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5日全國糧油貿易規避風險研討會實錄(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8日 08:30 大連商品交易所 | |||||||||
主持人:剛才白會長講了糧油行業,特別是在糧油貿易過程中防范風險的重要性,重點提出了要防范的四大風險,一個是食品安全問題,第二是經營,第三是金融風險,第四是法律風險,并且提出防范糧油貿易的風險機制,提出了具體建議,使我們深受啟發。我們這個會議是民間組織的希望能夠活躍一些,采取雙向交流、互動研討的方式,報告人報告完了之后,各位聽眾有什么問題可以現場舉手提問。
提問:現在我們考慮最難規避的風險是政策風險,我們不太清楚中央在決策時什么時候會出來一個什么樣的政策,這是我們感覺很難把握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提出來請哪位領導說一說。 白美清:說中要害了,我還特意規避了這個問題,公開場所保持一致,這個問題不能講。 主持人: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白會長的報告表示感謝。下面請第二位報告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同志給我們做報告,大家歡迎。 楊啟先:很高興應邀來參加這次研討會,剛才主持人說我要做報告,先聲明一下不是報告,因為我自己是長期搞宏觀經濟的,對這方面比較關系,我今天在會上主要是講一點我的看法。對供大家參考,不對大家都批評。 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講一講關于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主要矛盾。第二個問題講一講近期經濟發展的主要政策走勢。 第一個問題,關于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和主要矛盾。當前經濟形勢我總的看法是很好的,為什么這么說?大家可以從一點看出來,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國家正處在宏觀調控的時期,為什么進行宏觀調控,從93年下半年出現的經濟過熱中央就開始進行控制調控,一直到現在。宏觀調控不奇怪,因為在我們歷史上經常進行宏觀調控,但在過去調控的結果往往都主線一種現象,經濟增長必然有一個下滑的過程,下滑到一定程度再上去。但這一次的宏觀調控到現在為止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上沒有下滑,而且還略有上升。93年宏觀調控開始經濟增長9.3%,94年經濟增長9.5%,今年上半年是9.5%,今年全年估計也是9.2%、9.3%,基本上沒有下滑。而且不僅經濟增長速度沒有下滑,就是其他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到現在表現也是很好的。首先是通貨膨脹率,宏觀調控一個是控制經濟過熱,一個是股價上漲。但是到現在為止沒有出現通貨膨脹,股價也比較穩定。去年我們設想消費物價指數不要超過5%,實際只有3.2%,今年我們設想消費物價指數不超過4%,實際上上半年不到3%。就業情況也沒有惡化。93年城鎮是4.3%,去年不僅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4.2%,今年上半年也是4.2,就業還略有好轉。國際收支平衡,情況更好。去年我們國家外匯儲備從前年不到4千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5099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超過7千億美元,今年年底可能達到8千億美元。這個數量是很大的,今年年底我們的外匯儲備可能接近或者是超過日本的水平,變成世界第一或者是世界第二。經濟效益也有所上升,財政收入增長也比較快。所有這些情況都是很好的。正因為如此,在當前中國經濟說好,不是我們自己這么說的,包括世界上其他國家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國際上主要的經濟組織,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等都認為中國經濟形勢當前是好的。 為什么這一輪宏觀調控比較好,我認為主要是在掌握政策上,這一次宏觀調控的后果明顯比前面的宏觀調控要好。主要原因第一宏觀調控抓的早,抓的及時。過去歷次宏觀調控都是經濟在全面過熱以后,物價已經上升到很高的時候再進行宏觀調控,這樣本身有一個慣性就必然有一個高的過程。這一次抓的比較早,93年整個經濟還沒有全面過熱的時候,僅僅在某些行業或者是少數行業,重點是三個行業,鋼鐵、水泥、電解鋁過熱的時候,國家開始抓宏觀調控。有一種說法說我們這種過熱不是真正的過熱,還沒有高燒起來就開始調控了,所以效果好。第二是宏觀調控的力度掌握的比較好。大家回憶一下這次宏觀調控基本上沒有采取一刀切、過急、過快的方法。過去的宏觀調控是很齊的一刀切就下來了,這次沒有,而且中央非常明確主要采取點剎車的辦法,而不是急剎車,這樣效果就比較好。 