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盛松成
疫情挑戰之下,市場主體的生存問題,改善預期、提振內需備受各方關注。
針對穩住經濟大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最近舉行的“中歐教授話未來”主題論壇上提出具體的建議: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住疫情、盡早實現復工復產的前提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快落實、貨幣政策須有效配合財政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盛松成表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經濟運行好于預期,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給原本處于恢復進程中的經濟帶來新的挑戰。尤其是本輪疫情多點散發,對經濟沖擊的外溢效應較為明顯。
他認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住疫情,并嚴防疫情再次反彈,盡早實現復工復產,落實“六穩”“六保”。在此前提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快落實、貨幣政策須有效配合財政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底線,全力支持經濟恢復和發展,那么下半年我國經濟將明顯好于上半年。
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盛松成給出了3條具體的建議。
第一,在堅持房住不炒和風險防范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延長房企去杠桿周期,繼續適當放松需求端限制,支持剛性和改善性需求,但是重點城市的放松仍需謹慎。要優化預售資金監管:一是在確保資金用途合理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預售資金的凍結比例;二是,在一定行政區域內,增加資金跨項目調配的便利性等。
第二,把基建作為穩增長重要抓手,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兼顧基建投資的直接效益和帶動效益、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盛松成表示,“目前基建投資的資金和項目還是有保證的,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推動經濟企穩,增加就業,改善市場預期。”
第三,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快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應綜合考慮國內外形勢,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尤其是數量型調控工具,以推動經濟恢復發展,積極配合財政政策,及緩沖外溢效應和輸入性通脹壓力。他預計,本輪疫情過后,受短期供需關系的影響,物價可能面臨上漲壓力:一是輸入性通脹壓力可能延續更長時間;二是下半年豬周期重回上行區間,也將推升物價;三是疫情后經濟逐步恢復,物價或趨于上行。因此,還應高度重視民生關切。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原參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