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小麥的進出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22:28 華夏期貨
(一)小麥的進出口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同時又是國際市場上較有影響力的小麥進口國之一。我國小麥長期呈凈進口態勢,但凈進口量逐年減少。從進口量來講,1997年以前小麥一直是我國進口糧食的主要品種,1980—1996年,年均進口小麥1045.4萬噸,1997年銳減至186萬噸,1998年繼續減少至149萬噸,1999年僅為45萬噸,2000年為88萬噸,2001年上半年為17萬噸。 2000年我國小麥分海關分國別進口數量表 單位: 千噸 海 關 加 拿 大 美 國 澳大利亞 總 計 石家莊 38 - - 38 大 連 76 - - 76 上 海 116 18 - 134 南 京 42 - - 42 青 島 53 2 1 55 廣 州 - 9 2 11 黃 埔 211 56 8 275 深 圳 56 69 82 208 南 寧 31 - - 31 其 他 - 0 5 6 總 計 624 154 98 876 2001年1-7月我國小麥分海關分國別進口數量 單位: 千噸 海 關 加 拿 大 美 國 澳大利亞 其他 總 計 石家莊 - - - - - 大 連 - - 0 - 0 上 海 - - - - - 南 京 - - - - - 青 島 - 9 - - 9 廣 州 - - 3 - 3 黃 埔 12 72 - - 84 深 圳 - 49 37 9 95 南 寧 - - - - - 其 他 - 0 - - 0 總 計 12 131 40 9 191 我國分國別進口小麥數量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月 2001.1-7 國 家 千 噸 千 噸 千 噸 千 噸 千 噸 千 噸 加 拿 大 3,615 1,334 962 124 624 12 美 國 2,165 188 319 181 154 131 澳大利亞 2,258 246 203 111 98 40 阿 根 廷 - 1/ 32 - - - - 南 非 - - 6 - - - 其 他 208 61 - 32 - 9 總 計 8,246 1,861 1,490 448 876 191 1/ -表示沒有進口, 0表示不夠一個統計單位,以下相同。 2000.7-2001.7年以來我國小麥分月進口數量 單位: 千噸 年月 00.07 00.08 00.09 00.10 00.11 00.12 進口量 107 36 32 8 22 3 年月 01.01 01.02 01.03 01.04 01.05 01.06 01.07 進口量 11 54 23 78 0 1 24 我國小麥出口量一直較少,且主要是用于對朝鮮、蒙古等國的援助糧。從近幾年出口量來看,1995年為16188.79噸,1996年沒有出口,1997年出口709.96噸,1998年出口6020.32噸,1999年出口204.29噸,2000年沒有出口。 (二)入世對我國小麥供求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加入WTO,獲取國際分工帶來的比較利益,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推動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和糧食市場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我國糧食生產力水平低,生產方式落后,競爭力弱,糧食行業將是入世后受到沖擊的最大行業之一。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糧食的安全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因此,糧食貿易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加入WTO貿易談判的一個關鍵因素。 1、WTO關于農業生產和貿易的基本法律原則 在國際貿易中,農產品長期作為一個特殊的領域游離于國際貿易規則的有效約束之外。在當時農業多邊貿易體制下,由于對農業保護主義不能有效地的約束和抑制,以致80年代初以來,國際農業貿易沖突不斷升級,嚴重扭曲了國際農產品市場。1986年“烏拉圭回合”談判開始時,農業貿易問題被確定為本輪談判的中心議題。經過多次艱苦的談判,美歐雙方終于作出讓步,談判各方在1993年12月15日簽署了《烏拉圭回合農業協定》。農業協定主要包括:農產品市場準入、農業國內支持、出口補貼以及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等規則。農業協定規定各成員對關稅、國內支持與出口補貼所需做的減讓承諾。 (1)WTO的農產品貿易原則。 ①公平貿易原則。各成員的出口貿易經營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貿易手段,進行或扭曲國際貿易競爭,尤其不能采取傾銷和補貼的方式在他國銷售產品。 ②關稅減讓原則。“關稅減讓”一直是多邊國際談判的主要議題。關稅減讓談判一般在產品主要供應者與主要進口者之間進行,其他國家也可參加。雙邊的減讓談判結果,其他成員按照“最惠國待遇”原則可不經談判而適用。 ③透明度原則。要求各成員將有效實施的有關管理對外貿易的各項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司法判決等迅速加以公布,以使其他成員政府和貿易經營者加以熟悉;各成員政府之間或政府機構之間簽署的影響國際貿易政策的現行協定和條約也應加以公布;各成員應在其境內統一、公正和合理地實施各項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司法判決等。 ④針對“國營貿易企業”原則。世貿組織對國營貿易企業的主要要求是,在進行有關進出口的購買或銷售時,應只以商業上的考慮作為標準,并為其他成員企業提供參與這種購買或銷售的充分競爭機會。 ⑤非歧視性貿易原則。具體表現為“一般最惠國待遇”及“國民待遇”。其中最惠國待遇原則為:如果一成員給予另一成員某種優惠的待遇,它就應該“立即、無條件地”將同樣的優惠待遇擴展到所有成員,以保證沒有任何成員受到“歧視性”待遇。 ⑥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在貨物貿易方面,世界貿易組織僅允許進行“關稅”保護,而禁止其他非關稅壁壘,尤其是以配額和許可證為主要方式的“數量限制”。但禁止數量限制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如國際收支困難的國家被允許實施數量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幼稚工業”也被允許加以保護。 歸結起來,WTO的原則實質:一是消除貿易壁壘,二是降低關稅,三是市場準入。目的是促使締約國以實現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和平等競爭。 (2)《中美農業合作協議》主要內容 ① 市場準入。即在規定的時期內,逐步開放國內的農產品市場將非關稅壁壘轉換成關稅,取消配額,浮動關稅最低進口價格限制,以及各類型協議等非關稅壁壘,代之以從價稅,從量稅,同時,在規定時間內削減現有關稅水平。 ②出口補貼。應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削減現有的對于農產品出口貿易中的補貼出口數量預算開支。 ③國內支持。產生貿易支持政策,如價格支持、營銷貸款、種肥灌溉等補貼。 ④動物及植物檢疫。除以保護人類健康為目的的措施外,對于利用動植物檢疫的方式限制進口的行為,從而造成隱蔽性的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限制,予以廢止。 ⑤在今后進口美國小麥中,對矮腥黑秫病小麥(TCK小麥)不再分疫區和非疫區限制。 根據中美達成的中國加入WTO,中國將在五年內將農產品關稅減至14.5%-15%,開放小麥等農產品進口,實施“關稅比例配額制”。到2006年,小麥配額從200萬噸增加到930萬噸(為現在的4.65倍),私營部門最初應為10%。 2、加入WTO對中國小麥市場的影響分析 (1)樹立正確的世貿意識。 在我國,對“入世”存在種種誤解。如“入世”承諾關稅配額市場準入就等于讓出“市場份額”;“入世”后準許國外糧食輸入,會危及國家糧食安全等等。產生上述誤解的主要原因是對世貿組織及其規則不了解;對中國農業和糧食生產的全局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不清楚;對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之間的關系不能辯證地認識。正確地認識世貿規則的含義對我們判斷入世后的市場有著重要意義。 所謂“關稅配額管理”即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商品的進口量絕對數額不加限制,只對優惠關稅的額度加以規定,對關稅配額內進口商品給予優惠的低關稅(糧食1-3%),超過配額的按較高的正常關稅計征。因此,關稅配額實質上是WTO允許存在的關稅,允許與配額是相結合的、以經濟手段為主貿易限制措施。按照WTO沿用的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規定,對發展中國家給予10年過渡期(1995-2004),并加了一系列“特殊保證條款”,可對農產品實行“關稅配額管理”,中國已經爭取到對小麥等重要農產品實行“關稅配額管理”(TRP)的優惠待遇。按WTO規定,關稅配額準入的確定實行“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按兩公式測標,一是找近三年的平均進口量,二是找國內近三年平均消費量的3%,在這兩個方面數據中選擇較大的,作為關稅配額基期(入世當年)準入量,并承諾一定的增加量,到實施期末準入量必須達到國內消費量的5%。 市場準入,在世貿組織規則中是這樣定義的:市場準入是指允許在一定時間內進口的產品數量,但這個準入量不是必須進口,而是需要就進口,不需要就不進口。對關稅配額的執行,WTO并無強制性要求,其它成員也無權要求必須完成可承諾的配額準入量(美國本身對承諾的關稅配額也沒有完全兌現)。