第三是重點抓了舉措,這次宏觀調控沒有全面的各個方面都進行,重點是兩個,一個是把資金供應從緊,一個是土地供應從緊,這是宏觀調控最主要的兩個源頭,而且這兩個也不是一刀切的,土地供應在去年8月31號以前一律不準再供應土地,在8月31號之后逐步開放。固定資產投資與資金要連動控制,流動資金還提倡有保有押,要有銷路、企業效益好,能夠還款,還要照常供應,這樣避免了一下子把經濟搞的過死。第四就是調控的進度控制的比較好。從93年下半年開始進行宏觀調控,大概調控了半年多的時間,溫家寶同志在內部講話時說宏觀調控基本到位了,也就不再采取過急、過渡的辦法,這樣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就比較好了。過去的宏觀調控有時出現經濟一下子下滑過多,出現半拉子工程,銀行呆帳、壞帳很多,這次的都不明顯。我們現在的經濟形勢好,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形勢比較好,而且也說明我們在駕馭、掌控經濟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的加強,這是非常可喜的。對這種形勢應當充分肯定。 但是我們說形勢好也不是什么都好,實際上我國經濟當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往往都是深層次的問題,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可以說都不是現在或者是這一輪宏觀調控中出現的問題,而是長期積攢的問題到現在沒有解決,溫家寶同志講過深層次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假如這些深層次問題現在不解決,長期拖下去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甚至會影響社會政治。深層次問題有哪些呢?我個人歸納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在經濟領域出現了幾個明顯的不協調,第一供給與需求明顯不協調,而且這與過去的供給需求明顯不協調還不完全一樣,我認為是錯位不協調,由于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供應不足,價格上漲的比較多,但消費者購買力不夠。作為國家經濟來說宏觀上供給不協調,經濟要順利運行必然會受到影響。第二是速度與效益不行。我們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但是效益也差的驚人。效益不能用某個企業或者是局部某個行業來衡量,石油行業、石化行業利潤很好,幾百億、上千億。而應該用整個投入產出關系來衡量。用投入產出來衡量的話我們的效益低的驚人。現在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生產一萬五千億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大概是兩萬億,這占世界比例的4%,但是我們消耗的東西,特別是資源型的產品,煤炭占世界消耗煤炭的31%,鋼鐵占世界的28%,水泥占世界消耗的40%,有色金屬占世界消費的25%,四分之一,石油占世界消耗也接近10%,我們消耗的這么多東西給世界創造的財富只有4%,效益低的驚人。第三個不協調就是經濟增長的目標與資源環境調節明顯不協調。經濟增長的目標定的很高,十年要翻一番,二十年要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我們的資源條件非常差,到現在已經捉襟見肘了。到現在為止石油消耗每年進口量達到40%,去年超過三分之一。到2010年有可能超過50%,有一半是靠進口的。鐵礦盡管我們生產的鋼鐵很多,但是進口鐵礦占一半以上,有色金屬也占相當大的比例。而且世界市場就這么大、資源就這么多,我們這樣無限的增加世界根本供應不了。這對我們可持續發展影響是相當大的。現在有人講中國將來成為世界經濟工廠,有一位學家說中國成不了世界工廠,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資源環境條件支撐不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我認為他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環境條件也是一個大問題。現在環境惡化比較厲害,導致氣侯變化比較大,北方地區過去經常下很多次暴雨,現在北方地區基本上不下暴雨了,北京已經多年沒有下暴雨了。就碰到一個問題,吃水就出現問題了。北京過去人少時是地下水,人多的時候是靠密云、官廳水庫,就夏天下暴雨時把水積下來,冬天再放出來用。連續幾年不下暴雨,密云、官廳水庫也差不多了,所以北京面臨非常嚴重的缺水問題。今年很大程度是靠地下水維持,明年不下雨也靠地下水維持,地下水是越采越少的。那2008年怎么辦?長期怎么辦?南水北調現在是非搞不可了。而且把贛江口的水2008年還引不到,2010年才能引到,為了解決2008年奧運會的問題,先修石家莊的水庫把那里的水引到北京來。 第二現在深層次的問題從社會底部來講存在三大矛盾,一個是就業不足的矛盾,勞動就業越來越困難。什么原因呢?中國人很多,勞動力世界第一,經濟規模不是很大,所以要解決全部人的就業非常困難,失業從長期來看或者是從中近期來看肯定是不斷走高的。