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起底如新

喝果汁致死?入華16年 直銷巨頭如新竟成"背后推手"
喝果汁致死?入華16年 直銷巨頭如新竟成"背后推手"

中國新聞網|2019年03月20日  00:04
消費者稱用如新產品致腎病加重 如新被判賠償兩萬元
消費者稱用如新產品致腎病加重 如新被判賠償兩萬元

因“女子感冒只喝果汁離世”一事而引發關注的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簡稱“如新公司”),此前曾因“服用產品致腎病加重”被告上法庭[詳情]

澎湃新聞|2019年03月19日  19:05
42歲男老板痛苦萬分:不想讓“如新”把這個家散了
42歲男老板痛苦萬分:不想讓“如新”把這個家散了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2019年03月20日  14:10

最新新聞

如新二度危機 “千萬不要去醫院”背后隱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機 “千萬不要去醫院”背后隱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機   “千萬不要去醫院”背后隱藏了什么? 文/陳茜 針對“保健”市場亂象,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備案的“百日行動”還未過去,直銷巨頭之一,如新又出事端。 日前,34歲如新直銷員林麗(化名)因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的新聞,再次將“如新”推向輿論風口——旗下直銷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涉嫌虛假、夸大宣傳,并且多層級發展下線的業務模式或涉嫌傳銷。 據了解,林女士死因為“嚴重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據相關報道稱,逝者家屬認為,這與如新“導師”向妻子灌輸“千萬不要去醫院”的觀點有關,最終延誤治療。不過,其“導師”在林女士去世后對此否認,并稱“這是誹謗”。家屬提供的“導師”授課視頻中,該導師確實隨口說出“牛奶是垃圾食品”“21歲小伙身患胃癌使用產品三個月后,所有指標正常”“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背道而馳”之類的話。 據《商學院》記者向知情人了解,林女士為全職媽媽,在2016年通過朋友的介紹加入到了“如新事業”中。 無論林女士之死是否與聽信如新“導師”,延誤治療有關,長期服用如新產品的直銷員死亡,對于如新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3月18日晚,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就此事發表聲明稱,已成立專案小組采取調查措施,目前正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系。 “三批”如新后,今日為哪般? 5年前,如新遭遇過更大危機。 2014年1月,《人民日報》分別刊發三篇文章《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國屢遭處罰》,連批如新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經營問題。報道引發國家工商總局高度重視,最終,所涉屬地的工商機關依照《直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對如新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 當時,如新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范圍從事直銷、夸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擅自直銷、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從經濟處罰來看,主要是沒收違法銷售所得及十萬元左右的罰款。 夸大產品功效是直銷行業的“頑疾”。這次新聞中林女士所飲用的“如新果汁”除了涉嫌虛假宣傳外,并未經過備案。 根據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可查,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在2006年取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從果汁類產品只有2013年備案的“如新華茂牌集璀果汁”,“林女士”感冒后所服用的“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并未在列。 《商學院》記者在如新中國的官網上的產品介紹中,“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歸屬于“營養補充”類,圖片和售價在一級頁面中還保留,但是點擊后已經“404”了。 (該款果汁已經在如新官網上被“404”) 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的銷售是否合規合法?如新公司是如何看待如新“導師”在推銷產品過程中,慫恿消費者“拒絕就醫”的行為?是如何進行培訓管理和懲罰的?以及如新在直銷推廣中,是否存在多層級發展下線,采取團隊計酬等涉嫌傳銷的行為? 針對上述及其他相關問題,《商學院》記者多次聯系如新官方客服,對方表示已將采訪需求上報有關部門,會有專人聯系,但截至發稿,遲遲沒有消息。同時,記者向如新中國官網上的“48小時郵箱”及“違規舉報信箱”發送了采訪提綱,其中一封遭退信,而另一封截止發稿并未得到回復。 在致電過程中,如新客服向《商學院》記者稱,如新公司強調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但是,根據林女士的遭遇,實際經營過程中,直銷員為了銷售產品,存在夸大功效可能性。 根據以往直銷行業遇到糾紛乃至訴訟的案例,直銷企業很大程度會將因虛假、夸大宣傳導致的消費者權益受損責任推就給經銷商、直銷培訓員或直銷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2018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對有證據證明經銷商的傳銷行為系按照與直銷企業的約定或者由直銷企業支持、唆使的,由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的相關規定,處罰經銷商的同時處罰直銷企業。” 不過,如何舉證成為難題。同時,即使直接處罰直銷企業,力度也有限。 亂象頻出或與違法成本低有關 在2014年的大風波中,如新被點名批評,當時上海市工商局對如新公司的夸大宣傳行為以及其部分銷售員工的欺騙、誤導宣傳等行為,只是責令改正,罰款10萬元。而以直銷方式銷售非備案直銷產品的行為,沒收違法銷售收入311.4萬元、罰款15萬元。在行政處罰上,則只是約談、督促整改,要求其加強內部管理等等。 根據2005年,中國頒布的《直銷法》第五條明確規定:直銷企業及其直銷員從事直銷活動,不得有欺騙、誤導等宣傳和推銷行為。對于違反該規定的直銷企業,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 《直銷管理條例》所進行經濟和行政處罰力度并沒有遏制住直銷行業虛假宣傳的違規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極其有限的罰款,讓企業的違法成本較低。 即使有合法直銷牌照,這一商業模式的特質容易在營銷環節出現虛假、夸大宣傳問題,業務發展也容易變相成為一級套一級的金字塔型模式,變相“傳銷”。 直銷企業亂象頻出,主要原因是企業治理問題還是社會問題?能否通過企業自律或市場競爭實現自我進化?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熊超律師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和市場監管的更多投入,僅靠企業自我管理很難實現。直銷行業亂象頻出,體現了企業治理問題和社會問題并行存在。 他指出,直銷模式在中國的“特色文化”中很容易“變態”發展。一方面直銷企業容易虛假宣傳,一方面容易變相發展為“傳銷”。 熊超在采訪中告訴《商學院》記者,目前我國對于虛假宣傳的法律法規并不是很完善,比較常見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情節嚴重的或上升至《刑法》。實際上在現實訴訟中,《反不正當競爭法》采用比較少,其本身懲罰力度以及追溯、舉證難。聚焦到直銷行業,目前立法只有《直銷企業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僅僅是以條例形式出現,在監管上仍相對薄弱。 以如新在2014年被工商局調查后的處罰為例,僅僅沒收非法經營所得和十幾萬的處罰。熊超認為,針對直銷行業問題,從法規上升到法律高度,甚至加大刑事法律責任,或更能遏制行業突出問題。 同時,擁有虛假宣傳劣跡行為的企業應納入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以后再經營該業務應受到限制。 正如熊超所呼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在2018年底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電話營銷行為管理的公告》,該公告要求,加強征信管理,建立信用檔案,根據電話營銷監測和消費者投訴等情況,把有重大違規行為的保健食品電話營銷舉辦者、品種納入監管“黑名單”,相關行政處罰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向社會公示。 而除了保健品,這一虛假宣傳“重災區”,其他行業的類似信用問題也應得到重視。 “層級”迷思 熊超指出,直銷企業在中國很容易變成傳銷存在社會監管問題。“直銷和傳銷從定義上有明確區別,比如,傳銷主要是通過發展下線的方法去進行所謂銷售,直銷更多是一對一直接的銷售方法。” 在《禁止傳銷條例》列舉了傳銷的三種表現形式,即“拉人頭”、“團隊計酬”以及收取入門費的行為。這三種形式存在灰色地帶。 熊超指出,由于消費者和經營者對直銷概念存在理解偏差,直銷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自行的調整和改善,并不能完全依靠企業自律,更多還是要依靠社會監管和法律法規的完善。 其中,“團隊計籌”是指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等行為。 如新中國在官網上承諾,所有報酬總額全部來源于直銷員直接銷售如新(中國)產品的所有經營收益,不會允許直銷員以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團隊的方式獲得銷售業績,不會以其他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直銷員報酬。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層級的業績模式或許依然存在。 《商學院》記者通過體驗如新旗下的APP“星享城”也能體會到“層級”和“門檻”。 根據如新客服介紹,要在線購買如新產品可以下載“星享城”。這一APP擁有服務、開市、銷售、下單、分享、社交等六大功能。《商學院》記者填寫注冊信息時可見,如果是有親友介紹,還需要填寫“如新親友賬號”,進行關聯。不過,官方解釋是“市場調研資料”。 注冊成功后,在未購買產品時,會被標注為“零售顧客”。當記者嘗試選購產品時,可以發現,如果購物不滿500元,系統會提示,一次性實付金額滿500元,即可享受星級顧客8折優惠。這意味要成為星級顧客的門檻為500元,只是以產品形式替代。后續,若要申請成為直銷員,則需要經過培訓、簽訂合同等。 據相關報道,如新內部培訓資料——《你會成功》中將銷售層級從星級顧客到業務咨詢理事,一共有九級。關于每一級的薪酬體系是怎樣的,截止發稿,如新中國并未給予回復。 牌照收緊 直銷模式是舶來品。 隨著2001年,我國加入WTO,中國政府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當時承諾:以商業方式存在提供的無固定地點批發或者零售服務(包括直銷)在入世3年后逐步取消限制。國外的直銷巨頭開始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在2005年9月1日,涉及《直銷法》的兩部核心條例《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正式出臺。“兩個條例”確定了中國直銷市場的直銷牌照管理制度。 在2008年8月,《刑法修正案(七)》的草案中正式新增了“傳銷罪”,并于2009 年2月表決通過。其中,組織領導傳銷罪只將傳銷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作為組織領導傳銷者的犯罪主體和打擊重點,對一般的傳銷參與人員則采取行政處罰和教育相結合的措施。 據了解,牌照開放后兩年,安利、完美、無限極、玫琳凱、如新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率先拿到牌照,這一時期以外資為主。2015-2016年是第二個高峰,以衛康、東阿阿膠、康美來、康爾等內資企業乘政策放開的東風紛紛拿牌,一共有35家企業拿到牌照。 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去年全國查處價格違法案件2.6萬件,實施經濟制裁23億元,僅查處傳銷、直銷案件的罰沒金額就接近10億元。 2017年和2018年,商務部收緊了直銷牌照的發放,去年只發放了1張。隨著權健倒下,以及直銷企業頻頻被爆出虛假宣傳問題,直銷牌照未來是否會停發? 熊超認為,直銷牌照不會就此停發,直銷模式作為市場經營方式的一種,無法一刀切進行限制,只能用政策去引導和法律法規去約束和規范。 之所以近年來牌照發放越來越少,與直銷企業出現的問題有關。他認為,政府會在直銷立法方面有新的舉措,先限制,調整之后,再逐漸進行市場規范性操作和引導。 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公布的牌照批準日期為準 直銷的“魔力” 根據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可查,如新在中國的服務網點達到225個均為自營模式,直銷產品為4大類125中產品,其中,直銷培訓員在冊為228 人。根據官網顯示,截止2019年1月31日,如新在中國的直銷員總數為39399人,其中,北京有4972人。 近四萬人的直銷員,也撐起了如新中國在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 2018年,人民日報海外網在采訪如新中國總裁鄭重時,他介紹,如新中國的業績占全球市場的比例超過了3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2017年,業績大概增長了18%。 當林女士病重仍拒絕去醫院,堅持喝果汁排毒時,不由得讓人懷疑,是否真的被導師“洗腦”而失去理性?直銷品牌的“魔力”或許就在此,會讓質疑聲反轉成動力。外部打擊越大,信心越堅定。 為了了解“如新果汁”曝光后對做如新產品直銷員的影響,《商學院》記者聯系到一位在北京如新某“工作室”工作的L先生。當記者表示希望了解如新產品時,他介紹,“如新主要做個人保養,讓人長期保持在20歲左右的樣子。” 受過專業訓練,“如新果汁”事件在他看來卻創造了另外一個銷售良機。面對記者因報道對如新產品生出的疑慮,他表示,“有病肯定是要去醫院的,保健品是輔助功能。”同時,他稱“事情正在調查,產品本身沒問題,屬于某團隊個人不專業造成了誤導,選擇團隊很重要。”他再次向記者強調,“團隊的做人準則很重要,理性對待才行,畢竟合作是長久發展的。”同時,他還建議有時間去他所在的工作室體驗。 而在美容院工作的吳女士常年銷售如新產品。當《商學院》記者問及她對林女士遭遇的看法,她表示,“學校是個好地方,也會有畢不了業的學生,但也會有錢學森和楊絳這樣的學生。”并表示,“你無法管住所有人的嘴,只做你認為正確的事就好了,但是基礎的文化知識和常理是要掌握的,盡量理性看待所有事物吧。” 按照上述兩位“資深”如新直銷員的邏輯,只是林女士不幸,遇到了“不專業”的團隊,以及“畢不了業的學生”,而與如新這一品牌和產品都沒有關系。 不過,反觀L先生自身的銷售話術——“能讓人長期保持在20歲左右”,與林女士遇到的“導師”水平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吳女士舉一反三的“理性思維”在一定程度則是“幸存者偏差”。 近兩年,如新全球的業績并不亮眼。2018財年,如新全球全年盈利1.22億美元,同比下降5.83%,同年第四財季首虧1775.9萬美元;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全年盈利1.29億美元,同比下降9.54%。 雖然,L先生和吳女士依然“信心滿滿”,但是,在談“直銷色變”的當下,如新未來在中國的業績依然充滿挑戰。 L先生在今日在QQ上發表了題目為《吸引力法則》的說說,其中有一句是,“你懷疑什么,什么就會與你擦肩而過,這叫不信則無。” 關于如新中國與林女士家屬的協商溝通結果,希望如新會給公眾一個答案。 《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詳情]

