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工作機制 維護社會穩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30日 11:17 南方日報 | |
話題緣起 當前,處于轉型期的我國社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發生調整、分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日益多樣化的利益訴求。能否協調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整合社會資源,維護社會穩定,盡可能地擴大執政的群眾基礎,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成為對黨的執政能力的又一大考驗。《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第一次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需要加強的五大執政能力之一提了出來,反映出黨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深化,表明黨在理論和實踐上更趨成熟。 本專題特約專家對這一能力展開闡述,供讀者學習時參考。健全工作機制 維護社會穩定 □陳偉(中共廣州市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決定》首次明確提出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這是對中共十六大關于建設“更加和諧社會”認識的深化。而健全工作機制,維護社會穩定,是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重要立足點。 建立充滿活力的責任機制,提升解決穩定問題的整合力 社會穩定是社會整體處于穩固、安定、和諧的狀態,由政治穩定、經濟穩定、心理穩定等綜合因素構成。黨55年的執政歷史表明,在社會進步與改革發展中實現穩定,是我們黨對“穩定壓倒一切”執政經驗的成功解讀。著眼于此,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健全“四位一體”的責任機制:一是各級黨委維護社會穩定的領導責任機制;二是各級政府或國家機關維護社會穩定的行政、施政責任機制;三是社會各界維護社會穩定的協同責任機制;四是公民個人維護社會穩定的參與責任機制。在這個機制網絡中,首先應從高處著手,重點通過決策、管理、監督、考核等實際操作層面,促使各級黨政機關及主要領導者成為善于依憲依法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責任主體,成為化解新的社會矛盾的主心骨和行家里手。其次從基層落腳,善于運用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方式,激活公民及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的動力和責任感,統籌各種社會資源,提升執政黨解決社會穩定問題的整合能力。 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培育健康的民間社會 現代政治要求執政黨成為有效溝通公共權力與民眾之間聯系的主要橋梁。從更廣的視角看,民主政治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信息傳播技術的發達、社會轉型中的摩擦與沖突,亦要求執政黨和政府培育正常健康的民間社會,并創造多樣化、暢通便捷的民意表達宣泄渠道,通過表達與溝通,而不是靠壓制或強大的行政力量來促進社會穩定,這是對執政能力的考驗。為此,應逐步建立起由政黨、政府、社團、大眾傳媒主導的社會輿情匯集分析機制,更好地發揮人民信訪、輿論監督、社情民意研究調查等組織的作用,減少政治溝通過程中的“噪聲干擾”和信息失真,及時了解和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不同意見或要求,加強對社會輿論的調控與引導。 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降低防范危機成本 SARS引發的問題對國家危機管理體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作為公共權力的擁有者,如何預見和處理社會危急事件,將直接影響執政黨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鑒于此,要在全黨全民全社會培養危急意識,將應對危急和突發事件納入法制化軌道,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降低防范危機成本,減少社會震蕩。 系列報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