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
2022年1月27日,根據人行公告,跨境理財通內地已報備試點銀行名單擴圍至27家。其中廣州新入試點的銀行6家: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創興銀行廣州分行、廈門國際銀行珠海分行、華僑永亨銀行(中國)珠海分行、大新銀行(中國)廣州分行、富邦華一銀行廣州分行。其中,光大銀行廣州分行、華僑永亨銀行(中國)珠海分行獲批開展北向通業務、創興銀行廣州分行、大新銀行(中國)廣州分行、富邦華一銀行廣州分行獲批開展南向通業務,廈門國際銀行珠海分行獲批開展南向通和北向通業務。深圳新入試點的銀行4家:上海銀行深圳分行、華僑永亨銀行(中國)深圳分行、富邦華一銀行深圳分行也完成試點報備審核。香港合資格銀行數目也增至24家,其中南向通新入試點銀行4家:上海商業銀行、創興銀行有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集友銀行有限公司;而北向通新增1家:光大銀行。跨境理財通擴大試點激發境內理財產品更加豐富,行業生態更加健全,有助于跨境理財通業務更好的發展,虎年我國金融業開放力度或會持續加大。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金融業開放推動投資品種更加多元化。我國2019年發布金融業開放“新11”條措施以來,對外開放進程按下“加速鍵”,證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提前松綁,有效促進了行業新生態的發展。一是合資理財公司加速布局。截至2021年底,共有4家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分別為中國銀行旗下中銀理財與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合資開設的匯華理財、建設銀行旗下建信理財與貝萊德合資開設的貝萊德建信理財、交通銀行旗下交銀理財與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資開設的施羅德交銀理財、工商銀行旗下工銀理財與高盛投資合伙開設的合資理財子公司,其中匯華理財上年末規模獲得可觀增長,達到了700億元。二是跨境理財通試點成果顯著。 截至2021年末,跨境理財通參與投資者達2.2萬人,業務辦理資金匯劃5855筆,金額4.86億元。其中“北向通” 業務3,802筆,金額1.96億元,實際購買境內投資產品1.6億元,投資者1.4萬人,香港居民約占三成,澳門居民約占七成;“南向通”業務2,053筆,金額2.9億元,實際購買港澳投資產品1.2億元,投資者8,000人,超過九成來自廣州、深圳、東莞、 珠海、佛山等地。三是債券通發展形勢喜人。“債券通”去年正式上線“南向通”,成功實現了“雙向”交易。2021年債券通全年交投活躍,累計成交72929筆,票面總額6.4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33.1%。截至2021年底,通過債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資者共計3233家,較2020年底增長37.5%。從券種來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交投最為活躍。此外,全球排名前100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已有78家完成債券通備案入市。
第二,金融開放使粵港澳大灣區贏得發展先機。作為金融業開放的示范基地,大灣區率先獲得改革政策賦能,跨境理財通、債券通等新產品也成為大灣區構建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拓展有效投資空間、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一是跨境投資更加便利化,滿足了區內居民跨境投資理財和全球配置資產的需要。在跨境理財通產品推出之前,境內投資者只能通過代客境外理財產品參與境外市場或通過滬深港通布局港股市場,選擇范圍的單一將境內投資者擋在了許多優質產品門外。跨境理財通的業務試點從根本上拓寬了內地及港澳居民的投資渠道,實現了多種投資品類的覆蓋,更好地滿足了投資者跨市場、跨幣種、跨資產類別的多元化配置需求。對港澳投資者來說,跨境理財通開辟了一條投資內地較高收益理財市場的通道,同時還解決了原來北上投資額度不足等問題,業務辦理時效和服務體驗也得到極大的改善。二是推動粵港澳三地金融監管的溝通配合,促進大灣區金融法律協調統一。債券通為資金跨境投資開通了新的渠道,也對監管要求、跨境資本管理都將提出更大挑戰,需要兩地監管機構、交易平臺和市場參與者進行更密切的溝通和配合。債券通基于“互聯互通”框架,為三地提供透明、專業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和風險控制,有效提高了跨境資金流動監管效率。三是有助于穩步探索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促進和深化金融業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為全國金融業‘雙向開放’探索和積累更多的經驗。2022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等區域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政策涵蓋的9項資本項目改革措施:一方面拓寬企業跨境投融資渠道,支持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穩慎開放跨境資產轉讓業務,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另一方面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免于登記,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資本項目外匯登記直接由銀行辦理,擴大資本項目收入資金使用范圍,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選擇跨境投融資幣種,適度提高非金融企業境外放款規模上限。
第三,金融業開放促進銀行財富管理產品與服務創新。“跨境理財通”試點開通后,財富管理行業參與者增加,對銀行渠道銷售、客戶服務、產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公布的第二批“跨境理財通”試點銀行,雖然主要是中小型城商行和外資行,但也具備體型小、業務靈活的優勢,更多銀行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財富管理業務資格,也意味著灣區財富管理服務體系更加完整。因此試點銀行均高度重視,做好跨境金融中心和特色網點布局,配置專業的跨境理財經理、產品經理和賬戶經理隊伍,全力搶占業務先機。一是提高理財通產品服務效率。灣區試點銀行非常重視客戶體驗,境內客戶最快可在30分鐘內完成“南向通”匯款戶的開立以及“南向通”投資戶的見證開戶服務,同時實現全程人民幣資金結算,無需購換匯,部分銀行更做到無需支付匯款手續費。除了線下服務外,試點銀行還借助數字化轉型的機會,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業務的辦理流程,通過線上預約方式提升客戶服務體驗。二是發揮三地銀行聯動優勢。跨境理財通在合作方式上,以同一銀行三地分支機構內部合作為主,跨行和“一對多”合作也有探索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的順利開展需要三地銀行在賬戶基礎、業務系統、網點布局等硬件設施上進行對接,在營銷服務、業務規則、投訴處理等運行規則上實現銜接。自從去年9月跨境理財通試點落地后,境內銀行紛紛加強了與港澳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推進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定期會議、互薦客戶、交流信息。試點銀行的理財經理更是做到隨時在線,隨時隨地在和香港機構、澳門機構等進行對接,對客戶需求、不同的細節等問題不斷地溝通協調。部分銀行還通過制作視頻、漫畫、微文等形式廣泛開展政策宣傳,在官方網站設立‘跨境理財通’ 專欄發布最新動態,讓投資者讀懂、用好創新政策。三是強化產品創新和市場分析。試點銀行結合前期滬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認等金融服務經驗,為跨境理財通客戶準備了超過百種財富管理產品,涵蓋不同資產及市場的基金、債券、人民幣多種外幣服務。雖然目前國內理財產品以固收及“固收+”產品等中低風險產品為主,但進一步開放試點后投資者可選擇多層次、多市場金融產品,投資范圍將得到拓展。國內財富管理頭部銀行也積極開展與外資金融機構的合作,未來或會嘗試推出權益類、結構性、衍生工具等創新理財產品,待市場成熟后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跨境客群需求。四是強化銀行跨境消費者權益保護能力。灣區居民財富積累豐厚,財富管理需求也比較旺盛,但由于三地居民投資目標預期和財富管理發展階段均不盡相同,因此對投資產品的偏好也略有差異,難免會出現糾紛。跨境理財通為銀行做好跨境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比如針對港澳投資者購買內地理財產品發生買賣糾紛,形成有效的投訴、仲裁等管理機制。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總行一級部門。研究領域涵蓋全球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與政策、金融市場、銀行業發展等。)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