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龐溟
我們預計,政策重點仍傾向于確保就業、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完善社會保障,在疫情穩定的前提下,未來一兩個季度通脹的壓力可能逐步加大,但也會須警惕供需失衡導致的結構性矛盾。
春節假期后,企業生產經營加快恢復,市場活躍度和企業景氣度總體延續擴張態勢,且相較2月均有較大提升。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為51.9%,已連續13個月處于榮枯分界線以上,環比上升1.3個百分點,高于彭博一致性預期0.7個百分點,顯示制造業景氣明顯回升。
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環比上升2.0和2.1個百分點至53.9%和53.6%,恢復且高于節前1月水平,顯示制造業生產和需求擴張步伐有所加快。從不同制造業部門來看,非金屬礦物制品、專用設備、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等行業產需兩端景氣度上升均較快,其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5.0%。從不同規模企業來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2.0個和2.1個百分點至52.7%、51.6%和50.4%,均高于榮枯分界線,不同規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均有所改善;景氣水平低于大、中型企業的小型企業,其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升至58.4%,表明小型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信心有所增強。
春節假期后,主要經濟體經濟繼續復蘇,國內市場產需加快釋放,推動進出口重返景氣區間,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環比上升2.4和1.5個百分點至51.2%和51.1%,其中進口指數升至近年高點,說明進出口在“淡季不淡”的開門紅之后有望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影響和成本傳導作用,價格指數繼續高位運行,3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環比大漲2.7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至69.4%和59.8%;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行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高于75%,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出廠價格指數高于70%,更有調查企業反映,受境外疫情反復及國際經貿不暢等因素影響,近期部分進口原材料供應不足,價格上漲明顯,交貨周期延長。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同樣明顯回升,環比大增4.9個百分點至56.3%,高于彭博一致性預期4.3個百分點,重回近四個月高點,表明非制造業擴張步伐加快。
其中,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受2月低基數效應、3月份天氣轉暖、企業集中開工、建筑業施工進程加快等積極因素影響,環比大漲7.6個百分點至62.3%。隨著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顯效發力,土木工程行業生產活動總體加快,土木工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同比大幅提升11.2個百分點至65.7%。
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同樣環比上升4.4個百分點至55.2%,表明消費需求的不斷釋放和服務業加快恢復都推動服務業景氣度抬升。從不同服務業行業來看,受年初局部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租賃及商務服務、居民服務等行業經營狀況明顯改善,商務活動指數回升至50%以上;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運行在60%以上的高位景氣水平。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持續看好,反映在其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2.9%,連續兩個月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值得留意的是,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環比上漲2.0個百分點至50.1%,僅略高于榮枯分界線,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較上月略有增加。非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環比回升1.3個百分點至49.7%,表明非制造業用工景氣度繼續回升,但用工規模整體仍在縮減中;分行業看,建筑業從業人員指數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至55.0%,服務業從業人員指數為環比回升1.4個百分點至48.8%.考慮到2020年和2021年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分別達874萬人和909萬人,就業市場壓力尤其是服務業就業壓力仍較大,就業優先政策應繼續強化、聚力增效。
我們認為,在低基數效應和經濟企穩反彈、穩健復蘇的共同作用下,中國一季度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有望繼續呈現結構分化、增速參差的高增長態勢。全球經濟基本面漸次向好、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境外資金持續有序流入、在對外開放條件下的結構性改革不斷加速,也都會助力中國經濟基本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趨勢。
基建和政府投資韌性較強,但房地產投資有可能受融資能力收緊影響,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仍需要在利潤恢復增長后增加投資意愿。預計升級類商品和線上消費會帶動社會零售繼續回升,餐飲消費有望持續復蘇,線上消費將保持快速增長,線下消費持續改善,但汽車類商品的拉動作用有可能邊際遞減。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增速正在加快反彈,但海外主要經濟體的疫情防控態勢、復工復產重啟經濟節奏和全球經濟復蘇形勢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短期抬升都會給我國進出口帶來不確定性,建議警惕和開始著手準備其他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取得進展后對我國進出口總量和貿易結構帶來的沖擊。
我們預計,政策重點仍傾向于確保就業、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完善社會保障,在疫情穩定的前提下,未來一兩個季度通脹的壓力可能逐步加大,但也會須警惕供需失衡導致的結構性矛盾。宏觀政策逐漸回歸常態,取向逐漸向防風險、穩杠桿轉移,更加與經濟增長節奏和復蘇形態相適應,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各項宏觀政策,促進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健康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以預調微調、精準滴灌為主;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促進消費的支持力度;將以更強有力的節能減排氣候行動助力建設綠色中國。
我們目前對2021年和2022年GDP增幅的預測維持在8.4%和5.7%;其中2021年一至四季度的GDP增幅預測分別為18.0%、7.5%、5.9%和5.5%。但是,部分行業復蘇依然面對一定困難,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依然相互交織,亟需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并應留意接下來經濟增長有可能繼續面臨的若干困難、風險點與不確定性,包括: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仍不容樂觀,消費復蘇仍相對乏力,投資恢復有隱憂,就業方面仍存壓力,精準支持政策有可能邊際縮減,財政可持續性風險、金融風險與債務風險交織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等。
(本文作者介紹:香港大學經濟學博士,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碩士,證券公司宏觀/策略研究主管,從事全球及中國宏觀研究、資產配置策略、定量研究、主題研究。)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