求,也會增加。現在把牛肉、豬肉、雞肉的消費量放在一塊兒,從在芝加哥和全世界的交易員都可以看到這個趨勢,中國對農產品需求的增長會越來越高。

  現在看一看全世界雞肉生產量,世界雞肉的生產量實際上體現了中國雞肉的生產量。豬肉也是一樣的,總生產量在增加,主要是中國產量的增加。在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員也關心退出基金對價格的影響,但是他們更關心的是中國發生的供給、需求的變化,以及會對整個世界市場價格作為的影響。

  中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個數將從2000年4900萬增長到2020年的2.29億,45%的家庭會有足夠的收入來購買美國和其他國家出口的產品。沒有中產階級是在三四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他們的財富是體現在60年代巨額的增長、消費。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相信在今后五年十年二十年的過程中中國中產階級會不斷增長,不斷積累。我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我讀了很多經濟學家的報告,有可能中國在今后五到十年中總體經濟會超過我們。對所有人來說這是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對價格來說,從市場供需來講會有很多風險。

  在過去幾年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用乙醇生產的玉米量有了極大的增長。在過去幾年的增長速度是極其驚人的,美國前三年玉米生產量主要是滿足了對乙醇的生產需要。以前生產MTBE這種原料對人體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它的生產量越來越小,同時對工業酒精乙醇的生產量越來越大。目前只有少數若干美國州是禁止MTBE的生產,隨著更多的州禁止MTBE的生產,我們會想到對工業酒精生產量會更加大,F在的生產量大概是12億噸,將來的生產量會更大。在今后的若干年我們會生產18億噸,不到19億噸用于工業酒精的生產。目前中國還沒有生產工業酒精用的玉米,但是今后隨著中國、印度、其他亞洲國家用玉米生產工業酒精產量的增大,對世界市場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對美國生產的玉米需求會越來越大。最近幾年中國玉米的生產,包括美國的玉米生產都很好,雖然是這樣隨著工業酒精的生產,世界玉米每年年底存儲量是越來越少。這張圖表現出來我們使用的玉米越來越多,生產的也越來越多,但是儲備的還是相對來講,生產的多、使用的也多。在中國這幾年消費量持續增長,但是從00年左右開始大量的玉米出口,使中國玉米的儲備量大量減少。

  現在看一下大豆,對中國來講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產品,豆油、豆粕都非常重要。拉丁美洲、南美洲是大豆生產的重要國家,他們生產的大量大豆主要是服務于中國的需求。中國大豆生產雖然在增加,但是增長相對緩慢,對進口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國豆油的消費在過去的五年多中從總量來講基本上趕上了美國,在美國每個人平均要消費86到88鎊蔬菜油,在中國和印度每個人的消費量只有32到33鎊,中國和印度大概是世界人口的40%,他們的經濟增長將會帶動豆類產品的需求。因此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大豆、棕櫚油,需要更多葵花籽油和其他油類,來面滿足40%世界人口對油的需求。看到近幾年大豆的儲備量增長,在美國、拉丁美洲的生產雖然不斷增加,但是需求也隨之增長。歐盟、中國、阿根廷傳統上來講是世界上的榨油國,在過去幾年里這些國家榨油量相對來講變化不大,主要的增長點是在巴西和中國。對豆油的需求,在美國、歐盟、阿根廷來講也是沒有變化的。豆油的消費在中國、巴西需求量在增大。按在中國和巴西榨油的增長在本地就消費了。

  這是世界各國小麥的生產量,歐洲加起來雖然產量最多,但是從各個國家來看中國是世界小麥生產的最大國家。小麥生產的主要問題是在全世界的各個國家,小麥生產的公頃數在減少,被玉米、大豆等擠占了。美國是出口小麥最大的國家,如果發生了問題的話肯定是兩個國家出現了問題。這是中國大豆供需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中國壓榨的量增長到800萬噸,產量相對來講比較穩定,并沒有巨大的增長。將來榨油的量能夠增長5500萬噸到6000萬噸,這樣會產生更多的風險,因為有大量的大豆是依靠國外進口的。

