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財經》2004 > 正文
 
胡祖六:不可等閑視印度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3日 10:25 《財經》雜志

  印度在諸如法治、私人企業與金融部門的質量等軟件上很有優勢,而在基礎設施與制造業等硬件方面的缺陷不難克服

  胡祖六/文

  印度在改革上比中國晚了10余年。到1991年印度爆發了嚴重的國際收支危機時,在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IMF的壓力下,印度才終于改弦易轍,摒棄計劃經濟模式,漸漸走向市場化。當年主導印度改革的關鍵人物就是新近當選的國大黨總理曼穆罕.辛格。

  這位牛津結業、溫文爾雅的經濟學家在危機后臨危受命,出任財政部長,正式開啟了改革之旅,成為印度獨立后宣揚與推行自由市場政策的第一人。辛格在強大的阻力面前,冷靜而堅定地推行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削減關稅,引進外國直接投資,開放國內股票市場,并使盧比在經常賬戶下實現了自由兌換。

  這些常規的市場化經濟政策不僅使印度擺脫了當時深重的金融危機,而且創造了有利于經濟增長的新環境。繼中國奇跡后,亞洲又出了一個印度奇跡。從獨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印度的GDP增長率一直徘徊在2%~3%之間,是世界上增長最緩慢的國家之一。1965年~1980年間,全世界只有六個發展中國家和四個發達國家比印度增長更慢。這甚至導致經濟學中出現了一個新術語,叫“印度式增長”,成了低增長的代名詞。但1991年改革以來,印度的GDP增長率大幅上揚,年均為6.5%,近年來更是達到8%以上,直逼中國的高增長紀錄。

  印度增長勢頭很猛,但其中長期的發展前景取決于進一步的市場改革。印度最近的大選產生了一個包括左派黨在內的聯合政府,送出了一些放慢甚至停止改革的信號,在政策走向上造成了不確定性;孟買股票指數急劇下挫,給金融市場造成了信心的沖擊。但最終由印度改革之父辛格出臺組閣聯合政府總理,而他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的盟友、哈佛培養的切達巴拉姆任財長,可以說從核心人事安排上保障了改革路線的延續。

  作為國大黨的資深成員,辛格對下層貧民有深切關心,但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他的理念是只有發展經濟才能真正在印度消滅貧窮。因此,印度的當務之急是掃除或減少那些制約經濟長遠發展的障礙。

  第一,普及義務教育。印度獨立后不久,即在1950年,印度政府訂了一個目標,在10年內為全印度所有14歲以下兒童提供免費義務教育。但是這個目標到今天也沒有達到。印度成年人中40%是文盲,遠高于中國的成人未識字率(15%)。而今,辛格總理計劃在任期內大幅提高教育投資,政府教育在GDP中的比重將由目前的不足4%提高至6%以上。

  第二,改善基礎設施。印度的固定投資率為23%,遠低于中國的38%,因而在許多基礎設施領域方面(如交通、電力等)存在嚴重瓶頸,令外國投資者叫苦不迭。以電信為例,印度雖有全球馳名的軟件產業,但整體通信基礎設施落后,固網寬帶覆蓋率低,移 動電話僅區區3000萬,遠不及中國3億手機持有量。

  第三,扭轉政府財政。教育也罷,基礎設施也罷,除了動員私營部門(包括外資)參與,還有賴于大量公共投資。但印度政府財政狀況持續惡化,赤字高達GDP的10%。每年政府預算中,一半用于付利息,1/4用作軍費,1/5是五花八門的補貼,此外所剩無幾,難以滿足教育與公共衛生部門的必需支出。財政改革是印度面臨的嚴峻挑戰。

  那么印度優勢何在呢?在一個宗教、種姓與語言林立、窮人與文盲充斥的國度里,印度能夠建立起一個成熟、穩定的民主政體,堪稱奇跡。不管宗教、族群與社會矛盾如何尖銳,印度還從來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或內戰,政治權力通過多黨競選的方式和平、順利地轉移交替。這種政治上的穩定性降低了投資印度的“政治風險”,為經濟長遠增長提供了必要條件。

