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李奇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需要關注的八個要點

2021年12月10日21:47    作者:李奇霖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奇霖 孫永樂 殷越

  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前高后低”,出口的韌性維持了全年,但下半年受房地產下行、地方隱性債務治理、原材料成本上漲過快等因素的影響,經濟出現了一定的下行壓力。

  所以,我們看到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里提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需求收縮指的是出口高增長的不確定性,房地產的下行壓力以及基建沒有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

  供給沖擊指的是原材料價格因限電、限產過快上漲,PPI同比年內沖破了10%,創下近幾年來的歷史新高,但由于需求不強,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市場主體產生了較大的擠出壓力。

  預期轉弱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疫情反復、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再疊加政策的不確定性對企業預期產生了擾動。

  在此背景下,政策開始重新要求穩增長,12月6號的政治局會議就明確表態2022年的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結合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通稿,可以看到穩增長將成為2022年的政策主線。

  統觀全篇會議通稿,我們認為有這么幾點需要重點關注。

  第一,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這是比較明確的穩增長信號了,相比于2020和2021年財政“超收減支”,2022年財政要更加積極,財政支出要前置,加快財政進度。

  其實看2021年,財政支出進度是不夠給力的,2021年前三季度財政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長了14.7%,但支出同比卻下降了,10月份貨幣當局口徑下的政府存款高達5.7萬億,遠高于歷史同期,這些數據均反映出財政支出不夠積極,專項債資金趴在了賬上。

  這種現象在2022年要得到修正,財政要發力,要提前發力,所以我們預期明年一季度開始財政支出會有較快的增長,基建對經濟增長的托底作用會加強。

  但是,在穩增長力度加強的同時,通稿里還提到要“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這說明穩增長不是說要經濟“走老路”,必須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就等同于與過去的依靠地產、基建的“走老路”發展模式徹底割裂了。明年地方債務仍有去杠桿的壓力,對城投的融資政策預計將持續偏緊。

  明年的基建投資擴張資金來源主要靠的是財政支出端,一個是改變財政“超收減支”的格局,把財政的錢用出去;第二個是把2020年2021年攢下來的結轉結余用出去;第三個是把專項債趴在賬上的錢給用出去,形成實物工作量。

  第二,貨幣政策仍然是結構性的。關于貨幣政策的表述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這說明2022年的貨幣環境仍是分化的,一方面對傳統部門比如地產基建,還是偏緊,松只是針對防風險而言的,松是為了穩住存量,但堅決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結構性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將繼續深化和延續下去,比如再貸款、定向降準、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結構型貨幣政策工具明年可能還將繼續實施。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地產、基建的增量融資需求繼續遏制,僅是保住地產的存量風險,然后貨幣政策又僅是結構性寬松的話,整體“寬信用”的政策效果將相當有限,預計整體社融增速在10.5-11%之間。

  第三,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由于需求端的下行壓力,疊加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不少小微企業是供應鏈的弱勢一方。考慮部分小企業的客戶位于供應鏈的核心地位,在看到小企業資金鏈壓力的時候,不少大型企業反而通過商票、應付票據暫緩了對中小企業的現金支付,甚至存在惡意拖欠和逃廢債行為,加劇了中小企業現金流緊張壓力,不利于保市場主體。對上述行為,明年將加強治理。

  第四,制造業投資是經濟增長重要的后周期驅動力量。通稿提到:“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當前由于出口維持高位,疊加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不少大型企業開始技改,提高人均產出,攤薄成本上漲壓力,還有的企業將設備清潔化,加大了對新能源設備的投資和使用。所以我們看到今年支撐制造業投資的分項多數都是設備端和高技術領域,技改是制造業投資明顯的支撐項。只要后續出口不快速下降,制造業投資仍會有較強的韌性。

  第五,促進房地產市場的“良性循環”。首先要注明的是“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通稿里仍有提及,這就說明房地產調控從嚴的大方向不會發生改變,中國經濟轉型從長期來看還將堅持逐步“去地產化”的路線。