商學院 | 2019年03月22日 15:47
視頻|起底如新集團:涉嫌虛假宣傳 曾被人民日報揭批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 2019年03月22日 10:03
視頻|如新果汁事件后續:內部培訓畫面曝光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 2019年03月22日 09:59
如新員工之死歸罪經銷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撲朔迷離
如新員工之死歸罪經銷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撲朔迷離

  如新員工之死歸罪經銷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撲朔迷離 編者按:前有“權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場再成輿論漩渦。“如新”事件歸因經銷商,是否果真如此,其中是否另有隱情,目前看,尚難以說清楚。 ■本報記者 劉斯會  前有“權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場江湖已然風聲鶴唳。3月18日,媒體報道“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事件刷爆朋友圈。 上述涉事企業為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新”),3月20日在官網上針對上述事件發布通報稱,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 換句話說,將責任推給了經銷商。昨日,《證券日報》記者電話聯系如新有關負責人員,對方回復稱,這事歸如新北京負責人回應,但截至昨日晚間,記者未收到明確答復。 來自天眼查的信息顯示,如新集團于1984年創立于美國猶他州普洛沃市,于199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3年,如新集團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員工之死 上述“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引起爭議的事件是指今年2月2日,北京女子林某由于嚴重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死亡。據其丈夫蘇某稱,一年多以來,林某的每次感冒、發燒都拒絕吃藥或去醫院,只是喝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吃如新產品,然后睡覺,“用這種方式來扛過感冒。” 林某的這種“有病不去看醫生只喝如新果汁”的想法是受其導師影響,同時為了成為如新直銷員,林某自己也購買不少如新公司的產品。 3月18日晚間,如新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對該事件的聲明。如新表示,為了查明事實,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并立即采取調查措施。目前正在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系,積極配合多方了解詳情,同時與北京分公司責任人員緊急溝通,抓緊核實事件的來龍去脈。如確有經銷商存在不當指引或夸大宣傳的行為,公司絕不推卸責任。 3月20日,如新在公司官網上發布了關于《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媒體報道事宜的跟進通報,稱對經銷商的監督,教育和內部管理工作采取了7項專項措施,包括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等。 如新惹爭議 上述林某喝的如新產品g3果汁,全稱為“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1盒有10袋,售價690元人民幣,一袋69元。此外,還有瓶裝的g3,售價為390元一瓶。 據如新官網介紹,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是同時含有木鱉果、刺梨、枸杞、沙棘4種“超級水果”的特殊配方,每次30-90毫升,隨早、晚餐飲用。產品的定位,是基礎營養、營養補充,并不含有治病功能。 官網資料顯示,1984年正準備進入法學院攻讀碩士的羅百禮與倫兆勛、戴純娣等一起,成立了一家研發含100%對皮膚有益成份產品的公司,這是如新的前身。如新的產品也從生產個人保養產品,發展到營養補充品,如新目前已跨越全球近50個市場版圖,在全世界擁有超過110萬銷售人員。官網顯示,如新集團亞洲區域總裁為姜惠琳;如新中國總裁為鄭重,鄭重在總裁寄語中著重提到了如新旗下諸多新產品。 來自天眼查的信息顯示,如新于199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3年,如新正式進入中國, 2013年公司營業額達32億美元。 另外,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注冊資本3007萬美元,分支機構共252家,包括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如新專賣店。 保健品市場亂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卷入“果汁”事件的如新,是繼權健、華林、無限極后,第四家“出事”的直銷企業。 就在今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3個部門在全國開展聯合整治保健市場“百日行動”,重點打擊保健市場中的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擾亂市場秩序、欺詐消費者等各類違法行為。3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就“加強市場監管 維護市場秩序”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曾透露,截至3月1日,“百日行動”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達到51.7億元。 中山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蔣卓勤表示,權健的火療養生非法行醫、華林的酸堿平、傳統中醫養生理療、然健環球旗下包治百病的諾麗果汁、華萊健黑茶、依江春的金圣丹等,這些產品都隨傳銷團體被依法查處了。總結看出,這些出事的傳銷“保健品”,基本都不屬于國家批準的保健品,更有個別產品與保健品在定義和功能上背道而馳。”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副教授張洪濤強調稱,藥監局等單位明確指出,保健品沒有可以證實的“抗癌”功效,但目前保健品已成為虛假宣傳的重災區,不少宣稱具有治療癌癥功效的“神藥”更是耽誤了患者的重要治療期,導致后果無法挽回。[詳情]

