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奧運史上的惡評污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5:16 《競爭力》
墨爾本奧運會:“火炬門”笑話 在比賽前,神圣的奧運火炬被嘲弄了一把。澳洲大學生們由于無法親眼目睹奧運盛況,他們決定以惡作劇的形式進行抗議,在悉尼市教堂舉行了自己的火炬儀式,高舉由短把掃帚、和男用內褲做成的“火炬”。而且,官員們上當了,攝影師和6位摩托車護手都把此當成了真正的火炬手,火炬最終傳遞給了不明真相的市長。 “火炬門”事件被眾多媒體津津樂道,暴露了組織過程中的漏洞。 羅馬奧運會:興奮劑死亡事件 在該屆奧運會的男子團體100公里自行車比賽中,發生震驚體壇的慘死事件,國際奧委會此后開始對奧運會運動員進行興奮劑檢查。 該項比賽時羅馬的天氣特別悶熱,10時24分,處于第4位的丹麥隊拼命追逐前面的對手,對獲得獎牌信心十足。但悲劇的一幕發生了,11時24分時,丹麥隊的詹森和尤爾根森幾乎同時從車上栽倒下來。大會工作人員火速把他倆送到醫院,兩小時后,詹森的體溫高達41度,腦中有大量淤血,脈搏消失,心臟停止了跳動。驗尸后,查明死亡原因是服了使血管擴張的興奮劑。在奧運史上,因服用興奮劑而導致死亡事故這還是第一次,引起了大會的震驚。 東京奧運會:剖腹自殺 該屆奧運會上,日本民眾對于金牌數期望甚高,日本運動員為此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被日本觀眾寄予厚望的日本長跑明星谷幸吉,因在馬拉松比賽中敗給了埃塞俄比亞英雄阿貝貝·貝基拉而痛心不已,為向國人謝罪,竟然剖腹自殺,令本屆奧運會蒙上了血污。這與奧林匹克精神“重在參與”嚴重違背,一時間引起人們的議論,同時也再次告誡人們,金牌數并不是衡量舉辦國成績的最重要的標準。 墨西哥奧運會:開幕式前流血沖突 種族歧視矛盾因為南非是否參加奧運會而被激發。在奧運會開幕式前,墨西哥警察和軍隊與在墨西哥城郊文化廣場參加示威的學生發生了血戰。 血戰前的幾個月里,墨西哥學生的示威活動就已頻繁發生,兩個星期前的一次小規模示威中,就發生過學生被打死的事件,這一次則是發生在奧運會開幕式主體育場對面的校園里的一次隆重抗議活動,有近萬名學生參加示威,在學生與包圍廣場的軍警沖突后,墨西哥當局宣布說:“有35名暴亂分子被擊斃,100人受傷。”隨后,媒體又紛紛報道說:“至少死亡267人,1200人受傷。”許多來采訪奧運會的各國記者,向國際奧委會、埃克塞特勛爵和國際奧委會主席寫信,要求國際奧委會對事件進行緊急調查,并堅決要求取消墨西哥奧運會。許多歐美運動員的父母紛紛用電話和電報催促他們的孩子迅速回家。 這屆奧運會史稱“最黯然失色的奧運會”。 慕尼黑奧運會:恐怖襲擊 1972年9月5日凌晨,8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組織突擊隊員,翻過了奧運村的大門,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計劃,進入了以色列國代表隊的駐地——奧運村31號樓,在二樓以色列隊員和官員的宿舍里,他們擊斃了一名教練和一名聞聲趕來的運動員,隨后劫持了九名運動員和兩名官員,把他們當做人質,并且提出了他們的要求:以色列馬上釋放在押的200名政治犯并讓他們自己安全離境。 前西德政府不想為此事丟掉臉面,因此做出了錯誤的行動,最終恐怖分子被德國特種部隊在機場擊斃,但是所有的人質一并身亡。慘案發生后,奧運會停賽一天。主賽場上哀樂戚戚,五環旗低垂,全體運動員和教練員向死難者志哀。 慕尼黑慘案,促使此后各屆奧運會均將安全問題作為首要問題。 莫斯科奧運會:政治抵制 由于蘇軍出兵阿富汗,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抵制運動。一個國家一方面召開以和平、友誼為主要宗旨的奧運會,而另一方面卻派兵入侵別的國家,必然會遭到世界的反對和輿論的譴責。 在147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中,公開抵制或拒絕參加的占2/5,參賽的僅81個。中國奧委會也發表聲明,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在參會的81支隊伍中,有16個隊在入場式上沒有打本國國旗,以奧林匹克五環旗替代;有10個隊只有旗手一人,運動員沒有出場。