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信用社改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12:04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農村信用社改革 2003 年6 月,國務院決定在浙江等8 個省(市)實施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2004 年8 月,改革試點范圍擴大至其他21 個省(區、市)。2006 年底,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在全國全面推開。 這次改革是在管理體制、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改革,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二是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級政府負責;三是國家在資金、財稅、利率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幫助農村信用社消化歷史包袱。目前,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一)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各地農村信用社積極探索,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實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種產權制度,組建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以縣(市)為單位統一法人社,以及縣(市)轄域內兩級法人社等多種組織形式。2007 年末,全國共組建農村商業銀行17 家,農村合作銀行113 家,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社1824 家。同時,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框架基本建立,省級政府、省聯社和監管機構的職責分工初步形成。 (二)歷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 國家在中央銀行資金支持、財政補貼、稅收減免三方面對農村信用社予以政策支持。截至2007 年末,經嚴格審查考核,中國人民銀行共計對29 個省(區、市)的2396 個縣(市)發行專項票據1656 億元,用于置換不良貸款1353 億元,彌補歷年虧損掛賬303 億元,兌付票據807 億元。對陜西、新疆發放專項借款12 億元。隨著各項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實,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花錢買機制”的政策效應初步顯現。 (三)資產質量不斷改善,支持“三農”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截至2007 年末,按四級分類口徑統計,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比例為9.3%,與2002 年末相比下降了約28 個百分點;在資本充足率方面,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分別達13%、14.1%和13.3%,而2002 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僅為-8.45%。自2004 年以來,全國農村信用社連續三年實現盈利,2007 年盈利440 億元。截至2007 年末,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余額1.43 萬億元,占其各項貸款的比例由2002 年末的40%提高到46%;占全國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比例由2002 年末的81%提高到93%。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