  這是中國玉米的供需狀況,前幾年到現在產量基本上沒有什么增長,使用量增長的越來越多。在芝加哥每天看到對主要的問題是中國什么時候開始進口玉米。大家現在都在猜測,也可能是明年就開始了,也可能是今后十年。這個表中國從產量、使用量來講,使用量大大超過產品,更加依賴進口。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表現,說明中國人生活的更好、發展的更快,將來5到10年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強國。雖然是這樣,但是對谷物的使用商,尤其是那些沒有在大連、美國期貨交易所避險的進口商這種增長會造成很大的風險。這是簡簡單單找一個期貨商告訴你進行什么樣的交易,有一個后臺可以幫你處理各種各樣的交易有關事務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引起所有生產商、使用商、貿易商注意,如何更好地使用大連商品交易所、如何使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在看一下美國CBOT產品的使用者,美國一個農場主用CBOT避險比較少,只有10%。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對美國農民提供各種各樣的保險和各種各樣的貸款,使他們能夠有最底的保底價,所以他們避險的需求并不是太高。南美的農場住利用CBOT避險的行為更多,他們不僅用期貨,而且也不斷地在用期權產品。他們一般是利用任何一個價格增長時賣下一個農事年度的期貨。他們的問題是他們的資金實力不夠,如果市場價格違背他們的意愿的話就會有風險。之所以他們大量使用CBOT進行避險就是因為巴西農民并沒有那么多政府支持。

  在一個使用者是終端產品使用者,包括卡夫、百事、FRITO LAY,如果市場調整合適的話,他們會大量利用CBOT的期貨產品進行避險,F在市場價格充分體現了倉儲費用,所以他們一般不愿意購買期貨,愿意買現貨。另外一個使用者就是貿易公司,自營貿易、客戶避險貿易,他們是最的大CBOT產品的使用者。

  再一個是大豆加工商,除了大豆壓榨期差外,與貿易公司的要求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他們的一般做法是買入大豆,賣出豆粕,賣出豆油,這樣能夠鎖定未來的壓榨利潤。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是如果價格合適,通過現在大豆價格合豆油、豆粕價格能夠有利潤,可以鎖定一個禮拜、一個月甚至是一年的壓榨利潤。目前從中國來講,利用CBOT的大豆、豆粕、豆油產品來避險不一定是很好的辦法,因為中國的油價和美國的不一致。大連期貨商品交易所有豆油的時候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大連商品交易所。舉個例子,生產商可以買進一個月的大豆是6.20元每蒲式耳,被賣出的一個月的豆粕是190塊錢每噸,賣出的一個月豆油22.9分每一鎊,大都是按蒲式耳定價的,豆粕是按照噸定價的,豆油是按照每鎊定價的,不知道為什么,沒辦法現在要轉換一下,現在用這兩個系數把豆油、豆粕的價格轉換成每手大豆所能生產出來的豆油和豆粕的價值。兩個加起來是6.7元。6.7元每蒲式耳產生的價格,每蒲式耳大豆可以賺到5毛錢。

  另外一種CBOT產品的使用者就是指數基金,交易員每天都會接到客戶的電話,這個基金買多少,其中一個非常有名的就是高盛的指數基金,很多使用者用它來規避通貨膨脹的風險,一般的程序是投資人告訴高盛要買一定數量的高盛產品基金,然后托管人在市場上根據一定的比例來購買有關的商品期貨,他們總是買近期的期貨,當資金進入購買指數基金時,會看到大量在CBOT買入,當資金離開市場時就是大量賣出。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他們從不做空。大家記得今年一二月的時候,美國市場上的大都是非常利空的,但是大豆價格反而是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指數基金在這個時候進入市場大量購買造成的。在那個時候美元的下跌,油價在上漲,黃金價格在上漲,所有的指標都顯示出通貨膨脹的增加,這些投資人買入高盛期貨指數,想規避通貨膨脹風險。我們也幫助這些指數基金做一些買入賣出的工作,以前我從來沒有見過指數基金的投資人這么沒有理性地用期貨指數基金來規避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說大豆,可能有很好的年景,但是需求并不旺盛,這樣價格反而下跌。生產商真正市場上規避風險的人不要有挫折感,要利用市場價格的變化和異常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