證券日報 | 2019年03月22日 02:57
去世女子生前拒絕就醫只喝"如新"果汁?涉事公司回應
去世女子生前拒絕就醫只喝

  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麗(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不幸身亡。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 同日,如新公司發表聲明,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立即調查。 老師傳遞的理念,不為掙錢,只為幫助人 小X和林麗是通過社區活動認識的,林麗曾和她一起做微商,賣過大概一年的洗發水。有一天,林麗說不想做了。小X問為什么,她說,因為賣一瓶就只是一瓶的錢,“這不是長久的事情,我現在要干大事,能干一輩子的事業,以后我不干活了,都能拿到錢。” 聽林麗這么說,小X覺得很好奇。“第一次約我出去的時候,林麗給我做了關于護膚品的產品演示。”在小X的印象中,那是2017年10月。 如今朋友們回憶林麗當時的狀態,都覺得她特別“自信、亢奮”“充滿了熱情,感覺自己做的事情特別有意義,是特別好、特別善良的事情。” 朋友小Y告訴記者,如新給人灌輸的理念都和善念有關,比如救助災區兒童、捐助慈善項目什么的。“林麗曾說,如新每年獲益的利潤有一部分會回饋社會,如新為什么要做直銷?是因為覺得大家都是合作者,要把這些利潤分享給每個人。” 小X曾經質疑過林麗口中無所不能的g3果汁,“我當時看成份的時候,發現果汁含量只有40%,而且有很多添加劑。我就和她說,這些可不是什么好東西。” 林麗把小X的話轉述給老師后,老師當時給出的解釋是,“這是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添加劑。”并反問,“要喝多少才能出問題?” 實際上,朋友的不少問題,林麗都回答不了,這時候,她就會去問她的老師,然后再去告訴朋友答案。“她其實也是一直在學習,老師就是一步一步在騙她。”林麗的朋友小M說,老師們傳遞的理念就是,“如果你認識我,你用了我的產品,是你走運了,我是在幫你。”簡單地說,就是不為掙錢,只為幫助人。 為了讓小X和自己一起做如新,林麗曾借給小X一筆錢買產品。一個月之后,小X覺得這事不靠譜,“折騰了一個月,浪費精力又不賺錢,我不想繼續了。” 得知小X想退出,林麗給小X發了兩段長語音,她說這是很好的機會,也是人生最終要走的路。“跟著學下來,成長了很多。投入就會有回報,收獲的可能是知識、財富、閱歷、認知度等。” “雖然我現在也沒有掙到太多錢,但我不認為它是壞的,它一直特別好,只不過我還沒有拿到那個結果。”語音中,林麗告訴小X,如新解決了她、孩子和家人很多身體方面的問題,這種幫助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我一點也不后悔。” 其實林麗之前并不叫這個名字。如新的老師說她當時的名字不好,需要改名,林麗就花錢改了個名字。家人問她為什么改名,她說:“老師說,這個名字可以讓我的事業一飛沖天。” 孩子生病都是偷偷給藥吃 “如新的培訓就是讓人敵視傳統醫療。”林麗的朋友小L說,他們宣稱85%的藥品都是無效的,要是你真愛你的家人,就讓他們遠離醫療。 記者在一份如新內部的培訓資料中發現,在世界醫療大數據這一頁寫道,30%病人死于藥物的不良反應,普通疾病的誤診率高達27%左右,重大疾病的誤診率高達40%左右,85%的藥品是無效的,對病人最需好的措施就是盡量減少醫療干預,因為“30%到40%的手術根本不需要”。 “他們說孩子發燒的過程是在補鈣,要讓燒發出來,不能吃藥,疏通經絡就可以,醫院的藥都是有害的。”這個觀點讓小Y覺得特別荒謬。還有更離譜的,如新有個檢測免疫力的機器,如果檢測出來數值不夠好,那么喝一袋g3果汁,數值馬上就會提升,“這也太夸張了。” 林麗的朋友小Y告訴記者,他們還說,“你現在吃一斤的蔬菜,補充不了一斤蔬菜的營養,但是吃我的保健品就可以補充上一斤蔬菜的營養。” 小M當時測出來的數值是2萬多,“林麗就覺得我快要病了,我都沒有能力發燒了,她有能力發燒是好事情。”小M說,林麗一直強調,老師說感冒的時候,就要加倍吃產品。 有一次,小X的孩子生病,林麗想給孩子用SPA機刷經絡,被小X拒絕了,“我肯定要去醫院,起碼得知道病因吧。”后來林麗的婆婆碰到小X,也提到了林麗孩子生病卻不讓去醫院的事情,“她婆婆說,因為怕生氣,家里人都偷偷給孩子吃藥。” 林麗曾帶著小Y,和如新的一名姓柴的老師吃過飯。當時柴老師和小Y說,你來做這件事情,先不要和你的家人說,包括你老公也不要說。小Y很疑惑,“我就不能理解,為什么不能說?” 干了四年反而賠了幾十萬 盡管在如新的官網上,如新(中國)承諾所有報酬總額全部來源于直銷員直接銷售如新(中國)產品的所有經營收益,不會允許直銷員以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團隊的方式獲得銷售業績,不會以其他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直銷員報酬。但實際上,如果想要獲得報酬,必須要拉人。 Z哥2013年開始做如新,4年下來,不但沒掙到錢,反而賠了幾十萬,“當時大會、小會都參加,還去美國考察過。”Z哥說,最初決定做,是因為覺得如新的產品還不錯。 他告訴記者,第一次只要花500元購買產品,就是如新的星級顧客了,享受以后購買產品八折優惠,“還會給你一個卡號,就可以自己買東西了。” “如果你再分享出去,你當月的業績達到5000元,那你就成為了‘新員工’。”Z哥說,這時候就可以有10%-25%的獎金提成。所謂“新員工”就和各個單位的實習生一樣,還有1-4個月的實習期。 Z哥告訴記者,想要維持實習生的身份,每個月必須完成5000元的業績,如果有一個月不達標,那就會“掉下去”,得重新開始。 記者手里有一份如新的內部培訓資料——《你會成功》,在“獲利途徑”這一頁,“實習生”的官方稱謂是見習零售商(DS)。“每個月業績不少于5000元,累計達到3萬元就可以晉升為正式零售商(SR)。”Z哥說,如果第一個月的業績就達到了3萬元,那第二個月就可以成為SR了,“還可以簽合同。” Z哥告訴記者,成為如新的正式員工后,銷售提成就變成了10%-20%,“這就要看能力了,如果你拉了一個人,這個人能力很強,每個月的業績能達到5000元,那么他能提成10%,你也能提成10%。如果他沒有賣到5000元,那么他業績就全部歸到你頭上。” “如果這個人晉升為SR,那你的級別就相應地變成了業務主任(SE),他的業績總額的5%會提成給你,也就是說他完成1萬元,會給你提500元。”Z哥說,如新的機制是只能分享“六級”,“第七級”開始下面就沒關系了。 他解釋,“如果你在第一級分享了10個人,這10個人各自分享,那么到了第六級的時候,可能會有600人甚至更多的人,此時所有人的業績,你都可以提成5%。”照這樣計算,如果“六級”有600人,每個人的業績按最低5000元來算,這一項的提成也有15萬元。 不僅要拉人消費,自己還需要有一定消費 在《你會成功》這份資料中,記者注意到,從星級顧客到業務咨詢理事(TE),一共有九級。分別是星級顧客(ARO)、見習零售商(DS)、正式零售商,也稱業務代表(SR)、業務主任(SE)、資深業務主任(SSE)、業務經理(SM)、資深業務經理(SSM)、業務總監(SD)、資深業務總監(SSD)和業務咨詢理事(TE)。 其中從SE開始,一級市場(下一級)就必須有人,最少一人;到TE的時候,一級市場必須要有最少16個人。該資料中,還給出了以一級市場最少人數計算出的部分職位的年收入,從業務經理開始,分別是14萬、31萬、63萬、120萬以及220萬。 Z哥曾經參加過一次如新組織的旅游,“去的是迪拜,據說去了16000人,因為每個人可以帶一個人。”到現在,Z哥對此都記憶猶新,因為得到這個旅游的機會并不容易,“手下必須有4個SR,且維持4個月不掉級。”Z哥算了一筆賬,當時SR的業績是每個月2萬,那么5個人就是10萬,4個月就是40萬。 那一次旅游,據說每個人的平均消費是10萬元,而且不少地方都是包場。簡單計算一下,16000人這次旅游就花了16億。 Z哥坦言,做如新的時候,壓力很大,因為它會強迫消費,“如果你的下級比你能力強,如果他完成了業績,而你沒有,那他就和你平級了,所以這就逼著你要完成業績。” Z哥曾經“掉過級”,那段時間,他焦慮不安,精神狀態非常不好。雖然給了他半年的時間,來讓業績重新達標,但最后他放棄了,“維持不住了。” 實際上,做如新,不僅要拉人消費,自己本人還需要有一定的消費。小Y陪林麗去過位于日壇的如新生活體驗館,她發現有人買了不少東西,“說要備貨。”據小Y了解,做如新,每個月都有任務,完不成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來沖業績,因為東西可以繼續賣。 在林麗所備的貨中,有80%的東西都是她自己消耗了,但是她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她對小Y說:“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好,每天開開心心地不用上班,還可以宣傳正能量的東西。” 小Y問林麗,“你做了這么長時間,每個月到手多少錢?” 林麗說:“8000多元。” “躺著就能瘦身,從基因上改變” Z哥是在TR90上賠的錢。TR90 是如新的明星減肥產品,號稱“躺著就能瘦身,從基因上改變”。產品宣傳顯示,該產品具有調控新陳代謝基因、調控控制食欲基因、調控增肌塑形基因、只減脂肪不減肌肉四大功效。但小Y說,她知道身邊很多吃過TR90的都反彈了。 小L幾年前吃過TR90,“當時說是可以把自身改善成易瘦體質,就花1萬多元買了。”但讓小L沒有想到的是,推薦她購買的人,將一起買該產品的4個人組成了一個小群,每天讓他們匯報都吃了什么,量有多少,“吃棗也不讓,說含糖,還要運動,還要吃得少。”小L說,她當時有些生氣,“如果這樣我為啥花一萬多元,我是讓你們看著我吃飯嗎?” 小L買的TR90是買一送一,5個人捆綁在一起意味著,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減脂的量不夠,那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拿到送的這一套產品,“到后來沒有辦法,怕影響別人,檢測的最后兩天,我都沒有吃飯,只喝點兒糖水補充能量。” 小L說,檢測減脂達標后,她特別高興,高興的不是她減脂夠了,而是因為她沒有影響到別人。第二套TR90領到之后,小L直接就扔了,因為她發現,吃完產品后,稍微吃一點,就會反彈,甚至會比之前還胖。 小Q當初為了給妻子調理身體,花了16000元買了一套TR90。他回憶說,當時林麗帶著一位自稱“醫生世家”的老師和他們見面,“說到TR90中的蛋白粉的時候,就說兩包不行,就喝三包。” 小Q說,妻子學的是護理,對該老師關于“發燒是正常的,是提升自我免疫力過程”的說法就不認同,就問了很多比較專業的問題,但這個老師不是答不出來,就是含糊其辭,說話還挺不客氣,“我妻子當時挺不高興,后來產品也沒有怎么吃。”最后,小Q和妻子還是去醫院把身體調理好了。 在一個群卻不能私自互加微信 Z哥和林麗最初認識是因為送產品,但彼時兩人并不在一個“小團隊”。“我們當時都沒有微信。”Z哥表示,這種情況下,“導師”們要求雙方不能加微信。 小Y說,“導師”的意思是,你要管理好你自己的客戶,可能會有人有不正當的競爭。 即使在一個群里,群員之間也不能私自互加,但“導師”會添加每個人,如果在朋友圈看到某兩個人互動,就會要求各自刪除對方。 小L不做如新之后,林麗讓小X刪了小L,這讓小L特別生氣,她去問林麗,“林麗當時和我說,老師就是這么說的,我只能這么做。” 加入如新之后,林麗記了好幾大本老師在講課時分享的各種“知識”。她記錄每天要做的7件事情是:1、看書;2、聽碟;3、大量使用產品;4、多跟上級老師溝通;5、簡單零售;6、展示計劃;7、參加聚會。 有段時間,林麗總說要冥思,要從宇宙獲取能量,這讓小M越來越擔心,這也太玄了吧,“最近的一次,她和我說要晉級100萬美金名人。”小M說,所謂100萬美金名人,是指那些在如新累計收入達到100萬美金的人。 據小M所知,林麗每天都要和老師匯報工作,比如當天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等,“事無巨細都要匯報。”小M覺得到了后期,林麗就像個提線木偶,老師說什么她就會去做什么。 律師:產品銷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在中國的公司,全稱是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2006年,如新在中國獲得直銷牌照。記者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到的相關信息顯示,如新直銷區域內的分支機構有25個,服務網點225個,直銷產品共計4類125種,直銷培訓員228人。 如新在網站備案的產品以化妝品居多,僅有包括如新華貿牌茶沛膠囊在內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備案日期為2012年7月。 北京浩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玲指出,就如新經營模式而言: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上下層級架構并具有一定人數;二是參加者均有一定的經濟支出來獲得會員資格;三是發展人員數量是獲得經濟利益的依據,每一個會員再發展下線時是有利益回報的,并且發展的成員越多,其經濟利益越大。 林麗家屬提供的如新公開資料顯示,層級明晰,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結構。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雖然如新(中國)公司具有直銷牌照,但根據報道中的內容顯示,其產品銷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 如新公司:成立專案小組調查 3月18日下午,如新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表如下聲明: 針對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道的女子感冒不就醫喝果汁離世新聞,我們高度關注。在此,我們首先對逝者表達最沉痛的悼念,對其家屬表達最深切的哀悼! 為了查明事實,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并立即采取調查措施。目前正在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系,積極配合多方了解詳情,同時與北京分公司責任人員緊急溝通,抓緊核實事件的來龍去脈。如確有經銷商存在不當指引或夸大宣傳的行為,公司絕不推卸責任。 生命健康大于一切,關于產品的正確使用和宣稱,我們雖定期培訓我們的銷售人員,但我們仍需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刻反省,并進一步強化我們的培訓。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是如新中國經營的底線思維。近段時間直銷行業引發公眾關注,政府機構加大監管力度,我們亦提高企業自律規范、守法經營的意識,只有這樣直銷行業才能朝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目前調查措施正在陸續落實中,懇請廣大消費者、媒體和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監督。 此外,提供如新課堂的某微課APP表示,已經成立專案小組對此事涉及的課程內容進行調查,對涉及如新產品宣傳的課程進行下架處理,內容審核部門開展“打假”行動,對平臺涉嫌虛假宣傳的內容進行核查、處理。 相關新聞 曾因涉嫌違法違規經營被《人民日報》曝光 2013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日報》曾經連續發表多篇報道,曝光如新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經營。報道稱,如新“宣傳虛假信息、組織聚會‘洗腦’”、“入行需先買500元產品,發展‘下線’可一直晉升至‘寰宇領袖’”。 據《人民日報》記者的調查,如新自從1984年創建于美國猶他州之后,對于其經營模式的質疑和調查就沒有間斷過。 康涅狄格州總檢察長曾對如新公司誤導經銷人員、進行違法傳銷的做法提起公訴。這位總檢察長表示:“以金字塔層級形式吸收會員,將盈利主要建立在收取會費、抽成,而不是銷售產品上的經營手法,就是違法傳銷。” 上述報道發出后,國家工商總局對此進行調查后發現,如新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范圍從事直銷、夸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擅自直銷、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 據此,工商總局依法對如新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當時,如新被上海市工商局和北京市工商局共沒收違法銷售收入448.2萬元,處以罰款38萬元。[詳情]

