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曾剛
結合穩增長、保就業等目標,金融系統可以從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工具、完善融資增信體系、不斷強化中小銀行能力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等方面著手,不斷提高紓困政策的精準性。
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對策舉措,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由于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抗風險能力弱,仍需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手段,進一步紓解資金困局。
當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有幾個重要特征:一是現金流吃緊,紓困、救急的貸款需求突出。企業因疫情停工停產,但仍需支付工資、租金等支出,亟待應急貸款以備周轉;二是部分中小微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有一定新增信貸需求;三是受疫情影響,企業收入下降甚至中斷,短期內的償還貸款能力下降,壓力增加,原有貸款需要展期、延期。
這些特征表明,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且不同行業受疫情影響程度各不相同。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為突出的餐飲、運輸、旅游等行業,因停工停產情況更為普遍且持續時間長,這些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紓困需求更為迫切。
為此,結合穩增長、保就業等目標,提高紓困政策的精準性,金融系統可以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要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工具,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貨車車貸、暫時遇困個人房貸消費貸,支持銀行年內延期還本付息。用好這些工具,可以為特定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長期限的資金來源。
要繼續創新風險補償、融資擔保服務等政策,完善融資增信體系,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例如,在餐飲行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共享,運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交易流水、經營用房租賃以及有關部門掌握的信用信息等數據,提升風險定價能力,更多發放信用貸款。
要不斷強化中小銀行服務地方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能力。要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政策工具,夯實其資本基礎、提升信貸能力,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要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的同時,更好地管控風險。此外,通過金融科技應用,金融機構還可以更加精準地識別中小微企業的各種個性化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產品開發,提升支持效力。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宋源珺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