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微信公眾號xlgg-sina) 專欄作家 張憶東
中國內地資金重塑港股生態,港股市場逐步褪去離岸市場色彩,凸顯共同市場特征。其中一個重要標志是AH股溢價波動區間大幅收斂。
事件: |
點評:
|
風險提示:港股通南向資金增長放緩,港交所戰略推進效果不及預期
—●●●●—
報告正文
—●●●●—
事件:
2019年7月,港交所發布《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報告2018》,我們欣喜地看到,如我們興業證券海外策略在2016年以來的判斷,隨著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港股通日益壯大,中國內地投資者交易金額在港股市場占比不斷提升,中國內地資金在港股的影響力快速擴大,正在成為港股市場最重要參與力量,重塑港股競爭格局和生態環境。
點評:
港股通日益壯大,推動中國內地取代英國成為港股市場第一大投資來源。
繼2016年取代美國成為港股市場第二大外地投資者交易主要來源地之后,2018 年度,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進一步超越英國,排名第一,占外地投資者交易的28%及市場總成交金額的12%(2016年度分別為22%及9%)。
中國內地投資者交易金額在港股市場占比不斷提升,得益于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港股通日益壯大。自2014年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南北向交易持續活躍,2018年5月滬港通進一步擴容,2018年度南向交易日均較2017年增長了30%。
就增長而言,過去十年間,外地投資者總交易金額年復合增長率為7%,其中來自亞洲投資者的總交易金額年復合增長率為13%,高于外地投資者整體增長水平,亞洲投資者中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投資者交易金額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7%及12%;而來自美國、英國及歐洲大陸投資者的交易金額的年復合增長率均低于外地投資者整體增長水平。
中國內地投資者結構變化,機構投資者占比首超半數。過去十年中,港股的個人投資者交易金額增長主要來源于中國內地個人投資者,從中國內地投資者內部結構看,個人投資者比重也一直高于機構投資者,但這個趨勢在近年發生較大改變, 從2016 年過半數來自個人投資者(2016 年至少62%降至2018 年的28%),轉變為2018 年過半數來自機構投資者(由2016 年的至少23%升至2018 年至少56%),主要原因在于,以保險機構為代表的中國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流入港股,推動中資機構投資者交易金額占比提升。
中國內地資金正在重塑港股生態,港股市場逐步褪去離岸市場色彩,A、港共同市場特征越來越明顯。隨著中國內地投資者交易金額占比不斷提升,內資在港股市場影響力快速擴大,重塑港股生態,推動港股逐步褪去離岸市場色彩,凸顯共同市場特征。其中一個重要標志是恒生AH股溢價指數自2017年以來不斷走低,波動區間大幅收斂。
2006-2010年由于A股市場的波動較大,AH溢價率波動范圍非常大,在-20%至110%之間;
2011年-2015年隨著A股波動收斂,AH溢價率波動范圍下降至-20%-50%之間;
2015年之后,隨著滬深港通的雙向擴容,外資對A股以及內資對港股的影響力增加,AH溢價率波動區間進一步收窄,在15%-30%的區間內窄幅波動。
港交所持續推進IPO改革,大量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港股市場有望吸引更多有意投資中國資產的全球投資者和尋求海外投資機會的中國內地投資者。
2018年,中國香港市場新上市公司數目和新股集資數額均居全球首位,新上市公司達218家,創歷史新高,共募集資金2890億港元,同比增長124%。該業績主要得益于港交所于2018年4月推出上市制度的改革: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及在美上市中概股回中國香港二次上市。
此次上市新規的改革幅度達25年之最,進而,助推了全年港股市場的IPO募資規模。2018新上市公司中有7家是根據《上市規則》新增章節上市的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或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940億港元。
根據《戰略規劃2019-2021》,港交所還將在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制度安排,預計未來三年來港上市公司的數量和多樣性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中國香港資本市場將繼續立足中國、連接全球,作為連結中國內地與全球金融市場的橋頭堡,持續享受中國內地市場對外開放和互聯互通的發展紅利。
港交所《戰略規劃2019-2021》,重點突出“立足中國”和“連接全球”,致力于“把港交所從一個區域性的、單一資產類別的傳統交易所升級為一個現代化的、多資產類別的國際領先交易所,連接中國與世界的主體”,打造國際領先的亞洲時區交易所。
立足中國:A、加速北向通資本流入,促進中國內地市場國際化;B、便利南向通國際配置,滿足中國內地財富多元資產配置;C、擴建交易后基礎設施,應對跨境資本流動持續增長產生的風險及資本管理需求;
連接全球:A、匯聚全球資金,豐富產品種類,提供中國內地及亞太區產品;B、改善市場微結構,增加市場流動性;C、加速國際化,擴大港交所影響力。
風險提示:港股通南向資金增長放緩,港交所戰略推進效果不及預期
(本文作者介紹: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專業學位兼職導師。)
責任編輯:張海營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