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前期高速擴張和市場競爭加劇的雙刃劍下,深圳本土啤酒企業——金威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金威”)正希望通過砍掉一些部門和尋求合作的方式獲得自救。對此金威方面表示,金威在戰略上重新做了調整,即不再有新的擴張計劃,而在現有的廠的基礎上做好經營。 [全文][評論][最新報道]>>查看全部企業觀察
金威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為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124),是廣東省政府在香港最大企業粵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下控股企業。2004年8月金威啤酒集團成為香港恒生綜指成份股。
金威啤酒集團專業從事啤酒釀造和銷售。2003年3月金威啤酒綠色工藝應用研究正式通過國家級權威專家鑒定,并于2004年6月成為科技部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金威成為國內“不添加甲醛釀造”的綠色啤酒首倡者。目前,金威已擁有百萬噸產能,成為國內大型啤酒集團之一,是粵啤全國戰略擴張的第一品牌。金威啤酒產品主要銷售廣東,同時銷往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江蘇、安徽、陜西、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澳門、東南亞等地區,在香港市場上居國產啤酒銷量第一位。
上半年虧損2470萬港元 |
|
昨日,在港上市的金威啤酒(124,HK)交出了凈虧2470萬港元的業績單,這一數字比去年全年的虧損額還要高。由于在北方地區擴張未達預期,金威成為啤酒類上市公司中唯一虧損的企業。 今年上半年,金威銷量只有不到31萬噸,同比下降15.6%。廣東市場的啤酒價格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金威、珠江的盈利能力一直被同行所羨慕。在燕京、青島、雪花紛紛殺入廣東切分“肥肉”的同時,金威開始北上擴張,在天津、西安、成都興建啤酒廠,但這幾家新廠反而拖累了整個公司的業績。今年上半年的銷售中,有34%的銷量來自于這3家廠。[全文] |
被迫裁剪部門 |
|
知情人士透露,受制于資金壓力,金威在今年8、9月間關閉了其聞名業界的藝術團,并停辦期刊,還裁掉生產和經營部門100多人。金威高層可能在接下來數月關閉位于羅湖區的深圳一廠。 金威方面證實了停辦期刊和藝術團的舉動,并強調這是為了調整公司企業文化和品牌傳播的形式,不是因為資金鏈緊張,同時,金威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總經理趙曉菁表示,金威在國內啤酒業中是資產負債率最低的企業之一,也是資金最穩健的企業之一,金威新建廠的運作良好,“沒有任何關廠的想法”。[全文] |
極度擴張引發惡果 |
|
據金威啤酒今年4月剛公布2007年業績報告,公司2007年虧損的2357萬港元,同比業績下降121%。而金威啤酒最新發布的2008年中期業績也預料為虧損狀態。 此前葉旭全解釋說,因為2007年3家位于廣東以外地區建立的啤酒廠全部投產,導致折舊及攤銷等固定費用和市場拓展費用投入大幅增加。此外,國內外啤酒巨頭爭相擴產,市場啤酒產能急升導致行業競爭加劇。據金威啤酒2007年度報告,2007年銷售費用1.3億港元,同比增長三成。而帶息銀行貸款則從2006年的8892萬港元激增到2007年的4.3億港元,越來越高的利率令其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全文] |
易帥應對業績下滑 |
|
上周五,金威啤酒發布了一項重大人事調整公告,公司董事會主席葉旭全與原董事總經理江國強分別改任公司行政總裁及常務副總裁。 對于此次董事及管理層的調整,金威解釋:旨在進一步加強及優化本公司的董事會及管理架構,并有利完善企業的監督機制。但不少業界人士則認為,金威“易帥”與其目前的經營困局不無關系。[全文] |
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回避寒冬 |
|
今年,成本壓力使啤酒企業在生死線上徘徊,尤其是中小啤酒企業,已經有部分率先進入死亡檔案,還有一部分在生存壓力下喘息,大企業也正在尋找突圍路徑。 英博啤酒認為,產能繼續過剩、原材料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匯率的走高、企業設備需要更新、融資難度加大、物流費用增高、商業不斷強勢、媒體分散帶來的傳播費用加大、消費群體個性化的迅速發展……所有的一切昭示著:啤酒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冬”,這“嚴冬”的寒冷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回避。[全文] |
產能過剩之下的成本之痛 |
|
“在中國啤酒行業產能過剩的形勢下,價格完全扭曲,產品零售價并不是由成本決定,市場才是決定因素。”國內啤酒巨頭高層稱,在目前的形勢下,誰先挑起漲價大旗,風險將非常大,一手打造的市場可能毀于一旦。 金威啤酒作為華南本土啤酒龍頭,曾經以最高的噸酒利潤傲視群雄。然而,2007年高壓力下被迫的全國擴張將金威啤酒拖入虧損泥潭。金威啤酒2007年業績報告,虧損2300萬元,業績同比下降121%。 [全文] |
國內啤酒企業四分之一虧損 |
|
全國規模以上酒企業達到208家,其中1/4的企業虧損。昨日,2008世界酒業大會在京開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國內酒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在2007年呈下降趨勢,在啤酒領域,生產企業總數進一步減至251個,雪花、青島、燕京占據了行業超過4成的份額。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去年我國飲料酒總產量為5204萬噸,人 均消費量接近40升/年。其中,啤酒3931萬噸,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白酒494萬噸。在前8家百萬噸以上產能的啤酒企業中,雪花、青島、燕京占據了行業超過4成的份額。近5年內,已有80家啤酒企業消失,目前總體數量已經減至251個。由于虧損的基本都是小企業,兼并整合仍是近幾年的主要趨勢。 [全文] |
走高端路線 |
|
對于啤酒行業來說,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夜場等高端渠道銷售的外資啤酒企業沒有受到太多影響,而走主流餐飲渠道的大眾消費則有一些沖擊。“全球經濟蕭條,對珠三角制造業和出口企業,對就業形勢和消費者的收入,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啤酒由于其大眾消費特性,也會因此受到影響。”珠江啤酒董事長方貴權告訴記者,高端人群在這次經濟蕭條中受到的沖擊和影響不是最大的,但是,依靠工薪收入的啤酒消費主力軍受影響最大,消費能力明顯下滑。 不過,中高端啤酒還是有空間的。方貴權坦承,今年對珠啤沖擊比較大的主要是在餐飲渠道,但夜場的業績卻出現了上升的趨勢。“這些價格比較高的產品利潤空間有保證,保持了上升勢頭,企業的收入得到了一部分的彌補,從而增強了經濟蕭條下企業的抵抗能力。”據記者了解,目前,珠啤的中高端產品占整個產量的40%左右,目前正處在上升階段。[全文] |
啤酒營銷的七個問題 |
|
今年啤酒生產資料大幅降價,加上終端價格去年已基本完成提升,所以大部分啤酒品牌都賺到了錢。但相比之下,市場銷量卻不見增長,許多品牌投入越來越大,但銷量卻陷入了“滯漲”局面,甚至許多區域出現了大的下滑。以雪花啤酒某市場為例,利潤目標早早完成,但銷量截至目前才相當于去年的一半。 如果要找原因,那就多了:天氣原因、競爭原因,包括整體經濟形勢不佳、消費趨淡,都是原因。但除了客觀因素之外,啤酒營銷的經理人還應當用問問以下這7個問題。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