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年終盤點|行業洗牌期募投管退都很難,投資人“All in AI”

科技年終盤點|行業洗牌期募投管退都很難,投資人“All in AI”
2023年12月27日 20:09 第一財經

專題:2023年度科技盤點:元宇宙退潮,大模型狂飆

  投資市場經歷了一段時期的“野蠻生長”,現在正走向“精耕細作”,也伴隨著一些洗牌和陣痛。

  “2023年大家很辛苦,但是勞而無獲,這是共同的感覺。”12月初,達泰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李泉生這樣感慨,“明年可能更加辛苦,不會比今年輕松,但希望能勞而有所獲。”

  臨近年底,投資圈開始了密集地年終總結,“難”“洗牌”都是投資人頻繁提到的關鍵詞。在清科的投資年會上,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發布前三季度數據時提到,“今年環境變化比想象中更大,數字背后,是創投行業的洗牌期到來。”

  倪正東表示,今年的創投市場讓人感受異常深刻,“這一年,大家出差的次數可能是去年的5倍甚至10倍,然而投資、募資、退出的速度,減少了20%甚至50%,更有甚者,一些投資機構今年的募資和投資基本為零。”

  利好的消息是,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年發展重點的一條是“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的建設”,其中有一句話讓投資人印象深刻:“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這是“股權投資”第一次出現在中央經濟會議里。

  回顧2023年,君和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安紅軍提了十六個字,“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募投管退都很難

  從年中到年末,第一財經記者與不同的投資人進行了交流,幾乎這些經歷過風浪的行業人士都會提到投資難,甚至是“從業以來最難一年”。

  “現在做投資實在太難了,太難了,募資難、投資難、退出難,難于上青天。”今年7月的長江獨角獸峰會上,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一連說了六個難,道出當下創投的困境。

  火山石資本創始合伙人章蘇陽已從業超過20年,在年底接受采訪時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從有印象的90年代開始到現在為止,我感覺到今年是最難的,募投管退都很難。”

  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國際政治形勢等因素,私募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年底遠致富海副總經理張權勛表示,現在整個世界越來越暖冬,但是投資卻感覺越來越冷,他調侃,“沒有水的地方叫沙漠,沒有朋友的人生叫寂寞,沒有錢的市場讓大家很落寞。”

  2021年以來,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增募資和投資明顯下降,根據清科最新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募資總額超1.35萬億,投資總額超5000億,分別同比下降20.2%和31.8%。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在清科年會上提到,今年的投資進度比去年慢,“大致投資了40-50家公司,其中有一部分是續融資,新的投資粗略地算是30家左右,比起去年慢了大概三分之一多一點。”鐘鼎資本創始合伙人嚴力表示,今年的投資規模大約是2020年的40%,但比去年多了一些。

  投資環節涉及募投管退,大方面來看,作為一頭一尾的募資和退出遇到了問題,社會LP出資少了,而退出難也進一步影響了募資。過去三年,二級市場不斷下跌,科創板的IPO階段性收緊,募投管退數據都在下滑。

  年中吳世春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社會LP出資困難,是信心和預期受到了影響,回暖的核心一方面是信心的恢復,這需要較長時間的利好不斷出現。此外,因為退出難,目前很多資產都在“堰塞湖”上,封在了一級市場上退不出來。他認為,如果能順利退出,這里至少有一半的資金還可以投到中國的早期投資里。

  根據清科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1326筆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2.6%。高特佳投資集團副總經理于建林表示,出口擁堵,使得老的投資人的資金的回流更慢了,母基金的資金回流也慢了,“這直接導致我們老的投資人復投率就低了,或者周期拉得更長。”

  “在2021年滴滴上市之前,IPO市場熱鬧,朋友圈每天都有值得祝賀的好消息。2019至2021年這三年是少有的退出爆發期,那時大多數基金回報都尤為可觀。”倪正東發現,從2022年開始,創投行業又回到了投資大于退出的狀態,“吃得多、消化得少,這也是為何大家投資的速度放慢,因為要消化、要退出,全行業真正的挑戰還是在退出。”

  “退出要多于投資,LP才開心,GP的壓力也小,企業也過得很好。如果每年都是投資大于退出,行業壓力則越來越大,LP給GP壓力,GP給創業者壓力,最后大家都處在一個不健康的循環中。”倪正東說。

  與年初計劃相比,海松資本的退出進度也大打折扣,“有好幾個預計今年要IPO的項目,甚至有個別預期能夠實現十億美元以上回報的項目,因為IPO進程放緩,導致還未實現預期。”

