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瑪斯·薩金特 (Thomas J. Sargent, 1943年7月19日-),美國經濟學家,擅長于總體經濟學、貨幣經濟學、時間序列等領域。他和小羅伯特·盧卡斯、尼爾·華勒斯、羅伯特·巴羅等人同為理性預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并且是數篇開創性論文的作者。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以后,去加州伯克利大學讀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后回到哈佛大學繼續學習,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自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薩金特一直是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為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對宏觀經濟模型中預期的作用、動態經濟理論與時間序列分析的關系等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薩金特在宏觀經濟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與盧卡斯、巴羅和華萊士一起開創合理預期學派,研究利率的期限結構、古典失業、經濟大蕭條等重大問題。
《理性預期與經濟計量實踐》,1979;
《理性預期與通貨膨脹》,1985年;
《動態宏觀經濟理論》,1989。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創立了名為向量自回歸的方法來分析經濟如何受到經濟政策的臨時性改變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西姆斯及其他研究者使用這一方法來研究諸如央行加息對經濟的影響等諸多重要問題。
《理解計量單位本質:概覽》
《科學標準和計量經濟模式》
《模型的不確定性》
《衰退的周期性》
《宏觀經濟和現實》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埃德蒙-菲爾普斯因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的杰出貢獻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及其對失業影響之間的關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丹尼爾-卡赫內曼將源于心理學的綜合洞察力應用于經濟學的研究。維農-史密斯為實驗經濟學奠定了基礎,并設定經濟學研究實驗的可靠標準,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赫克曼對分析選擇性抽樣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發展和貢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麥克法登對分析離散選擇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發展和貢獻。”
阿馬蒂亞·森:印度人,由于他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作出精辟論述,榮獲諾貝爾經濟獎。
英國人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國人威廉·維克瑞,由于信息經濟學理論、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獲得1996年諾貝爾經濟獎。
納什、海薩尼和澤爾騰,由于他們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而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
莫里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法國人。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獲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綱納·繆達爾與弗·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并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而獲獎。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美國人,與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共同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并一起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保羅·安·薩默爾森,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于197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國經濟學家艾利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和奧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獲得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明尼蘇達大學的赫維茨、芝加哥大學的馬斯金,以及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的羅杰?B.邁爾森因奠定機制設計理論基礎而分享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數學研究院教授羅伯特-奧曼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托馬斯-謝林因在博弈論方面的貢獻而共同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杰。他們發明了“處理許多經濟時間序列兩個關鍵特性的統計方法:時間變化的變更率和非平穩性。”
斯蒂格利茨、斯彭斯、阿克爾洛夫,三位美國教授由于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默頓和邁倫·斯科爾斯均為美國人,由于他們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做的研究,把數理經濟從丁泊根到薩默爾遜的努力推到了最高峰,由此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美國人羅伯特·盧卡斯,他倡導和發展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并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由此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道格拉斯·諾斯和羅伯特·福格爾,由于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詹姆士·托賓,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威廉·阿瑟·劉易斯和西奧多·舒爾茨,由于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與戈特哈德·貝蒂·俄林(BERTIL OHLIN)共同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出了開創性研究,而獲得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前蘇聯人康托羅為奇創立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貢獻。美國人庫普曼斯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于經濟計量學,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貢獻。
丁伯根和弗里希共同獲得1969年經濟獎。簡·丁伯根是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拉格納·弗里希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他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
2008年諾貝爾獎 | 2007年諾貝爾獎 | 2006年諾貝爾獎 | ||||||
|
|
|||||||
2005年諾貝爾獎 | 2004年諾貝爾獎 | 2003年諾貝爾獎 | ||||||
|
|
|||||||
2002年諾貝爾獎 | 2001年諾貝爾獎 | 2000年諾貝爾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