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出海印度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李薇
頭圖攝影|鄧攀
“Are you OK?”2015年,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小米印度新品發布會上向用戶喊出這句英語時,可能沒想到小米在印度會接二連三遇上麻煩。
2022年4月30日,印度財政部下屬的執法機構發布的公告顯示,由于小米(印度)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將扣押小米印度公司銀行賬戶中555.1億盧比(約合4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小米全球副總裁馬努·賈恩已被印度執法局傳喚,對其外匯合規情況進行調查。但根據領英頁面顯示,馬努·賈恩的定位已經變成迪拜,職位也抹掉了“小米印度負責人”的身份,只保留了小米全球副總裁的職位。
印度法院5月5日在聽取了小米方面律師的意見后,暫停了執法局的決定,給予解除的條件是,小米將向印度當局通報資金轉移情況,如特許權使用費支付等。
印度法律網站Livelaw.in報道,在5月12日舉行新一輪聽證會后,印度Karnataka高院宣布,允許小米印度通過銀行授信額度繼續使用賬戶向離岸主體進行付款,以用于進口生產和銷售智能手機的必要部件,但不包括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5月5日法院給與小米的“暫停指令”繼續生效至下一次聽證會,即5月23日。
對此,小米集團回應稱,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小米印度公司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合法且真實,所支付版稅均用于公司印度版本產品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是合法的商業行為。此外,小米表示,將與當地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
此事件已不是小米第一次在印度受到侵擾。就在今年年初,小米印度公司剛被印度政府以逃稅為由追繳65.3億盧比(約5.6億元人民幣)。但屢次讓小米吃上官司的印度市場,對小米來說至關重要,雷軍曾表示對印度市場的極度重視,并數次親自站臺。
2015年4月23日,小米在印度舉辦發布會,雷軍和副總裁雨果·巴拉出席發布會。來源:視覺中國
2014年,小米將印度作為國際化首站。短短3年時間,小米就在2017年底超過三星成為印度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品牌,并一直保持這一優異成績。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小米仍是2021年印度市場份額最高的智能手機銷售商,市場銷售份額為24%。
過去幾年,雷軍一直大力拓展包括印度在內的國際市場,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
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420萬臺,同比下降14.1%;小米出貨量1100萬臺,同比下降18.4%,市場份額14.9%,排名第五。國內市場下滑,重要的印度市場受阻,這對小米的影響自然不小。
其實,小米之外,OPPO、vivo等布局印度的中國手機企業也均曾遭受稅務糾紛。從2020年開始,印度政府還將微博、微信等中國300多款APP列入禁用清單。今年3月底,東南亞跨境電商巨頭Shopee更是直接宣布退出印度市場,被認為與其“中國血統”有關。
“出海印度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疑慮。
關鍵的印度市場
2021年,小米的國際化營收已與國內收入并駕齊驅。
根據小米最新財報,2021年小米境外市場收入人民幣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 占總收入的49.8%。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曾短暫地登上世界第二的位置,當時,雷軍立下“沖擊世界第一”的目標。
攝影:史小兵
印度是小米國際化的首站,小米已在這個市場苦心經營8年之久,常年穩坐市場第一的位置,自然在國際化市場中占到重要地位。2020年,小米在印度就已擁有4100萬的出貨量,超過小米全球出貨量的四分之一。
過去8年,無論在人才還是工廠等固定資產投入上,小米在印度都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小米在剛進入印度時,選擇了重用印度高管馬努·賈恩。他是小米集團唯一一個外籍副總裁級別高管,在小米印度本地化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2017年,雷軍受到印度總理莫迪接見時,馬努·賈恩緊隨在旁,小米手機配備雙SIM卡、支持WhatsApp“應用雙開”、針對印度語言眾多提供可視化撥打功能等,也都離不開他的推動。
與此同時,小米也在印度開啟了本土化生產。
2015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的第二個年頭,就聯合富士康向印度政府承諾,在印度投資35億美元設立生產線,隨后雙方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落成投產,2015年8月,小米在印度發布的紅米手機2增強版,就是由富士康印度工廠代工生產。2020年,全球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小米隨即找來三家新的合作伙伴——比亞迪、DBG和Radiant,共同在印度建廠和生產小米設備。
截至目前,小米在印度已經擁有7家制造工廠,每秒可以生產3臺小米手機。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中,99%都在印度生產。
此外,在印度,小米還聯合順為資本投資了眾多印度公司,如在線小額貸款平臺KrazyBee、在線音樂和視頻供應商Hungama Digital Media Entertainment、二手手機回收及維修公司Cashify等,以期形成本地化生態。在2021年底國際業務變革之前,小米印度都像一個完善的獨立王國。
2021年底,小米對國際業務部進行過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打通各個區域和渠道,重點將原先按地區劃分的海外各銷售大區、按渠道劃分的國際全網電商銷售部、運營商與商務拓展部,以及原本不屬于國際業務部的印度區域運營部等多個部門,整合成國際“銷售部”,由向征負責,向國際業務部總裁盧偉冰匯報。外部猜測,馬努·賈恩職位的變化以及離開印度,與此調整有關。