每年不包括農村勞動力,僅僅城市新增勞動力大概有一千萬,在現在保持7%、8%的速度每年能夠解決的是接近一千萬,基本上把城市的就業可以解決。城鎮整體就業水平變化不大,但是農村的很難解決。必然要進城,所以失業會增加。只要失業率很低,勞動者安居樂業,社會自然是很安定的。所以這是為什么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失業問題。第二是城鄉(二元)差距太遠,因為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鄉不可能沒有差距,但是城鄉差距不可能太大。按照國際上的標準來衡量,城鄉差距最好保持在1.5左右,城里人人均收入一塊五毛錢,農村收入一塊錢比較穩定。我們國家由于長期搞剪刀差,重視城市,不重視農村,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們這種城鄉差距曾經擴大到2.4:1,改革開放以后,到80年代決定進行調整,當時農村采取聯產承包責任制生產發展以后,在80年代中后期曾經把這種差距縮小到1.8左右,進入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以后這種差距急劇擴張。現在按照統計學的比重來看大概是3.5:1。而且這個口徑是不可比的,因為城市居民的收入只包括工資、將近是收入,不包括一部分福利性的收入,比如說成是的公共交通等等都有補貼,這種都沒有加上去。而農村居民的收入不僅包括生活費收入,還包括生產費收入,再把農村這一部分剔掉,城里的加上去,大概能夠達到5:1。非常不合理了,5:1在世界占倒數第二位,非洲有一個小國比中國還大。所以這是為什么城鄉矛盾比較多,農村現在很多矛盾。再加上農村干部都不好,經常會發生這種矛盾。 第三個社會矛盾是收入差距過大。過去是搞平均主義收入差距很小,但是改革開放之后這種差距拉大了。按照國際上的公式來計算,設立了一個激勵系數。激勵系數是經過大量典型的抽樣調查,成千上萬成十萬的樣本拿過來,再分成十個檔次,加總最高10%人的收入占整個收入的比例是多大,求出一個比例關系叫激勵系數。假如最高10%的收入激勵系數是0.1%到0.2%,這個系數就太低了,這是絕對平均,不會的。改革開放之前我們激勵系數是0.19到0.17,這是世界最平均的。什么程度比較合理呢?激勵系數在0.2到0.3比較合理。現在一般是北歐國家在這個水平。據說我們的臺灣也在這個范圍里,臺灣的分配比較平均了,臺灣在均富方面做的是比較有成果的。激勵系數上升到0.3到0.4這是西歐國家的水平,差距偏大。如果是0.4以后的話就是差距太大了,這就是現在美國的水平,美國大概是0.45左右。我們現在激勵系數根據各方面計算大概是0.45到0.47。所以現在群眾中對這個問題反響是比較大的,而且引起很多思想問題,甚至于出現某些仇富心理,搞不好會加重社會矛盾。 第三在經濟社會發展前景上還存在著三種潛在的風險,搞的不好容易出現風險、出現危機。一種是財政風險,一般說我們財政沒有風險,因為對財政有沒有風險國際上還有一種衡量,當年財政赤字不能超過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在這個范圍以內就沒有風險,歐共體使用一種貨幣,如果通貨膨脹率不一樣的話,就非常麻煩了,所以就規定了嚴格的限制,每個國家通貨膨脹不能超過3%,超過3%就制裁,甚至不準參加歐共體統一貨幣。我們現在一般說沒有超過3%,事實上通過人代會通過的預算決算都沒有超過3%,總是控制在2.8%、2.99%反正沒有超過3%。我們國家立了個法不準向銀行投資,是國家直接發國債來解決,把當年的赤字彌補。國債哪些時候有風險、沒有風險呢?國際也有一種衡量方法,只要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50%或者是60%風險就不大。比如說15萬億國民生產總值,不超過5千億或者是8萬億就可以了。 現在按財政部發的國債來計算,大約是接近30%,好像沒有風險。但是國際國內經濟學家都說你這個算法只算了現性國債,沒有算隱性國債。至少有三筆帳,第一筆是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帳、壞帳。現在國有商業銀行存在著大量的呆帳、壞帳,有的超過20%,有的是15%。15%是什么概念呢?現在四大商業銀行是二三十萬億,假如把30萬億加到現性就達到國際上的點了,還有一個是社保基金,從50年代開始實行,參加工作就應該參加社會保險,但是到現在一直沒有交,國家就沒有建立社保基金,采取現收現付制,當年收的不夠的話就國債來解決。必須要把社保基金建立起來。如果建立起來的話欠帳有多少呢?按照最低計算大概也是三四萬億,按照比較高的話是接近十萬億。過去的錢企業也沒有交,變成利潤稅收進國家財政了,把這個再一加可能就變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接近80%。第二筆是國際政府的欠債,因為中央政府的欠債是通過發國債解決的,地方政府中央是不準發國債的,省一級政府的財政赤字不多,因為下面的有錢。主要是縣、市鄉這幾級大部分都不平衡。南方是全國山河一片紅,絕大部分全國財政都是赤字。按照有的估算至少有兩萬億,全國有兩千多個縣級單位,還有幾十萬個村級單位,統計出來數字肯定不少。而且加上這幾筆呆帳、壞帳、國際政府欠帳大概是接近或超過1.1,這就非常危險了。