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張鵬
曾經風靡一時的共享經濟,如今已經普及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同時,經過時間的驗證也暴露出一些原本存在卻被忽視的安全缺陷和問題,使得共享經濟目前在中國國內深陷信任危機、飽受輿論非議,至少對于滴滴、自如等頭部平臺公司是如此,當它們出現問題時是不是要一棍子打死呢?
作為一種新經濟,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是共享經濟平臺公司通過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讓他們以合理的價格向需求者提供產品或服務,達到雙方收益的最大化。對于供給方而言,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對需求方而言,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或服務,同時支付一定費用,并且可以通過平臺對供給方作出評價。
共享經濟在商業模式上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并不像與傳統的酒店業、汽車租賃業直接擁有固定資產,而是通過撮合交易就可以獲得傭金收入。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看,共享經濟既消化了社會的資源和時間冗余,又創造了新的供給和需求,看上去似乎非常完美并沒有過多可以指摘之處。
但是,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自如房屋甲醛超標等負面新聞,不僅暴露了這些共享經濟頭部公司自身早已風險暗藏,也揭示了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固有缺陷和風險。也就是,在共享經濟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的過程中,共享經濟平臺公司難以提供標準化、穩定性的產品或服務,并且在監督供給方(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和保護需求方(消費者)上的責任甚巨。相對來說,產品或服務個性化、多樣性往往意味著更多不可控的風險。
以出行行業為例,出行平臺公司與司機之間是一種松散的線上的合作關系,一方面出行平臺公司為了快速發展業務、提高市場占有率,基本上不需要或者沒有與司機簽署具有更具有約束力的契約關系,同時也難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甄別和確認每一位司機的素質和品行;另一方面,出行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平臺公司的獎懲機制變化,導致司機對于平臺公司的轉換成本很低,忠誠度就不會很高,不能夠吸引司機以更好的狀態提供高質量標準化的服務。
對于共享經濟平臺公司而言,盡最大可能提供標準化的產品或服務,才能最易于達到可交易的適用性和安全性標準——OFO共享單車盡管資本存量遠大于市場容量,在行業競爭和整合階段導致了資源的巨大浪費,但從產品標準化的角度來看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鑒——所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可以作為一時的營銷噱頭,當然也可以構成新進入者的門檻或者壁壘,但對于渴望持續成功的商業模式來說反倒構成了一種有可能致命的短板風險。
沒有完美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到底該怎么玩?曾經有一位做創投的朋友告訴我,兒童牙科門診要比成人牙科門診利潤高很多,但是堅決不要投資,原因就在于兒童生性多動導致發生醫療事故的風險非常高,只要發生一件成本和損失將非常大。同樣地,共享經濟就像兒童牙科門診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風險也非常高。對于已經入場的共享經濟玩家來說,除非退出徹底不玩,否則還是要盡可能提供標準化的產品或服務,才能避免發生這種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風險。除了行業和公司自身的投入和努力之外,政府有關部門也應該發揮好建設性督導作用,以最大發揮共享經濟的優點和長處。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陽光私募行業,清華MBA校友。)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