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王洪章
導讀
8月25日,由新華網、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聯合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中國人民大學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2022 財富管理峰會——大變局下的行業發展趨勢”成功召開。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王洪章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居民財富結構處在一個重要旳轉型期,經濟的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以及全民財富管理意識的增強,使得老百姓對財富管理的需要越來越迫切。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在管理規模長期穩定增長的前景下,要堅持把發展質量放在首位,行業個體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財富管理在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上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各位嘉賓:
大家下午好!感謝這次會議主辦單位新華網和人民大學舉辦的財富管理峰會,有機會與諸位共同探討當前形勢下的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有關問題。我主要談以下幾點看法,供諸位參考:
我國財富管理發展面臨三個方面的格局重塑
1.財富管理行業面臨社會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
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同時展現出強大韌性。社會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這是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基礎,隨著中國經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以全民財富管理意識的增強,老百姓對財富管理的需要越來越迫切,實體經濟和國家建設也需要財富管理提供時間較長且穩定的資金供給,社會經濟的這種深刻變化對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賦予全新使命。
2.居民財富多元化配置將實現質的轉變
2021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1.24萬美元,有望在“十四五”期間躋身高收入國家。從結構來看,我國居民財富配置在不動產的占比達70%左右,遠高于國際上30%左右的平均水平。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居民收入增長水平、人口老齡化、城鎮化這三個因素,使居民財富結構處在一個重要旳轉型期,具體表現為三個轉變,即從不動產向金融資產轉變,從儲蓄向非儲蓄轉變,從單一配置向多元配置轉變。還有我國養老財富儲備也將是應對深度老齡化的重要手段,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的第三支柱,也將為財富管理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預測,2023年我國可投資金融資產有望達到243萬億元。此外,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使承接中國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能力大幅提升。
3.財富管理行業邁入規范發展軌道
2022年是資管新規全面實施元年,也標志著存量業務整改接近尾聲。資管行業用三年多的時間解決了資管產品管理標準不統一、部分業務發展不規范導致的風險問題,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分處于一枚硬幣的兩面,財富管理行業在此過程中也歷經波折、負重前行。如今輕裝上陣,站在一個全新的歷史起跑線上,財富管理業務將實現較高速度和較高質量的發展。
財富管理業務的四個特征將決定未來發展的取向
1.從管理機構看,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將在業務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理財公司基于強大的渠道銷售能力和穩健的絕對收益定位,占比穩定在20%以上;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憑借其規范、透明、主動管理的優勢,規模占比快速躍升至當前的20%以上。保險資管因其穩定的資金來源和優秀的管理能力,截至2021年底,占比在15%左右。其他資管類公司因資管新規持續壓縮通道業務,資管規模增長將呈現穩健。
2.從客戶群體看,財富管理將更加重視和維護中產及以上群體
經測算,金融資產規模達到25萬美元的大眾富裕及以上客戶群體對財富管理行業規模的貢獻在80%以上,中產及以上群體財富管理需求更加旺盛,財富管理機構將非常重視這類投資者的教育,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避免讓這類主流客戶群體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風險。
3.從銷售渠道看,商業銀行仍是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
目前,理財產品的銷售主要依托銀行渠道;公募基金的銷售渠道除了銀行之外,還有證券公司、基金銷售公司等傳統渠道。互聯網平臺的份額也在逐步提升。但從銷售規模看,銀行目前仍然占有絕對優勢。隨著理財產品銷售牌照逐步放開,未來將有更多機構加入銀行渠道的競爭。
4.從資產投向看,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的主要投向
資本市場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具有流動性強、信息公開、分散投資等特點,因而成為財富管理過程中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截至2021年底,資管產品投資于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規模已超過半數,達到56%;非標債權、非上市企業股權等在內的各類非標資產的占比為31%。
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迎來以下趨勢
1.頭部資管機構市占率加速提升