前一段張家政??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財政即將崩潰的文章有很大的反響。新加坡的李光耀很擔心、很光新,就把他找來問怎么算的。 中國財政崩潰不了,因為其他國家財政到這種程度可能會崩潰,因為國家手里沒有資產。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手里積累了執照二三十萬億的資產,實在不得以的話就可以出賣資產了。什么確保社保基金到帳呢?就把上市公司的國有股賣掉一部分,就是國有股減持,這是體改委主張的,方向完全對,但是做的是失敗的。把股市打的一塌糊涂,說指導思想有問題。第一個不是存量減持,而是增量減持,股市的擴容馬上發生變化。第二個更差勁,本來股票市場哪個公司上市存在著兩種價格,一個是流通股市的價格,一種是非流通股的價格,流通股原來是十幾塊錢一股,占原來股的20%、30%,非流通股就是原始股,通過發行溢價變成兩三塊錢的凈資產。就規定上市公司減持的不是用凈資產或者是凈資產加溢價來堅持,而是十幾塊錢來減持,這個方案非常荒謬。從當時的2200多點跨到最低1000多點,使一個股民損失一千塊錢,現在股市要死不活的,最近又在股權分置,這個方案好一點,但是價格上部去。給流通股補償多一點,這樣股市就行了。我們現在補的很少,最終補0.3,最近的股市還是上不去。老在1000到1200點之間徘徊。財政確實是很大的包袱,長期積累下來的,是有風險的。 第二金融風險,搞不好有金融波或者是金融危機,現在呆帳、壞帳有幾萬億。在國際金融行業有一個巴塞爾協議,不管什么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必須要有8%的自有資金,92%的資產是由存款形成的。現在形成呆帳壞帳至少是15%或者是超過20%,實際上現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到現在已經資不抵債了。15%、20%收不回來的話搞不好容易出現危機。國外說按照國際上的標準來衡量早就該破產了。如果還像現在的管理辦法到最后就變成企業開始吃財政,財政吃完吃銀行,銀行吃完吃股民。 第三個風險是經濟發展前進道路上存在者一種風險,腐敗、混亂。現在由于改革沒有到位,到現在為止板辣子工程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正因為處在過渡過程中體制不完善,出現的漏洞等等就會很多,很多人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鉆空子,反映出來市場混亂、不正之風、腐敗現象在所難免,打不勝打,防不勝防。腐敗問題中央也很重視,打擊了很多年、很多次,沒有一個中央同志說現在我們腐敗已經基本節制住了。腐敗好多人有一種前赴后繼的現象,有的地方連續四個,好多人都不怕上絞索。這種情況不解決,長期發展下去會出現中國的市場經濟就不會變成規范、法制的經濟了,就會變成一個腐敗、壞的市場經濟,或者是拉美式的市場經濟。誠信嚴重不足,貪污腐敗嚴重化,社會經濟政治動蕩不安。要真出現這種情況就非常可悲了,按鄧小平同志的話說要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的改革就不是成功,而是失敗了。所以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對我們的經濟是應該進行分析,一方面應該看到現在形勢很好的一面,但同時應該看到深層次的矛盾相當突出。假如對深層次矛盾不解決,長期積累下去最后會出現經濟下滑,然后帶來種種社會政治問題,所以必須要引起重視。 下面簡單講講第二個問題,根據這種情況下一步應該怎么辦。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最主要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最主要的是繼續保持政策穩定,防止經濟波動過大,使經濟能夠繼續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這在當前是非常現實的,因為當前我們正處在宏觀調控過程中,現在宏觀調控究竟到位還沒有到位社會上明顯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爭論,有一種說到位了,有一種說還沒有到位。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假如繼續采取比較嚴厲的政策,搞的不好很可能就導致經濟下滑,甚至是下滑過大,這就是89年那次調控。88年出現通貨膨脹后進行調控,這是對的。但是由于當時調控力度過大、政策過急,最后導致一些非常不好的結果。首先是經濟增長幅度大幅下滑,88年增長幅度超過11%,89年只有2.3%,90年2.9%,91年也只有7%,導致三年的低速增長。因為當時的投資消費控制過渡,結果是89、90、91三年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88年絕對數字低。假如不是92年春天鄧小平南方講話重新把經濟激活起來這種情況可能還要繼續。所以這非常值得引起重視。特別由于經濟速度下滑,過多的結果導致就業率大大降低,失業率大大上升。這個問題必須要引起重視。 第二個是調控的時間不能拖的太長,拖的太長也會造成很大的波動。