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0月,CPI同比上漲1.5%、環比上漲0.7%;PPI同比上漲13.5%、環比上漲2.5%。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CPI漲幅低位回升,鮮菜、交通通信價格上漲是主要推力。10月份,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其一,國慶后鮮菜價格上漲明顯,部分地區出現“菜比肉貴”現象。10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上漲16.6%,影響CPI上漲約0.34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是前期連續陰雨天氣導致蔬菜供給減少,化肥、種子等價格上漲推高蔬菜成本,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導致運輸費用增長。其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傳導效應顯現,帶動交通通信以及工業消費品價格漲幅擴大。10月份,交通通信價格同比上漲7%,漲幅較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
第二,PPI漲幅再創新高,全球能源短缺疊加國內供給約束推動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10月份,PPI同比上漲13.5%,漲幅比上月擴大2.8個百分點。一方面,全球能源短缺進一步推升大宗商品價格,帶動國內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10月份,布倫特原油和IPE英國天然氣期貨結算價分別平均為93.75美元/桶和230.61便士/色姆,分別同比上漲101.68%和476.72%,漲幅較上月分別擴大22.86和28.28個百分點。對應地,10月份,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燃料加工業價格分別同比上漲59.7%和53%。另一方面,國內能耗雙控政策下煤炭供給收縮,鋼材、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產品供應也受到約束。10月份,國內動力煤期貨結算價平均為1749.82元/噸,同比上漲193.09%,漲幅較上月擴大80.83個百分點;煤炭開采業價格同比上漲103.7%,漲幅較上月擴大29.8個百分點。
第三,未來需關注潛在通脹風險上升問題。一是全球能源短缺導致輸入型通脹風險持續。全球能源短缺問題短期內將持續,天然氣、原油等國際定價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這主要是由于2021年冬季大概率出現極寒天氣進一步推高能源需求,綠色轉型、地緣政治等因素導致傳統能源供需缺口收斂步伐遲緩,以及全球供應鏈修復較慢等因素影響。二是上游價格向下游傳導帶來成本推動型通脹風險上升。PPI是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CPI是滯后指標,未來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傳導效應將逐漸顯現,下游相關消費品價格漲幅將擴大。事實上,這種傳導已經有跡可循,CPI中交通和通信價格漲幅正在擴大,同比漲幅已經連續6個月超過5%。11月份以來,調味品、飲料等食品已經出現漲價。三是豬肉價格或將低位回升,未來CPI中樞將上移。當前我國CPI整體低位運行,主要是受豬肉價格持續下行的影響。據測算,剔除豬肉價格后10月份CPI漲幅約為2.4%。隨著豬肉過剩產能逐漸去化(2021年7月份起能繁母豬存欄量開始環比下降),以及高基數向低基數轉變,2022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將由負轉正。預計未來CPI漲幅將有所擴大。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總行一級部門。研究領域涵蓋全球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與政策、金融市場、銀行業發展等。)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