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撰文指出,電動汽車讓中國加速崛起為汽車出口大國,而一個更大的趨勢也由此開始。報道指出,特斯拉上海工廠2019年投產,對于電動汽車和海外汽車制造商來說是一個突破:這是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開的首家外資獨資工廠。同時這也標志著一個更大趨勢的開始,有可能顛覆全球制造業結構,給歐洲帶來一波新的去工業化浪潮,并引發堪比上世紀80年代的貿易緊張局勢。
中國作為汽車出口國的崛起,將是市場結構的巨大轉變。數據顯示,在2021年,中國出口了50萬輛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僅次于德國。而就在幾年前,中國的汽車出口還幾乎為零。《金融時報》認為,隨著汽車市場逐漸電動化,歐洲可能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在汽車領域對中國出現貿易逆差。
報道進一步分析,歐洲和日本現在從中國購買消費品,并向中國出口豪華汽車——或它們的關鍵零部件。抵達歐洲的中國汽車上的車標不一定能揭示其產地,其中約一半是上海工廠生產的特斯拉。其他品牌包括達契亞(Dacia)、極星(Polestar)和寶馬(BMW)。
報道由此認為,如果電池取代內燃機,而且中國在汽車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其顛覆性將是巨大的。因為,汽車制造支撐著歐洲和日本的繁榮。對日本和歐洲車企來說,其中的挑戰在于,電動汽車或許是高科技產品,但與內燃機相比絕不復雜。而用內燃機造車是一個復雜的流程,要將曲軸、活塞、燃油泵、渦輪增壓器還有其他各種零部件組裝在一起,每一件都必須精通,都必須能整合進去。即使經過了150年的發展,這仍然是一項困難的任務,需要依靠高深的技能和龐大的供應商網絡,而不是將勞動力成本盡可能最小化。相比之下,電動汽車的傳動系統就簡單得多,主要是電池和電機。其中,電池——最關鍵的部件——制造業利潤微薄,靠的是形成龐大的生產規模;而組裝電動汽車需要傳統汽車組裝中的一部分技能,但難度跟組裝其他電器差不太多。報道認為,這些方面,中國制造更有望憑借成本優勢占據主導地位。(校對/Sharon)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