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拯救三九:投資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1:17 《財經》雜志
投資人 來自地方、民營和境外的各類投資人只希望得到醫藥資產,而國資委堅持整體重組 重組各方一度加緊進程,希望在2005年11月底“三中止”最后期限前完成重組,但實際談判遠比預期艱難和拖沓。 最初,作為三九集團所有者的國資委并未與債權人直接對話,而是由三九集團出面,再向國資委匯報。在引入戰略投資者時,身兼重組參與者、交易審批者雙重身份的國資委,要不要作為重組的一方來簽署協議,也一度成為各方頭疼的難題之一。最后的折中方案,則是由國資委授權三九集團簽署。 “大家一開始認為是不可能談成的,雙方沒有互信,都是站在各自的利益上考慮問題。”一位參與談判的銀行代表告訴《財經》記者。三九方聘請的財務顧問德勤最初提出的償債率是17%,債委會一方則提出74%-75%的償債率上限,差距巨大,談判不歡而散。 在與債委會艱難談判的同時,三九集團開始陸續接觸上海實業、復星實業和淡馬錫三家意向投資人。知情者稱,三九亦曾與華潤接觸,但當時在醫藥產業涉足甚少的華潤無意介入。 上海實業一度被傳出與淡馬錫聯手,被確認為三九集團的戰略投資者。但很快在2005年3月,由三九醫藥發布公告澄清,雙方只是在接觸階段。接近上海實業高層的人士曾向《財經》記者透露,該公司對于重組三九介入最早,也曾志在必得,不惜耗資千萬元聘請投資銀行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國浩律師事務所參與盡職調查。 2005年10月,上海實業正式進入三九作盡職調查,為期三月,重點是厘清三九集團的或有負債和訴訟。參與該公司盡職調查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與其他兩家意向投資人一樣,上海實業志在上市公司三九醫藥的優良資產,對三九集團的真實家底有所忌憚,因此從一開始就提出了“防火墻”的概念——希望先由國資委剝離三九集團除醫藥之外的輔業資產,再參與重組。 三九集團自身也在國資委主導下進行“瘦身式重組”,但此“瘦身”并不同于意向投資人所企盼的“完全瘦身”。在長達19年的趙新先治下,三九集團經歷中外合資、增資擴股、買殼上市、自行上市等一系列重大資本運作,建立起藥業、農業、房地產、食品、汽車、旅游等“八大產業”。 孫曉民入主三九后,先后處置了集團旗下的數十家企業,但依然傾向于在集團內保留醫藥、工程和房地產三大主業,希望投資者對三九進行整體重組,而非僅僅著眼于醫藥資產的分拆重組。 時至2006年初,上海實業和復星向國務院國資委和三九債委會首次正式提交重組方案。然而,兩家提出的集團整體償債率僅為30%多,無法為債委會接受。 隨后,重組工作陷于僵局,至2006年底之前,幾乎再無任何新動作。“三九本身沒有決策權,債權人無法直接與重組方談判,而國資委似乎也沒有想好。”上述參與盡職調查者告訴《財經》記者。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