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盤和林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穩住經濟大盤已成為國家的頭等大事。
受疫情影響,4月經濟疲弱。為了讓經濟回歸正常區間以及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穩經濟的利好政策。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各級政府既要狠抓政策落實,也要借此機會提高政策覆蓋的精準性和政策性投資的有效性。同時各級政府也要積極探索以優化營商環境、優化產業結構的方式來抓政策落實,夯實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
筆者認為,政策應從三個角度穩住中國宏觀經濟大盤。首先,是從需求端入手。一手抓基建,政策將推進水利、交通、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綜合管廊等建設項目的實施,針對基礎設施的短板加大公共投資力度,針對基建資金問題,增加專項債發行,擴大債務規模,合理提高政府財政赤字率,為基建建設籌措足夠的資金。一手抓消費,發放居民消費鼓勵金,激勵各地推出消費券等政策,督促各地制定適合本地特色的消費支持計劃,并監督各地將消費刺激政策落實。同時以減稅降費增加消費者收入,減少消費環節稅費征收,如車輛購置稅,降低老百姓個稅負擔,延遲半年納稅。以金融手段拉動消費,以提高個人消費貸額度、降低消費貸利率的方式激勵消費。
其次,從供給端發力保供應。針對市場主體的成本壓力進一步深化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增值稅負擔,加快增值稅留抵退稅,降低企業所得稅負擔,暫停半年納稅,以延遲繳納的方式降低企業社保、公積金負擔。加大金融支持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力度,增加普惠貸款額度,對有困難的小微企業給予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支持。優化復工達產政策,疏通貨運物流,取消貨運限制。
第三,從民生領域落地保民生。一手抓民生供給,保障糧食、能源供應,要求地方增加糧食和能源儲備;一手抓救助政策落實,針對失業、低保和困難群眾進行救助,做好民生托底,讓城市困難人口沒有后顧之憂。另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就業是頭等大事,是穩經濟的重要支柱,可考慮將就業率設為各級政府公務員的新考核指標。
當然,經濟政策落實的同時,也要強調疫情防控。穩經濟和防疫之間并非對立關系。人民的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這體現了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只有健康的中國人才能讓中國經濟更上一層樓。通過防疫和穩經濟政策統籌協調發展,我國經濟必然會走出陰霾,回歸合理區間。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穩經濟方面,中國是有成功經驗的。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經濟正向發展的經濟體,2021年中國經濟又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在2020年我國推動了專項債發行和新基建建設,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基建提高了投資有效性,進一步優化了我國的產業結構。
政策釋放了積極信號,全國穩住經濟大盤為各級政府指明了方向,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必然更加順遂。值得一提的是,數據也證明這一觀點。根據國家統計局6月15日發布的5月經濟數據,國內多點散發疫情對4月經濟沖擊明顯,5月主要經濟指標都在邊際改善,5月經濟在穩步恢復。其中,5月工業數據由負轉正;出口實現兩位數較高增長;當月投資有所回升;消費和服務業降幅收窄;就業形勢整體在改善。
本文原發于《經濟日報》
(本文作者介紹: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