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報業轉型案例之二
文/李進才
2009年,洛陽日報社值得驕傲的一年。
截至9月份,廣告、印刷、發行等主營業務增幅顯著;特別是廣告,增幅達到10%。舉辦大型演藝活動基本常態化,在繁榮洛陽文化市場的同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九鼎房地產公司開發的三期樓盤,剛剛封頂就銷售出了三分之二,預計效益將達1億元。與東方紅(洛陽)文化傳播中心合辦的《洛陽商報》已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今年底,洛陽日報社將組建報業集團……
這一切,均源于兩年前的布局。
思路決定高度
抓住主業,多業發展,是報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發展哪些項目,作為地市報來說,必須要依據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而定,既不能貪大求全,更不能固步自封。地市報家底薄,經不起折騰,所以,有一個量身定做、明晰穩健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多元化經營的關鍵。
洛陽日報社是一家走過了61年風雨歷程的報社。《洛陽日報》是我國創刊較早的地市黨報之一。在改革開放之前,《洛陽日報》曾有過三次停刊經歷。1981年,《洛陽日報》又一次獲得新生;1985年,在全國率先進行自辦發行,為報刊發行開辟了一條新路;其后,又在業界創多項第一。如今,除《洛陽日報》外,還辦有《洛陽晚報》、洛陽網和《洛陽手機報》等媒體。
2007年8月,王建立調任洛陽日報社擔任黨委書記、社長。接任后,新聞紙漲價、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新媒體沖擊、市場萎縮等蜂擁而至。這讓小日子一直過得不錯的洛陽日報人,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危機。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如何使報社持續、健康、和諧發展,王建立深深思索著。
王建立早年投筆從戎,曾任某軍區報紙編輯。轉業到地方后,多次變換崗位,先后從事教育、企業管理、宣傳、組織、人事、政法等工作,歷任縣委宣傳部長、縣政法委書記、縣紀委書記、區委組織部長、區委副書記、市政法委副書記等職務。豐富的工作閱歷和從事企業管理的經歷,讓他知道讀者最需要什么,更使他深知報社品牌的重要性。
經過大量深入調查研究以及對報業形勢和地市黨報發展環境的綜合分析,王建立提出了“做優新聞,做大發行和印刷,做強廣告,做寬領域,做細管理,做活人才”的工作思路。這個工作思路,透射出王建立歷經十多個工作單位后磨礪出的睿智和穩健,抓住了洛陽日報社的發展特點。洛陽日報人在做優新聞的基礎上,迅速向多元經營邁進。
深挖主業潛力
廣告創收一直是報社的主要收入渠道。如何尋求廣告新的增長,是擺在每一家報社面前的首要問題。但在王建立看來,機制是關鍵。2008年,洛陽日報社對廣告經營管理部門進行了重新整合。
先是將廣告代理取消。過去,洛陽日報社實施廣告業務代理,每年按行業舉辦一次競拍會,由競拍到的廣告公司代理這個行業一年的業務。前幾年,這種模式保障了廣告收入的平穩,但當廣告增收達到一定高位,再向上攀升則十分困難。其中,當地廣告公司專業服務能力較弱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廣告公司在完成年度任務拿到代理費后,再組織廣告的積極性不高。即便是廣告客戶堅持要及時發布的廣告,廣告公司也會以種種借口把廣告費轉到下一年度的任務中計算。同時,實施廣告代理后,報社業務員也圍著廣告公司轉,導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廣告費流失。取消廣告代理后,去掉了中間環節,其中暴露的問題也一一解決。
然后細分市場。將廣告業務按行業和條塊分成地產、金融理財、醫療藥品、汽車通訊、家電餐飲、綜合、分類、網絡等八塊,組成八個廣告分部,接手廣告代理取消后的業務,深入研究市場,直接與客戶對接。原廣告管理中心不再承擔經營任務,作為管理協調部門,負責廣告的設計、制作、審核等工作。
實施利潤考核。廣告管理中心主任和八個分部主任共九個職位在全社范圍內公開競聘,擇優上崗。各分部主任上崗后實行利潤考核、費率承包,改變了之前的目標任務考核模式。各分部組成人員由分部主任確定,分部對所屬人員按業績考核,責權利更加明晰。
機構整合后,廣告從業人員不僅沒有增加,對市場的研究反而比此前深入了、專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服務意識增強了。八個廣告分部按照行業分工,以客戶為中心,以活動策劃為載體向市場要增量,促使廣告大幅上揚。
唱好文化大戲
洛陽,千年帝都,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文化產業得天獨厚。2000年,洛陽日報社就開始涉足文化產業,當年的牡丹花會,需要舉辦一臺晚會,洛陽日報社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晚會邀請海內外眾多知名歌星參與,3萬余名觀眾觀看了演出。這臺晚會不僅規模盛況空前,最主要的是洛陽日報社首次通過市場化運作使晚會獲得成功,改寫了過去由政府包辦晚會的歷史。
正是這臺晚會,讓洛陽日報社獲得了洛陽市有關部門高度信任,堅定了報社開發演藝項目的決心。此后,每年市里的大型演藝活動都交由報社舉辦,在洛陽日報社的運作下,央視的《中華情》、《與您相約》、《同一首歌》、《歡聚一堂》等品牌欄目依次走進洛陽。同時,創辦了大型綜合型文化娛樂場所——新世紀文化廣場,給市民提供一個唱歌休閑的去處。
受開發演藝項目的啟發,洛陽日報社將目光瞄向會展經濟。2002年,首次舉辦了“名車展”和“洛陽春季商品房展示交易會”。緊接著,又陸續舉辦了“讀者節”、“牡丹婚典”、“洛陽經濟人物年會”、“洛陽名企年度傳媒榜”、“金融理財節”、“高招咨詢暨教育產業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
