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10月份市值退市門檻的降低,市值退市+面值退市或將成為今后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方式。
日前,*ST深天發布公告稱,深交所決定終止該公司股票上市,并將于9月2日摘牌。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第一只市值退市股票誕生。個人以為,隨著今年10月份市值退市門檻的降低,市值退市+面值退市或將成為今后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方式。
*ST深天1993年4月份在深交所掛牌,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至今已有30年的上市歷史。而老牌上市公司退市,也正逐漸成為資本市場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今年6月27日,*ST深天收盤2.06元,其市值也首次低于3億元。截至7月24日,*ST深天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時市值低于3億元,也因此觸發了市值退市的條款,該公司退市也被板上釘釘。
其實,即使沒有觸及市值退市的條款,舉步維艱的*ST深天退市也將沒有多大的懸念。資料顯示,從2020年至2023年,*ST深天連續四年業績虧損。因此,如果不是因交易類退市,*ST也有可能因為連續多年虧損而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退市。
作為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ST深天身上也出現其他掛牌多年上市公司的同樣問題。比如業績增長乏力甚至虧損、巨額資金被大股東或實控人及關聯方長期占用。而在其他老牌上市公司身上,往往還會出現訴訟不斷、股東內斗、曾經的朝陽行業已蛻變為夕陽產業等現象。其中某些問題的出現,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折射出市場的進步。
自2020年底出臺的退市新規增加了“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3億元”的市值退市指標后,今年6月份B股中的建車B不幸成為“市值退市第一股”。但由于B股流動性較弱及估值差異,建車B受到市場的關注度顯然無法跟*ST深天相比。
A股市場是一個投機氛圍較為濃厚的市場,這也往往導致上市公司股價虛高。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增加面值退市的條款后,由于股價低于1元面值的現象在此前非常罕見,因此面值退市曾經被市場解讀為“形式重于實質”,但“面值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出現后,面值退市已經成為近幾年來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方式。
在*ST深天成為A股“市值退市第一股”后,今后會有更多上市公司因為市值不達標而退市將是可期的。特別是,隨著今年4月底,滬深交易所將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自10月30日開始從3億元提高至5億元后,某些上市公司面臨市值退市的風險無形中將要大得多。比如9月2日收盤時,滬深北市場市值低于5億元標準的上市公司有近20家。顯然,如果股價不上漲,這20家上市公司將存在因市值不達標而遭遇強制退市的可能。
從此前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看,基本上大都是些問題公司。股價會跌至面值以下,這樣的上市公司其實也沒有掛牌的必要了,也失去了掛牌的真正意義。而從市值退市的情形看,*ST深天停牌前的股價為1.72元,遠沒有達到面值退市的地步,但由于觸及市值退市條款,不得不與市場“告別”。
股價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一種反映。一家上市公司“混”到面值或市值退市的地步,既是其基本面狀況不佳的一種表現,也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事實上,市值退市也能更好地將市場上的劣質上市公司加速出清。雖然退市制度持續深化改革與完善,但A股市場仍然存在眾多的“股市不死鳥”。這些“股市不死鳥”既不會面值退市,也不會因其他原因退市。而在市值退市門檻提高至5億元之后,某些“股市不死鳥”或許不再能“茍活”于市場中。畢竟,如果某些問題上市公司要維持上市地位(比如通過維護股價的方式不觸及市值退市的條款),個中的成本或許并不低。
基于此,對于投資者而言,遠離問題上市公司將是規避面值退市甚至是市值退市的最好方式。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