央視財經 | 2019年03月21日 14:37
一女子為治紅斑狼瘡吃如新產品 連吃4年成“病危”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 2019年03月21日 08:52
女子喝如新"排毒"后去世 律師:家屬或赴美起訴如新
女子喝如新

  律師透露:林麗家屬或赴美起訴如新  ▲蘇偉的代理律師及林麗家屬參加與如新公司的見面會 攝影/本報記者 楊小嘉 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麗(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不幸身亡。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道此事后,引發了持續關注。 昨日上午11時許,如新公司市場部副總裁與林麗家屬在北京見面。但林麗的丈夫蘇偉(化名)因病未能到場,因此雙方的談話沒有最終結果。 溝通進展 林麗家屬欲追究刑責 蘇偉的代理律師張曉玲代表家屬和如新溝通了幾點意見,首先對如新公司推諉的態度表示不滿;就如新虛假宣傳一事,請如新務必給受害人家屬一個調查結果;受害人家屬將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如新的刑事責任,并向有關部門舉報其虛假宣傳;受害人家屬或將赴美起訴如新。 不過由于蘇偉的未到場,雙方的談話沒有最終結果,如新表示,將繼續以最大的誠意去和受害人家屬溝通。 如新聲明 與涉事經銷商終止合作 如新公司昨日晚間發布最新聲明稱,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 如新公司表示,公司得知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后很重視,第一時間就成立了專項小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場部副總裁與家屬見面,對逝者家屬表達痛心和深切的慰問,同時開始溝通善后事宜。 對于今后經銷商的監督、教育和內部管理工作,如新公司承諾,未來公司商德部門將加強不定期走訪、暗訪等方式普查全國經銷商的合規經營情況。此外還將在所有體驗店多媒體系統滾動播放商德培訓、正確的產品宣稱及使用,同時強調“無論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藥品,如有任何身體不適之狀況,都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的警示語。 在聲明中,如新公司還給出了消費者溝通方式:1)熱線電話400-004-5678;2)48小時郵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并稱“會對所有客戶投訴秉持迅速反應,迅速解決的態度”。 文/本報記者 張蕊[詳情]

北京青年報 | 2019年03月21日 08:48
如新公司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經銷商違規
如新公司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經銷商違規

  新京報快訊 據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微博消息,我司經銷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我司得知后很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場部副總裁與家屬見面,對逝者家屬表達痛心和深切的慰問,同時開始溝通善后事宜。 公司對經銷商的監督,教育和內部管理工作,我們采取以下的專項措施: 1、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 2、對所有客戶投訴秉持迅速反應,迅速解決的態度,如新重申消費者溝通方式:1)熱線電話400-004-5678;2)48小時郵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 3、商德部門加強不定期走訪、暗訪等方式普查全國經銷商的合規經營情況; 4、對于社交媒體平臺,加大排查,監管,懲處力度,及時糾正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并追究涉事人員的責任,此項內容將作為公司的長效監管機制; 5、在所有體驗店多媒體系統滾動播放商德培訓,正確的產品宣稱及使用,同時強調“無論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藥品,如有任何身體不適之狀況,都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的警示語; 6、強化經銷商各項商德規范教育課程和落實各類警示素材的執行,提高營銷人員的合規意識,并對違規行為嚴厲懲處; 7、嚴格落實《營銷人員規范經營承諾書》,營銷人員從產品宣傳、售前售后等各方面承諾規范經營,維護市場秩序、規范經營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們將繼續遵守“百日行動”的綱領,開展更深入的合規培訓,切實提高經銷商合規意識及守法理念。 請廣大消費者、媒體、社會公眾、政府部門繼續關注和監督,謝謝! 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詳情]

新京報 | 2019年03月20日 19:50
如新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經銷商違規 終止合作
如新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經銷商違規 終止合作

  北京頭條客戶端3月20日消息,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麗(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不幸身亡[詳情]

澎湃新聞 | 2019年03月20日 19:00
如新今日與果汁致死家屬方談判 雙方不歡而散
如新今日與果汁致死家屬方談判 雙方不歡而散

  如新今日與果汁致死家屬方談判,雙方不歡而散 如新果汁致死事件繼續發酵,家屬方面質疑如新“無誠意”。 記者|謝欣 女子林麗發燒不就醫堅持喝如新果汁“排毒”致死一事近日引發輿論關注,3月19日,界面新聞曾報道,家屬反駁如新聲明,稱對方并未前來溝通。報道發出后,界面新聞獲悉,如新方面在3月19日晚間與林麗家屬方進行了溝通,并于3月20日上午在北京進行了談判。 北京市浩東律師事務所張曉玲律師作為家屬方委托代表參與了談判,而據她表示,今天的談判“如新方面沒有誠意,也看不到他們想解決問題”。 她表示,如新方面堅持要與家屬丁先生談,但丁先生今天因為身體不適人在醫院。如新方面“就說調查核實”、“不和我們聊”、“也沒什么態度”,對方也并未提出任何解決方案。 律師方面向界面新聞發來的一份聲明表示: 事件發生至今如新公司一直推諉責任、漠視聲明的態度,受害人家屬對于如新作為上市公司的這種行為表示強烈不滿。對于如新公司產品的虛假宣傳、人員洗腦、排斥現代醫療科學的行為導致此次悲劇的發生,如新公司務必給受害人家屬一個調查結果。受害人家屬將針對如新公司戕害生命行為已保留的充分證據,并將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家屬將向工商行政部門進行舉報,其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行為。受害人家屬將成立聯合律師團向美國提起訴訟。 張曉玲同時表示,如新方面也并未表態是否會繼續談,或是什么時候再談。 而針對今早的談判以及家屬方將會進行報案的消息,如新方面僅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我們(與媒體)的溝通渠道是暢通的,我們目前也在等事件的進展”,并未就事件本身有進一步的回應。 此前,林麗在高燒后拒絕就醫而是堅持服用如新果汁“排毒”,最終醫治無效而死亡,而據了解如新銷售人員方面長期向其宣傳“不要去醫院”等反科學、反疫苗觀點。不難發現的是,類似的反科學、反現代醫學的思想在許多被曝光的保健品直銷案件中屢見不鮮,銷售人員往往在宣傳自家產品是“萬能神藥”的同時堅決反對使用者進行任何現代醫學行為。 但值得提醒的是,受害者本身亦有責任。作為成年人,對于藥品、保健品、現代醫學、“神藥”等應當具備最基本的認知與鑒別能力,運用現代科學與邏輯加以分析判斷,而不是聽信一面之詞。[詳情]

