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莫開偉
13日,央行發布了10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廣義貨幣(M2)余額28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7.47萬億元,同比增長1.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3.9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74.17萬億元,同比增長9.3%;本外幣存款余額287.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前十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23.13萬億元,同比多增5575億元;10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6446億元,同比多增8312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0.49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
從總體上看,10月金融數據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比如金融系統積極響應黨中央加快對實體經濟以及住房部門貸款的供給,使貸款保持了較快增幅,貸款增長超預期;同時,10月社融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向好和延續多增的態勢,說明金融機構在資金供給以及配合中央政府發行債券等方面做了不遺余力的工作,比如10月社融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為9.3%,比9月提高了0.3個百分點,政府發債增多是最主要的支撐因素,數據顯示,政府債券凈融資1.56萬億元,同比多1.28萬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新高;10月末M2增速仍然維持10%左右的較高水平,穩健的貨幣政策較為有力,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對實體經濟支持有力;而且,可以預見,隨著萬億國債增發計劃的不斷推進、化債方案下特殊再融資債的陸續發行,預計政府債將為今年后續社融規模的持續增長提供更加充足的動能,繼續對社融規模增長形成有力支撐??傊胄泄嫉慕鹑诮y計數據顯現中國金融正呈向好轉化以及對經濟支持也轉向積極的一種趨勢,這種趨勢需要央行以及金融機構繼續發力,將各項工作做到位,使金融數據更加亮麗,也更能為中國經濟復蘇發揮出巨大推動作用。
在看到金融業整體景象向好的同時,其實也能看出當前金融運行的其他端倪,比如貸款增長上存在結構不合理、企業存款增長快居民存款下降、M2和M1之間的“剪刀差”繼續擴大等問題,也從一個側面或更深層次上反映出當前我國金融工作仍有許多地方需進行貨幣信貸政策調整或金融服務方向的轉化,才有可能抑制金融劣勢、發揮出金融業盡可能多的優勢,讓金融在我國經濟復蘇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具體來說,有如下幾個問題需引起重視:
貸款結構應優化,努力扭轉“企業強、居民弱”的格局,需形成共同推動信貸整體需求提高的金融氛圍。
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163億元,同比增加53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088億元。 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居民貸款下降,需求仍然偏弱,居民部門信貸需求仍待修復。10月住戶部門貸款減少346億元,同比多減166億元,環比減少893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53億元,同比多減541億元。因為居民增長需求偏弱,使得整個信貸需求依然沒得到有效激活,這對金融機構尤其中小金融機構來說,仍然難以找到適合的優質信貸客戶。而居民貸款需求偏弱的原因可能與當前經濟大環境存在很大關系:比如整個經濟環境疲軟,民間投資受到較大的抑制,怕投資和不敢投資導致居民不想貸款和不敢貸款;還有因受到實體企業經營不景氣,下崗率提高,收入增長放緩、居民消費不振等因素也對民眾貸款需求增長形成一定拖累。
同時,也要看到企業貸款中的可疑一面,那就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已連續4個月同比少增,而票據融資規模依然相對較高,反映出銀行“票據沖量”的不真實現象仍然存在,信貸總體需求依然較為疲弱。9月以來,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調,居民提前還款意愿明顯緩和,但新增需求依然較弱,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
由此,扭轉貸款“企業強、居民弱”的格局,還需金融部門持續發力,加大對實體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盡快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復蘇,有力改善當前客觀經濟環境,讓一切經濟金融要素能夠活起來,也讓各行各業能夠賺錢,這樣居民就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這必然可能為擴大信貸需求營造有利的金融氛圍。
貨幣信貸應持續發力,努力增強經濟逆周期調節能力,需形成共同激發社會各種經濟潛能復蘇的政策效應。
M1增速持續下滑,增速從年初的6.7%降至10月份的1.9%,M1增速已連續六個月下滑;同時M2同比增長10.3%,雖然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3.9個百分點,但低于市場預期;而且10月M1和M2增速剪刀差擴大至8.4個百分點,為年內最高。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M1連續六個月下滑,可能受到房地產和樓市銷量需求持續低迷的影響,民眾對購房需求愿望下降,無法將居民存款轉向企業存款;因為從歷史上來看,M1增速與房地產銷售增速高度相關。如果居民買房需求較強,會導致居民存款向企業存款轉移,尤其是向企業活期存款轉移,從而推高M1增速。可見,低迷的房地產業和樓市也是拖累M1持續下降的重要原因,隨著地產持續低迷,M1增速也就越來越低。二是導致M2增速低于市場預期的原因主要源于特殊再融資發行到實施置換期間存在時滯,資金淤積在財政存款中,成為基礎貨幣的抵消項。很明顯,10月份M2和M1“剪刀差”持續擴大以及M1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從側面反映出經濟活力仍顯不足,市場主體信心有待提振。
由此,下一步政府還待出臺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刺激經濟增長,可通過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實體經濟復蘇;央行還可考慮年底前后出臺降準、結構性工具向市場釋放更多的流動性,進一步支持實體企業和居民有效合理的融資需求,使經濟復蘇的動能增長,進而改善居民消費和修復樓市復蘇節奏仍偏慢的態勢;還有增加對地方政府債務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地方政府后續債務置換速度加快,這一切都將推動M1與M2增速以及相互之間的“剪刀差”回歸合理狀態,有效激發各種經濟金融要素潛能的釋放。
此外,我們還要看到存款增長也存在不合理狀況,1至10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3.13萬億元,同比多增557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6369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8652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37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5068億元,這說明居民承擔償還房貸以及其他支出壓力較大,因為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增長幅度不及預期,表明居民收入不高、不敢消費、怕消費等現象導致消費動能不足。還有社融增量雖然超出市場預期,但更多的是受到政府債券凈融資1.56萬億元的推動,雖然可能因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特殊再融資債重啟發行等因素帶動有關,但這種因素難以持久,也只能是暫時性的。
顯然,未來將更需一起出臺刺激經濟政策與刺激消費政策,使兩者能產生內在互動效應,切實改善居民就業情況和收入過緩問題,讓民眾存款增加和敢于消費。而且,金融企業除增加信貸支持實體企業推動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之外,還要想辦法降低企業直接融資門檻,比如上市和發行債券,進一步擴大社會融資規模,讓社會融資規模具有源源不斷的擴張動能。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