  但從短期來看,由于部分地區房地產調控措施過嚴、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遏制了正常的剛需和改善型需求、房地產融資收得過緊等執行層面的問題導致房企今年信用風險不斷,明年還是房企債務到期高峰,這均引發了市場對信用風險擴散的擔憂。

  因此,出于防風險的需要,近期按揭貸、開發貸、并購貸等房地產金融支持措施都會有所加快。通稿里提到“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這不排除部分房價下行壓力較大的城市可以放松房地產調控,但對多數房價上漲壓力較大一線和核心二線的房地產調控預計還將從嚴,不會有大的變化。房地產政策的“松”僅是針對此前的“過緊”而言的。

  第六,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通稿里提到“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結合通稿上下文,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有正外部性,企業的發展經營與全社會利益提升是共融的,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的行業和企業,能夠解決就業和擴大內需潛力的中小企業是要繼續支持的,但對社會有負外部性的企業,比如企業的經營發展與全社會的利益相悖,僅有利于少數資本持有者而損害公眾利益的企業,是要繼續加強監管的。

  第七,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今年在完成雙碳目標的時候,對部分高耗能產業的限產有“一刀切”的行為,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對中小企業產生了擠出風險,去煤化過快甚至導致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對經濟生產和人民生活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因此,通稿里提到“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確保能源供應,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這意味著兩點:1)在儲能技術培育成熟前,在新能源穩定性提高之前,不會過快的去煤化,盡管新增產能和產量還會嚴控,但會注意力度;2)原材料成本過快上漲的態勢要遏制。

  此外,通稿里還修正了考核機制“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一機制的轉變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實現能源節約的關鍵是控制單位能耗,降低單位能耗才是綠色轉型的關鍵,簡單的控制能源總量會對經濟生產運行造成較大的擾動,而且考核單位能耗還可以鼓勵綠電的裝機使用,符合新能源轉型的需要。

  從這個角度來講,明年可以關注下新能源發電端的投資機會。

  第八,要保就業。就業市場目前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分化,雖然25-59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持續位于低位,但是16-24人口的調查失業率卻居高不下。截至2021年10月,25-59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只有4.2%,但是16-24人口的調查失業率卻達到了14.2%,高于過去3年歷史同期水平。

  通稿里提到“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只有市場主體保住了才能保住就業,這也是為什么強調了要緩解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因為要防止對小企業形成擠出風險。因此,在應對原材料價格高位、需求端不確定的壓力下,保住市場主體和保就業意味著財政的積極不僅僅是基建,還要加大減稅的力度。

  從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通稿里,意味著2022年有哪些投資機遇是可以關注的呢?

  1、從上游到中下游。今年前三季度,周期板塊表現好,主要原因是限產和漲價驅動,但展望明年,原材料漲價的趨勢將被遏制,給中下游設備端、制造業、中小企業更多的成長空間,投資機會需要從周期向制造,從原材料向設備,從上游向中下游轉移。

  2、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意味著熱點板塊將強者恒強。盡管加強了穩增長表述,但穩增長是為了托住存量,托而不舉,并非是要走老路,托住存量的初衷是為了給新增長點更多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值得關注的投資領域仍然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領域,重點投資機會還是要在新能源、科創、軍工、農業種業等熱門板塊里去找。

  3、傳統行業并非完全沒有機會。穩增長和托住存量給了過去經營穩健、杠桿不高的企業擴張的機遇,借用金融政策的支持,可以逆勢擴張,外延式擴張,低價收購折價拋出的資產。雖然傳統行業未來增長空間很有限,但現在估值不高,能夠在存量博弈里勝出的企業還是可以看看的。

  4、利率將繼續下行。寬信用很難有實質的突破,對傳統行業的融資需求將從行政端入手,而對科創、中小的支持需要一個平穩的資金面環境,盡管寬財政預期會對債券市場收益率短期產生擾動,但中長期收益率下行的趨勢很難扭轉。

  (本文作者介紹: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