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堅持市場化運作增強國企核心競爭力
來源:經濟參考報
□吳黎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在當前將國有企業改革推向縱深之際,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已成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當務之急。從長遠看,這也是持續激發國有企業活力不可或缺的體制建設。
日前在京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指出,要準確研判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國內外環境新變化,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認識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座談會指出,要突出抓好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設,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夯實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突出抓好市場化經營機制,充分調動企業內部各層級干部職工積極性;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突出抓好改革授權經營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取得實效;突出抓好國有資產監管。
改革多年來,國有企業總體上已按市場規律運行,政府基本不再實施行政控制。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內部的經營機制問題,特別是企業內部的用人、薪酬與激勵機制等一系列問題,仍是困擾國有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行政管理色彩偏濃、平均主義依舊存在以及“大鍋飯”等老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在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內部管理上,還有著較大的改進空間。
從頂層設計來講,中央對于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已經有明確的安排,其核心就是要使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國有企業改革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促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把國有企業打造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充分激發和釋放企業活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引領力,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九大報告則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簡而言之,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關鍵是要使其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是要企業通過充分挖掘自身人、財、物的潛力,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是推動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深度融合、持續激發企業活力的關鍵因素。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核心是深化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和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完善管理人員選用和退出機制,落實市場化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探索推進員工持股等各類中長期激勵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三項制度改革是企業生產要素層面的市場化,包括勞動用工的市場化、企業家的市場化和內部薪酬分配制度的市場化,是支撐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的基石。
在選人用人制度上,國有企業要打破傳統的“干部”和“工人”之間的界限,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實行競聘上崗,國有企業領導人原則上都應實行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董事會成員也要逐步擴大市場化選聘比例,通過拓寬職業經理人來源,通過科學考評實行淘汰下崗制度,真正形成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在分配機制上,要運用市場手段調節收入分配,收入與職工的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直接掛鉤,真正形成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要對企業的專業技術骨干采取股份(股票)期權等分配辦法和激勵形式,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
總之,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從過去的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新階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有企業改革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提升員工生產效率。要長久保持國有企業自身的活力,并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