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拯救三九(8)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1:17 《財經》雜志
兩種角色 在“欽定拯救者”和市場化企業間權衡 作為中國政府最早的一批海外窗口公司,總部設于香港的華潤集團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成長為如今1700億元總資產、年營業額940億元、年盈利逾百億的多元化控股企業。其主營業務涵蓋日用消費品制造與分銷、地產及相關行業、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三大領域。 在被選定搭建央企醫藥產業平臺之前,重組華源并非華潤的戰略考慮。參與重組華源的華潤集團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華潤的并購戰略,基本是在“衣食住行用”的行業中尋找并購對象;對于醫藥,華潤雖有意涉足,但實踐甚少,“而且華源還面臨著困難的整合,因此我們的決策是比較謹慎的。” 在重組華源之前,外界眼中的華潤,正是一個遵循企業商業利益訴求有選擇地進行拓展的強力國企。在它的身上,既無三九盲目擴張并購急遽膨脹的蹤影,亦無華源自我賦予改造傳統國有產業的不切實際的宏圖偉略,更多追求的是企業自身的市場價值,以及在此意義上的股東利益最大化。 或許正因為此,華潤素有“強人文化”,其在接受重組任務后的所作所為,亦極難與國資委完全一致。在“欽定拯救者”和市場化企業的雙重角色之間,華潤有其權衡和裁量。 入主華源后,華潤傾向于對華源的醫藥類資產進行分拆式重組,而國務院國資委的意圖,則是借助華潤重組華源實施兩重目標——既要打造央企醫藥平臺,又要全面提升華源的紡織板塊,因此堅持對華源醫藥、紡織兩大資產的整體重組方案。 依照整體重組部署,華潤與知名私人股權投資基金鼎暉投資按7∶3的出資比例成立華源資產管理公司,注冊于BVI(英屬維爾京群島),用于吸納原華源集團的全部股份,將華源集團變為其全資子公司。按最初計劃,華潤和鼎暉將向新合資公司分別注資50億元、20億元,后者再向華源集團注資逾60億元,由后者增持北京醫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的股份——這也是華源旗下最具價值的兩塊資產。 然而遲至2006年底,華潤并未履行上述方案,而是先以20億元出資,直接從華源集團手中受讓了北京醫藥集團50%的股權。 “這在實質上是分拆重組,如果下一步將上海醫藥集團的股權也拿走,華源就不剩下什么了。”華源集團一位高層對《財經》記者說。 華潤的這一做法遭到來自華源集團內部及債權銀團的諸多批評,其下一步的分拆重組因之受阻,而整體重組至今亦未見明顯動力。耗時年余的重組事實上陷于停頓。 “看到華潤重組華源的做法,我們擔心它對三九重組能否按‘整體模式’走。”前述華源高層說。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