這就是93年宏觀調控非常突出的表現。93年下半年進行宏觀調控是完全政策的,但是調到95年時基本上可以說是到位了,在96年春天,國內曾經發生了一次爭論,96年財政性貨幣政策究竟是繼續實行95年前的雙緊政策還是適當放松,增加一部分投資,激活經濟、增加就業問題,當時理論界爭論的很厲害,但是領導采取了后一種意見,而沒有采取前一種意見,就導致97年下半年出現通貨緊縮,沒有辦法到98年才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每年發一千多億國債,結果一直搞到現在還沒有完。一直到03年物價才是0.1擺脫通貨緊縮,所以一定要防止。我們現在宏觀調控從目前形勢來看政策一定要穩,穩到什么程度?既要防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反彈,導致經濟重新過熱與通貨膨脹過高,又要防止壓縮過多,壓縮過多的結果就出現通貨緊縮。這樣使經濟能夠繼續保持不低于8%。假如低于7%或者是8%的速度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很多社會問題都會突出的,問題會更多。江澤民同志跟朱容基定十五計劃時講到速度就講過了,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解決我們一切問題的關鍵。首先就業問題、財政問題解決不了,收入差距問題都很難解決。所以一定要保持政策穩定,防止經濟下滑過渡,力爭經濟保持比較快的7%、8%以上的增長。 第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經濟中存在的種種社會矛盾。下一步可能出問題最主要是兩個矛盾,一個是金融風險,一個是就業風險。到現在為止我們發展不協調、不平衡非常重要的表現是這些年經濟發展的比較快,但是社會事業發展比較慢,現在嚴重滯后。首先教育事業嚴重滯后,九年義務教育制很多地方沒有實行。另外醫療條件,最近聯合國說有一個在中國的調查,調查結果是中國居民享受公費醫療的不利在世界國家中是排的相當好,至少是接近一百位之后。再加上收入差距過大,結果是城市現在有一兩千萬低收入居民,農民至少有三千萬左右貧困農民生活缺乏基本的保障。必須想辦法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社會保障機制,這是解決市場經濟穩定的一個非常非常根本的措施。發達國家總結了幾點,從五六十年代開始普遍建立了社會保障體制,像北歐都相當發達了,四大保險人人都會享受,退休養老、公費、失業或工傷,不管什么人國家會無條件給你保障。而且這些國家普遍還有一個最低生活救濟制度,他們的標準比我們高得多。我在90年代去德國考察過,每五年由衛生部進行調查,一個人一個月最低消耗什么商品,然后折算成價值,得出一個公式,議會洞國,只要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國家必須無條件補助。大人、小孩只要不夠的話全部補給你1097馬克,至少頂我們四千甚至是五千塊錢,當然他的物價比我們貴一些,最多貴一倍。至少五千塊錢會頂我們2500塊錢,這樣就沒有必要社會不穩定。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更應該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想辦法盡快建立一套辦法。當然由于我們人口多解決的時候應該注意兩個問題,一個覆蓋面不要一下太寬,把全國都覆蓋起來,要一步步來。另外開始標準不要太高,太高了也承受不了,但是必須要向這個方向逐步解決。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市場經濟的風險就沒法分散。 另外還要想辦法解決城鄉關系問題,很多辦法進入到現在這個階段,城鄉關系的解決辦法最主要的就是城市化。為什么這么說?其他國家解決農民跟城市收入協調的問題都有一個過程,第一是提倡農民多種田、多生產、多賣錢,跟我們80年代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樣的。這個過程有一個限度,農產品供應平衡了,再發展就供大于求了,最后價格下落,就減收了。第二是大幅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90年代中期做的,給農民增加了不少收入。但是走到一定程度又走不下去了,走到價格接近國際價格水平就沒有辦法走了。再高的話國際產品就進來了。第三步是靠補貼,哪個國家對農民都有補貼,而且數量是非常大的。我看過財政,從純收入來計算,扣除成本以后日本農民的收入70%是靠國家補貼,歐共體50%,美國占30%,我們90年代末也開始走向這條路,糧食保價收購,走的不成功,因為走的辦法不對頭。落后國家都是補貼消費者,糧食漲價了,城市人給你補幾塊錢。發達國家直接補農產品,我們這次補貼補給中間環節了,給糧食界了。這樣又出現農民得到得好處比較少,最后浪費了不少錢。到現在為止從去年開始改了。第四步是城市化。農村耕地就不多,中國農民多,讓每個人生活都富起來根本不可能,最后必然要靠城市化,允許農民大量進城,只要能夠找到工作,解決生活問題,使農村絕對數減少,人均收入提高。為什么其他國家城市化都那么高?美國都超過55%,南韓都超過90%,我們國家長期以來限制城市發展,這方面走的很慢。