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曾剛
關于銀行估值需要注意兩個問題。首先,銀行業估值和其他行業估值有沒有可比性。其次,估值本身會受到除財務狀況之外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中國股市上股價最高的股票,財務上不見得都是成功的,很多盈利能力較差的公司反而會有高估值。應該怎樣對銀行業進行合理、合適的估值,確實是困擾當下銀行業長期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
銀行要發展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本,而且,銀行要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也需要有持續的資本補充來源。雖然銀行可以通過增強盈利水平,以利潤留存來持續補充資本,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但在當前狀況下,銀行業盈利能力的提升面臨一定的瓶頸。而外部的資本補充來源,特別是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又面臨著銀行估值偏低的難題。在估值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引入新的投資者或者增發股票等外部募資方式并不順暢。
要打破這個循環,提高銀行的估值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從財務上看,中國的銀行都很成功,但估值很低。原因何在?在實踐中應當以怎樣的具體操作來改善銀行估值?
具體來看,國內銀行之間的估值分化日趨明顯。以市凈率來比較,銀行最高和最低的估值相差數倍。在現有的估值框架中并不能找到解釋此現象的原因,估值高的銀行在哪些方面(除財務指標外)取得了突破,并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還沒有明確的答案,這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只有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銀行低估值的困境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決,銀行發展與資本補充之間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在實現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展望未來,中國銀行業下一步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調整:
一是業務結構的調整。從表內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向表外業務轉型。從估值角度和資本損耗的角度來講,表外業務是必然發展的方向,銀行業現在有追加資本要求,再加上全球的金融監管趨緊,增加了資本補充的成本,對銀行表內的傳統業務形成越來越強的制約。所以,往資本方向的轉型恐怕已是必然趨勢。這些對銀行的估值模型都會產生影響。
二是資產結構的調整。銀行表內的資產結構也在調整,原來的對公業務漸漸轉向零售業務。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國民經濟面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在11月5日開幕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主旨演講中提到,人民銀行重視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正在開展對于金融機構的系統風險壓力測試,將逐步把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并鼓勵金融機構評估和管理自身的環境與氣候風險。因此,在推進“雙碳”目標的轉型中,銀行原來面對的傳統客戶、產業會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這個風險會傳遞到銀行,這就會使銀行面臨著資產結構的調整。
三是數字化的轉型。目前,國內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客戶線上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銀行亟需突破傳統業務模式,改變思維方式,加大科技創新,以期待用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努力實現銀行的數字化轉型。總體來看,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是基于新興科技基礎,圍繞數字營銷、數字運營、數字風控等領域展開,通過重塑組織與人的關系、構建數據驅動的能力來進行由內而外的變革,由內部管理運營向外部客戶服務進行延伸,拓展營銷渠道,提高客戶體驗,實現與經濟數字化相適應的業務增長的過程。不過,國內銀行業數字化能力的分化越來越大,中小銀行在資源投入、人才儲備等方面,仍面臨較多的瓶頸,亟需探索符合自身特色和需要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其實,銀行業有許多方面正處于變化當中,且變化帶來了一些風險和挑戰。在此過程中,意味著現有的一些結論,包括基于財務報表的分析框架等必然也要動態變化,整個銀行業發展都面臨著轉型。
(本文作者介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