因此,所謂市場準入不存在讓出國內市場份額的問題。 進口糧食將危及中國糧食安全的看法,也是沒有根據的。一般而言,只有推動本國的糧食主動權,才有可能危害糧食安全。依據我國政府發布的糧食白皮書《中國的糧食問題》的結論,全國糧食自給率保持在95%是安全可行的。按目前國內糧食總產量五億噸計算,5%的糧食進口量為2500噸。假定到緩沖期結束的2004年全部完成配額市場準入量,進口量最多也只有2180萬噸,比2500萬噸還少320萬噸。何況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穩定地達到5億噸,并牢牢控制著國家糧食儲備和糧食進出口的主動權。所以,那種“入世”會危及中國糧食安全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2)加入WTO對小麥的影響 在《中美農業合作協議》中,中國承諾大量增加美國小麥進口量,同意接受經中美雙方檢測過的低度污染的TCK(黑矮銹病)小麥,還承諾美麥的進口關稅略低于平均關稅水平。這樣,美麥今后可以從其太平洋港口直運中國,從而大幅降低了運費,提高了美國小麥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小麥價格逐年走低,但和國際市場價格相比,國內價格仍然偏高。加入WTO后,我國小麥的進口配額大幅度增加,隨著低價進口小麥的涌入,勢必對國內小麥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屆時,我國的小麥進口量將增加,在補充小麥供給不足、推動新的優質專用小麥流通渠道建立的同時,也對我國東北、華東和華南等地區小麥消費量增長較快和優質專用小麥消費的主要地區的小麥銷售和消費產生一定影響,并且通過該地區小麥食品加工銷售,使外國小麥實際上深入到中國各個地區。 但是,我國本來就是糧食凈進口國。小麥從1978-1997年的20年中均是凈進口,進口總量19866萬噸,平均每年凈進口993.3萬噸。1994—1998年五年間有四個年份小麥實際生產量小于消費量,缺口只有靠進口來彌補,只有1997年首次生產量大于消費量,進口量減少。1999年生產量仍小于消費量。糧食進口中,我國主要進口的是高質量的小麥,主要用于食品生產加工,進口的多數品種是我國不能生產或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的,所以加入WTO之后對我國優質小麥市場影響影響較大。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由于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原因,目前的市場供過于求仍是低水平及某些品種的過剩,一方面低質量的小麥賣不掉,另一方面生產高檔面粉的加工廠又貨源不足。根據美方公布的我國入世當年小麥關稅配額量為730萬噸,2006年為930萬噸,由過去20年的情況分析,是可以消耗掉的。但因1995-1998年我國小麥連續4年豐收,平均產量1.1億噸以上,有的質量不好,需求不暢,庫存積壓,如果2000年入世即進口730萬噸小麥,會更加供大于求,增加市場壓力,但從中長期看,我國年增加人口1200萬人左右,進口930萬噸或稍多一點,仍在我國實際需求和承受范圍之內。 TCK是一種全球性的小麥病害,包括北美的美、加,歐洲的俄、匈、波、德、南美的阿根廷,亞洲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均有發生,以北美和歐洲較為嚴重,我國尚未發現。美國有十幾個州生產小麥,其中西北部華盛頓等七個州是美國TCK疫區,此區主產軟白麥,只占美國小麥總產量10%。美國主產的小麥品種是硬紅冬麥和軟紅冬麥,共占其小麥總量的65%。從70年代起,為嚴防TCK影響我國小麥生產,我國堅持TCK“零允許量”,72年起對這七個州生產的小麥實行禁運。后有美、加、德、瑞典、墨西哥等國的專家成立研究小組對中國進口TCK小麥的風險進行評詁,認為TCK能否在中國生存,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小麥必須是處于生長初期的冬小麥,二是冬小麥播種后需要在雪下復蓋40天以上,并具備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三是必須有大量TCK孢子隨著進口小麥帶入并進入小麥產區的土壤表層。99%的中國小麥產區不具備TCK的生存條件,只有少數冬麥產區(甘肅、新疆)具有可能傳入降低產量的環境。我國從美國進口的也主要是硬紅冬麥和軟紅冬麥,只作食用不作種子(TCK小麥加工后的面粉及制品對人體無害)。從70-90年代中我國進口美國小麥6183萬噸,經檢疫發現帶有TCK的小麥約有130萬噸,約占2%,如果因2%的疫麥而影響98%的小麥的正當貿易,對我國在經濟上政治上都是有副作用的。在《中美農業合作協議》中對美國西北部七個州小麥實行進口解禁,不是對TCK小麥放任自流,仍然必須加強對美國進口小麥的檢疫,如果在港口發現感染的小麥,能退則退或轉到它國港口,堅決不允許轉運內地。因此,從我國的利益看,這個讓步并不要求我國支付特別大的額外代價,并不會直接或立即給我國糧食生產造成嚴重的調節壓力。 