到現在為止城市化按戶籍人口計算不到30%,按居住地計算現在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50%還低很多,比巴基斯坦、印度都低的很多,這是很不合理的,必須要加快城市化的過程。而且加快城市化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第三產業的發展問題,第三產業只能依靠城市,不管哪個國家就業率最終就是第三產業,一二產業都用不了那么多人,美國第三產業就業占整個就業人數的77%、78%,包括巴西、墨西哥,我們第三產業就業人數不到30%,這個問題不解決很多社會問題解決不了,城鄉分配收入差距解決不了、就業解決不了,就業解決不了最后社會也是不穩定的。第二個問題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緩解現在存在的種種社會矛盾。 第三必須堅持效益優先,力爭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我們現在經濟可持續發展遇到的最大障礙不是資金,不是市場,不是勞動力,最主要是資源。資源問題怎么辦?要靠科學技術。中央在十六大專門提了一個方針堅持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后完全有可能,我們現在能源消耗大,資源很緊張,目前我們的消耗水平也太高了。按照每生產一億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標準能源,煤炭、天然氣、水全部折合成標準能源的話,我們的消耗水平高于日本的11.7倍,我們消耗11噸能生產一億,日本消耗1噸,高于德國、法國的7.1倍,英國的5.4倍,高于美國4.3倍,高于印度兩到三倍。假如能夠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管理水平的問題,消耗降下來,再翻一番,只要達到美國的水平4點幾倍,根本不用增加新電能源的消耗,達到德國跟法國的水平翻兩番再翻一番也不用增加了,要達到日本的水平翻一番、翻兩番,再翻一番也不用增加了。第一次能源危機是73年,在那時日本進口石油已經超過2億噸,到了現在為止日本進口的石油也就2億多噸,迫使了日本提高技術,所以現在石油進口增加的數量并不太多。這是非常關鍵的,要注重效益,要解決科學技術,首先要把教育搞上去。 第四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各種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這是一個很根本的,當前面臨比較大的問題。什么原因?現在對經濟改革的估計有一種過高的傾向,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現在已經基本形成或者是基本建成。事實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建成,而且可以說差距還比較大。就拿國際共同衡量的標準,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把各種商品、要素都加在一起應該達到85%左右,當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市場化,至少要85%以上才可以說市場經濟基本建成了。而現在的計算少的有60%多左右,實際上我們正處在過渡階段,要怎么改革半拉子工作。有的開會提出來,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后改革時期。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個過程往往是非常痛苦、非常困難的,這個過程在往前進,好改的基本上都改了,現在不好改的、困難很大的、牽扯到利益、深層調整的,為什么是比較痛苦的呢?在這個時候往往存在著混亂現象、腐敗現象、不正之風很多了,這樣群眾對改革的評價就不會很高。對改革的擁護程度就會降低,改革動力就會不足。80年代的時候有一個抽樣調查,當時對改革的擁護程度會達到98%、99%的程度,現在我估計會大大降低,是不是會降到一半以下都很難說。這種情況就意味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降低,搞不好會造成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個過程絕不可輕視,必須想辦法盡快躍過去。不躍過去是很危險的。躍過去之后怎么改?從市場來說,商品市場發展比較好,關鍵是要素市場滯后,另外從企業化來說非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滯后。 第三從宏觀調控來說,宏觀調控改革手段已經初見成效,初次分配改革還不錯,效益優先、拉開差距,基本上達到了。但是怎么樣動作再分配達到兼顧公平。這幾個方面的改革也有難的,也有不太難的,最難的是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有人提出來要把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作為重點來改,我認為這不現實。因為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一種深刻的權利意義調整。