頭部資管機構通常具有更強的資源獲取能力和人才吸附能力,因此容易形成更為優秀的資產管理能力和渠道銷售能力。參考北美市場,前五大資管公司管理的資產份額從 2005 年底的35%上升到2019年底的53%,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呈現出強者越強的競爭格局。目前,中國最大的資管機構管理規模占比不過3%左右,競爭格局相對分散。隨著行業趨于規范,未來頭部優秀資管機構勢必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2.理財公司和公募基金同臺錯位競爭
雖然資管新規之后,理財產品、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等不同牌照資管產品在監管已大同小異,但在定位上仍然存在較大差異。信托公司和證券公司僅面向高資產凈值客戶銷售;保險資管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保險資金;理財公司和公募基金均面向大眾群體銷售,但理財產品以追求絕對收益為主,公募基金以追求相對收益為主,客戶風險偏好特征仍存在顯著差異。未來一段時間內資產管理市場主要是理財公司和公募基金兩種不同風格、不同模式的角逐。是否能憑借優秀的管理能力,在充分滿足當前客戶群體需求的同時穩步向其他客群滲透,是決定未來能否成為行業翹楚的關鍵所在。
3.商業銀行將持續主導財富管理市場
我國的金融市場是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市場體系,商業銀行也必然主導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格局,商業銀行與企業、居民的天然聯結使其在財富管理價值鏈當中的地位暫時難以撼動。一是在資產端,商業銀行與企業的密切關系,使得銀行系資管機構在資產拓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二是在產品端,銀行能為投資者提供包括理財產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資管、信托產品等更為豐富的產品種類,構建一站式貨架服務體系。
4.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將會繼續擴大
2018年到2021年間,我國居民持有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股票等偏權益資產的復合增速分別達 28%、35%、36%,合計規模占比由 2018 年的 14%提升至 21%,但相比美國市場51%的規模占比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漸健全,未來財富管理行業投向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也會不斷擴大。
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1.財富管理與支持實體經濟的關系
服務實體經濟是財富管理的天職所在,財富管理只有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投資價值增長的雙贏。一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同樣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需要“”長期性、權益性”資產,改變負債結構,財富管理資產應該持續擴大對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產業、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民生工程以及“”卡脖子”等重要建設項目方面的投資。二是助力困難企業、行業和重點項目紓困解難,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三是繼續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發揮財富管理行業在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2.規模增長與發展質量的關系
資管新規出臺以后,財富管理行業在存量整改的壓力下保持了總體規模平穩。近幾年的整頓奠定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預見到財富管理規模將長期穩定增長的前景下,要堅持把發展質量放在首位,避免重新回到同業空轉、監管套利的錯誤道路上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資管機構要著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專業化。過去,不同類型的資管機構分別構建了不同的能力圈,有的重渠道,有的重服務。如今,資管行業已進入全面凈值化時代,隨著市場波動逐漸在產品凈值中顯現,資管行業的競爭已經回到考驗投研基本功的同一起跑線上,而資管行業投研能力建設水平依然參差不齊。對于大型資管機構,必須全方位夯實多品種投研能力,做好宏觀洞察、行業研究和信用評價,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對于中小型資管機構,可考慮向特色精品店的方向去發展;對于代銷機構,要做好對資管機構的長期觀察和評價,優先管理人、服務客戶財富管理需求。
二是數字化。資管行業的數字化發展是未來趨勢,但與傳統金融具有佷大的不同,限于歷史經驗、業務的認知、規律的把握以及歷史數據缺乏等因素,全面數字化轉型尚早。可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行解決渠道、交易、支付等簡單操作性業務,然后再解決投研分析、風險機控、流程管理等復雜系統,近而用數字化實現穿透式管理。我們要吸取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的教訓,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應該是: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服務成本,預防和控制風險。
三是差異化。差異化是資管機構降低同質化競爭程度的有效手段。當前不同的資管牌照仍然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各有不同的“”標簽”,如何運用好當下的“標簽”,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布局,差異化競爭,是不同類型資管機構面臨的共同課題。
結語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中國經濟和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參與者、監管部門以及社會的實踐與支持,我們期待財富管理在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上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本文原發于 IMI財經觀察)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
責任編輯:余坤航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