  海松資本CEO、管理合伙人陳立光在清科年會上透露。

  在退出方面,上海科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傅紅巖認為,目前行業的退出60%要通過二級市場的IPO來退出,但事實上高科技行業基本上是贏者通吃的行業,“市場基本上只能容納前三名,資本市場更不可能出現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他認為,未來大部分在重復創業的企業基本沒有上市的可能,并購重組或通過精耕細作贏得市場和利潤,才是出路。

  另外,美元基金后退、人民幣基金走到臺前,也是當下投資范式的大變化。今年投資人一句“時代的鐘擺終于擺到了人民幣GP最舒適的領域”,也道出了VC/PE市場話語權的轉移。

  清科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投資于中國的美元基金募資下降了59%,投資下降了66.8%,前三個季度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投資總數中,人民幣基金占了95%,“如果要繼續耕耘中國市場,那么募集人民幣基金越來越關鍵,如果不適應變化可能就出局了。”倪正東說。

  回想十年前,倪正東表示,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投資的金額相差不大,但今天美元只是人民幣投資金額的五分之一,他認為,中國仍然需要全球的資本,“如果只靠人民幣基金遠遠不夠”。

  對比中國和美國投資市場,中美投資金額差距逐漸擴大。清科報告顯示,2023中國投資金額僅為美國的10%。近兩年中美募資額都在下降,中國募資額是美國的66%,國內最好的年份是2017年,占到美國的87%。投資端,2013年國內的投資金額是美國的6%,2017年則是24%,這是最好的水平,如今中國和美國在VC/PE上的投資金額上差距還在擴大。

  “老老實實看項目”

  盡管當下投資規模是美國市場的十分之一,但中國VC/PE的數量是美國近7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月初發布了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數,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存續數為21730家。而可以對比的是,美國創投機構存量大概在3000家左右。

  雖然在強監管以及困難的大環境下,國內私募基金管理人今年減少了近2000家,但國內投資還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這也是行業困難的原因之一。投資市場經歷了一段時期的“野蠻生長”,現在正走向“精耕細作”,也伴隨著一些洗牌和陣痛。

  天圖投資創始合伙人馮衛東認為,創投行業過去 “野蠻生長”,是因為有一個巨大的創新,發現了一個新大陸,有無數人被機會驅使、“殺”進來,最后泡沫化,在下一個“新大陸“出現之前,現在的每一塊地都站滿了人,投資人必須“精耕細作”,找到自己的能力圈才能活下去。

  從全市場來看,清科數據顯示,成立20年以上的VC/PE機構有8%,例如IDG資本、深創投、紅杉中國、達晨財智等;成立15-20年的則占11%;成立10-15年的是44%,2008-2015年成立的機構較多,占比36%,成立五年內的機構占比是1%,行業競爭較大。

  殘酷的是,股權投資行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可能不是從2萬家到3000家,而是只剩2000家或1500家,“更難受的是這不是一個短痛,是長痛,不是幾天就關掉這么多家,而是熬,越是熬的時候,在一片大海中不知道下一個島嶼在哪兒的時候,機構可能更需要的是愿意去穿透的動能。”元禾辰坤合伙人曾純說。

  盡管面臨寒冬,投資人在這一年也并沒有停下腳步。

  上海市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副理事長、領中資本管理合伙人黃巖對第一財經表示,“投資人現在一個是保持好心態,第二就是積極看項目。”他提到,機構今年看的項目數量不少,前兩年因為疫情影響了看項目,今年看得更多了,“投資人要預判機會提早去布局,等著市場回暖,因為行業永遠是有需要的,大環境趨好的時候,就能迅速出手、抓住紅利。”

  談及如何應對當下的環境,李樹璟認為,沒有別的辦法,“就老老實實看項目,覺得有價值就去融資、去支持,”他對第一財經表示,看項目就和淘古董一樣,得找別人沒發現的,同時,在市場環境最差的時候反而可能是好的機會,估值低,好項目多,“所以還是把精力放在看好的項目上,好的市場需求、好的創業者和團隊湊在一起都有希望。”

  “悠著點,募資的時候不要做出更多的承諾,同時投資上需要有大量的計算,包括對宏觀以及對行業本身的理解,”章蘇陽表示,現在的投資要比原來做得要更“細”,在這樣的環境下,投后管理的事情也會更多,“由于企業所承受的壓力以及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你可能會更密切參與進去,經濟總是有高有低,只要能夠扛很長時間總會扛出來的,這個時候要看你怎么幫助企業扛起來。”

