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建設至今已滿10周年,開放經濟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命脈所系,而可持續發展開放經濟的基礎是不斷增強自身經濟實力、活力,我國在國內設立的自貿區本質上是旨在發展開放經濟的經濟特區的一種,就開放程度而論,自貿區堪稱經濟特區的“終極版”。自貿區又是國內外經濟、政治、安全大環境的產物,從2013年最初批準上海自貿區方案至今,日益顯著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為自貿區發展開辟新天地。
從未來發展來看,我們講“擴大內需”,講“雙循環”,不等于開放經濟在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下降,而是要依托我們正在迅速成長為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而使得我們的企業、產業在全球化競爭中贏得無與倫比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的先天優勢;我們講“經濟增長模式更多地依靠內需驅動”是在價值形態意義上,而不是在物質形態意義上,“價值形態的適中外貿依存度+物質形態的高外貿依存度”才是中國這樣人口眾多大國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自貿區與“一帶一路”:中國維持開放經濟持續發展“雙引擎”
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外部市場,需要全球化市場,但自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初期開始,中國發展開放經濟的需求面臨以下三大威脅:世界經濟長周期波動帶來了全球貿易震蕩;內外(自身發展演變和所處國際經貿規則)變化趨勢可能削弱中國比較優勢及內在自我發展動力;中國開放經濟發展所處外部環境可能惡化,“反全球化”和排擠中國的趨勢開始露頭。
面對上述三大威脅,我國采取的策略是自貿區與“一帶一路”雙管齊下,力圖化解。其中,設立國內自貿區的目的在于以開放促改革,以可控的外來競爭激發內部活力,進而夯實中國經濟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基礎。
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針對外部環境惡化趨勢的破局之舉。“一帶一路”的本質和發展方向,不是也不應該是很多人主張的那樣走向區域自貿協定,而是作為多邊貿易體系的“備份”。作為產業結構包羅萬象的第一大出口國,任何區域自貿協定都不可能如同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那樣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需要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無意推翻現行多邊貿易體系,但我們不能不防范某些勢力顛覆多邊貿易體系的潛在風險,為此作個“備份”是必要的。
國內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倡議兩者相輔相成,形成合力,結果將是中國可為“熨平”世界經濟波動發揮更大作用。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已成全球自由貿易旗手
經歷10年發展,中國自貿區所處環境已經大變,其中最大變化莫過于世界正在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益清晰,曾經主導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多邊貿易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的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不再是全球自由貿易旗手,中國在實質上已經躍居全球自由貿易旗手,美國、西方極端勢力企圖強加于中國和世界的“新冷戰”陰影正日益濃重。
中國自貿區亮相之時,美國正是奧巴馬政府執掌,經歷了特朗普、拜登兩任總統的更迭,奧巴馬時期漸露崢嶸的“反全球化”苗頭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已成大潮:貿易保護摩擦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此起彼伏;推翻區域自貿協定乃至退出世貿組織從純粹的民間非主流呼聲變成越來越多經濟貿易大國政界高層堂而皇之的政見主張,甚至已經成為政府付諸實施的行動;從北美到歐洲,發達國家在對外經貿決策中越來越多地漠視客觀經濟規律,相繼啟動制定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嚴苛的貿易和國際投資管制法規。
2022年1月1日,中國始終力推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亞太十國率先生效實施,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文萊名列其中,韓國于2月1日加入生效實施行列,已經簽署該協定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四國將在履行完國內批準程序后相繼生效實施,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橫空出世。
中國推動世界邁向自由貿易,美國拖著世界走向貿易制裁;中美兩大國2021年實際GDP合計占全世界34.3%,在本世紀以來絕大多數年份合計貢獻了全世界一半的經濟增量,但兩國采取的大動作方向截然相反。
中國開放經濟政策布局中的自貿區
在這樣的大局之下,當前中國開放經濟政策可以概括為以下5個要點:
第一,目標是固本培元,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社會自身活力、競爭力,以此在國際風云變幻中立于不敗之地,為我們的企業、產業、國民創建先天競爭優勢。正是基于這一考慮,我們提出了“雙循環”戰略;也正是基于這一考慮,我們延續、發展了“以開放促改革”的方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我們要看到TPP/CPTPP條款中頗有些條款并不反映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要看到其中有些條款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應用RCEP等相對遷就后發國家貿易伙伴的協定,以求團結更多貿易伙伴;另一方面也要更加主動地到開放度更高、更前沿的貿易規則下接受更激烈競爭的洗禮,讓競爭的壓力錘煉出我國產業、國民經濟的活力。申請加入CPTPP,最主要目的并不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走美國的路,讓美國無路可走”,而是提升我們自己的競爭力。
第二,是要努力維護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系。
第三,持續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倡議。
第四,推進、發展同心圓式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在這個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中,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位于核心,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歐區域經濟一體化等形成依次向外擴散的圈層。
第五,反脫鉤、反制裁,維護國際經濟貿易正常秩序。
在中國開放經濟政策上述布局中,自貿區的職能是從“中國的自貿區”邁向“世界的自貿區”。為此,自貿區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更多努力與創新:
與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相結合,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以開放促改革”,通過競爭激發經濟內在活力、動力。
反脫鉤,中國反脫鉤的一大利器就是我們的基礎設施優勢,要充分發揮基礎設施、軟硬件優勢,把貿易伙伴更牢固地與我們聯系在一起,大力發展過境貿易和轉口貿易,讓貿易伙伴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乃至其國內貿易通過中國的基礎設施開展進行。在這方面,自貿區有條件也應當發揮先驅作用。
反制裁,給各國企業界、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在這一點上,鑒于上合組織主要成員國多數遭受了西方的嚴酷制裁,擁有自貿區與上合組織經貿合作示范區雙重身份的青島應當發揮我國對外經貿反制裁“試驗田”的作用。
引導貿易伙伴漸進式與中國規則接軌。上世紀90年代以來,“與國際慣例接軌”一直是中國對外經貿的主旋律之一;隨著時勢變化,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在逐漸轉向外國“與中國接軌”,自貿區可以為我們的貿易伙伴提供一個與中國接軌的試驗田、練習場。
需要強調,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開放經濟和自貿區也不例外,只有正視開放經濟和自貿區發展中現實與潛在的經濟社會負面后果,才能趨利避害,行穩致遠。其中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一點是,在可持續的開放經濟下,正常的順序應該是貨物貿易自由度高于資本流動,資本流動自由度高于人口跨境流動。我們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可以適度利用國外人才,但歸根結底必須立足于本國培養。
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作者介紹: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