界面 | 2019年03月20日 18:14
如新二度危機 “千萬不要去醫院”背后隱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機 “千萬不要去醫院”背后隱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機   “千萬不要去醫院”背后隱藏了什么? 文/陳茜 針對“保健”市場亂象,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備案的“百日行動”還未過去,直銷巨頭之一,如新又出事端。 日前,34歲如新直銷員林麗(化名)因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的新聞,再次將“如新”推向輿論風口——旗下直銷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涉嫌虛假、夸大宣傳,并且多層級發展下線的業務模式或涉嫌傳銷。 據了解,林女士死因為“嚴重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據相關報道稱,逝者家屬認為,這與如新“導師”向妻子灌輸“千萬不要去醫院”的觀點有關,最終延誤治療。不過,其“導師”在林女士去世后對此否認,并稱“這是誹謗”。家屬提供的“導師”授課視頻中,該導師確實隨口說出“牛奶是垃圾食品”“21歲小伙身患胃癌使用產品三個月后,所有指標正常”“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背道而馳”之類的話。 據《商學院》記者向知情人了解,林女士為全職媽媽,在2016年通過朋友的介紹加入到了“如新事業”中。 無論林女士之死是否與聽信如新“導師”,延誤治療有關,長期服用如新產品的直銷員死亡,對于如新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3月18日晚,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就此事發表聲明稱,已成立專案小組采取調查措施,目前正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系。 “三批”如新后,今日為哪般? 5年前,如新遭遇過更大危機。 2014年1月,《人民日報》分別刊發三篇文章《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國屢遭處罰》,連批如新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經營問題。報道引發國家工商總局高度重視,最終,所涉屬地的工商機關依照《直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對如新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 當時,如新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范圍從事直銷、夸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擅自直銷、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從經濟處罰來看,主要是沒收違法銷售所得及十萬元左右的罰款。 夸大產品功效是直銷行業的“頑疾”。這次新聞中林女士所飲用的“如新果汁”除了涉嫌虛假宣傳外,并未經過備案。 根據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可查,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在2006年取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從果汁類產品只有2013年備案的“如新華茂牌集璀果汁”,“林女士”感冒后所服用的“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并未在列。 《商學院》記者在如新中國的官網上的產品介紹中,“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歸屬于“營養補充”類,圖片和售價在一級頁面中還保留,但是點擊后已經“404”了。 (該款果汁已經在如新官網上被“404”) 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的銷售是否合規合法?如新公司是如何看待如新“導師”在推銷產品過程中,慫恿消費者“拒絕就醫”的行為?是如何進行培訓管理和懲罰的?以及如新在直銷推廣中,是否存在多層級發展下線,采取團隊計酬等涉嫌傳銷的行為? 針對上述及其他相關問題,《商學院》記者多次聯系如新官方客服,對方表示已將采訪需求上報有關部門,會有專人聯系,但截至發稿,遲遲沒有消息。同時,記者向如新中國官網上的“48小時郵箱”及“違規舉報信箱”發送了采訪提綱,其中一封遭退信,而另一封截止發稿并未得到回復。 在致電過程中,如新客服向《商學院》記者稱,如新公司強調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但是,根據林女士的遭遇,實際經營過程中,直銷員為了銷售產品,存在夸大功效可能性。 根據以往直銷行業遇到糾紛乃至訴訟的案例,直銷企業很大程度會將因虛假、夸大宣傳導致的消費者權益受損責任推就給經銷商、直銷培訓員或直銷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2018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對有證據證明經銷商的傳銷行為系按照與直銷企業的約定或者由直銷企業支持、唆使的,由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的相關規定,處罰經銷商的同時處罰直銷企業。” 不過,如何舉證成為難題。同時,即使直接處罰直銷企業,力度也有限。 亂象頻出或與違法成本低有關 在2014年的大風波中,如新被點名批評,當時上海市工商局對如新公司的夸大宣傳行為以及其部分銷售員工的欺騙、誤導宣傳等行為,只是責令改正,罰款10萬元。而以直銷方式銷售非備案直銷產品的行為,沒收違法銷售收入311.4萬元、罰款15萬元。在行政處罰上,則只是約談、督促整改,要求其加強內部管理等等。 根據2005年,中國頒布的《直銷法》第五條明確規定:直銷企業及其直銷員從事直銷活動,不得有欺騙、誤導等宣傳和推銷行為。對于違反該規定的直銷企業,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 《直銷管理條例》所進行經濟和行政處罰力度并沒有遏制住直銷行業虛假宣傳的違規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極其有限的罰款,讓企業的違法成本較低。 即使有合法直銷牌照,這一商業模式的特質容易在營銷環節出現虛假、夸大宣傳問題,業務發展也容易變相成為一級套一級的金字塔型模式,變相“傳銷”。 直銷企業亂象頻出,主要原因是企業治理問題還是社會問題?能否通過企業自律或市場競爭實現自我進化?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熊超律師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和市場監管的更多投入,僅靠企業自我管理很難實現。直銷行業亂象頻出,體現了企業治理問題和社會問題并行存在。 他指出,直銷模式在中國的“特色文化”中很容易“變態”發展。一方面直銷企業容易虛假宣傳,一方面容易變相發展為“傳銷”。 熊超在采訪中告訴《商學院》記者,目前我國對于虛假宣傳的法律法規并不是很完善,比較常見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情節嚴重的或上升至《刑法》。實際上在現實訴訟中,《反不正當競爭法》采用比較少,其本身懲罰力度以及追溯、舉證難。聚焦到直銷行業,目前立法只有《直銷企業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僅僅是以條例形式出現,在監管上仍相對薄弱。 以如新在2014年被工商局調查后的處罰為例,僅僅沒收非法經營所得和十幾萬的處罰。熊超認為,針對直銷行業問題,從法規上升到法律高度,甚至加大刑事法律責任,或更能遏制行業突出問題。 同時,擁有虛假宣傳劣跡行為的企業應納入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以后再經營該業務應受到限制。 正如熊超所呼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在2018年底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電話營銷行為管理的公告》,該公告要求,加強征信管理,建立信用檔案,根據電話營銷監測和消費者投訴等情況,把有重大違規行為的保健食品電話營銷舉辦者、品種納入監管“黑名單”,相關行政處罰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向社會公示。 而除了保健品,這一虛假宣傳“重災區”,其他行業的類似信用問題也應得到重視。 “層級”迷思 熊超指出,直銷企業在中國很容易變成傳銷存在社會監管問題。“直銷和傳銷從定義上有明確區別,比如,傳銷主要是通過發展下線的方法去進行所謂銷售,直銷更多是一對一直接的銷售方法。” 在《禁止傳銷條例》列舉了傳銷的三種表現形式,即“拉人頭”、“團隊計酬”以及收取入門費的行為。這三種形式存在灰色地帶。 熊超指出,由于消費者和經營者對直銷概念存在理解偏差,直銷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自行的調整和改善,并不能完全依靠企業自律,更多還是要依靠社會監管和法律法規的完善。 其中,“團隊計籌”是指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等行為。 如新中國在官網上承諾,所有報酬總額全部來源于直銷員直接銷售如新(中國)產品的所有經營收益,不會允許直銷員以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團隊的方式獲得銷售業績,不會以其他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直銷員報酬。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層級的業績模式或許依然存在。 《商學院》記者通過體驗如新旗下的APP“星享城”也能體會到“層級”和“門檻”。 根據如新客服介紹,要在線購買如新產品可以下載“星享城”。這一APP擁有服務、開市、銷售、下單、分享、社交等六大功能。《商學院》記者填寫注冊信息時可見,如果是有親友介紹,還需要填寫“如新親友賬號”,進行關聯。不過,官方解釋是“市場調研資料”。 注冊成功后,在未購買產品時,會被標注為“零售顧客”。當記者嘗試選購產品時,可以發現,如果購物不滿500元,系統會提示,一次性實付金額滿500元,即可享受星級顧客8折優惠。這意味要成為星級顧客的門檻為500元,只是以產品形式替代。后續,若要申請成為直銷員,則需要經過培訓、簽訂合同等。 據相關報道,如新內部培訓資料——《你會成功》中將銷售層級從星級顧客到業務咨詢理事,一共有九級。關于每一級的薪酬體系是怎樣的,截止發稿,如新中國并未給予回復。 牌照收緊 直銷模式是舶來品。 隨著2001年,我國加入WTO,中國政府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當時承諾:以商業方式存在提供的無固定地點批發或者零售服務(包括直銷)在入世3年后逐步取消限制。國外的直銷巨頭開始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在2005年9月1日,涉及《直銷法》的兩部核心條例《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正式出臺。“兩個條例”確定了中國直銷市場的直銷牌照管理制度。 在2008年8月,《刑法修正案(七)》的草案中正式新增了“傳銷罪”,并于2009 年2月表決通過。其中,組織領導傳銷罪只將傳銷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作為組織領導傳銷者的犯罪主體和打擊重點,對一般的傳銷參與人員則采取行政處罰和教育相結合的措施。 據了解,牌照開放后兩年,安利、完美、無限極、玫琳凱、如新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率先拿到牌照,這一時期以外資為主。2015-2016年是第二個高峰,以衛康、東阿阿膠、康美來、康爾等內資企業乘政策放開的東風紛紛拿牌,一共有35家企業拿到牌照。 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去年全國查處價格違法案件2.6萬件,實施經濟制裁23億元,僅查處傳銷、直銷案件的罰沒金額就接近10億元。 2017年和2018年,商務部收緊了直銷牌照的發放,去年只發放了1張。隨著權健倒下,以及直銷企業頻頻被爆出虛假宣傳問題,直銷牌照未來是否會停發? 熊超認為,直銷牌照不會就此停發,直銷模式作為市場經營方式的一種,無法一刀切進行限制,只能用政策去引導和法律法規去約束和規范。 之所以近年來牌照發放越來越少,與直銷企業出現的問題有關。他認為,政府會在直銷立法方面有新的舉措,先限制,調整之后,再逐漸進行市場規范性操作和引導。 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公布的牌照批準日期為準 直銷的“魔力” 根據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可查,如新在中國的服務網點達到225個均為自營模式,直銷產品為4大類125中產品,其中,直銷培訓員在冊為228 人。根據官網顯示,截止2019年1月31日,如新在中國的直銷員總數為39399人,其中,北京有4972人。 近四萬人的直銷員,也撐起了如新中國在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 2018年,人民日報海外網在采訪如新中國總裁鄭重時,他介紹,如新中國的業績占全球市場的比例超過了3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2017年,業績大概增長了18%。 當林女士病重仍拒絕去醫院,堅持喝果汁排毒時,不由得讓人懷疑,是否真的被導師“洗腦”而失去理性?直銷品牌的“魔力”或許就在此,會讓質疑聲反轉成動力。外部打擊越大,信心越堅定。 為了了解“如新果汁”曝光后對做如新產品直銷員的影響,《商學院》記者聯系到一位在北京如新某“工作室”工作的L先生。當記者表示希望了解如新產品時,他介紹,“如新主要做個人保養,讓人長期保持在20歲左右的樣子。” 受過專業訓練,“如新果汁”事件在他看來卻創造了另外一個銷售良機。面對記者因報道對如新產品生出的疑慮,他表示,“有病肯定是要去醫院的,保健品是輔助功能。”同時,他稱“事情正在調查,產品本身沒問題,屬于某團隊個人不專業造成了誤導,選擇團隊很重要。”他再次向記者強調,“團隊的做人準則很重要,理性對待才行,畢竟合作是長久發展的。”同時,他還建議有時間去他所在的工作室體驗。 而在美容院工作的吳女士常年銷售如新產品。當《商學院》記者問及她對林女士遭遇的看法,她表示,“學校是個好地方,也會有畢不了業的學生,但也會有錢學森和楊絳這樣的學生。”并表示,“你無法管住所有人的嘴,只做你認為正確的事就好了,但是基礎的文化知識和常理是要掌握的,盡量理性看待所有事物吧。” 按照上述兩位“資深”如新直銷員的邏輯,只是林女士不幸,遇到了“不專業”的團隊,以及“畢不了業的學生”,而與如新這一品牌和產品都沒有關系。 不過,反觀L先生自身的銷售話術——“能讓人長期保持在20歲左右”,與林女士遇到的“導師”水平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吳女士舉一反三的“理性思維”在一定程度則是“幸存者偏差”。 近兩年,如新全球的業績并不亮眼。2018財年,如新全球全年盈利1.22億美元,同比下降5.83%,同年第四財季首虧1775.9萬美元;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全年盈利1.29億美元,同比下降9.54%。 雖然,L先生和吳女士依然“信心滿滿”,但是,在談“直銷色變”的當下,如新未來在中國的業績依然充滿挑戰。 L先生在今日在QQ上發表了題目為《吸引力法則》的說說,其中有一句是,“你懷疑什么,什么就會與你擦肩而過,這叫不信則無。” 關于如新中國與林女士家屬的協商溝通結果,希望如新會給公眾一個答案。 《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詳情]

視頻|起底如新集團:涉嫌虛假宣傳 曾被人民日報揭批
視頻|起底如新集團:涉嫌虛假宣傳 曾被人民日報揭批

   起底如新集團:涉嫌傳銷、虛假宣傳 曾被《人民日報》連續揭批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期,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某(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因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而死亡。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昨天(20日),如新公司相關負責人與死者家屬在北京見面,但死者的丈夫因病未能到場,因此雙方的談話沒有達成最終結果。昨天晚間,如新公司就此事發布了最新聲明稱,涉事經銷商違規,已終止合作。 20日上午,如新公司相關負責人與林某(化名)家屬方面在北京進行了溝通會。如新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我們今天有非常大的誠意跟家屬溝通,但是這樣一個安排,我們也覺得非常遺憾。”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集團創立于美國,經營個人護理品和營養保健品,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獲得直銷牌照。記者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到,如新直銷產品共計4類125種,備案的產品以化妝品居多,僅有包括如新華貿牌茶沛膠囊在內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備案日期為2012年7月。張曉玲指出,就如新經營模式而言,雖然如新具有直銷牌照,但根據材料顯示,其產品銷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張曉玲說:“內部結構、提成比例之類的,我們現在都已經準備完畢了,涉及傳銷是肯定的,包括涉嫌虛假廣告宣傳,完全抵制醫療、神話保健品,讓所有人都盲目相信這些,我手上有好幾個案例。” 張曉玲介紹,受害人家屬將向工商行政部門進行舉報,如新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行為。記者查看如新官網發現,涉事的果汁產品g3相關頁面已經被刪除。在江蘇南京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對相關產品情況進行調查。如新江蘇分公司外事經理王玲說,涉事產品已全部下架,進行檢測。 針對此事件,如新官方發表聲明表示:已組成專案小組,對此事開展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張曉玲表示,如新方面并未表態是否會繼續談,或是什么時候再談。目前受害人家屬正在準備材料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將考慮成立聯合律師團向美國提起訴訟。[詳情]

視頻|如新果汁事件后續:內部培訓畫面曝光
視頻|如新果汁事件后續:內部培訓畫面曝光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期,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某(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因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而死亡。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昨天(20日),如新公司相關負責人與死者家屬在北京見面,但死者的丈夫因病未能到場,因此雙方的談話沒有達成最終結果。昨天晚間,如新公司就此事發布了最新聲明稱,涉事經銷商違規,已終止合作。 20日上午,如新公司相關負責人與林某(化名)家屬方面在北京進行了溝通會。如新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我們今天有非常大的誠意跟家屬溝通,但是這樣一個安排,我們也覺得非常遺憾。”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集團創立于美國,經營個人護理品和營養保健品,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獲得直銷牌照。記者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到,如新直銷產品共計4類125種,備案的產品以化妝品居多,僅有包括如新華貿牌茶沛膠囊在內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備案日期為2012年7月。張曉玲指出,就如新經營模式而言,雖然如新具有直銷牌照,但根據材料顯示,其產品銷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張曉玲說:“內部結構、提成比例之類的,我們現在都已經準備完畢了,涉及傳銷是肯定的,包括涉嫌虛假廣告宣傳,完全抵制醫療、神話保健品,讓所有人都盲目相信這些,我手上有好幾個案例。” 張曉玲介紹,受害人家屬將向工商行政部門進行舉報,如新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行為。記者查看如新官網發現,涉事的果汁產品g3相關頁面已經被刪除。在江蘇南京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對相關產品情況進行調查。如新江蘇分公司外事經理王玲說,涉事產品已全部下架,進行檢測。 針對此事件,如新官方發表聲明表示:已組成專案小組,對此事開展調查。截至記者發稿,張曉玲表示,如新方面并未表態是否會繼續談,或是什么時候再談。目前受害人家屬正在準備材料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將考慮成立聯合律師團向美國提起訴訟。[詳情]

