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指數(RCDI)是中國人民大學三大指數發布之一,自2007年初起每年定期發布,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這項研究由中國人民大學學校直屬跨學科、跨院系的綜合性科研究機構——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SRCRUC)承擔,集合了中國人民大學多領域的專家,也獲得了國家統計局的大力支持,為合理度量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指數通過對社會環境關注,發現發展經濟對環境的博弈已經展開,渤海康菲溢油事件就是最好的注解,這也讓政府意識到,經濟發展不僅僅是金融收益和GDP增長,應是全面協調社會經濟各方面和諧增長。
政府需要加強社會服務與監管職能,在食品安全標準、工業生產標準、環境污染標準、工業排放標準等方面加強立法與監督,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為經濟的健康發展打造一個良性的發展空間。
中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資源區位舉足輕重,事關國家全局。而目前,中西部地區排放強度已經超過東部地區,但在環境管制方面,中西部地區依然弱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收入不平等以及收入分配不滿不僅是來源于高低收入群體的差距在拉大,而且還來自于人們在收入上的“相對不公平感”,即:人們認為實得收入和應得收入之間的差距也在拉大。后者和“公平”、“合理”概念有更直接的聯系。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發展指數(RCDI2011)發布暨研討會”于2011年12月23日在北京舉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出席并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發展指數(RCDI2011)發布暨研討會”于2011年12月2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袁衛出席并主持。
中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盈利模式,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收益倒置加劇了中國宏觀資源的錯配,金融秩序的治理成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關系調整的核心。
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企業,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大量廉價勞動力供過于求的局面將會不復存在,企業發展的勞動力條件已發生巨大變化,依賴勞動力進行經濟的平面擴張已經“窮途末路”。
中國在氣候談判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讓步,但是,可能會造成發達國家要價提高,對中國的要求更加嚴格,同時減少或者淡化自身責任的問題,對此問題中國需有所警惕,并且發達國際可能會操縱國際輿論,對中國加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