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力圖 廣州報道
“只要稍好一點的項目,各路金融機構就會展開拼殺,有時候一家銀行的不同部門也會爭搶。”國有金融機構人士趙正楚(化名)用“饑渴”一詞來形容上半年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投資房地產項目的需求。
為獲得投資房地產的高額回報,金融機構上半年不斷發起明爭暗戰,而其后遺癥在最近的“錢荒”危機中暴露無遺。
高回報的誘惑
“上半年我們投放的投資資金很大一部分是房地產業務。因為房地產投資比例有嚴格規定,如今房地產業的指標已投放完畢,剩下實業經濟的指標卻無處可投。”趙正楚透露,他所在的機構今年獲得了財政部較去年更多地下撥投資資金,然而,資金投放的比例遠遠低于預期,年中將至,投放的投資資金卻只有十分之一不到。
他告訴記者,在他所經歷的一些“爭奪戰”中,為了能給優質的房地產項目融資借款,部分已經完成房地產業投放指標的金融機構不惜沖破監管紅線,用“打擦邊球”的方式拓展房地產投資指標,以求獲得高額回報。
“銀行的不同部門也使出渾身解數,大打低利率牌,試圖用較其他金融機構更低的利率、更簡便的抵押手續搶奪優質房地產項目。”趙正楚稱。
在多位銀行人士眼里,這樣的狀況似乎得到了廣東省銀監局等金融監管部門“有默契的默許”。
直到近期,在內部會議上,廣東省銀監局才向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出,要警惕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和變相拆解業務風險,下半年將會加緊相關責任人的清查,不允許有借貸違約的情況出現。
盡管如此,建設銀行廣州分行一位負責開發貸的業務經理認為,長期來看,向房地產企業“輸血”不會出現停供的情況。他認為,根據中短期的判斷,在長期實際負利率的環境下,銀行承接著大量的信貸投放量,資金流動性寬松格局不可打破,而實體經濟貸款需求偏弱。
上述業務經理稱,他手上多個實業公司客戶近兩年經營均不景氣,“收縮生產線,即使有貸款的需求也不一定具備償還的能力,還不了就成為壞賬。因此,銀行對這些公司監管更嚴,利率更高。”
今年上半年,大量的資金涌進房地產行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達2.68萬億元,同比大增20.6%。
今年3月底曾傳出央行將收緊開發貸,但在5月份,房地產和基建貸款規模有所回升。
向房地產輸血或更隱蔽
據記者了解,進入下半年,金融機構對優質房地產項目的“明爭”很可能演化為“暗搶”。近期,國內商業銀行間資金拆借市場出現了罕見“錢荒”,盡管央行已出手救市,但決策層要求借助金融之手盤活存量、激活實體經濟的思路,卻讓銀行業風聲鶴唳。
“現在資金緊張,暫時不放款了,不用銀監局下文件,銀行自己都要保命。”上述建行廣州分行負責開發貸的業務經理稱,銀行將會進一步提高房地產項目融資的審批力度。
然而,在監管之下,銀行一直未停止通過表外業務向房地產業“輸血”,這無疑加大了本輪“錢荒”的風險。
“錢終究要流向高收益的領域。”一位招商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上半年大部分資金進入房地產開發是銀行追求高額收益回報的必然舉動,下半年貸款指標壓力更大,資金必須找到“出口”。
上述招商銀行人士表示,為了配合房地產調控政策,銀行需增加對房地產項目放貸的審慎。然而,這并不阻礙銀行通過信托、理財產品等表外業務方式為房企提供資金支持。
這無疑成為難以從銀行融資的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從近幾個月各個信托公司發行的房地產信托產品來看,大部分都投向中小開發商位于二三線城市的住宅類項目,融資額大多在5億元以內。
上述招商銀行人士分析,隨著監管力度加強,銀行會謹慎對待表外業務的審批,而與房地產相關的業務則轉向更“低調”的操作。
“借新還舊是房企利用銀行資金的慣常做法,銀行更注重這種做法帶來的高收益。然而,項目進度、資金周轉情況、抵押物重估方面卻往往被疏忽,尤其是中小房企的債權人資產狀況較難辨別,這隱藏了不少風險。”招商銀行人士稱。
上述建行廣州分行業務經理則預測,即使開發貸進一步收緊、表外業務審批更謹慎,但收緊程度或與今年4月持平。
他分析,銀行的信貸結構暫時還無法改善,即使“錢荒”迫使銀行擰緊“水龍頭”,也只是短暫性的,“用存量資金激活實體經濟的想法很好,但實體經濟本身卻難以接手銀行的資金盤子,資金會繼續流向房地產、城鎮化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因此,他認為,為房地產和基建項目“輸血”的情況在下半年將會持續。
高層表態
央行表態
市場反應
相關專欄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