如新員工之死歸罪經銷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撲朔迷離
如新員工之死歸罪經銷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撲朔迷離

  如新員工之死歸罪經銷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撲朔迷離 編者按:前有“權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場再成輿論漩渦。“如新”事件歸因經銷商,是否果真如此,其中是否另有隱情,目前看,尚難以說清楚。 ■本報記者 劉斯會  前有“權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場江湖已然風聲鶴唳。3月18日,媒體報道“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事件刷爆朋友圈。 上述涉事企業為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新”),3月20日在官網上針對上述事件發布通報稱,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 換句話說,將責任推給了經銷商。昨日,《證券日報》記者電話聯系如新有關負責人員,對方回復稱,這事歸如新北京負責人回應,但截至昨日晚間,記者未收到明確答復。 來自天眼查的信息顯示,如新集團于1984年創立于美國猶他州普洛沃市,于199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3年,如新集團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員工之死 上述“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引起爭議的事件是指今年2月2日,北京女子林某由于嚴重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死亡。據其丈夫蘇某稱,一年多以來,林某的每次感冒、發燒都拒絕吃藥或去醫院,只是喝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吃如新產品,然后睡覺,“用這種方式來扛過感冒。” 林某的這種“有病不去看醫生只喝如新果汁”的想法是受其導師影響,同時為了成為如新直銷員,林某自己也購買不少如新公司的產品。 3月18日晚間,如新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對該事件的聲明。如新表示,為了查明事實,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并立即采取調查措施。目前正在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系,積極配合多方了解詳情,同時與北京分公司責任人員緊急溝通,抓緊核實事件的來龍去脈。如確有經銷商存在不當指引或夸大宣傳的行為,公司絕不推卸責任。 3月20日,如新在公司官網上發布了關于《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媒體報道事宜的跟進通報,稱對經銷商的監督,教育和內部管理工作采取了7項專項措施,包括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等。 如新惹爭議 上述林某喝的如新產品g3果汁,全稱為“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1盒有10袋,售價690元人民幣,一袋69元。此外,還有瓶裝的g3,售價為390元一瓶。 據如新官網介紹,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是同時含有木鱉果、刺梨、枸杞、沙棘4種“超級水果”的特殊配方,每次30-90毫升,隨早、晚餐飲用。產品的定位,是基礎營養、營養補充,并不含有治病功能。 官網資料顯示,1984年正準備進入法學院攻讀碩士的羅百禮與倫兆勛、戴純娣等一起,成立了一家研發含100%對皮膚有益成份產品的公司,這是如新的前身。如新的產品也從生產個人保養產品,發展到營養補充品,如新目前已跨越全球近50個市場版圖,在全世界擁有超過110萬銷售人員。官網顯示,如新集團亞洲區域總裁為姜惠琳;如新中國總裁為鄭重,鄭重在總裁寄語中著重提到了如新旗下諸多新產品。 來自天眼查的信息顯示,如新于199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3年,如新正式進入中國, 2013年公司營業額達32億美元。 另外,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注冊資本3007萬美元,分支機構共252家,包括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如新專賣店。 保健品市場亂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卷入“果汁”事件的如新,是繼權健、華林、無限極后,第四家“出事”的直銷企業。 就在今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3個部門在全國開展聯合整治保健市場“百日行動”,重點打擊保健市場中的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擾亂市場秩序、欺詐消費者等各類違法行為。3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就“加強市場監管 維護市場秩序”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曾透露,截至3月1日,“百日行動”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達到51.7億元。 中山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蔣卓勤表示,權健的火療養生非法行醫、華林的酸堿平、傳統中醫養生理療、然健環球旗下包治百病的諾麗果汁、華萊健黑茶、依江春的金圣丹等,這些產品都隨傳銷團體被依法查處了。總結看出,這些出事的傳銷“保健品”,基本都不屬于國家批準的保健品,更有個別產品與保健品在定義和功能上背道而馳。”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副教授張洪濤強調稱,藥監局等單位明確指出,保健品沒有可以證實的“抗癌”功效,但目前保健品已成為虛假宣傳的重災區,不少宣稱具有治療癌癥功效的“神藥”更是耽誤了患者的重要治療期,導致后果無法挽回。[詳情]

