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作者: 祝嫣然
二季度以來,經濟復蘇動能偏弱,市場需求不足矛盾凸顯。加之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等,影響我國經濟恢復進程。市場期待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
上述會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依然顯著低于潛在增速。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的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微觀主體對未來的預期與信心偏弱,應及時出臺一攬子宏觀政策以穩定短期經濟增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與防風險政策應該協同發力,以助力中國經濟增速的顯著反彈。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當前經濟總體上保持復蘇態勢,實現今年增長目標的難度不大,預計后續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將合理適度,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在穩增長、控物價和防風險之間把握好平衡,并會根據未來外需放緩程度等情況靈活調整。
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央行等部門日前的5月份經濟數據表明,由于2022年同期疫情好轉、基數抬升,5月中國主要經濟增長指標同比增速回落,但季調后環比改善,顯示經濟持續修復,基礎仍不牢固。
在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方面,貨幣政策已率先發力。人民銀行在6月13日和6月15日先后下調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利率、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10個基點,通過降息釋放穩市場強信心信號。隨著貨幣政策調控“先行”,市場也隨之期待其他相關領域的穩增長舉措。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將采取總量+結構雙重寬松,預計仍有降準、降息,結構性政策工具仍將持續發力。對于降息,他預計美聯儲可能在四季度進入降息周期,中美兩國基本面差+貨幣政策差收斂,我國將出現國際收支、匯率改善機會,貨幣政策寬松空間進一步打開,形成降息預期。
財政政策方面,加快發專項債、優化稅費支持、實施新一輪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發行特別國債促消費等成為選項。
張明表示,相比于2022年,今年財政政策組合的擴張力度明顯減弱。應該考慮在財政政策方面加大擴張力度。可以包括:第一,應盡快明確2023年是否會實施新一輪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其額度多少,其節奏如何。第二,應該保證與去年相比地方專項債的真實發行規模不會發生過大幅度的下降。換言之,今年的地方債真實發行規模應該超過3.8萬億元的目標額度。第三,應考慮發行較大規模的特別國債,并用發債募集資金為中國家庭發放消費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表示,政府主導的基建發力之后,最好也能帶動一些民間投資,但現在難度很大。民間投資的難度并不在于融資成本,而在于信心,需要給他們穩定的預期,讓他們知道未來政策會怎么樣。
著力擴大有效需求
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不足是困擾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之一。
5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增速較4月回落5.7個百分點。如果剔除基數因素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5月同比增速僅為2.5%,較4月回落0.1個百分點,遠低于疫情前7%~8%的水平。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商品消費低迷主要受耐用品消費拖累,5月房地產后周期的家用電器、家具類、建筑及裝潢類消費兩年平均增速均為負;隨著汽車銷售進入旺季以及部分地區加大補貼力度,汽車銷售增速回升,但5月兩年平均增速僅為2.1%,低于消費總體增速2.5%。
他認為,消費增速取決于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背后是居民收入和信心。提振消費需要從提高居民收入和信心兩方面入手。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表示,抓緊制定出臺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持續改善消費環境,釋放服務消費潛力;穩定汽車消費,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提高居民收入是增強消費能力的關鍵。孟瑋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方面,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落實收入分配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二是推廣浙江促進共同富裕十條典型經驗,三是上下聯動加強居民增收工作。下一步,將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等平臺,形成政策合力、工作合力,持續推動年度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在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方面,工信部、財政部、人民銀行6月13日公布《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為實體經濟減負。此次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涉及面廣,八個方面22項具體任務包括稅費優惠、金融支持、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地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資金周轉等。
受工業企業利潤下滑影響,制造業投資增速進一步下滑。前五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0%,漲幅較前4個月回落0.4個百分點,自去年10月以來增速連續下行。王青對第一財經表示,要加大對制造業投資的政策傾斜力度,增強制造業投資韌性。這是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一個主要落腳點。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面,王青認為,將重點包括兩個領域:一是,進一步加大房地產行業支持政策力度。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基調下,積極實施差別化房貸政策,持續引導居民房貸利率下行,適度放寬限貸限購、加大公積金購房支持力度,推動樓市實現趨勢性企穩回暖。二是,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重點是針對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的有關地方和相關主體,有序開展債務置換,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
從5月的數據來看,房地產投資對投資的拖累加大,累計同比降幅連續三個月擴大,衡量行業景氣度的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也結束了年初以來的持續回升,5月回落至94.56,僅高于1月。房地產各先行指標比如商品房銷售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等表現均繼續放緩,顯示房企信心仍然不足。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在前期積壓需求釋放完畢之后,居民部門加杠桿意愿不足,房價連續下跌,致使市場銷售走弱。而房企將主要精力放在保交樓上,繼續拿地和新開工意愿不足,也使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當前市場呈現出“房價跌—銷售弱—回款難—拿地下降—投資下滑”的負反饋特征,市場企穩尚需政策加力。
張明認為,當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是困擾中國金融體系健康的最突出風險之一。目前各地城投公司債券與非標債務均出現了一些風險暴露的跡象。對很多中西部地方政府而言,要完全依靠其自身力量來化解迄今為止積累的存量債務,可謂并不現實。因此,中央政府應對化解本輪地方政府債務進行系統性頂層設計,通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業銀行三者共擔成本的方式來化解本輪地方政府債務,這離不開新一輪的債務審計、債務置換與債務重組。
“在化解存量債務的同時,要通過更深層次的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調整來避免再度積累新的債務。這就意味著化解方案必須科學、透明、可置信,并能有效防范道德風險。”張明強調,解決地方債務問題應該盡快謀劃與發力,而不是拖而不決。及時化解地方債務的總成本,一定低于等到地方政府債務出現集體違約并威脅到銀行體系安全之后的化解總成本。
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告訴第一財經,經濟增長才是最大的化解風險的良方,政策端的支持力度將對下半年經濟復蘇狀況起到關鍵作用。從長期看,希望能夠構建一個新的模式,既能夠把經濟穩住,同時又能夠避免刺激經濟所產生的各種副作用,這還在摸索的過程中。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