過去改革調整往往是同國家調到地方,從地方調到企業,從企業調到個人,這往往是得益的多、受損的少。現在要進行的調整不是這種調整了,往往是政府內部里的橫向調整,甚至有的是撤銷了,撤銷的話官就少了,利益就少了,所以就很難。而且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直接涉及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不動,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就很難動。所以把重點放在這上來我覺得有點兒矛盾。另外國有企業改革當然作為重點沒有問題,我們已經提了20多年效果也不是很大,因為也牽扯到權利利益分配,而且牽扯到意識問題。要推進比較容易一點的話有條件最好是加快要素市場的市場化,就是資金、土地的市場化,同時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推進,想辦法保護市場化中受損失的群眾。這樣搞一段時間以后,可能利用政府的權威來加快改革也有好處。最近我看到國際上一個評論,評論中國與印度的改革,中國的進展明顯比印度要快。為什么快呢?一個根本原因中國有一個比較有權威的政府,能夠做出抉擇,從上到下堅決往前推進。我認為現在政府體制改革可以稍微放后一點,利用政府的權威推進市場化的改革、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返回來政府體制改革可能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簡單講這一點,下一步是怎么保持經濟穩定,一個是怎么注意化解減少社會風險,加快社會事業改革。第三是解決國企效益底下問題,第四是加快深化體制改革,這樣可能會保持比較長時期的健康問題,真正實現達到小康水平。我講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剛才楊會長根據他20多年從事國家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的研究實踐,特別是離開稿子講了當前經濟社會中面臨不協調的問題,存在的幾個主要矛盾和三大潛在的風險,以及針對這些問題今后國家可能會采取的一些改革的政策措施和主要方面,這也使我們聽了以后對糧油企業在闖市場過程中規避宏觀方面的風險有一個比較全面、概括的認識,在這里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向楊會長表示衷心的感謝。楊會長也是前全國政協委員。大家對楊會長的報告還有什么需要探討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提問:做工作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以北大為主的,通縮派為觀點,有一種是以中國社科院為代表的高速增長膨脹,兩種觀點,緊縮這一塊,如果說2007年出現通縮的拐點,或者說如果通縮比較明顯的話,對糧食市場、糧食需求有什么影響?影響的力度面有多大? 楊啟先:現在消費者70%多是供大于求,而且現在工廠開工不足,現在中央也沒有采取強制政策,現在剩下一個問題房地產出來一系列的政策,我認為先期來說是可以的,但是是有危險的。我們現在經濟增長一個是出口,一個是汽車,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城市公共事業,出口類再增長很高是不可能的,汽車增長已經很慢很慢了,房地產的價格,上海的價格漲的很多,北京漲的也比較多,真把房地產壓下去的話經濟增長也完了。最后鋼鐵起不來,水泥起不來,有色金屬起不來,裝修行業起不下來,一系列都下去了,最后經濟增長靠什么?人民銀行現在提政策建議要把期房全部取消都賣現房,這樣好多開發商都會倒臺的。房地產馬上發表意見說期房不能取消,這說明政府部門之間也有爭論。但是應該重視,因為現在是供大于求,面臨的后果就是通貨緊縮。前幾年的生產資料還是供不應求,從今年來看生產資料已經不是供不應求了。經濟學這方面爭論很多,這就靠政府來解決了。 主持人:下面介紹一下,這是會議支持單位荷蘭銀行高級副總裁Todd Goll先生。下面請大連商品交易所曲立峰副總經理做報告,他報告的題目是如何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規避現貨貿易風險。大家歡迎。 曲立峰:非常高興到這里來跟大家一起探討期貨市場的相關問題。我注意到這次參加我們會議的很多同志們其實對期貨市場已經非常有研究、非常有體會了。在報告中大概有一半的報告者是來自于企業的老總,他們對期貨市場非常熟悉,也非常有經驗,將做他們本身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經驗介紹。我在走廊、飯廳中也偶爾會碰到一些參會者也在談,我感覺期貨市場對期貨市場是蠻有體會的。咱們國家對期貨市場還是有認識上的差距的。最典型的是去年我們國家大豆市場劇烈動蕩,很多廠商蒙受了損失,這說明我們對正確地認識期貨市場、正確地參與期貨市場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的。