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吳飛(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
新冠疫情的爆發和蔓延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也對一般家庭的財務狀況造成意想不到的沖擊,比如因疫情防控導致家庭收入喪失或銳減,使得家庭財務陷入困境。很多人可能想知道,若受疫情影響面臨信用卡債務、個人房貸等金融借款還款困難,能否以疫情為由減免部分債務?
上海高院《關于涉新冠肺炎疫情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系列問答之四》中對此類問題作了回答:“對于信用卡、個人住房貸款及其他金融借款、融資租賃、保理、典當、小額貸款等以金錢給付為內容的合同,一般不宜以疫情屬不可抗力為由減輕或免除償還欠款的責任。” 簡而言之,債務該還還是得還。
那如果還不上,怎么辦?可能有人對年初的新聞還有一點印象:今年1月,有媒體統計在阿里平臺掛牌的法拍房數量從2017年的9000多套飆升到2021年的168萬套。這相當于在4年時間里,法拍房的數量翻了接近187倍。貸款還不上、斷供、銀行拍賣被抵押的房產,導致法拍房數量飆升。
之前很多人覺得意外事件導致斷供的故事離自己很遠,但這兩年房地產行業收縮、K12教培傾覆、疫情多點散發帶來的餐飲服務業停工等事件可能多少會給大家一些警醒。
作為一個普通人,生活中難免會碰到新冠疫情之類的突發事件。那我們該如何應對意外給家庭帶來的財務沖擊呢?
從家庭理財的角度,最好的方法是做好財務規劃,為生活中的意外沖擊做好財務準備。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信理財聯合發布的《2021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報告》中顯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高達98.0%的新富人群在財務規劃和資產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為其對財務狀況的樂觀心態提供了有力支撐。
財務規劃的好處是明顯的,但我們也看到還是有很多人不關心或不接受財務規劃。上述報告中,24.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不需要財務規劃,因為他們覺得很多外部事件是財務規劃無法預測的,因此也無法提前規劃。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對財務規劃的一種誤解。
財務規劃固然不能預測意外情況如疫情的發生,但是財務規劃的目的并不是預測意外,而是規劃意外發生后的應對方案,在風險發生時將風險對家庭財務造成的沖擊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換言之,是什么因素導致收入減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收入減少后我們是否有充足的“財務安全墊”而不致家庭整體陷入困境。而這種安全墊是可以通過財務規劃去設計和安排的。例如,我們可以規劃出短期收入減少后的應對方式,以減少其對家庭財務的影響,而不是窮盡每一種導致收入降低的意外。
那么應該遵循什么步驟做好財務規劃,以應對意外事件的沖擊呢?
首先是梳理自己的財務情況,包括對現金流情況和資產負債情況的全面梳理。大多數人了解自己的月收入,卻對自己的開支不甚清楚。不了解自己的開支結構,在支出上就格外隨意,月光甚至月中就光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而沒有月度結余,就很難談財富積累和風險應對。
梳理資產負債也相類似,負債往往不僅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也影響著現金流。以房貸為例,影響家庭財務健康的不僅僅是貸款的數字本身,還更直觀地體現在每個月需要還款的現金支出上。因此,梳理現金流、了解自己“需要”和“想要”的支出占比并找到優化空間,是我們進行財務規劃的第一步。現在許多人都使用線上支付的方式,這其實反而讓梳理現金流變得更加簡單。我們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每筆手動記賬,只需要在自己常用的幾個線上支付軟件中提取月賬單,分門別類歸總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哪些支出是“需要”的,哪些是“想要”的。
回到文章的開始,如果在房屋貸款還不上等意外來臨時才開始考慮規劃其實已是被動。規劃的意義和優勢更應該體現在“治未病”。例如在考慮購房和貸款前先考慮月度負債比例,在考慮首付款時預留一部分應急的月供款項,而對單一收入依賴程度越高的個人或家庭越要考慮收入中斷帶來的可能后果,避免盲目樂觀。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加深對風險的認識、提升財務規劃意識。
是時候做財務規劃了。當經濟增速放緩,錢沒那么好賺的時候,做好財務規劃認真對待自己的財富,可能會顯得更加重要。
(本文作者介紹:現任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行為金融和私人(家族)財富管理。2004-2010年在新西蘭梅西大學任教,曾任亞洲金融協會理事,期刊Economic Systems特約主編。)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