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板三周年即將來臨,首批發行成立的5只科創主題三年封閉基金,也迎來“解封”。
截至6月14日,廣發、富國、鵬華等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科創主題3年運作混合基金均轉為上市開放式基金,并已陸續改名。從業績表現來看,五只基金差距在逐步拉大,頭尾相差超過100%。
同時,科創板將于7月迎來開市三周年,這也意味著市場即將進入解禁股陸續釋放的階段。截至6月14日,科創板共有42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5.25萬億元。
首批3年期科創主題基金首尾相差111%
進入6月,首批3年封閉期科創主題基金揭開迎來“封轉開”(封閉式轉開放式)大幕。日前,華安、廣發、富國、鵬華、萬家等5家基金先后公告稱,旗下科創主題三年封閉基金封閉運作期陸續屆滿,將轉為上市開放式基金,并進行更名。
具體而言,6月14日,華安科創主題3年的名稱調整為華安智聯,并將靈活配置型基金轉為偏債混合型基金;6月13日,廣發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富國科創主題3年、萬家科創主題3年A分別改名為廣發科創主題、富國創新企業A、萬家科創主題A;6月10日,鵬華科創主題3年封閉更名廣發科創主題為鵬華創新動力。
回顧此前,這5只基金產品的“火爆”程度仍記憶猶新。不過,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受制于各家基金管理人投研策略、管理能力等因素影響,經過3年運作的基金產品業績表現也呈現分化走勢,首尾相差近111%。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廣發科創主題、萬家科創主題A、富國創新企業A位列前三,最近三年的累計回報分別為115.45%、100.6%、92.61%,而鵬華創新動力為55.34%,華安智聯則僅為4.57%,而滬深300同期表現為15.53%。
同為科創主題3年封閉期的基金,卻有如此大的差距,投資者也不免在相關產品的股吧中表達了自己的情緒。記者翻閱上述產品的股吧時可以清晰看到,與前三名產品以“感謝”居多的畫風不同,后兩者中多是憂心和抱怨。
同類產品為何不同“命”
作為幾乎同時成立的同類型基金,面對著同樣的市場環境,為何卻有著如此不同的“命運”?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和產品近年來的投資比例和基金經理的穩定性有一定關系,投資者需對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和定位差異有清晰的認識。
從基金資產組合情況來看,定期報告數據顯示,華安智聯2019年的權益類投資占比僅為2.14%,2022年一季度提升至7.7%;鵬華創新動力的權益類投資占比也在50%以下;而收益居前的廣發科創主題、萬家科創主題A、富國創新企業A的權益占比相對較高,大多在70%至99%。另一方面,從基金經理的人員變化角度來看,廣發基金、富國基金、萬家基金、鵬華基金在三年管理中均有首發基金經理“從一而終”,而華安基金則是全面“換新”,已有5位基金經理先后離任。
某公募業內人士表示,封閉式基金的優勢是引導投資者養成長期投資的習慣,減少受市場短期波動干擾的“追漲殺跌”行為;同時也能保持基金規模的穩定,讓基金經理將更多時間和精力花在精選好公司上。但如果本身管理人員就不穩定的話,對基金業績的持續性會有較大的影響,也會影響投資者的持有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的發布,再度引發了業內對于“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這一痛點的討論。而這也是業績不佳產品被投資者詬病的一點。
以華安智聯為例,定期報告顯示,該基金2019年至2021年的管理費分別為671萬元、1284萬元和1391萬元,合計3346萬元。而與此相對的是,該基金近三年的業績回報不足業績比較基準的六分之一。
一位具有6年投資經驗的基金投資者陳先生對記者表示,將資金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打理,如果持有3年以上還沒賺錢,投資體驗肯定不佳;而對于基金經理來說,3年可以視作一輪小的投資周期,持有3年依然無法跑贏基準,這不僅會質疑基金經理的專業投資能力,還會質疑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解禁在即如何看
自2019年6月份開板以來,科創板始終是市場最熱門的板塊之一。而4月27日A股啟動反彈至今,科創板的領跑表現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那么,作為專業投資者,基金經理對于科創板此次反彈是如何看待的?即將到來的解禁高峰對市場有哪些影響?
在南方科技創新混合基金經理王博看來,科創板領跑反彈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基本面的高速成長,二是估值面達到合適水平,三是政策面做市商制度改善流動性和價值發現能力。
就估值層面,他分析指出,“從市盈率來看,科創板開板一年內,整體維持高估值,并且與創業板的估值差異逐步擴大,但自2020年7月以來,科創板市盈率估值與創業板的整體估值水平逐步趨同收斂,在今年以來基本接近一致。這輪反彈啟動之時,科創板已經具有明顯的估值性價比。”
廣發科創主題靈活配置混合(LOF)基金經理李巍則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我們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抱以足夠信心,但也一定要認識到全球政經治理結構轉型與重構過程的曲折和漫長,適度降低風險偏好,更靈活、謹慎地應對一些長期的趨勢性變化,在價值導向上的安全可控重于效率成本。
此外,進入7月,科創板公司在上市三周年后將進入解禁高峰,這也是當下市場尤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大規模的原始股解禁以及后續潛在的減持壓力,是否會影響科創板的投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對此,王博對記者坦言,2022年科創板限售解禁總規模是10857億元,其中大股東解禁約為4740億元,占比43.6%。參考歷史上創業板解禁后情況,創業板個股在大股東解禁前股價有小幅回落;在解禁后30個自然日內,個股平均絕對和相對收益不斷擴大。
“復盤市值靠前的前十大創業板和科創板公司,上市公司大股東平均減持股數占總股本的比例在1%~2%,減持公告日距離首次解禁日的平均天數在150-400天,可見實際大股東減持的意愿也沒有那么強。”他如是說。
他進一步補充道,“考慮到近期A股市場每日成交規模已經在8000億~10000億元水平,我們認為科創板解禁規模是可以充分消化的,解禁前的調整壓力,也為后續資產配置提供有利窗口期。”
李巍也表示,從成長性來看,2021年年報及2022年一季報數據顯示,不管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科創板的成長性優于其他市場。從外資持續流入科創板、內地公募機構提高科創板占整體權益配置倉位比例來看,科創板的影響力及吸引力仍在持續提高。
責任編輯:王茂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