  在投資市場從“野蠻生長”走向“精耕細作”的過程中,凱輝基金段蘭春形容這就像創業公司一樣,“開始都是裸奔,慢慢要把鞋子衣服穿好,當到了一個節點,所謂潮退以后,市場進入一個規范的階段,大環境發生逆轉的時候,所有人都要沉淀下來去看看自己到底積累了什么,又有什么能支撐我們繼續往前走。”

  在投資機構洗牌的過程中,一個趨勢是,行業里博士學歷的人才越來越多。黃巖發現,投資機構都在找科技背景的合伙人,“有一家機構里招了七八個博士、博士后”,但同時,除了懂科技之外,還要懂產業、懂生態、懂投資,這種復合型的投資人是當下最稀缺的。

  章蘇陽對第一財經表示,在火山石資本內部,醫療領域更需要博士,“醫療壁壘較高,生物醫療行業如臨床方面,不讀博士就進不了好的醫院,也就沒有好的臨床經驗。所以我們醫療方面有一個是臨床博士,也當過三年醫生。”

  在年初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鼎暉投資創始合伙人王霖提到,以硬科技投資為主的時代,對投資人來說會更難,原來粗放式投資的機會越來越少,需要更專業、更加細致的行業研究,招投資人的要求也變了。

  “原來可能MBA這些背景是我們歡迎的,現在我們更強調專業領域的,像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化學材料等,僅僅經濟這一塊已經不能滿足條件了,一定要有工科背景,才是我們重點歡迎的人才。”王霖表示,鼎暉的團隊已經非常專業化,都是各領域的專家,以醫療團隊為例,“8個人有3個博士,有耶魯、協和的博士,其他的人都要符合背景,不但要懂財務、法律、金融,同時也還要懂醫學。”

  “泡沫退去的過程不可避免,但我們也希望泡沫消去的時候,會像啤酒泡沫一樣留下的是美酒,而不是像氣球,戳破了就沒了。”線性資本合伙人曾穎哲認為,當下行業需要專注做好投資本身,避免造成劣幣驅除良幣。

  “All in人工智能”

  在普遍“內卷”的環境下,科技投資要怎么投?王霖認為要投早、投精和投重,一要找趨勢,再具體看方向。多年前風險投資是占賽道,而今天科技單點突破的時代,賽道太多,只能精細化,通過顯微鏡找小行業里的頭部企業。

  在投資的繁榮期,“開槍的速度比瞄準的精度還要重要”,但現在必須精挑細選,“選的好企業,十年八年不上市,也愿意持有它。“馮衛東認為。

  回想幾年前市場很熱的時候,當時很多投資決策非常快,渶策資本創始合伙人胡斌同樣感慨,“因為不夠快,就拿不到好的案子,好的案子需要搶,那時往往可能要在一周內把所有的決策做完,給到投資人思考的時間自然就少,其實很多時候考慮不夠周到的。”

  胡斌認為,現在的情況像回到十年前、甚至更早一些的時候,投資人有比較從容的機會對一些企業做詳盡全面的盡調,并且在多個同類公司之間做一些對比,“幾年前大家關心的是有沒有下一筆錢,現在我們想每投出的一筆錢可能就是最后一筆錢。”

  接下來投資人投什么?在具體投資賽道上,很多投資人都提及的重點行業是人工智能。

  “我要求我們的TMT組All in人工智能賽道,不要東看西看。“德同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邵俊認為,未來革命性的技術還是生成式的人工智能。

  邵俊認為,“上一塊石頭”可能是互聯網革命,帶來深遠的影響一直到今天,“我們一直在追逐它擴散出來的波紋,一輪一輪進行投資,但是這個波紋越來越淡,對我們每個人,尤其對我們實體經濟的貢獻度其實在減弱。”對于“下一塊石頭”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大問題,AI至少是一個方向。

  在內部的三個行業組中,邵俊要求TMT All in到人工智能賽道中去,但對于投大模型內部還比較謹慎,“我覺得現在去做大模型,像當年去投團購,后來投新能源整車一樣,完全就是賭,我們不想在這個階段去賭大模型。”

  鄺子平同樣表示,2023年最激動人心的一個投資方向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這個大的領域從長期來看會改變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我們今年在這個領域投資了若干家企業,這個是從科技發展的具體項目上,最令人興奮的一個方向。”

  “今年絕大多數時候,全社會焦點都在大模型本身。但是我一直的觀點都是,在基礎模型之上要有千千萬萬的 AI 原生應用,大模型的價值才能被體現出來。”不久前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要去“卷”AI 原生應用,大模型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機會,應用才有價值。

