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專欄作家 曹中銘
個人以為,對于量化交易的監管,其申報的頻率或筆數應是監管的重點。
近期,“監管部門審查量化策略”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對于量化交易,市場上反對的聲音并不小,但監管部門似乎已經為其“正名”。個人以為,從量化交易的本質以及相關操作看,或涉嫌操縱市場的行為,切不可等閑視之。
近些年來,A股市場程序化交易規模持續上升,也逐步成為國內證券市場投資者重要交易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今年9月初,證監會指導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制定發布了《關于股票程序化交易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加強程序化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這標志著中國股票市場正式建立起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和相應的監管安排。
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活躍市場流動性等方面能發揮出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個中隱藏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特定市場環境下,有可能放大市場的投資風險,損害其他投資者的利益。也正因為如此,監管部門出臺《通知》,以規范量化交易行為。
事實上,在《通知》出臺后,監管部門還要求券商經紀業務、資管、固定收益交易等部門根據監管要求對標自身領域的工作制定相應的落實方案。主要內容則包括,完善程序化交易內部管理制度;加強程序化交易客戶風險評估和管理;提高程序化交易識別能力;存量業務檢視及報告;納入檢查和考核問責等。總結起來就是,監管+風險防范+問責,可謂面面俱到。
量化交易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從歷史數據中甄選出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來制定交易策略,因此,量化交易并非常勝將軍。不過,從目前媒體報道出來的消息看,這幾年滬深股市持續低迷,但從事量化交易的相關私募機構等均獲得了不菲的收益,這也凸顯出量化交易“割韭菜”的一面。
量化交易存在多方面的特點,包括下單自動化程度高、申報速率快、交易股票數量多、換手率高、概率取勝等。市場上反對量化交易,一方面是量化交易與價值投資理念背道而馳。量化交易以股票價格為導向,且頻繁進行高拋低吸,這與價值投資注重上市公司的價值明顯不同。更何況,價值投資者持股往往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而量化交易持股時間要短得多,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另一方面,量化交易機構的收益,主要來自“割韭菜”。滬深市場龐大的散戶群體,成為量化交易“割韭菜”最好的目標。散戶投資者由于熱衷于炒短線,客觀上也給了量化交易機構“割韭菜”的機會。反過來講,如果市場投資者都奉行價值投資,而不頻繁地進行短線操作,量化交易機構割韭菜的機會將大為減少。
最重要的是,基于量化交易自身的特點,某些量化交易或涉嫌操縱市場。在以前監管部門通報的操縱市場諸多案例中,違規者頻繁大額申報與撤單往往成為罪證之一,量化交易在這方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量化交易投資者最高申報速率可達到每秒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頻繁大額申報都能成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么此后或會面臨著頻繁撤單的問題,亦即量化交易也可能存在頻繁大額申報與撤單的問題。
現行《證券法》規定,禁止任何人不以成交為目的,頻繁或者大量申報并撤銷申報等手段操縱市場,量化交易存在“頻繁或者大量申報并撤銷申報”的行為,為了實現高拋的目的,不排除某些頻繁申報不以成交為目的,因此,某些量化交易行為或涉嫌操縱市場。
個人以為,對于量化交易的監管,其申報的頻率或筆數應是監管的重點。單個交易日即使是申報筆數達到10000筆,也堪稱“天文數字”,如此申報,到底有多少能夠成交?有多少最終被撤單?又有多少是借量化交易之名,行操縱市場之實呢?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