  印度的法治與媒體自由,也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所望塵莫及。國民中的英語普及程度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也為印度提供了一個競爭優勢。印度的知識創造型產業尤其是軟件產業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此外,與中國相比,印度的私人企業發展得較好,私人部門(包括銀行)平均而言比中國企業更善于經營管理,更加規范和有效率。

  在近20年的經濟發展角逐中,中國改革開放比印度早了10余年,因而在國際貿易,吸引外資與GDP增長率上都比印度高出一籌。但正因為中國令人矚目的成就,印度精英階層對中國高度關注,趕超中國成了印度舉國上下的目標。以印度的“軟件”優勢如法治、私人企業與金融部門的質量,印度目前在“硬件”(基礎設施與制造業)方面的一些缺陷其實并不難克服。印度已經悄然崛起,中國不能盲目自大。

  作者為高盛集團(亞洲)董事總經理、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財經》雜志2004年7月5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誰控制馮明昌
“優秀民營企業家”馮明昌并非“民企航母”南海華光的真正掌舵人,也絕非震驚全國的華光74億元騙貸大案的惟一主角
財經觀察
“官商勾結”和民營經濟

特別報道
“中國需要更加全面的能源政策”
——專訪國際能源署署長
觀點評述
日本匯率政策失敗教訓
[評之評] 實際的情況可能更復雜
經濟全局
冠蓋滿京華的背后
美國部長們與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新任總裁6月間的訪華表明:匯率問題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題詞
土地垂直管理北京震蕩
北京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將一分為二,組建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專司國土管理,實行對區縣一級現有土地審批權的上收
[評論·中國經濟] 中國沒有升息理由
[評論·海外經濟] 不可等閑視印度
[評論·經濟與公平]
文明的虛飾如此薄弱
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和關塔那摩灣等地踐踏人權和文明世界準則的各種事件所揭示的深層次問題是,美國民主的制衡機制出了故障
資本與金融
“任克英時期”終結
盡管目前尚難判定任克英事件將以何種形式收場,但無庸置疑,這將對于大中華區的投資銀行界產生持久而根本性的沖擊
“馬克刀”再走麥城
馬克的辭職表明,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這家瑞士金融巨頭現在還是選擇通過內部改革而非兼并擴張的模式來提高公司影響力
信達中標前后
建行、中行完成上市重組關鍵一步,資產管理公司們解除“十年大限”
[滬深股市] 數據應如新鮮空氣
[香港股市] 暫避民企
財經速覽
[焦點] 美國經濟進入加息周期
[事 件]
/ [人物志]
[科技風尚] 手機新業務登陸美國/西蒙寓言
[外刊聚焦] 金善日之死
[邊緣] 市場、教育與消費主義 / [背景] 2000多大學生參與傳銷
[讀者來信]
強制性養老基金爭論的實質
降低高考的承載內容

加強土地使用監管是民心所向
期待央行的獨立性
產業縱深
中美航線開放談判始末
汽車產能過剩迷霧
財經專欄
[隨筆] 社會地位高 平均壽命長 / 叩跪雜拾
[讀書] [書摘] 金融管制的新方法 / [薦書]

[逝者] 甘揚道

財經動向
[追蹤] 交行重組收官

[商事.動態]
首只ETF即將推出
中小企業板“新八股”上市
三大監管機構初探混業監管

華夏證券更換管理層
平安保險掛牌
伊利股份糾紛
券商被套桂柳工
[文事.動態]
亞洲能夠承受油價上漲的沖擊
中美貿易爭端的根源
銀行不良資產再剝離不太可能
分地區向外資戰略投資者出售國有銀行股權
中資銀行應實現平等稅負
[文事.前沿]
前瞻性地管理上升周期的風險
Money講座
開放式基金下一步


市場與法治
趙安歌服判無期徒刑
年年審計揭丑,何以屢查屢犯?
[法治·動態]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秀之《財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暴雨考驗北京交通
2003年審計報告
日本調查東海資源
伊武裝綁架菲律賓人質
第15屆世界艾滋病大會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激戰 亞洲杯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