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IMF全面下調 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美聯儲加息或令新興市場承壓
作者: 后歆桐 葛唯爾
[ IMF將美國2022年經濟增速大幅調降1.2個百分點至4%,在所有發達經濟體中的調降幅度最大。 ]
1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WEO)中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0.5個百分點至4.4%,并全面調降了各大主要經濟體今年的增速預期。
IMF同時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調升了0.2個百分點至3.8%,但指出,對2023年全球增速的上調主要是技術性的,因為2022年拖累全球增長的因素將最終消散,2023年的增長才會變得更快。
IMF表示,進入2022年,全球經濟形勢比IMF此前預期的更糟,全球面臨多個下行風險:隨著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導致新增病例上升,各國已經重新實施限制令;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和供應鏈中斷導致了比預期更高、更廣泛的通脹,尤其是在美國以及許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此外,隨著發達經濟體提高利率在即,全球金融穩定以及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資本流動、貨幣和財政狀況可能會面臨風險,尤其是部分經濟體過去兩年債務水平有增未減。其他全球風險還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氣候問題導致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的可能性上升。
不過,IMF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指出,有些下行風險,比如奧密克戎毒株可能持續的時間更短。她稱,新毒株與德爾塔相比似乎引發的病情較輕,預計感染人數將相對較快地下降。因此,IMF預計,雖然奧密克戎毒株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對經濟活動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將從第二季度開始減弱。
IMF還預計全球通脹將比去年10月預估時持續的時間更久,到2023年才會消退。不過,不同于其他經濟體,美國勞動力市場可能出現緊縮情況,由此導致的工資上漲或將傳導到物價上。
美國經濟增速預期下調1.2個百分點
在去年10月的WEO中,IMF預計2022年美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5.2%,較此前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但在此次的WEO中,IMF將美國2022年經濟增速大幅調降1.2個百分點至4%,在所有發達經濟體中的調降幅度最大。IMF給出的原因包括,美國推出的《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的財政刺激法案難產、美國提前退出貨幣寬松政策以及持續的供應鏈中斷。
IMF還調降了其他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速。供應鏈中斷的延續和疫情對經濟的破壞令IMF將歐元區今年的經濟增速小幅調降了0.4個百分點至3.9%。其中,由于德國經濟受到供應鏈中斷的沖擊更甚,IMF對德國今年的經濟增速的調降幅度更大,達到0.8個百分點。在英國,奧密克戎毒株同樣沖擊了該國經濟,同時還面臨著勞動力和能源市場的供應鏈中斷,IMF因此也將英國今年的經濟增速下調了0.3個百分點至4.7%。雖然加拿大疲軟的經濟數據在2021年末有所回升,但由于美國經濟增速料將放緩,IMF預計加拿大2022年的外部需求將進一步走弱,這使得IMF將加拿大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下調0.8個百分點至4.1%,調降幅度與德國相同,僅次于美國。
不僅僅是發達經濟體,IMF還同時調降了多個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的增速預期。IMF將中國2022年的增速調降了0.8個百分點至4.8%。巴西為了打擊通脹,采取了強勢的貨幣政策,影響了國內需求,因此IMF預計巴西的經濟前景將惡化。IMF將巴西今年的增速預期大幅下調了1.2個百分點,在所有新興市場經濟體中降幅最大。此外,IMF稱,對美國經濟增速的調降將影響墨西哥的外部需求,使其經濟前景低于此前預期。南非經濟在2021年下半年低于IMF此前預期,同時,南非的商業信心持續低迷,投資前景弱化。這使得IMF將南非今年的增速預期也下調了0.3個百分點。
全球通脹將在2023年消退
IMF預計,通脹將比IMF在2021年10月WEO中預期的持續更長時間,在短期內繼續上升,預計2022年發達經濟體的平均通脹率為3.9%,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平均通脹率為5.9%。不過,IMF也認為,通脹將在2023年下降。
報告稱,如果中期通脹預期保持穩定,疫情得到控制,隨著供應鏈中斷緩解,貨幣政策收緊,需求從商品密集型消費轉向服務密集型消費,加之期貨市場預計能源和食品價格今年將以更溫和的速度增長,高通脹預計將在2023年消退。
不過,IMF認為,美國的情況略為不同。報告稱,在許多國家,盡管就業率幾乎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名義工資增長仍然受到控制。但在美國,失業率的急劇下降同時伴隨著名義工資的強勁增長。這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緊縮。如果美國勞動力參與率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而沮喪的工人仍繼續觀望,勞動力市場的緊縮可能會導致物價上漲。
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或令新興市場承壓
在全球貨幣政策方面,IMF認為對于許多國家而言,為了管控通脹,收縮貨幣政策是必要的。但IMF也對全球貨幣緊縮周期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了警示。
IMF稱,發達經濟體縮減寬松貨幣政策將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央行和政府帶來挑戰,來自發達經濟體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會促使資本流出新興市場,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貨幣帶來下行壓力,并提高通脹率。如果這些經濟體不采取相應的緊縮措施,將增加公共和私人外匯借款者的負擔,但收緊政策也有成本,會使得國內借款者更難獲得信貸。
報告指出:“新興市場目前普遍更具彈性、外匯儲備更高,經常賬戶余額也比上一個緊縮周期(比如2013年縮減恐慌期間)更好,但金融脆弱性依然存在,許多經濟體的公共和私人債務都較高。因此,隨著它們跟隨發達經濟體收縮貨幣政策,償債負擔可能會顯著增加。”戈皮納特稱,在某些情況下,一些經濟體可能需要外匯干預和臨時資本流動管理措施。
戈皮納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伴隨全球主要央行開始提高利率,全球利率將進入上升時期,恐為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復蘇帶來阻力。
戈皮納特進一步解釋稱:“在這一問題上不能一概而論。對于那些擁有大量外匯儲備、較少依賴外幣債務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狀況要好很多。相比之下,那些較多依賴短期外幣借款,且沒有充足外匯儲備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則更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在談到美聯儲加息對中國市場的影響時,戈皮納特贊揚稱,中國的經濟復蘇一直處于領先行列(advanced stage)。同時,中國私人消費的復蘇步伐并未如預期,房地產行業亦面臨挑戰。
IMF建議,擁有大規模外幣借款和外部融資需求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應在可行的情況下延長債務期限并控制幣種錯配,為可能出現的金融市場動蕩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陳程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