“小米的改革,對馬努·賈恩來說是個巨大的削藩的過程。”一位接近小米印度的從業者告訴《中國企業家》。
營商環境惡化
此次印度執法局扣押小米48億元資金的理由是,小米違反了當地《外匯管理法》的規定。
印方公告顯示,小米從2014年開始在印度經營業務,2015年開始匯款,該公司已經向三個外國實體匯出了相當于555.127億盧比的外匯,其中包括一家偽裝為版稅的小米集團實體。
今年1月5日,印度財政部就在一份聲明中稱,已經向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發出三份述因通知,向該公司追繳65.3億盧比(約5.6億元人民幣)稅款。其追繳稅款理由同樣是,小米印度公司向高通和小米移動軟件公司匯付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費,這些費用未計入其進口商品的交易價值中。當時的聲明還稱,小米及其合同制造商也未將進口的MI品牌手機及其零部件的特許權使用費計入該產品的應評稅價值。
當時,小米就曾表示:“此次的稅務問題,根源是各方對進口商品的價格認定存在分歧。對這一問題,小米也會繼續和印度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事實上,這涉及到企業跨國經營中的“特許權使用費”。該費用可簡單理解為總公司對子公司收取的知識產權費用,其中包括研發費用、專利費用等等。它是作為財產收入的一種支付,而不屬于商品經營的支付,且這幾乎是所有跨國公司的常規操作。
不過,知識產權費、專利費收取多少,怎么收,國際上都沒有統一的定論,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多少,怎么收一般也是由跨國公司決定的。此次印度政府給予解除48億元人民幣資金的條件,也正是要求小米向印度當局通報資金轉移情況,如特許權使用費支付等。
鄭文慧曾在印度工作多年,現在是國內某互聯網公司印度負責人。在他看來,從法律程序上說,印度執法局有權對重大公司的經濟事件調查和凍結資金,但除了特許權使用費等具體案件細節,不可忽視的兩個宏觀背景是,印度當地的民粹化傾向,以及美國曾在特朗普時期就推行的印太戰略,這些都會對中國企業在印度經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眾多出海創業者看來,小米的遭遇并非獨立事件,而是中國公司在印度營商環境惡化的注腳。因為公司一旦被當地政府監管或調查,“即便你選擇專業的律師顧問等團隊來反駁,中間也會花費巨大的時間、人脈和金錢成本,最終你發現這些花費和直接付給執法部門的費用差距不大。”鄭文慧表示。
出海印度還可行嗎?
中國企業出海印度還是一個好選擇嗎?
從2020年以來,印度多次對中國出海企業展現出不友好的態度。2020年4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起草的《印度大型電子制造業的生產掛鉤獎勵計劃(PLI計劃)》正式發布。該計劃顯示,印度將在未來5年內,共支出超過4000億盧比以激勵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電子制造業發展。
此后,包括印度本土公司Lava、Dixon、Micromax,國外手機廠商三星、蘋果,手機代工廠富士康、和碩等在內的22家公司,出現在該激勵名單中,但占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過半份額且在印度建廠的國內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vivo等均未出現在名單之內。
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在加大對中國互聯網產品的出海限制。2020年6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決定禁用包括TikTok、微博、微信、UC瀏覽器等在內的59款應用。2020年7月27日,又有275個中國APP被納入禁用“清單”。
在被忽視、被禁用之后,緊接著是頻繁的審查。
2021年10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向vivo、OPPO、小米和一加發出通知,要求獲取這些手機及其組件的有關數據和細節,并稱可能在未來幾周內發布第二份通知,涉及要求對這些手機進行測試。
鄭文慧告訴《中國企業家》:“事實上,印度并非排斥一切中國企業,而是取決于公司所處的細分領域、成長階段以及其對印度制造業的幫助。比如同樣是中國的新能源電池企業ATL,在印度就很受歡迎,正如多年前小米Ov受歡迎一樣。”ATL全稱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東莞。2018年,該公司設立NVT印度工廠,邁出海外運營第一步。
2020年5月12日,莫迪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宣布推出總金額20萬億盧比的經濟刺激計劃。他表示,其核心目的是借助疫情影響推動對華產業鏈脫鉤,通過大力改革發展本土產業,讓印度成為“自力更生”的經濟強國。
莫迪也一直將制造立國作為國策之一,在加大對高尖端制造技術引進的同時,也在對部分本土制造進行保護。過去數年,小米等制造廠商在印度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并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印度卻在該領域逐漸開啟本土保護。
Counterpoint最新研究顯示,2021年印度智能手表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4%,創歷史新高,印度本土品牌Noise以27%的份額領先市場,印度國產品牌占據了市場總出貨量的75%。
面對印度當下的經營環境,中資企業該如何選擇?
鄭文慧告訴《中國企業家》:“對于有充足的理由要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可以盡可能地選擇輕資產的運營方式,通過產業鏈轉移等方式,做好利潤結構的設計;對于已經在印度完成落地,且多年經營的中國企業,則可以考慮選擇公司代持或股權出讓的方式,將部分股權出讓給本地的利益集團,并且在聘請專業的國際法務、稅務團隊外,還得重視本土政府關系的處理。”
小米印度事件,也引起外交部的重視。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5月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合法合規經營,同時堅定支持中國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希望印方為中國企業在印投資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依法合規調查執法,提振國際投資者的信心。
參考資料:
《小米印度內變》 ,志象網
《小米的印度危機》 ,連線Insight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