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赫榮亮、李雨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支撐我國汽車工業崛起、撬動區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新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一批城市緊跟產業步伐,各展所長,推動汽車工業生產力區域布局重構。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認為,總結各主要城市發展經驗,探尋產業發展路徑和策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入融合,將有助于更好地促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主要城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舉措
2022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成為支撐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新技術帶來新變革,一批城市乘著產業東風,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崛起。據統計,2022年,西安、上海、深圳和柳州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為101.52萬輛、98.86萬輛、84.88萬輛和66.84萬輛,較上年增長277%、56%、183.4%和39%,這四個城市的全國份額占比分別為14.4%、14%、11.9%和9.5%。與此同時,也有城市未能跟上新產業發展步伐,全國汽車工業區域格局加快重構。
表1 2022年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及全國占比
來源:各市統計公報及權威報道,賽迪工經所整理
綜合看,各相關城市建設經驗如下:
(一)西安、深圳、常州、青島等一批城市換道領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重點項目謀劃、龍頭企業招引,發展成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興城市
西安市深度綁定整車企業,支持建設比亞迪北方總部基地。西安早在2003年就開始建設比亞迪電動汽車項目,陸續引進乘用車、商用車、動力電池和汽車金融等項目。陜西省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西安比亞迪汽車產量100.8萬輛,同比增長145.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99.5萬輛,占到西安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的97.9%。由此,西安市借勢發展,成為全國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的城市,一舉扭轉了燃油車時代落后于其他省市的局面。
深圳市憑借雄厚的科技實力,形成“深圳研發+異地生產”協作模式。深圳作為創新之城,培育了比亞迪、欣旺達等一批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已在全國布局,構建新能源整車和動力電池產業。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1.15萬臺,新能源滲透率達到48%,位居一線城市榜首,全市公交、出租車和網約車電動化率達到 100%。此外,憑借發達的電子信息產業,2022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增加值511.46億元,同比增長46.1%,呈現“軟件定義汽車”的景象。
常州市以電池帶動整車,實現了由關鍵零部件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路徑。其充分發揮國資平臺的資本招商功能,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扶持電池產業重大項目,成功招引寧德時代、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電池龍頭企業,尤其是政府投資平臺于2019年投資中創新航,扶持電池項目落地常州,成效明顯。常州是全國動力電池出貨量最高的城市,2022年動力電池規上企業完成產值1703億元,動力電池產量108.5GWh。
青島市利用沿海區位優勢,加大承接北京、柳州和長春等地的項目,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大力招引北汽集團、一汽集團、上汽通用五菱和奇瑞等企業,支持新能源項目落地。同時,依托整車招引配套企業,舉辦“北汽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伙伴大會”,吸引配套企業紛紛簽約落戶。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19年的2.97萬輛迅速提升到2022年的22.3萬輛,產業全國位次有所攀升。
(二)上海、柳州、合肥等一批城市依托雄厚的汽車工業基礎,通過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推動汽車產業平穩轉型,進一步鞏固了在全國汽車行業的地位
上海市通過政策創新,以外商獨資形式創新招商,并支持上汽集團等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通過招商引資支持和產業園區配套,促進企業向上海集聚,形成國內最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支持安亭國際汽車城、自貿區臨港片區的產業園區建設。上海市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基地,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額839.9億元,同比增長1.3倍;鋰電池出口額254.1億元,增長3.6倍。
柳州市以應用示范帶動產業發展,打造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柳州市出臺停車費優惠、充電優惠和施劃專用停車位等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車使用,政企聯動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柳州模式”;把握細分市場需求,通過差異化定位發展,支持企業開發微型、緊湊級電動汽車,開發微型電動車領域龍頭產品。2022年五菱宏光EV銷量40.48萬輛,是全國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轎車。
合肥市善用資本,以產業基金接連撬動重大項目落地。支持江淮汽車與蔚來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引入大眾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合肥市國資平臺投資70億元支持蔚來汽車建設研發和生產基地,聯合蔚來建設合肥新橋電動汽車產業園,成功吸引數百家配套企業,促進了生產和研發設計等環節企業的集聚發展。據統計,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產值突破1000億元。
(三)還有一類城市,“大象轉身困難”,受制于本市燃油車體系牽制,仍需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促進本地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
部分在燃油汽車時代興起的城市在電動化過程中切換步伐較慢,新能源汽車份額并不高。2022年,重慶、廣州和沈陽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為36.52萬輛、31.37萬輛和9.89萬輛,在全國占比分別為5.2%、8.4%和1.44%,與同期燃油車全國份額相比,分別下降3.4個、9.5個和1.7個百分點。
二、幾點思考
(一)找準產業發展路徑:各地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創新資源和技術路徑等要素,認真研判、精準分析,科學規劃本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汽車工業對前向、后向產業環節的帶動作用明顯。地方政府在分析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基礎上,應開展產業鏈研究,結合自身城市產業特點和要素稟賦,制定汽車產業規劃,謀劃重大項目。不同類型的城市發力點也不同。那些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城市,擁有較為完整的研發制造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可依托其資質產能指標、裝備基礎和研發積累等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外腦的方式,跟蹤新產業新動向,在大力招引新興企業的同時,支持現有企業尋求變革和主動轉型。對那些產業基礎本身并不雄厚的城市,則要認真研判,爭取后發優勢,依托本市儲能需求、智慧交通和信息技術等新興需求,發展儲能電池、車聯網和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
(二)謀劃產業發展策略:聚焦本市產業方向、重點領域,建設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產業投資基金等產業載體和平臺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集中全市資源打造一批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將科技價值轉化為產業生產力。精準扶持產業發展,需打造一批產業創新平臺。一是建立技術研發攻關平臺,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建設聯合研究中心,引進國內外先進電池、汽車電子等技術成果,共同創建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二是建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臺,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布局,支持校、院、企、地合作重點項目優先落戶,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設立研發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三是建立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便利,加快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包括服務企業研發建立整車及零部件檢驗檢測中心、智能網聯測試平臺等。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聯合知名服務機構建設一批產業運作平臺。一般而言,一個城市的產業規模有限、資源緊張、要素短缺。面對產業鏈環節復雜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將有限的資源高效投入,有效推動產業發展,打造一批產業發展載體勢在必然。一是培育產業招商平臺,可資助整車企業、龍頭企業召開供應商大會,通過產業鏈招商,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圖譜,落實招商計劃。二是成立產業聯盟,發揮聯盟服務產業的平臺作用,建立政企間的橋梁紐帶,進行各項產業對接。三是運營城市產業品牌,尋求外力支持。通過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申辦、主辦各類汽車產業鏈大會,聚合產業資源。四是建設政府投資平臺。組建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重點企業引進和重大項目建設,聚焦整車、電池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發揮國有企業、國有資本的招商功能,“以投代引”招引重大項目,支持項目落戶本市。
(本文作者介紹:賽迪智庫研究員)
責任編輯:宋源珺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