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夏磊
12月8日-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
內涵一:穩增長,宏觀經濟穩定性增強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11月以來,總理多次提及“我國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提“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難度加大”,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壓力在于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宏觀穩定是稀缺資源。宏觀經濟是一個不可中斷的連續進程。明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財政要積極。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
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2021年,財政支出進度進度都有明顯的后置,財政發力不夠。1-10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同比增長14.5%,完成年度預算的91.8%,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同比增長2.4%,完成年度預算的77.5%,支出進度明顯落后于收入。預期明年一季度財政前置特征明顯,支出有較快的增長。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而近兩年的財政結余以及今年未發完的專項債額度將對基建形成支撐,進一步帶動基建對經濟的托底作用加強。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繼續壓縮一般性支出。
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2019年至今年前三季度,減稅降費總規模分別超2萬億、2.5萬億和0.9萬億,對企業主體保持了有力的支持。明年,新的下行壓力下,新一輪的減稅降費要注重結構性發力,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減負紓困、恢復發展。
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財政可持續要求下,既要推動隱性債務化解,更要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政府赤字結構變化。2020年,中央、地方赤字分別為2.78萬億、9800億元。2021年,中央、地方赤字分別為2.75萬億、8200億元,中央赤字減少僅300億,地方赤字減少達1600億。增加中央赤字,減少地方赤字。
貨幣要穩健。預計明年的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基礎上,將更加突出政策工具的靈活性,結構上更加精準,定向支持。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表現在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與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將繼續發力,2020年至今年9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對13.5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延期,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8.6萬億元。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支持綠色發展的工具也將繼續實施。
結構、科技、區域、改革開放、社會政策齊發力。
結構政策強調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科技政策強調扎實落地。通過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規劃、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國際合作等途徑,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同時強調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
區域政策強調平衡性協調性。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結合“十四五”規劃所提出的“轉移支付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和困難地區傾斜”,為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提供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縮小城鄉發展、收入差距,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
改革開放政策強調激發發展動力。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穩步推進電網、鐵路等自然壟斷行業改革。
社會政策強調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做好穩就業工作,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三孩配套政策有望繼續落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內涵二:共同富裕,以人民為本
本次會議對共同富裕的認識和把握被放到首位,凸顯共同富裕這一長期戰略的重要性,明晰了共同富裕的內涵。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義”,也不是搞“殺富濟貧”。對于共同富裕戰略目標的理解,會議指出“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要防止兩極分化”,辦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兩件事。
共同富裕以共同奮斗為根本路徑。鼓勵勤勞創新致富,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避免“內卷”“躺平”,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用好三次分配,其中,三次分配“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政策力度上強調“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防止落入福利主義的陷阱,重點提供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2022年,重點關注即將出臺的《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
內涵三:房地產,來一場松供給不松需求的供給側改革
房地產的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從供給側發力,通過優化供給結構、調整需求,提升行業穩定性。
重申“房住不炒”,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舊的發展模式,是以房價為龍頭,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基建三角循環來拉動增長,而新的發展模式,是以“穩房價”為目標,在供給側發力,發展長租房、建設保障房、合理發展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其中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是重點。預計2022年我國將供應279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拉動房地產投資2.2%。
商品房市場,本次只提出滿足“合理住房需求”,給未來政策留下空間,但節奏和力度仍保持謹慎。改善需求是否“合理”?在不同城市,在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定義。因城施策,地產庫存低位平衡,三四線不合理的限購可以解除,一二線不合理的限價可以調整,限貸、限購的全國普遍放松,似不太現實。
房地產和金融的良性循環,關鍵是盡快恢復行業信心,并避免資金再度大幅進入房地產,保持流入房地產資金的合理適度。
內涵四:資本,有序進入綠燈行,禁止行業紅燈停
2021年,為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針對互聯網平臺,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力度力度,以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此次提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態度更為堅決,范圍有所擴大。
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
什么是資本的積極作用?作為生產要素之一,資本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產生正外部性,擴大社會福利。在資本的支持下,平臺經濟的發展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市場活力。科技創新成果在資本的輔助下可以更快落地,實現成果轉化。
什么是資本的消極作用?若任由資本野蠻生長,出現壟斷,嚴重干擾市場的正常秩序,打擊其他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活力。
如何用好資本?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內涵五:雙碳,防止長期任務短期化
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我國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框架。會議繼續指出要堅定不移推動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但同時也認識到目標的長期性,“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注重綠色碳技術攻關,推動能源革命、能源強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2030年達到25%左右。
先穩住存量,再積極拓展增量。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能源結構的基本國情,“安全可靠”地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會議強調我國能源結構仍是“以煤為主”,這一基本國情暫時未變,先穩住存量,再積極拓展增量。在“安全可靠”基礎之上,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
避免“碳沖鋒”“運動式”減碳。對于考核方式,“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鼓勵綠色電力消費,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在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大企業特別是國企要帶頭保供穩價,防止今年因過度反應、“運動式”減碳導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甚至部分地區因此拉閘限電,嚴重影響了社會生產生活。
雙碳政策方面,今年“1”+“N”政策體系中的“1”已發布,“N”陸續發布,明年繼續關注分省分行業雙碳政策。
內涵六:重大風險,統籌協調+精準拆彈+企業自救
三季度以來,房企債務風險沖擊市場預期,加劇系統性風險擔憂。明年即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在此節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十分必要,所以此次會議將其上升至理論指引高度。
強調統籌協調、精準拆彈。壓實地方政府、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各方責任,暢通機制、明確職責、分工配合、形成合力。區分增量與存量,區分短期流動性困難與持續經營能力喪失,分類采取措施、突出重點、抓早抓實。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止在處置其他領域風險過程中引發次生金融風險。
強調企業自救。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確保所有債權人和利益相關方的正當合法權益得到公平對待。敦促企業通過資產出售、壓降成本費用、提質增效等方式積極自救,避免責任推卸,引導企業堅守主業、穩健經營,減少風險外溢。
風險提示 經濟下行超預期風險、疫情反復風險、政策不及預期風險等。
(本文作者介紹:國海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政策&地產首席分析師)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