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羅志恒
摘要
當前中國經濟在恢復中遇到波折,主要是受疫情反彈、前期高溫及房地產風險等的影響;需求端看主要是房地產投資下行、消費低迷,基建和出口在支撐經濟,但房地產風險仍未根本化解,出口或將伴隨全球經濟衰退而下行。預計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5%,四季度同比4.0%,全年增長3.2%。
在此背景下,6月以來國常會密集部署了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政策性銀行發揮起“準財政”的作用,成為寬信用的重要推手。一是新增8000億支持基礎設施的貸款額度;二是兩批6000億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三是2000億“保交樓”專項貸款。在此之上,央行、財政部等還推出了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換購房個稅退稅優惠、公積金房貸定向降息等政策。
政策發力下,寬信用正逐步浮上水面,通常情況下總量數據率先好轉,結構數據再逐步改善。9月金融數據顯示,總量已企穩回升,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10.6%,結束了連續2個月的下滑態勢。新增社融3.53萬億元,同比多增6245億元。結構上,企業部門信貸結構良好,中長期貸款保持高增,增幅擴大。但居民部門信貸結構仍存在不確定性,地產托底政策的效力尚待觀察,疫情尚存擾動。
1、社融方面,人民幣貸款成最大拉動項,表外支撐顯著,政府債拖累減弱,顯示實體需求正在逐步恢復。
第一,第二批政策性金融工具通過基建項目資本金有力拉動企業信貸,表內人民幣貸款成最大拉動項。9月對實體發放人民幣信貸新增2.57萬億,同比多增7964億元。
第二,信托、委托貸款等表外融資支撐顯著。9月委托貸款新增1507億元,同比多增1529億元。作為委托貸款的重要組成,住房公積金貸款受到政策放松影響,對委托貸款形成支撐。信托貸款同比少減1906億元,或由于穩增長壓力下金融監管實施力度有所松動,發展日趨規范。
第三,政府債退坡,但拖累減弱,5000億元地方專項債剩余限額對沖了部分“財政錯位”的影響,這種效力將在10月進一步顯現。政府債同比少增2541億元,上月少增6693億元,少增幅度顯著縮窄。
2、信貸方面,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居民中長期貸款仍受地產拖累,但地產托底政策頻出已產生邊際改善。
第一,基建等政府項目帶動企業信貸高增,尤其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好轉。截止9月底,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已分別投放3600、1900、500億元,兩批6000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全部投放完畢,疊加央行創設的2000億元以上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與之配套的基建相關企業中長期貸款也受到提振。9月企業貸款增加19173億元,同比多增9370億元,多增幅度較上月1787億元進一步擴大。其中短貸4741億元,中長期貸款多增6540億元,票據融資少增2180億元。
第二,居民中長期貸款仍為最大拖累,但有邊際好轉跡象,或說明房地產市場在密集的地產托底政策拱衛下有企穩態勢;短期貸款受疫情拖累再度疲軟。9月居民貸款增加6503億元,同比少增1383億元,少增幅度擴大。一方面,居民中長期限貸款仍為最大拖累,同比少增1211億元,但少增幅度有所縮窄。8月監管部門推出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建設交付,專項借款初期規模為2000億元,中央財政根據實際借款金額予以1%的貼息。9月底換購房個稅退稅優惠、公積金房貸定向降息等政策推出,將對房地產市場企穩產生積極影響。另一方面,居民短貸同比少增181億元,8月下旬至今,疫情多點爆發對居民消費產生明顯制約。
展望四季度,隨著9月底地產政策持續出臺,信貸有望從總量企穩過渡至結構改善階段,尤其是居民中長期貸款有望企穩。整體看,寬信用還會進一步推進,至暗時刻或已過去,對未來我們可以更樂觀一點。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超預期、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疫情大范圍擴散
目錄
一、社融:總量企穩回升,人民幣貸款成最大拉動項,政府債拖累減弱,表外仍有支撐
二、信貸:基建對企業部門拉動顯著,地產對居民部門制約弱化
三、貨幣供應:資金活化意愿有所上升
正文
一、社融:總量企穩回升,人民幣貸款成最大拉動項,政府債拖累減弱,表外仍有支撐
從總量看,9月社融企穩回升,結構性寬信用政策正在發力。9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40.65萬億元,同比增速10.6%,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下滑態勢。新增社融3.53萬億元,顯著高于Wind市場預期的2.80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6245億元。
從結構看,表內人民幣貸款大幅改善,表外委托、信托貸款仍有支撐,企業債、政府債的拖累減弱,積極的因素正逐步走上臺前。
一是第二批政策性金融工具通過基建項目資本金有力拉動企業信貸,表內人民幣貸款成最大拉動項。2022年8月24日,國常會提出在前期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經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的額度。截止9月底,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已分別投放3600、1900、500億元,兩批6000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全部投放完畢,與之配套的基建相關企業中長期貸款也受到提振。9月人民幣貸款新增2.57萬億,同比多增7964億元。
二是信托、委托貸款等表外融資仍有支撐。9月委托貸款新增1507億元,同比多增1529億元。作為委托貸款的重要組成,住房公積金貸款受到政策放松影響,對委托貸款形成支撐。信托貸款同比少減1906億元,或由于穩增長壓力下金融監管實施力度有所松動,發展日趨規范。
三是5000億元地方專項債剩余限額對沖了部分“財政錯位”的影響,政府債拖累減弱。今年財政靠前發力,本應造成下半年政府債持續拖累社融,然而8月下旬國常會要求5000億元地方專項債剩余限額需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并且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專項債“彈藥”不足的影響,政府債同比少增2541億元,上月少增6693億元,少增幅度顯著縮窄。
二、信貸:基建對企業部門拉動顯著,地產對居民部門制約弱化
總量上,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47萬億元,同比多增8100億元,較8月大幅改善,政策工具帶動下穩信用浮上水面。
結構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設備更新改造優惠貸款政策支持下,企業部門借貸意愿和能力提升,結構持續改善,表現為短貸、中長貸大幅多增,票據沖量行為弱化。9月企業貸款增加19173億元,同比多增9370億元,多增幅度較上月1787億元進一步擴大。其中短貸4741億元,中長期貸款多增6540億元,票據融資少增218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第二批3000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設備更新改造優惠貸款外,央行再度重啟PSL,旨在支持政策性銀行加大對特定領域的融資支持,鞏固前期資金對信貸的撬動作用。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改善的趨勢有望延續。
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仍為最大拖累,但有邊際好轉跡象,或說明房地產市場有企穩態勢;短期貸款受疫情拖累再度疲軟。9月居民貸款增加6503億元,同比少增1383億元,少增幅度擴大。一方面,居民中長期限貸款仍為最大拖累,同比少增1211億元,但少增幅度有所縮窄。9月房地產銷售依然不佳,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43.88萬平,同比下滑13.5%,但降幅較8月的18.7%明顯縮小。另一方面,居民短貸同比少增181億元,8月下旬至今,疫情多點爆發對居民消費產生明顯制約。
三、貨幣供應:資金活化意愿有所上升
M2增速下行,M1上行,剪刀差縮窄,資金活化意愿提高顯示經濟活躍程度在升高。9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至12.1%,與社融增速的回升形成明顯對比。M1增速從6.1%升至6.4%,資金活化的程度低,市場主體對經濟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
(本文作者介紹: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注冊會計師,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學博士。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宏觀經濟第三名(團隊)。研究方向:宏觀經濟、財政理論與政策。)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