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作者: 祝嫣然
2023年春節是疫情進入新階段后的第一個春節,全國各地消費市場將加速回暖。
商務部把全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19日表示,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部署,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今年將重點圍繞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向綠色、智能、健康、品牌、時尚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
多位專家分析,疫情影響消退后,居民消費場景限制全面解除,部分補償性消費將會涌現,加之上年基數明顯偏低,2023年全年消費增速有望反彈。但專家同時也提出,過去三年居民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認知發生了較大變化,消費意愿難以在短期內快速提高;當前居民就業仍未出現實質性改善,當前收入以及對未來收入預期也未出現明顯提升。
春節消費市場呈現新特點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要求,商務部圍繞“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提振消費信心”及早謀劃,把全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確定了“全年樂享 全民盛惠”主題,會同相關部門、地方和行業協會安排近300場活動。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表示,今年春節是疫情防控轉段后的第一個春節,實體零售、餐飲堂食、跨區旅游等各類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恢復,線上消費保持旺盛勢頭。總的來看,節日期間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型消費亮點紛呈,充分展現了我國消費市場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他介紹,根據商務部對節前消費市場的調研和監測情況看,初步研判,今年春節消費市場將呈現以下趨勢特點:一是商品消費更重品質,二是餐飲消費更顯年味,三是體驗消費更受歡迎,四是綠色消費更受青睞。
從商務大數據監測預測平臺情況看,目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市場供應充足。各地大型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生活必需品備貨量比平日增長20%~30%,同比增長10%左右。銷售穩步恢復,1月上旬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銷售額環比增長8.7%,同比增長2.5%。
商務部指導各地組織骨干保供企業與供應基地加強產銷對接,拓寬貨源渠道,增加備貨數量和品類,豐富節日市場供應。
線下餐飲加快恢復,許多餐飲企業推出各類年夜飯套餐,北京、上海、武漢、濟南等地知名老字號飯店年夜飯預訂火爆,部分飯店預訂量同比增長1倍以上;一些餐飲企業推出送餐到家、大廚上門等服務,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旅游、賞劇、觀影、看展、滑雪等過節方式更受居民青睞。上海、云南等地一些民宿客房預訂率超過80%。各地劇場、影院人氣持續回升,據有關機構統計,春節檔電影預售票房已突破3億元。冰雪消費持續升溫,春節期間黑龍江滑雪訂單量同比增長近60%。
談及近期物價上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負責人陳志江在發布會上表示,疫情三年,整個服務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疫情轉段以后,特別是服務行業在恢復,價格確實在上漲。上漲過程中,有恢復性上漲,但也有亂漲,所以為了過好這個春節,市場監管總局在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陳志江表示,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物資價格的基本穩定,重點關注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糧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當地居民節日消費的特色商品等線上線下市場價格的變化情況。嚴肅查處價格欺詐、未明碼標價等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行為,同時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糧食、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工作,確保春節期間的價格基本平穩。
報復性消費可能性不大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經歷了一波三折:先是2020年居民消費出現收縮,然后2021年增幅明顯修復,再到2022年低于疫情前的平均增速。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42億元,同比下降1.8%,降幅收窄4.1個百分點,但仍為2022年6月以來的次低。其中,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下降2.6%,高于11月3.5個百分點。從季調后環比看,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降幅微增,下降0.14%。
全年來看,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2%,較2021年回落12.7個百分點。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4萬億元。
按消費類型分,12月商品零售同比下降0.1%,高于11月5.5個百分點;餐飲降幅擴大至14.1%,低于11月5.7個百分點,顯示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后,感染人數增加,對接觸性的餐飲消費帶來短期沖擊。受疫情及防控持續時間明顯延長的影響,2022年全年餐飲收入比上年下降6.3%。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2022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降幅收窄并非緣于消費修復,而是疫情期間囤貨需求。不過高頻數據顯示,上月底以來,出行、消費等線下活動逐步修復,前期受場景約束較為明顯的企業消費和居民服務消費或率先修復。
央行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住戶部門存款增加17.84萬億,比2021年多增近8萬億元。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各地居民陸續“陽康”后,超額儲蓄為消費回暖提供了資金支持;從美國經驗看,超額儲蓄極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費需求。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19日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上表示,2023年消費反彈是肯定的,關鍵是“度”的問題,消費增速在10%或9%的概率不是很大,考慮到很多實際情況后,要理性預期。我國居民經歷了三年疫情,比其他地區要長,一部分居民過去三年的收入受到很大影響,例如旅游、餐飲行業從業者。除了疫情沖擊,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二三十年來最嚴重的萎縮,房價下跌對居民資產負債表影響很大,尤其是低線城市。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在本輪疫情感染高峰過后消費將大幅反彈,尤其是春節假期后和2023年二季度開始。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將得以釋放,服務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活動)的恢復有助于支持就業和家庭收入,這兩者都將支撐未來消費進一步復蘇。鑒于中國可能不會進行大規模收入和消費補貼,且長期以來的疫情限制對居民和企業部門有持續影響,預計2023年實際消費可能溫和增長6.6%。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第一財經,疫情影響消退后,居民消費場景限制全面解除,部分補償性消費將會涌現,加之上年基數明顯偏低,全年社零同比增速有望反彈至8.0%左右,可選消費將引領商品消費修復。
他同時表示,2023年消費修復面臨兩個不確定因素:首先是年中前后房地產行業能否實現軟著陸,這將決定后續涉房消費走勢。其次,2023年政策面是否會繼續推出規模較大的促消費政策,包括發放消費券或消費補貼、出臺新的促消費稅費減免措施等,均存在一定變數。
王青強調,需要指出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疫情對居民收入影響明顯。由此,盡管2022年預防性儲蓄需求上升疊加購房開支下降,推動居民儲蓄存款增速偏快,但2023年居民消費出現報復性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若全年實現8%左右的增速,也僅為疫情前的溫和增長水平。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近段時間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也做出了重點部署,“促消費”是2023年各地經濟發展的新增重點抓手之一。比如,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2023年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山東省也特別明確,把“擴內需”擺在今年工作的第一位,消費更是成為山東擴內需的首要工作。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