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郝旭光
投資股票,既不要追求“確定”性的盈利機會,又要注意盡可能更大化地尋求盈利的可能性。不要片面追求高概率、小金額的股票(例如25%的可能性盈利3000),而忽視低概率、大金額的股票(例如20%的可能性盈利4500)。
前文已經論述了虛假確定的表現影響及原因,股票投資決策應該避免虛假確定效應的影響。
營銷學者的研究發現,免費服務比折扣服務更吸引人,免費的知覺價值很高。例如,干洗店如果提出一次洗三件衣服就可以免費洗一件,其效果要比降價25%更好。免費意味著虛假“確定”(第4件衣服百分之百可以免費),降價則被認為不確定,但二者對人們實際收入的影響是一樣的。
確定效應和虛假確定效應導致了判斷上的不一致。確定效應使人們更傾向于減少確定事件的可能性,而不是減少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在虛假確定效應下,人們更可能選擇確定性的選項,而不會選擇僅減少了不確定性的選項。從理想的角度來看,在不確定條件下對決策者來說相同風險的減少應該具有相同的價值。例如,許多一般問題的風險從20%降到10%與從10%降到到0%的減少應該具有相同的價值。但是,由于存在感知到的確定性,或者“虛假確定”對許多人都有著特殊價值。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做選擇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避免風險,也是為了減少由不確定性引發的擔憂。從投資的角度,買一只股票虧損風險從20%降到10%與從10%降到0%減少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前者遠遠低于后者。但從收入成本比較,二者應該是一樣的。股票投資一定要考慮收入成本比,不宜盲目追求把虧損可能性降低到0。當然,如果是火災、空難和其他災難性的事情,則不能受收入成本比的影響,而是應該盡可能做到萬無一失。
投資決策應該避免虛假確定效應帶來的偏差。當兩個備選方案中出現高概率事件和確定事件時,應注重分析不確定條件下合理性和客觀性,不宜片面追求確定性,因為股票投資本來就是不確定的。例如,在投資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備選的股票標的,每個股票的分析報告及預測報告中,都會出現確定性和非確定性的描述,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就要把握決策的關鍵即風險規避還是尋求風險,并且選擇好決策的參照點,避免因方案描述和心理感知預期對投資決策造成的偏差性影響。而且,股票投資的復雜性,決定了股票市場上很難出現“確定性”的機會,所以不能拘泥于一定要找到“確定”能盈利的股票。對很多股評家所宣傳的“確定性”盈利條件,不是讓你交會費就是讓你另外付費才能看到結果,不要輕易相信。
激勵員工時,要考慮虛假確定效應對員工的影響。由于人們更傾向于確定性而規避不確定性及由此引發的風險和擔憂,激勵員工最好提供更加確定性的條件,而不是具有更高價值的非確定性條件。例如:如果按期完成目標,肯定得到3000元獎金的激勵效果要比若按期完成目標,可能得到5000元獎金的激勵效果好。反之,在約束員工行為時,“如果遲到,將被罰款200元”要比“如果遲到,視情況而定罰款0-350元” 的警示效果更好。后者常常會造成遲到者抱有僥幸心理以后繼續遲到。因為面對損失時,人們有可能更會選擇風險尋求,而不是規避風險,
個體受虛假確定效應影響的例子很多,例如,花錢進行體檢,更換新的輪胎,安裝防盜系統,接種疫苗等。人們之所以愿意花錢購買上述“行為”,是因為上述行為可以給他們一種虛假的“確定性”。但事實上,上述行為僅僅是減少了災難的可能性,并不能徹底消除災難。換言之,人們在實踐中,絕不能只限于“體檢,更換新輪胎,安裝防盜系統,接種疫苗等”本身,被其“虛假確定”所迷惑。而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災難的可能性。例如,體檢后要根據情況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安裝新輪胎和防盜系統,不能降低警惕性;接種疫苗不是萬事大吉,還要繼續預防等。
投資股票,既不要追求“確定”性的盈利機會,又要注意盡可能更大化地尋求盈利的可能性。不要片面追求高概率、小金額的股票(例如25%的可能性盈利3000),而忽視低概率、大金額的股票(例如20%的可能性盈利4500)。
要注意股票投資常常也是序列選擇,要對大盤、行業板塊、個股順序判斷。投資過程中欲追求盡可能大的可能性盈利,需要三者“共振”,整體向好。絕不能被“輕大盤重個股”的股評言論所忽悠,因為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股票不能忽略大盤這個第一階段、行業這個第二階段的概率條件而直奔第三階段的個股。例如2015年、2016年的煤炭股,因為煤炭行業的景氣度,極大影響了個股的表現。個股高概率的機會,一定要結合大盤、行業的風險情況才能做出合理的建倉決策。
(本文作者介紹: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