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皮海洲
如果管理層有意干預投資者棄購行為的話,可以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將目前的“市值打新”或“信用打新”修改為“資金打新”。在申購新股時,用資金進行滿額申購,沒中簽的就退回申購資金,這樣就不會有“棄購”行為發生了。這兩種“打新”的方式可以并存,至于選擇哪一種“打新”方式,可以由發行人與保薦機構來作出選擇。
隨著今年以來的新股大面積破發,新股棄購成了市場的一種普遍現象,且棄購比例也呈走高之勢。如4月8日發行的拓荊科技發行價71.88元,網下無棄購,網上投資者棄購1.1億元,棄購股份占網上發行量18.89%。
當然,最吸引市場眼球的,還是發行價達到121元的科創板新股經緯恒潤。4月12日晚間,經緯恒潤發布上市發行結果公告。該股網下無棄購,但網上中簽投資者棄購326.0949萬股,占網上發行數量的33.76%,總體棄購率達到10.87%,創近十年新高。此前最高的棄購率來自2012年發行上市的中國交建(棄購比例達11.05%)。按棄購金額計算,經緯恒潤3.95億元也創下2016年新股信用申購制度實施以來第三高,前兩位分別是中國移動的7.56億元和郵儲銀行的6.53億元。
如何看待新股棄購?其實這是市場化發股背景下的一個正常現象,也是一個好現象。有人說,棄購是打新的后悔藥。但實際上,棄購是現行打新制度下投資者的一種糾錯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市場行為。面對新股大面積破發,對待新股的認購,投資者當然要慎重一些,如果稍有不慎,投資者就面臨著新股破發的命運,就需要承擔打新的損失。如4月12日上市的科創板新股唯捷創芯發行價66.6元,開盤下跌30.93%,收盤跌幅擴大至36.04%,刷新今年上市新股首日破發紀錄,投資者中一簽虧損超1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棄購新股是一個正常選擇。畢竟投資者投資新股的目的是為了獲利,而不是為了承擔損失。既然投資者擔心新股破發,棄購沒有什么不可以,這是在現行新股發行制度下是允許存在的。
實際上,這也是投資者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從“盲目打新”到“棄購”,這表明投資者終于認識到新股的風險存在。這對于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進步。也只有經過了這樣一個過程,投資者才會告別“盲目打新”,讓自己的“打新”更加慎重一些。也正因如此,投資者的棄購是值得肯定,也是應該得到尊重的。
而且投資者的棄購,對于新股發行回歸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投資者棄購,承銷商就需要包銷。而當這些包銷的股份上市后真的破發了,承銷商的包銷虧損了。那么在未來的新股發行中,保薦機構(通常也就是主承銷商)也就不會推動新股高價發行了。因為這種高價發行最終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個局面當然是保薦機構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此一來,這就為新股發行價格走向理性創造了條件。
也正因如此,“棄購”在新股發行環節是有積極意義的。所以對于投資者的棄購行為,券商不應該人為干預,而應尊重投資者的選擇。像財通證券采取恐嚇手段要求投資者“不得棄購”的做法顯然是不妥當的。在發給投資者的短信中,先是談論人民安全、國家安全、政治安全,強調黨對國家安全的絕對領導,然后又表示“證券公司將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資金凍結,不得給予棄股”,該券商的做法顯然是在扯虎皮拉大旗,以“國家規定”的名義嚇唬投資者。這種做法是應該予以禁止的。投資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任何人都不能強迫投資者認購新股。
當然,投資者在“打新”的情況下,又選擇“棄購”,這種行為構成了“違約”,所以根據規定,投資者也需要接受處罰。即: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但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自結算參與人最近一次申報其放棄認購的次日起6個月(按180個自然日計算,含次日)內不得參與網上新股申購。對于這個處罰投資者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12個月中簽3次都不常見,棄購3次的機會就更少了。因此,真正受到處罰的個人投資者是比較少見的。這也表明規則對投資者棄購行為寬容的一面。畢竟投資者棄購是修正“盲目打新”的一種方式,是投資者走向成熟的過程,因此是應該允許其存在的,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干預。
當然,如果管理層有意干預投資者棄購行為的話,可以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將目前的“市值打新”或“信用打新”修改為“資金打新”。在申購新股時,用資金進行滿額申購,沒中簽的就退回申購資金,這樣就不會有“棄購”行為發生了。這兩種“打新”的方式可以并存,至于選擇哪一種“打新”方式,可以由發行人與保薦機構來作出選擇。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陳悠然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