像這種市場大起大落的狀況今后還會發生的,通過大連商品交易所這個方面,想把我們的認識跟大家再交流一下,把我們的體會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我想簡單介紹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大連期貨市場運行情況簡介,第二是期貨市場糧油企業生產經營的避風港。第三是糧油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給大家做一下簡單介紹。大連期貨市場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建立起來的,到8月底我們交易所累計成交期貨合約是8.4億張,累計成交額21萬億,這個數額是很大的。今年8月底我們交易所有會員195家,客戶數是145000多個,其中法人客戶是6800個。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量是比較大的,這張圖片是從93年建立到今年8月前我們所的總體成交量。2004年時成交量超過了18000多萬手,一手是10噸,1800多萬手乘上實際的噸數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去年基本上是大豆和豆粕,而我們國家大豆產量是一千五六百萬噸,世界大豆產量是兩億多噸,貿易量差不多是六千多噸,但是我們的交易量是18000多萬手,再乘上10是18億多噸,說明我們這個市場的流轉數量是很大的,從這里進一步看到期貨市場是一個很典型的虛擬經濟,它的貿易量、流通量是非常大的,往往是實體經濟量的數十倍甚至是數百倍。虛擬經濟的主要功能就在于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等等。成交量是非常巨大的。 大連商品交易所在全國占的成交量還是比較大的,最高的年份是2000年到2002年,這三年的交易量占到全國的一半以上,高的時候超過80%以上。今年1至8月份的時候交易量仍然在全國占一半之上,將近70%。我們交易所主要是以大豆、豆粕、玉米為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全國很多投資者、企業還是對大豆、豆粕、玉米比較有熱情,參與的數量比較大。但是交易額比上海少一點,因為上海交易主要是金屬和原料油,這些東西的價值要遠遠高于農產品玉米、豆粕的價格。 這是我們歷年成交量、交易額的大概情況。從這個圖形上來看,成交量在今年1月到8月份還是蠻大的,主要是大豆、豆粕和玉米。這是分品種的圖,在全國期貨交易品種中大豆到目前為止是最大的,量占到38%,其次是豆粕16%,銅14%。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交易是比較活躍的,前兩年根據國家轉基因管理辦法我們被迫把大豆分成兩個,一個是大豆1號,一個是大豆2號。所謂大豆1號就是我們國家傳統的大豆,或者說是我們國產大豆為標的的,再明確地說綠色大都是非轉基因大豆。大豆2號是增加的品種,面對的是進口的大豆。進口大豆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做的。這兩種大豆在品質上是有差異的,而且在價格商業是有差異的,所以分出兩個品種也有一定的道理。大豆2號是以進口大豆為主要標的物的品種,最近我們準備出臺新的質量標準,過一段時間之后將會對大豆2號進行全新的改版。 豆粕是在前幾年推出的品種,上市之后表現非常好,現在是我們所第二大期貨品種,也是咱們國家在交易量上來看最活躍的品種。豆粕到今年1至8月份量占了全國的將近22%,成交量僅次于大豆。豆粕合約經過幾次修改在不斷完善,到目前為止深受廣大投資者和企業歡迎,參與的面也非常廣。去年9月份玉米期貨經過國務院批準在我們交易所順利上市,這張圖是玉米期貨上市時的照片,上面有很多位領導。 玉米交易從去年到現在為止成交的數量到8月份差不多一年時間累計成交了3565萬手,成交額達到4346億元。盡管上市僅一年,成交量也是蠻大的。今年1月份玉米首次交割300噸,3月份達到5110噸,5月份達到56360噸,7月份達到443230噸。 玉米在上個世紀98年之前曾經是大連商品交易所最活躍的品種之一,當時我們交易所是大豆、大米、玉米輪番活躍,在上個世紀96、97年前后出了點兒問題,在98年的時候中國證監會就把玉米品種給停了,從去年開始正式恢復,所以這個品種也是受到行業內的高度期待。 大連商品交易所這幾年來,國家積極領導紛紛到交易所視察、指導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這張圖是胡錦濤同志02年6月份來交易所的情況,這張圖片是03年李長春同志來交易所視察,這張圖片是回良玉同志今年7月份到大連商品交易所來檢查工作。最近一次就是曾培炎同志來交易所,今年8月份。這些圖片表明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資本市場、期貨市場高度重視。近幾年對期貨市場的看法變了,現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融入世界一體化步伐越來越快,領導開始高度重視期貨市場,所以現在才有了黨中央國務院在一些重要文件中都特意強調要發展期貨市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