  在具體AI賽道上,源碼資本董事總經理郝毅文就表示,自己關注點在AI應用類的創業上,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大戰中積累下來了很多經驗,結合AI新的生成式的技術,在國內市場和全球化市場都很有競爭力,“我們發現有很多很成熟的創業者、過往成功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今年都毅然決然重出江湖進入了這個領域。我們今年投的好幾家公司都是對優秀創始人第一輪的下注。”

  就在12月,擇遇投資在上海發布了首期擇遇大樹人工智能投資基金。李樹憬介紹,擇遇大樹人工智能基金將投向通用大模型為代表的自驅性AI在消費、服務、生產等細分領域的應用及生態,計劃募資10億元。

  在近兩個月李樹憬看了30個關于AIGC應用落地的項目,“一周開15個會”,他對第一財經表示,自己的團隊主要是投生態,大模型也會作為投資標的參股,但大模型發展要有客戶,“所以我們投應用實際上是為這些大模型開發客戶,希望跑出幾個很好的應用來,讓消耗量也更大。”

  不過,對于下注AI賽道,不少投資人都還較為謹慎,險峰長青管理合伙人趙陽提到,人工智能確實是過去一年整個早期投資行業最讓人興奮、行業最大的一個變量,“我們看了一兩年的時間,看了大模型,或者更底層的垂直應用,一個都沒有投。”他提到,整體基礎的大模型還在快速演變的過程中,自己也在持續動態看整體有哪些具體行業的應用。

  從數據上來看,清科報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投資金額較大的四個領域是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IT、機械制造,分別占據行業的27%、16%、10%、7%,前四大賽道整體占行業投資額約60%。

  所有的投資都在聚焦于硬科技,在這個趨勢下,創業和投資賽道高度重合、過于擁擠同樣是投資行業面臨的問題。前三季度半導體、電子設備、IT投資量占到全行業的將近三分之二,與此同時帶動整個社會經濟活力的,促進幸福指數上升的,有溫度的新的消費、新的模式、文化創意、娛樂等,包括美元基金最擅長的新模式開拓應用場景類的投資,都是少人問津。

  傅紅巖認為,主要的原因是科創板、資本市場的導向,導致越來越多的機構轉向硬科技投資,賽道重合。“現在充滿著機會主義傾向,整個創業界和投資界看重估值接力,最終要卡著節奏上市,實現財富倍增效應和退出效應,這種思維基本上是互聯網的模式,是與硬科技投資行業不匹配的。”他認為,投資的邏輯和思維需要轉變。

  利好的方面在于,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于明年工作重點第一部分就提到了科技創新,并表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這對于過去一年處于寒冬中的股權投資市場來說鼓舞人心。

  會議提到,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經濟工作,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黃巖比較了202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他認為,與疫情基本結束后去年會議提出的第二年工作首先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不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放在了明年重點工作第一位的位置,也特別強調了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也是第一次用這樣的提法,說明更鼓勵以這樣的技術和方式創新。

  “在具體行業方面,會議第一次提到了民營航天、低空經濟等多個新的領域,相信都會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熱點。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強調了鼓勵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的發展,這在去年文章里面是沒有特別提到,相信也會極大增加從業者的信心。”黃巖認為。

  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認為,當前中國正處于進口替代的轉換期、產業提檔升級的加速期和科技創新的爆發期,在“三期疊加”的歷史階段,沿著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供應鏈強鏈補鏈這條主線去開展布局,大方向不會出錯,看準了就要堅定地做,該出手就出手,不要糾結市場的波動,更不要受二級市場情緒的影響。

  “這條路很難走,但這恰恰和我們VC的本質最匹配,這在客觀上倒逼了創投行業回歸價值投資的本源。往早期走,去掙專業的錢、成長的錢;往小企業走,去賺價值發現、投資賦能的錢。”

  應文祿表示,VC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捕鯨業。出資人尋找合適的船長,資助他買船、招船員。老船長作為行家里手,憑借技能、經驗、領導力還有運氣,探索未知、乘風破浪,在大風大浪間周旋捕鯨,然后出資人和老船長共同分享成果。

  “今天我們面臨不同的環境,但為投資人創造回報、為創業者提升價值的使命不能變,這是老船長能力的核心表現。”應文祿說。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09 騰達科技 001379 --
  • 01-03 云星宇 873806 4.63
  • 01-02 雪祺電氣 001387 15.38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29.02
  • 12-29 博隆技術 603325 72.4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