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連平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本次政治局會議是二十大后的首次政治局會議,不僅對明年經濟工作做出了明確的總體性安排,而且對推動二十大后開局之年的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
會議召開的背景是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和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受到國內疫情反復和房地產下行、國外烏克蘭危機和美聯儲加息等多重因素超預期沖擊,經濟增速反復波動。2023年經濟增長要重回合理區間,仍面臨較大的內外部壓力。國際地緣政治動蕩加劇,主要經濟體通脹表現出較高粘性,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歐美可能陷入衰退。外需走弱下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度將會減弱,國內更要依靠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防疫政策優化使消費復蘇前景明朗,消費有望成為明年經濟增長的亮點。但短期疫情反彈的風險仍不能排除,持續三年的疫情導致內需走弱,市場主體信心亟待提升;房地產雖有望筑底企穩,但復蘇可能偏慢,經濟穩增長壓力依然不小。
面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形勢,政治局會議指明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即堅持穩中求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宏觀經濟持續承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需要大力度地采取逆周期政策,以支撐經濟基本盤,保障經濟活動有序恢復,以免觸發經濟風險。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階段,各種矛盾錯綜復雜,需要實施跨周期政策以促進經濟結構轉型。2023年,國際需求轉弱,國內疫情仍會反復,經濟依然有不小的下行壓力,而轉型也到了關鍵時期,因此需要緊緊圍繞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將逆周期與跨周期政策通盤考慮和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推進各項經濟工作。
會議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三大方針。一是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三年來,疫情無疑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變量,疫情反復下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導致經濟活動受阻,抑制經濟社會發展。隨著疫情的變化,未來我國必將進一步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上不斷優化防疫政策。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致勝的法寶。開放促改革,改革促發展,轉型期的各種矛盾都需要通過改革的方式來化解。疫情沖擊下市場信心不足需要深化改革開放,促發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大力提振信心。三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供求是一種動態平衡關系,長期以來,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供給過剩,但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內需不足。因此,新時代要求將供給與需求有機結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礎上強調擴大內需。經濟增長與就業是同向關系,穩增長的目的是穩就業,沒有合理的增長就業就不可能得到保障。穩就業和穩物價則可以共同保證人民生活水平。所有“穩”的前提是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一旦爆發重大風險,可能將幾十年發展的積累毀之一炬,因此防范緩解重大風險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會議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總體目標,即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2年,在疫情反復、美聯儲加息、俄烏沖突、外需轉弱等多重因素沖擊下,我國最終的年度經濟增速與預定目標之間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在微觀主體層面,疫情三年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遭受的損失較大,市場對未來投資消費的信心不足,使得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整體處于較大下行壓力之下。因此,會議要求通過一系列政策手段扭轉弱勢,使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會議同時要求,好轉是量和質兩方面的增長,不能一味只追求規模的擴張,還要有結構的優化。
二、會議重點部署了五方面經濟工作要求
會議強調要擴大內需,提出了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這既肯定了在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也暗示了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優化,消費作為促進經濟恢復的基礎,將有較大發揮的空間。明年在出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和消費恢復仍可能受疫情影響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仍將繼續扛起“穩投資、促增長”大旗。較大的財政支持力度和較為充裕的項目儲備成為明年基建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兩大支撐。隨著技改投資和高技術投資需求的不斷釋放、民企經營狀況的改善帶動投資積極性的提升和金融信貸的大力支持,制造業投資也有望繼續維持較高增長。低基數效應將成為明年消費快速回升的主要因素。但疫情發生三年以來,市場各類主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企業部門經營受阻,利潤下降;居民部門隱性失業率上升,收入減少,防御性儲蓄提升。因此消費的提振在需求端仍有較大發力空間。一是政府可以通過承擔部分人力成本助推“穩就業”和“保收入”。對于遭受疫情沖擊較為嚴重的企業,可考慮出臺臨時性的員工工資補貼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還可以臨時性提高最低工資和失業保障金標準。二是從制度層面推動個人貸款寬限合理化。應做出相關制度性安排,要求銀行對于符合條件的個人貸款寬限申請給予支持并嚴格執行,其中必須包括即使擁有償還能力但依然想寬限的群體,政策還可以延伸到房租寬限貸款。三是加大居民消費需求提振的支持力度。消費券的發放范圍可進一步擴大,且發放方式可以更為多樣化。建議按照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和收入彈性,多批次發放。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內容也是今年會議的新提法,表明在今年各級市場主體遭受疫情較大沖擊之下,明年將會出臺各類政策促進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有序恢復。企業主體若得到較好修復,對消費亦有推動作用。