去世女子生前拒絕就醫只喝"如新"果汁?涉事公司回應
去世女子生前拒絕就醫只喝

  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麗(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不幸身亡。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 同日,如新公司發表聲明,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立即調查。 老師傳遞的理念,不為掙錢,只為幫助人 小X和林麗是通過社區活動認識的,林麗曾和她一起做微商,賣過大概一年的洗發水。有一天,林麗說不想做了。小X問為什么,她說,因為賣一瓶就只是一瓶的錢,“這不是長久的事情,我現在要干大事,能干一輩子的事業,以后我不干活了,都能拿到錢。” 聽林麗這么說,小X覺得很好奇。“第一次約我出去的時候,林麗給我做了關于護膚品的產品演示。”在小X的印象中,那是2017年10月。 如今朋友們回憶林麗當時的狀態,都覺得她特別“自信、亢奮”“充滿了熱情,感覺自己做的事情特別有意義,是特別好、特別善良的事情。” 朋友小Y告訴記者,如新給人灌輸的理念都和善念有關,比如救助災區兒童、捐助慈善項目什么的。“林麗曾說,如新每年獲益的利潤有一部分會回饋社會,如新為什么要做直銷?是因為覺得大家都是合作者,要把這些利潤分享給每個人。” 小X曾經質疑過林麗口中無所不能的g3果汁,“我當時看成份的時候,發現果汁含量只有40%,而且有很多添加劑。我就和她說,這些可不是什么好東西。” 林麗把小X的話轉述給老師后,老師當時給出的解釋是,“這是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添加劑。”并反問,“要喝多少才能出問題?” 實際上,朋友的不少問題,林麗都回答不了,這時候,她就會去問她的老師,然后再去告訴朋友答案。“她其實也是一直在學習,老師就是一步一步在騙她。”林麗的朋友小M說,老師們傳遞的理念就是,“如果你認識我,你用了我的產品,是你走運了,我是在幫你。”簡單地說,就是不為掙錢,只為幫助人。 為了讓小X和自己一起做如新,林麗曾借給小X一筆錢買產品。一個月之后,小X覺得這事不靠譜,“折騰了一個月,浪費精力又不賺錢,我不想繼續了。” 得知小X想退出,林麗給小X發了兩段長語音,她說這是很好的機會,也是人生最終要走的路。“跟著學下來,成長了很多。投入就會有回報,收獲的可能是知識、財富、閱歷、認知度等。” “雖然我現在也沒有掙到太多錢,但我不認為它是壞的,它一直特別好,只不過我還沒有拿到那個結果。”語音中,林麗告訴小X,如新解決了她、孩子和家人很多身體方面的問題,這種幫助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我一點也不后悔。” 其實林麗之前并不叫這個名字。如新的老師說她當時的名字不好,需要改名,林麗就花錢改了個名字。家人問她為什么改名,她說:“老師說,這個名字可以讓我的事業一飛沖天。” 孩子生病都是偷偷給藥吃 “如新的培訓就是讓人敵視傳統醫療。”林麗的朋友小L說,他們宣稱85%的藥品都是無效的,要是你真愛你的家人,就讓他們遠離醫療。 記者在一份如新內部的培訓資料中發現,在世界醫療大數據這一頁寫道,30%病人死于藥物的不良反應,普通疾病的誤診率高達27%左右,重大疾病的誤診率高達40%左右,85%的藥品是無效的,對病人最需好的措施就是盡量減少醫療干預,因為“30%到40%的手術根本不需要”。 “他們說孩子發燒的過程是在補鈣,要讓燒發出來,不能吃藥,疏通經絡就可以,醫院的藥都是有害的。”這個觀點讓小Y覺得特別荒謬。還有更離譜的,如新有個檢測免疫力的機器,如果檢測出來數值不夠好,那么喝一袋g3果汁,數值馬上就會提升,“這也太夸張了。” 林麗的朋友小Y告訴記者,他們還說,“你現在吃一斤的蔬菜,補充不了一斤蔬菜的營養,但是吃我的保健品就可以補充上一斤蔬菜的營養。” 小M當時測出來的數值是2萬多,“林麗就覺得我快要病了,我都沒有能力發燒了,她有能力發燒是好事情。”小M說,林麗一直強調,老師說感冒的時候,就要加倍吃產品。 有一次,小X的孩子生病,林麗想給孩子用SPA機刷經絡,被小X拒絕了,“我肯定要去醫院,起碼得知道病因吧。”后來林麗的婆婆碰到小X,也提到了林麗孩子生病卻不讓去醫院的事情,“她婆婆說,因為怕生氣,家里人都偷偷給孩子吃藥。” 林麗曾帶著小Y,和如新的一名姓柴的老師吃過飯。當時柴老師和小Y說,你來做這件事情,先不要和你的家人說,包括你老公也不要說。小Y很疑惑,“我就不能理解,為什么不能說?” 干了四年反而賠了幾十萬 盡管在如新的官網上,如新(中國)承諾所有報酬總額全部來源于直銷員直接銷售如新(中國)產品的所有經營收益,不會允許直銷員以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團隊的方式獲得銷售業績,不會以其他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直銷員報酬。但實際上,如果想要獲得報酬,必須要拉人。 Z哥2013年開始做如新,4年下來,不但沒掙到錢,反而賠了幾十萬,“當時大會、小會都參加,還去美國考察過。”Z哥說,最初決定做,是因為覺得如新的產品還不錯。 他告訴記者,第一次只要花500元購買產品,就是如新的星級顧客了,享受以后購買產品八折優惠,“還會給你一個卡號,就可以自己買東西了。” “如果你再分享出去,你當月的業績達到5000元,那你就成為了‘新員工’。”Z哥說,這時候就可以有10%-25%的獎金提成。所謂“新員工”就和各個單位的實習生一樣,還有1-4個月的實習期。 Z哥告訴記者,想要維持實習生的身份,每個月必須完成5000元的業績,如果有一個月不達標,那就會“掉下去”,得重新開始。 記者手里有一份如新的內部培訓資料——《你會成功》,在“獲利途徑”這一頁,“實習生”的官方稱謂是見習零售商(DS)。“每個月業績不少于5000元,累計達到3萬元就可以晉升為正式零售商(SR)。”Z哥說,如果第一個月的業績就達到了3萬元,那第二個月就可以成為SR了,“還可以簽合同。” Z哥告訴記者,成為如新的正式員工后,銷售提成就變成了10%-20%,“這就要看能力了,如果你拉了一個人,這個人能力很強,每個月的業績能達到5000元,那么他能提成10%,你也能提成10%。如果他沒有賣到5000元,那么他業績就全部歸到你頭上。” “如果這個人晉升為SR,那你的級別就相應地變成了業務主任(SE),他的業績總額的5%會提成給你,也就是說他完成1萬元,會給你提500元。”Z哥說,如新的機制是只能分享“六級”,“第七級”開始下面就沒關系了。 他解釋,“如果你在第一級分享了10個人,這10個人各自分享,那么到了第六級的時候,可能會有600人甚至更多的人,此時所有人的業績,你都可以提成5%。”照這樣計算,如果“六級”有600人,每個人的業績按最低5000元來算,這一項的提成也有15萬元。 不僅要拉人消費,自己還需要有一定消費 在《你會成功》這份資料中,記者注意到,從星級顧客到業務咨詢理事(TE),一共有九級。分別是星級顧客(ARO)、見習零售商(DS)、正式零售商,也稱業務代表(SR)、業務主任(SE)、資深業務主任(SSE)、業務經理(SM)、資深業務經理(SSM)、業務總監(SD)、資深業務總監(SSD)和業務咨詢理事(TE)。 其中從SE開始,一級市場(下一級)就必須有人,最少一人;到TE的時候,一級市場必須要有最少16個人。該資料中,還給出了以一級市場最少人數計算出的部分職位的年收入,從業務經理開始,分別是14萬、31萬、63萬、120萬以及220萬。 Z哥曾經參加過一次如新組織的旅游,“去的是迪拜,據說去了16000人,因為每個人可以帶一個人。”到現在,Z哥對此都記憶猶新,因為得到這個旅游的機會并不容易,“手下必須有4個SR,且維持4個月不掉級。”Z哥算了一筆賬,當時SR的業績是每個月2萬,那么5個人就是10萬,4個月就是40萬。 那一次旅游,據說每個人的平均消費是10萬元,而且不少地方都是包場。簡單計算一下,16000人這次旅游就花了16億。 Z哥坦言,做如新的時候,壓力很大,因為它會強迫消費,“如果你的下級比你能力強,如果他完成了業績,而你沒有,那他就和你平級了,所以這就逼著你要完成業績。” Z哥曾經“掉過級”,那段時間,他焦慮不安,精神狀態非常不好。雖然給了他半年的時間,來讓業績重新達標,但最后他放棄了,“維持不住了。” 實際上,做如新,不僅要拉人消費,自己本人還需要有一定的消費。小Y陪林麗去過位于日壇的如新生活體驗館,她發現有人買了不少東西,“說要備貨。”據小Y了解,做如新,每個月都有任務,完不成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來沖業績,因為東西可以繼續賣。 在林麗所備的貨中,有80%的東西都是她自己消耗了,但是她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她對小Y說:“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好,每天開開心心地不用上班,還可以宣傳正能量的東西。” 小Y問林麗,“你做了這么長時間,每個月到手多少錢?” 林麗說:“8000多元。” “躺著就能瘦身,從基因上改變” Z哥是在TR90上賠的錢。TR90 是如新的明星減肥產品,號稱“躺著就能瘦身,從基因上改變”。產品宣傳顯示,該產品具有調控新陳代謝基因、調控控制食欲基因、調控增肌塑形基因、只減脂肪不減肌肉四大功效。但小Y說,她知道身邊很多吃過TR90的都反彈了。 小L幾年前吃過TR90,“當時說是可以把自身改善成易瘦體質,就花1萬多元買了。”但讓小L沒有想到的是,推薦她購買的人,將一起買該產品的4個人組成了一個小群,每天讓他們匯報都吃了什么,量有多少,“吃棗也不讓,說含糖,還要運動,還要吃得少。”小L說,她當時有些生氣,“如果這樣我為啥花一萬多元,我是讓你們看著我吃飯嗎?” 小L買的TR90是買一送一,5個人捆綁在一起意味著,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減脂的量不夠,那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拿到送的這一套產品,“到后來沒有辦法,怕影響別人,檢測的最后兩天,我都沒有吃飯,只喝點兒糖水補充能量。” 小L說,檢測減脂達標后,她特別高興,高興的不是她減脂夠了,而是因為她沒有影響到別人。第二套TR90領到之后,小L直接就扔了,因為她發現,吃完產品后,稍微吃一點,就會反彈,甚至會比之前還胖。 小Q當初為了給妻子調理身體,花了16000元買了一套TR90。他回憶說,當時林麗帶著一位自稱“醫生世家”的老師和他們見面,“說到TR90中的蛋白粉的時候,就說兩包不行,就喝三包。” 小Q說,妻子學的是護理,對該老師關于“發燒是正常的,是提升自我免疫力過程”的說法就不認同,就問了很多比較專業的問題,但這個老師不是答不出來,就是含糊其辭,說話還挺不客氣,“我妻子當時挺不高興,后來產品也沒有怎么吃。”最后,小Q和妻子還是去醫院把身體調理好了。 在一個群卻不能私自互加微信 Z哥和林麗最初認識是因為送產品,但彼時兩人并不在一個“小團隊”。“我們當時都沒有微信。”Z哥表示,這種情況下,“導師”們要求雙方不能加微信。 小Y說,“導師”的意思是,你要管理好你自己的客戶,可能會有人有不正當的競爭。 即使在一個群里,群員之間也不能私自互加,但“導師”會添加每個人,如果在朋友圈看到某兩個人互動,就會要求各自刪除對方。 小L不做如新之后,林麗讓小X刪了小L,這讓小L特別生氣,她去問林麗,“林麗當時和我說,老師就是這么說的,我只能這么做。” 加入如新之后,林麗記了好幾大本老師在講課時分享的各種“知識”。她記錄每天要做的7件事情是:1、看書;2、聽碟;3、大量使用產品;4、多跟上級老師溝通;5、簡單零售;6、展示計劃;7、參加聚會。 有段時間,林麗總說要冥思,要從宇宙獲取能量,這讓小M越來越擔心,這也太玄了吧,“最近的一次,她和我說要晉級100萬美金名人。”小M說,所謂100萬美金名人,是指那些在如新累計收入達到100萬美金的人。 據小M所知,林麗每天都要和老師匯報工作,比如當天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等,“事無巨細都要匯報。”小M覺得到了后期,林麗就像個提線木偶,老師說什么她就會去做什么。 律師:產品銷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在中國的公司,全稱是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2006年,如新在中國獲得直銷牌照。記者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到的相關信息顯示,如新直銷區域內的分支機構有25個,服務網點225個,直銷產品共計4類125種,直銷培訓員228人。 如新在網站備案的產品以化妝品居多,僅有包括如新華貿牌茶沛膠囊在內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備案日期為2012年7月。 北京浩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玲指出,就如新經營模式而言: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上下層級架構并具有一定人數;二是參加者均有一定的經濟支出來獲得會員資格;三是發展人員數量是獲得經濟利益的依據,每一個會員再發展下線時是有利益回報的,并且發展的成員越多,其經濟利益越大。 林麗家屬提供的如新公開資料顯示,層級明晰,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結構。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雖然如新(中國)公司具有直銷牌照,但根據報道中的內容顯示,其產品銷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 如新公司:成立專案小組調查 3月18日下午,如新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表如下聲明: 針對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道的女子感冒不就醫喝果汁離世新聞,我們高度關注。在此,我們首先對逝者表達最沉痛的悼念,對其家屬表達最深切的哀悼! 為了查明事實,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并立即采取調查措施。目前正在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系,積極配合多方了解詳情,同時與北京分公司責任人員緊急溝通,抓緊核實事件的來龍去脈。如確有經銷商存在不當指引或夸大宣傳的行為,公司絕不推卸責任。 生命健康大于一切,關于產品的正確使用和宣稱,我們雖定期培訓我們的銷售人員,但我們仍需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刻反省,并進一步強化我們的培訓。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是如新中國經營的底線思維。近段時間直銷行業引發公眾關注,政府機構加大監管力度,我們亦提高企業自律規范、守法經營的意識,只有這樣直銷行業才能朝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目前調查措施正在陸續落實中,懇請廣大消費者、媒體和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監督。 此外,提供如新課堂的某微課APP表示,已經成立專案小組對此事涉及的課程內容進行調查,對涉及如新產品宣傳的課程進行下架處理,內容審核部門開展“打假”行動,對平臺涉嫌虛假宣傳的內容進行核查、處理。 相關新聞 曾因涉嫌違法違規經營被《人民日報》曝光 2013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日報》曾經連續發表多篇報道,曝光如新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經營。報道稱,如新“宣傳虛假信息、組織聚會‘洗腦’”、“入行需先買500元產品,發展‘下線’可一直晉升至‘寰宇領袖’”。 據《人民日報》記者的調查,如新自從1984年創建于美國猶他州之后,對于其經營模式的質疑和調查就沒有間斷過。 康涅狄格州總檢察長曾對如新公司誤導經銷人員、進行違法傳銷的做法提起公訴。這位總檢察長表示:“以金字塔層級形式吸收會員,將盈利主要建立在收取會費、抽成,而不是銷售產品上的經營手法,就是違法傳銷。” 上述報道發出后,國家工商總局對此進行調查后發現,如新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范圍從事直銷、夸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擅自直銷、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 據此,工商總局依法對如新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當時,如新被上海市工商局和北京市工商局共沒收違法銷售收入448.2萬元,處以罰款38萬元。[詳情]

一女子為治紅斑狼瘡吃如新產品 連吃4年成“病危”
一女子為治紅斑狼瘡吃如新產品 連吃4年成“病危”