與此同時,洛陽日報社開始涉足影視制作,先后拍攝數字電影《消失的小學》、《憤怒的鋼琴》、《王二牛之足球學校》,其中《消失的小學》獲河南省第四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優秀作品獎。
2008年,是我國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一年。王建立認為,這也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好時機。于是,洛陽日報社針對市場需求,成立了文化傳媒總公司,具體負責影視動漫制作、節慶會展、演藝、戶外廣告、旅游等項目,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今年以來,先后組織了《程琳演唱會》、芭蕾舞《白毛女》、話劇《喜洋洋與灰太郎》、俄羅斯馬戲等大型演出、會展活動30多場(次),在市區主要路段設置大型黨報閱報欄100多塊。一些新的文化產業項目也已初具雛形,如文化投資公司、出版社、圖書城、印務中心等。
這些文化項目既豐富繁榮了洛陽文化市場,又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洛陽日報社的文化產業大戲越唱越紅火。
突出發展重點
在經營活動中,王建立主張大力發展關聯產業,將行業經營領域做寬,實現由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由單一經營向寬度經營、由平面經營向立體經營、由經營媒體到經營品牌的轉變。在這一思想主導下,一些經營效益不突出又牽涉大量人力、精力的多種經營實體迅速進行了重組改制,突出發展教育培訓、資本運作、理財服務、房地產開發等產業。
洛陽日報社的九鼎房地產公司由原基建辦公室演變而來。最初,只是給自己建辦公用房和住宅樓,洛陽市的新區建設催生了房地產開發,報社就抓住機遇注冊成立了地產公司。2005年開發的3.6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樓投放市場后,項目投資回報率達到30%。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洛陽多數房地產企業停建工程項目,王建立經過調研后發現,洛陽房地產市場正處于上升期,此時是差異化經營的絕好時機,于是果斷決策開工三幢高層住宅項目。今年,洛陽房地產回暖,多數地產商無房可售,九鼎公司6萬多平方米的高層住宅呈現出旺銷勢頭。
九鼎房地產公司的優良經營業績,引起洛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根據洛陽保障性住房公益性和市政建設的需要,由市領導牽頭組織相關委局,市財政和報社共同出資成立了洛陽力合房地產股份公司。報社控股經營,市財政局參與管理。在政府的支持下,開發面向低收入市民公益性、政策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給報社跨行業經營開辟了一個新舞臺。
廣泛培養人才
經過發展,除廣告、印刷、發行等傳統經營項目外,洛陽日報社還擁有九鼎房地產、力合房地產、文化傳媒等公司。隨著多元經營的發展,報社面臨著經營人才缺乏的問題。為此,洛陽日報社下決心打造一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培養合格人才。強化以價值理念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愛國、敬業、團結、主動、創新、忠誠的報社精神。教育員工增強十六種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團結意識、學習意識、素質意識、程序意識、制度意識、落實意識、節約意識、廉潔意識、奉獻意識。樹立求真務實、正直敬業的作風。
培養高素質人才。加大自我培養力度,在全社大興學習之風,從組織上確立學習機構,從制度上規范學習時間、方法,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大家自學,積極開展定期培訓、業內研討、專家講學、心得交流、外出學習等多種學習形式,形成全員重學習、比業務、賽能力、創業績的濃厚氛圍,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在學習培訓上,注重員工創新力和執行力的提升;在具體實踐中,要求采編、經營部門每月都要有創新策劃,要求每周都要有創新策劃項目,如廣告中心今年上半年創新策劃項目就達到20多項。為鼓勵創新,報社和重點部門設立了年度創新大獎,幾年來已有20多位同志獲此獎項。為提高執行力,在采編、經營、行管等部門中層干部中實施輪崗制,通過崗位互換,培養執行力強的管理通才。
引進業績好的經營人才。將自身品牌作為一個平臺,吸引在某個項目中已經作出優良業績的公司進行合作。這類公司和管理人員積累了豐富經驗,急于擴大規模卻又缺少實力。與報社組成股份制公司后,達到了雙贏的效果。報社新組建的演藝和戶外廣告公司就采用了這種模式,不僅引進了項目,同時引進了人才。
精心留住人才。注重解決員工在住房、工作條件等方面的實際困難。2008年,給采編人員每人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給每位記者配發了數碼相機;在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同時,又投入巨資為員工辦理了補充商業醫療保險;新《勞動法》實施后,不惜財力,給臨時聘用人員辦社會保險。王建立要求:要把報社建設得像軍隊一樣,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像學校一樣,不斷學習,追求卓越;像家庭一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使每位員工都感到溫馨、和睦。
這些人才培養措施為洛陽日報社多元化經營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洛陽日報社經過產業結構布局調整,收入格局得到優化,抵御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
作者單位 洛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