會議指出,明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基建投資加快,醫療、就業、教育等各項支出不減,較好地支持了國內疫情防控與經濟恢復。明年疫情沖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需求修復可能要比降低需求來的更為艱難,海外部分國家經濟衰退也可能對我國需求擴張形成一定抑制。鑒于我國政府債務水平和宏觀杠桿水平仍處在良好狀態,繼續推行較有力的積極財政政策具有可靠的基礎和條件。明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可能需要赤字率調升至3.20%或以上水平,廣義赤字水平不低于2022年,保持合理的財政支出強度,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繼續擴圍和延期稅費政策,針對性地加大力度支持薄弱環節;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可以設定至3.5萬億元以上,持續發揮基建投資對需求擴張的帶動作用;綜合運用政策工具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消費增長;保持較高增長水平的轉移支付,加大對轉移支付結構用途的指導;進一步挖掘國有經濟有關實體所積累的財政資源,結構性地用于急需支持的領域,發揮好關鍵性作用。
會議要求穩定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明年主要發達國家緊縮性貨幣政策可能趨緩,輸入性通脹壓力逐步減輕,國內物價總體上會相對平緩,我國貨幣政策向松調節的空間將會增大。同時,擴大內需仍需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稍大幅度的降準降息操作。目前需求擴張雖主要受疫情干擾與消費不足的制約,但投資仍然保持較強的增長勢頭;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經濟有能力逐步企穩回升,貨幣政策也就沒有實施超級規模刺激計劃的必要。歷史表明,往往缺乏針對性的超常力度的貨幣政策擴張都會帶來很大的風險累積。明年央行可以靈活運用總量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以不低于現有規模的結構性工具也將持續支持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甚至可能會擴展至消費領域。
會議強調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明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需要穩健偏松貨幣政策的有效配合,貨幣政策操作也需要財政的持續支持。積極財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可能需要4倍甚至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增大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保持較強的購債能力,這都要求穩健貨幣政策保持相對充足的貨幣供給。穩健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也需要財政擔保等的有效配合。同時也要注意有效防控宏觀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如積極財政政策擴大支出規模時需要貨幣政策靈活精準調節市場流動性,以防止“大水漫灌”。
除了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外,會議還要求加強包括產業、科技和社會政策在內各類政策的協調配合,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今年會議產業政策與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通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容相吻合。明年將從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和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等八個方面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并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方面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會議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更加注重科技的自主研發和突破。要想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就要從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強基礎研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以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等六個方面著手進行。會議明確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今年會議中的關于保民生的社會政策更為具體,提出了要統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和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以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
會議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對于開放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我國可能從對內深化制度開放、對外拓展多元經貿上著手,以雙循環聯動機制融合兩套循環體系,推進高水平高質量開放。自貿港和自貿區的創新建設將作為工作重點。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條件相對成熟的自貿區先試先行,主動與國際自由貿易區域接軌,促使其他自貿區逐步“復制”與“推廣”。有序推進和拓展多元化區域貿易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工作。鑒于當前數字貿易發展的關鍵期和RCEP良好的框架基礎,可能會推進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談判、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和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升級。探索發展有益于雙循環構建和國內外市場開放的新模式。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內部要素市場的統一與開放,促進各地區準入規則更規范透明,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國際需求的適配性。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會議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當前國內主要面臨三大經濟金融風險主體為房地產企業、中小金融機構以及城投平臺。隨著住房金融“十六條”政策出臺,有望對化解房企風險、推進“保交樓”工作起到積極作用。但不可忽視當前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住房銷售疲軟的問題,仍可能有部分中小房企因收入下降、流動性緊張和償債壓力上升導致出險情況的發生。二十大報告提到要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下一階段可能將進一步劃分各類基金對金融風險事件的保障范圍、權責劃分、處置機制等,為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提供多層次、體系化的風險解決方案。關于規范城投平臺融資行為,財政部和銀保監會年內層分別指出,對新增隱性債務和化債不實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強化監管,依法依規支持城投公司合理融資,配合好地方政府有效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綜合來看,明年政策會較以往更加注意相關風險的有效管理,推動經濟平穩較快恢復。
本報告撰寫人員:
連平、鄧志超、王運金、羅奐劼、馬泓、常冉、丁宇佳
(本文作者介紹: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名譽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