  為治紅斑狼瘡 連吃4年“如新”又添新病 吃了四年如新產品,沒治好紅斑狼瘡還得了尿毒癥。比起前幾天本報報道只喝如新果汁不治病、英年早逝的林麗(化名),方芳(化名)說自己還算幸運,“畢竟撿了一條命”。 3月19日,她給北京青年報記者講述了自己在這四年中和如新打交道的經歷。 聽講座 “吃如新病好了” 2013年,方芳(化名)得了紅斑狼瘡,“心情特別差,這是慢性病,很折磨人。”于是,方芳想盡各種辦法,想讓病好起來。一個朋友知道后,就告訴她如新可以治好她的病,并介紹她認識了如新一名姓裴的老師。 “講的都是吃藥有什么害處,輸液有什么害處,反正就是講醫療的各種害處。”方芳告訴北青報記者,講座上還提到如新能治“未病”,就是治療沒有發生的病。 方芳說,每次健康講座之后,就會有人上臺做分享,講得了什么病,吃如新的什么產品吃好的,比如如新能治肝癌等癌癥。不僅聽講座,方芳還被拉去石家莊參加培訓,還讓她通過微信和荔枝微課去聽課。“都是宋姓老師講的。” 記不清聽了幾次講座之后,方芳動心了。2014年春節后,方芳開始吃如新。 按照方芳的說法,買如新產品,滿500元可以打八折,“有時候會去專賣店取貨,有時候是快遞到家。” 方芳說,最初宋某給她配的藥是如沛、魚油、靈芝、茶沛、蛋白粉、君沛等產品,吃普通劑量即可。 導師說 “要想治病就得加倍吃產品” 這樣吃了一年之后,方芳發現自己的病并沒有好轉,“其實當時我還在吃治療紅斑狼瘡的藥,也定期去醫院復查。”宋某知道后,就和方芳說,要想治病就得加倍吃產品,加兩倍、三倍,甚至加到六倍,“他們說如新的產品可以用100倍的劑量,也就是吃100粒都沒事。” 就這樣,聽信宋某的方芳把如新產品劑量加成了雙倍。方芳說,按照宋某的說法,一個臟器的恢復至少需要6-7年時間,身體發生變化的時候,就要調整吃藥方案。 但對于方芳來說,已經不能再多吃了。所以2017年開始,方芳減掉了自己的藥量, “我的病也要吃不止一種藥,有時候覺得藥吃得太多了,連飯都吃不下去了,”方芳說,光如新的膠囊每天就差不多要吃30粒。 2017年下半年,吃了一套TR90后,方芳的身體開始浮腫,“他們經常說調試反應,我以為我當時就處于調試反應中。他們說你恢復的過程肯定會很難受,這是身體恢復的信號”。2018年的3月,方芳的體重從最初90余斤飆漲到了140斤,并且出現了肺水腫、肺部感染等癥狀,加上心衰,已經到了躺在床上起不來的地步,這才去醫院掛了急診。 方芳在醫院住了50多天,“進醫院后,被下了病危通知,說實話,我是撿了一條命。”現在想想,方芳還是心有余悸。 病危中 還在喝g3果汁吃君沛 說起自己為什么會這么相信如新,方芳說,“我是個慢性病患者,我肯定希望我的病能好,特別是他們經常講一句話,醫院都說治不好了,這邊能治好,為什么你不試試呢?所以就覺得吃如新,肯定能好。在醫院還喝g3果汁,吃君沛。”后來,家人制止了她繼續吃如新,并給她講明了利害關系。 四年中,方芳吃遍了包括如沛、君沛、魚油、g3果汁、TR90等在內的所有如新產品,但她的病卻沒有好轉,不僅患有紅斑狼瘡,還身患尿毒癥,甚至是心衰、腎衰等多臟器衰竭,每隔一天要透析。 出院之后,方芳想去找如新要個說法,但如新公司沒有回復。只讓方芳的導師和她聯系,“看我生病,就給了2000元,雖然在一個城市,從來沒看過我,只在微信上問我怎么樣了。”方芳算了算,連吃如新帶住院看病,已經花了差不多70萬。 昨日上午,方芳再次撥打了如新的客服熱線,下午有自稱如新的工作人員給她回了電話。 北青報記者從如新方面的有關人士處了解到,目前方芳的事情還在調查處理中,“我們也是從媒體上才知道了這件事情,我們知道了之后下午就給她回了電話。”該人士稱,已將事情來龍去脈,包括經銷商等情況都進行了了解,“現在需要將她的就診記錄提交給專案小組,資料提交后,會出一個方案。” 文/本報記者  張蕊  統籌/余美英 [詳情]

女子喝如新"排毒"后去世 律師:家屬或赴美起訴如新
女子喝如新

  律師透露:林麗家屬或赴美起訴如新  ▲蘇偉的代理律師及林麗家屬參加與如新公司的見面會 攝影/本報記者 楊小嘉 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麗(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不幸身亡。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道此事后,引發了持續關注。 昨日上午11時許,如新公司市場部副總裁與林麗家屬在北京見面。但林麗的丈夫蘇偉(化名)因病未能到場,因此雙方的談話沒有最終結果。 溝通進展 林麗家屬欲追究刑責 蘇偉的代理律師張曉玲代表家屬和如新溝通了幾點意見,首先對如新公司推諉的態度表示不滿;就如新虛假宣傳一事,請如新務必給受害人家屬一個調查結果;受害人家屬將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如新的刑事責任,并向有關部門舉報其虛假宣傳;受害人家屬或將赴美起訴如新。 不過由于蘇偉的未到場,雙方的談話沒有最終結果,如新表示,將繼續以最大的誠意去和受害人家屬溝通。 如新聲明 與涉事經銷商終止合作 如新公司昨日晚間發布最新聲明稱,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 如新公司表示,公司得知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后很重視,第一時間就成立了專項小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場部副總裁與家屬見面,對逝者家屬表達痛心和深切的慰問,同時開始溝通善后事宜。 對于今后經銷商的監督、教育和內部管理工作,如新公司承諾,未來公司商德部門將加強不定期走訪、暗訪等方式普查全國經銷商的合規經營情況。此外還將在所有體驗店多媒體系統滾動播放商德培訓、正確的產品宣稱及使用,同時強調“無論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藥品,如有任何身體不適之狀況,都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的警示語。 在聲明中,如新公司還給出了消費者溝通方式:1)熱線電話400-004-5678;2)48小時郵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并稱“會對所有客戶投訴秉持迅速反應,迅速解決的態度”。 文/本報記者 張蕊[詳情]

如新公司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經銷商違規
如新公司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經銷商違規

  新京報快訊 據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微博消息,我司經銷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我司得知后很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場部副總裁與家屬見面,對逝者家屬表達痛心和深切的慰問,同時開始溝通善后事宜。 公司對經銷商的監督,教育和內部管理工作,我們采取以下的專項措施: 1、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 2、對所有客戶投訴秉持迅速反應,迅速解決的態度,如新重申消費者溝通方式:1)熱線電話400-004-5678;2)48小時郵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 3、商德部門加強不定期走訪、暗訪等方式普查全國經銷商的合規經營情況; 4、對于社交媒體平臺,加大排查,監管,懲處力度,及時糾正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并追究涉事人員的責任,此項內容將作為公司的長效監管機制; 5、在所有體驗店多媒體系統滾動播放商德培訓,正確的產品宣稱及使用,同時強調“無論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藥品,如有任何身體不適之狀況,都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的警示語; 6、強化經銷商各項商德規范教育課程和落實各類警示素材的執行,提高營銷人員的合規意識,并對違規行為嚴厲懲處; 7、嚴格落實《營銷人員規范經營承諾書》,營銷人員從產品宣傳、售前售后等各方面承諾規范經營,維護市場秩序、規范經營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們將繼續遵守“百日行動”的綱領,開展更深入的合規培訓,切實提高經銷商合規意識及守法理念。 請廣大消費者、媒體、社會公眾、政府部門繼續關注和監督,謝謝! 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詳情]

如新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經銷商違規 終止合作
如新回應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經銷商違規 終止合作

  北京頭條客戶端3月20日消息,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麗(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不幸身亡[詳情]

如新今日與果汁致死家屬方談判 雙方不歡而散
如新今日與果汁致死家屬方談判 雙方不歡而散

  如新今日與果汁致死家屬方談判,雙方不歡而散 如新果汁致死事件繼續發酵,家屬方面質疑如新“無誠意”。 記者|謝欣 女子林麗發燒不就醫堅持喝如新果汁“排毒”致死一事近日引發輿論關注,3月19日,界面新聞曾報道,家屬反駁如新聲明,稱對方并未前來溝通。報道發出后,界面新聞獲悉,如新方面在3月19日晚間與林麗家屬方進行了溝通,并于3月20日上午在北京進行了談判。 北京市浩東律師事務所張曉玲律師作為家屬方委托代表參與了談判,而據她表示,今天的談判“如新方面沒有誠意,也看不到他們想解決問題”。 她表示,如新方面堅持要與家屬丁先生談,但丁先生今天因為身體不適人在醫院。如新方面“就說調查核實”、“不和我們聊”、“也沒什么態度”,對方也并未提出任何解決方案。 律師方面向界面新聞發來的一份聲明表示: 事件發生至今如新公司一直推諉責任、漠視聲明的態度,受害人家屬對于如新作為上市公司的這種行為表示強烈不滿。對于如新公司產品的虛假宣傳、人員洗腦、排斥現代醫療科學的行為導致此次悲劇的發生,如新公司務必給受害人家屬一個調查結果。受害人家屬將針對如新公司戕害生命行為已保留的充分證據,并將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家屬將向工商行政部門進行舉報,其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行為。受害人家屬將成立聯合律師團向美國提起訴訟。 張曉玲同時表示,如新方面也并未表態是否會繼續談,或是什么時候再談。 而針對今早的談判以及家屬方將會進行報案的消息,如新方面僅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我們(與媒體)的溝通渠道是暢通的,我們目前也在等事件的進展”,并未就事件本身有進一步的回應。 此前,林麗在高燒后拒絕就醫而是堅持服用如新果汁“排毒”,最終醫治無效而死亡,而據了解如新銷售人員方面長期向其宣傳“不要去醫院”等反科學、反疫苗觀點。不難發現的是,類似的反科學、反現代醫學的思想在許多被曝光的保健品直銷案件中屢見不鮮,銷售人員往往在宣傳自家產品是“萬能神藥”的同時堅決反對使用者進行任何現代醫學行為。 但值得提醒的是,受害者本身亦有責任。作為成年人,對于藥品、保健品、現代醫學、“神藥”等應當具備最基本的認知與鑒別能力,運用現代科學與邏輯加以分析判斷,而不是聽信一面之詞。[詳情]

感冒不就醫只喝果汁離世 如新又該擔何責?
感冒不就醫只喝果汁離世 如新又該擔何責?

  感冒不就醫只喝果汁離世 如新又該擔何責? 實習生 閆彩琪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近日因“女子感冒只喝果汁離世”一事卷入輿論漩渦。 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道,直銷企業“如新”公司一名業務員林麗(化名),于3月2日因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死亡。她此前多次發燒,但始終沒有吃藥,也不去醫院看病,而是喝“如新”果汁吃“如新”產品。 “g3果汁”全名“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不是直銷企業如新公司在商務部登記備案的直銷產品。 3月18日下午,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回應稱,該公司已成立以最高管理層為首的專案小組,開展內部調查,并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如確有經銷商存在不當指引或夸大宣傳的行為,公司絕不推卸責任。 相關企業和經銷商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律師丁金坤向澎湃新聞表示,死亡業務員認為果汁能治病,最終耽誤治療,感冒發展為肺炎而死,如新公司難辭其咎。而業務員的愚信,是因為她被導師的“果汁可以治病”的虛假宣傳所迷惑。相關人員對果汁功能的夸大其詞,是對產品的虛假宣傳,違反廣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一方面要被行政處罰,另一方面要對業務員之死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丁金坤指出,可以通過詢問具體的經銷人員,虛假宣傳是否受到如新公司的指示、默許或放任,以調查事實、取得指控證據。 關于如新公司是否構成非法傳銷的問題,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新年指出,雖然如新公司具有直銷牌照,但報道中的內容顯示,其產品銷售方式顯然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g3果汁”全名“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并不是直銷企業如新公司在商務部登記備案的直銷產品。 不過,張新年表示,在現行法律制度下,經銷商有時是難以和企業掛鉤,所以在取證、定罪過程中,需要找到充分的證據用以證明公司與其經銷商存在重大的關聯,才能擊穿不法企業的“擋箭牌”。 中國人民大學劉俊海教授也認為,因經銷商欺詐或者誤導性的、夸大保健品功效的宣傳,導致服用保健品給消費者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經銷商要承擔責任。 劉俊海稱,由于消費者信息不對稱,很多情況下消費者不僅是沖著經銷商的信用去購買保健品,更多是沖著品牌的影響力。所以基于商事習慣、公序良俗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應當先行承擔民事責任。 [詳情]

微博推薦

更多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