美方公布的中國小麥關稅配額管理市場準入清單 單位:萬噸 項目 小麥 1990-97年平均進口量 888 1997年總產量 12329 入世當年關稅配額 730 最終年份(2006)關稅配額 930 占國內總產量比重 6% 配額中私營企業應占份額 10% 從數量上來看,我國承諾的進口配額不會直接導致進口大幅度增長的局面,但由于中美協議要求將部分配額分配給非國營經營者,這一安排將會削弱政府控制進口的能力。在當前國內市場農產品需求增長乏力和農民向非農業領域轉移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進口增加對農民增收會有所影響。 從長遠看來,我國小麥進口量增加是必然的趨勢。但是,進口小麥的價格優勢不是很大。從中美小麥價格比較來看,美國小麥目前的離岸價格(西北太平洋港口FOB)在130美元/噸之間(合1076元/盹),加上關稅和運費之后,到國內深圳蛇口港為1400元/噸。國內華北及黃淮市場二等小麥價格在1060—1080元/噸之間,運到廣州南站為1200—1220元/噸,山東“煙農15”優質小麥在廣州南站的車板價為1360元/噸,與進口小麥價格差距不大。另外,在中方承諾逐步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之后,美、加等國也將逐步削減農產品出口補貼,因此進口小麥價格將趨于上漲。 因此,中國加入WTO之后,將會加劇國內小麥市場競爭,尤其是優質小麥,并對我國小麥生產、流通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對小麥市場的影響是在逐步加重,短時間內不是特別大。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就一定能贏得我國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持續發展。 3、制定法律,調整結構,優化質量,節本增效 盡快制定《農產品反傾銷法》,維護國內市場穩定。為了規避風險,世貿組織制定了一套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領域的風險防范機制。世貿組織成員國可根據反傾銷協議、反補貼協議進行反傾銷。借鑒國外的做法,我國要盡快制定農產品反傾銷法,防范國外不法投機者,以有效保護國內市場穩定。 合理調整小麥生產布局和種植結構。據1998年的抽樣調查,我國北方小麥畝產比南方高51.9%,凈產值高7.3%,百元產值的生產成本低23.7%,每一個勞動日獲得的凈產值高46.8%,成本收益率高一倍以上,為此小麥布局北移勢在必行。在發揮地域優勢的同時,要合理調整小麥品種結構,改進小麥品質,小麥的總量和品質結構要與市場需求相適應,以市場需求定品種、定規模,同時避免一哄而上都種面包麥、方便面麥等盲目生產而重蹈賣難的覆轍。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單產。今后的問題應在穩定小麥面積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建立優質原料基地,走產業化之路,提高競爭力,占領小麥市場。農業專家一致認為,我們已經準備了種子,貯備了技術,我們的主要努力方向是如何適應市場競爭和農產品加工增值的需要,在搞好品種改良工作的同時加速繁殖,建立專用小麥品種基地,盡快形成規模,加速產業化生產,生產出高品質小麥。 要特別重視期貨市場在市場體系中的價格導向作用,并逐步與國際價格接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中,核心是價格機制的建立,價格是反映農產品供需的晴雨表,“公正、公開、公平”的價格反映,集中地展現了國內外農產品的供需情況。而最能客觀、公正反映出來當前或今后長期供求關系的 展現就是期貨市場的價格導向作用。鄭州商品交易所自1993年5月28日推出了期貨交易以來,“鄭州價格”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前,鄭商所正在積極活躍小麥期貨交易,努力建立健全包括普通小麥、優質小麥、小麥期權等在內的完善的小麥期貨市場體系,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推動期貨市場為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服務,為引導糧食生產結構調整服務,為銜接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之間的購銷關系服務。隨著期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其發現價格與規避現貨市場風險的功能發揮將日趨明顯,并將為糧食生產經營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 政府應參照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成立能協調和組織農業生產、內、外貿的有權威的行政機構。同時,要給予政策上有力度的支持,以解決小生產和國內外大市場對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