在奧林匹克會旗交接儀式中,因加拿大屬抵制國家行列,上屆主辦城市蒙特利爾市長只派了代表將奧林匹克會旗交給了莫斯科市。 抵制情況在比賽進程中也使人明顯感覺到。例如,在自行車4000米個人追逐賽中,獲得前三名的是瑞士、法國和丹麥運動員。這三國的奧委會為抗議蘇軍入侵阿富汗,決定在本屆奧運會上任何儀式中不使用本國國旗和演奏本國國歌。結果在授獎儀式上只好代之以奧林匹克會旗和會歌。在其他項目授獎儀式中,也出現過類似情況。這在奧運會史上是無先例的。 洛杉磯奧運會:過度商業化 尤伯羅斯以每公里3000美元的價格出售奧運會火炬接力路線的行為遭到譴責,認為商業味太濃。批評者認為,任何人不論小偷還是暴徒,只要出錢就可以參加火炬接力,這違背了奧林匹克精神。 為了電視轉播效果,美國的廣告公司還將馬拉松線路設計在名勝古跡之間,每秒鐘廣告收費50萬美元。因為線路上下陡坡極多,所以被視為“歷史上最惡劣的馬拉松線路”。 漢城奧運會:毆打裁判 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產生了很多堪稱經典的丑聞,包括“本·約翰遜興奮劑”、“美國金牌運動員偷盜公共物品”等。其中有一件事與奧組委的組織不利有關:在男子拳擊比賽中,由于身為奪冠熱門的韓國拳手道丁一意外輸給對手,因此在勝負宣布之后,他的教練以及助理教練立即跳入場內毆打新西蘭裁判瓦爾克,甚至就連部分韓國官員、工作人員也趁機大打出手。 巴塞羅那奧運會:大火警鐘 該屆奧運會前夕,位于奧林匹克城的兩座五星級飯店接連失火。這兩座飯店是專門為奧林匹克運動會修建,用于接待政府來賓及各國高級官員。而且每次失火均是人為破壞。 失火事件無疑給組委會官員敲響了警鐘。組委會開始把安全擺在第一,在奧運會期間,進入運動員下榻的奧運村,手續繁瑣得使人瞠目結舌。 亞特蘭大奧運會:極端商業化 該屆奧運會走到了商業化運作的另一個極端。該屆奧運會與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類似,也是由私人或公司承辦的,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有力支持,甚至沒有本國奧委會和各單項體育組織的介入,雖然最終獲利頗豐,但是由于太偏重于商業化,因而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交通系統不暢。開賽之初,運動員和記者的班車就運轉不靈,因晚點耽誤比賽。記者要經過班車轉運站轉換兩次班車才能到達目的地,一個小時的比賽要有兩個小時消耗在路上。 大會的安全保衛出現漏洞,7月27日凌晨奧林匹克公園發生一起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110人受傷,使與會者惶惶不安。 同時,商業廣告鋪天蓋地,特許經營商品泛濫,服務收費大幅提高,亞特蘭大市中心的每一寸土地都明碼標價,致使一些人抱怨奧運會儼然成了商業海洋中的“孤島”。 鹽湖城冬奧會:賄賂丑聞 自從1984年之后,奧運會的舉辦權往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因此在歷屆奧運會的申辦過程中,經常伴隨著一些幕后交易傳聞的出現,只是以往人們由于缺乏證據從而無法獲知更多的內幕。但是隨著瑞士籍國際奧委會執委霍德勒在1988年對外披露,鹽湖城當年向多名奧委會委員行賄了超過40萬美元的金額,目的則是換取他們在投票時對于鹽湖城的支持。具體的行賄方式并不止現金支付這一種,鹽湖城方面的手段還包括贈送滑雪板、來復槍等高檔消費品,以醫療費或者獎學金的方式令委員獲得經濟利益,甚至還出現過為委員的色情消費埋單的丑聞。 在此之后,亞特蘭大奧運會、悉尼奧運會以及長野冬奧會的申辦丑聞也被一一曝光。根據有關媒體的透露,在這幾屆申辦過程中涉及到經濟丑聞的奧委會委員,大概將占到委員總數的1/4以上。國際奧委會因此開始在組織和人員上大改革大換血。 雅典奧運會:場館建設惹人憂 希臘盡管得到了來之不易的舉辦權,但他們的場館建設工作一度進展緩慢,很多建設工程都因考古發現而不得不修改設計方案甚至干脆放棄了,以至于國際奧委會在2000年時曾一度考慮過變更本屆奧運會的比賽地。希臘主辦方此后加快工作節奏,在賽會開始前夕,總算勉強完成了籌備工作,使奧運會得以順利進行。不過,由于游泳比賽場地已來不及建設頂棚,下午參賽的運動員只能經受烈日和酷暑的考驗。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