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孫彬彬團隊
【天風研究·固收】 孫彬彬
摘要:
總覽:地方債提供主要增量,信用債供給繼續改善
2021年7月,中債登債券總托管量環比增加3936億至81.20萬億,增量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債;上清所債券總托管量環比增加3668億至26.78萬億,增量主要源于同業存單。銀行間債券總托管量增加7604億至107.98萬億,環比增長0.71%。
利率債:國債縮量,政策性銀行債及地方債放量
發行進度偏緩疊加降準推動利率下行,主要利率債托管規模環比僅增加176億;此外,機構較多減持國債、增持政策性銀行債。具體來看,廣義基金、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分別增持主要利率債1727億、745億、77億;商業銀行、信用社、企業機構、證券公司分別減持1644億、168億、75億、62億。
地方債托管規模增加3637億,商業銀行是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2934億。保險機構、證券公司、信用社、境外機構分別增持593億、444億、33億、12億;廣義基金、其他機構分別減持593億、35億。
信用債:主要信用債凈融資水平繼續改善,廣義基金為主要增持力量
受信用債發行規模繼續有所提升影響,主要信用債托管規模增加1068億;結構上,各券種托管規模均有增加。具體來看,中票、超短融、企業債、短融分別增加643億、252億、112億、61億。
分機構看,廣義基金配置力量凸顯,增持1045億;其他機構、信用社、證券公司分別增持130億、34億、25億;商業銀行、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分別減持287億、46億、21億。
此外,同業存單托管規模有所會升,增加1216億。其他機構、廣義基金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分別增持1573億、1192億。
分機構:商業銀行配置力量回落,廣義基金配置力量凸顯
廣義基金配置熱情較高,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3370億,利率下行、資金較寬松下,加大對政策性銀行債、信用債及同業存單的配置。商業銀行托管規模環比減少299億,主要減持利率債和同業存單;此外,商業銀行增持地方政府債2934億。保險機構繼續配置地方政府債,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610億,主要增持了地方政府債593億。證券公司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318億,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債。信用社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252億,主要增持了同業存單。境外機構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236億,主要增加了國債的配置。
資金拆借:杠桿有所回落
7月,降準釋放的長期流動性軋平了諸多因素造成的波動,資金面較為平穩,銀行間杠桿回落至107.71%(6月末為108.89%)。
近日,中債登和上清所陸續公布了2021年7月份的債券托管數據。
托管數據總覽:地方債提供主要增量,信用債供給繼續改善
2021年7月,中債登債券總托管量環比增加3936億至81.20萬億,增量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債;上清所債券總托管量環比增加3668億至26.78萬億,增量主要源于同業存單。銀行間債券總托管量增加7604億至107.98萬億,環比增長0.71%。
分券種
1、利率債:國債縮量,政策性銀行債及地方債放量
國債托管規模減少了1818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減持機構,減持1474億。廣義基金、其他機構、證券公司、信用社分別減持327億、97億、25億、15億;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分別增持500億、58億。此外,柜臺市場、交易所市場分別減少537億、增加99億。
政策性銀行債托管規模增加了1994億。廣義基金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2053億。境外機構、其他機構、保險機構分別增持245億、22億、19億;商業銀行、信用社、證券公司分別減持170億、153億、38億。此外,柜臺市場增加16億。
主要利率債(包括國債、政策性銀行債)托管規模環比增加176億。分機構來看,廣義基金、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分別增持1727億、745億、77億;商業銀行、信用社、企業機構、證券公司分別減持1644億、168億、75億、62億。此外,柜臺市場減少521億,交易所市場增加99億。
地方債托管規模增加3637億,商業銀行是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2934億。保險機構、證券公司、信用社、境外機構分別增持593億、444億、33億、12億;廣義基金、其他機構分別減持593億、35億。此外,交易所市場增加27億,柜臺市場基本維持不變。
2、信用債:主要信用債凈融資水平繼續改善,廣義基金為主要增持力量
企業債托管規模增加112億,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減少75億,交易所托管規模增加187億。廣義基金、證券公司、商業銀行、境外機構、其他機構分別減持57億、11億、3億、3億、2億;信用社、保險機構基本維持不變。
上清所中票托管規模增加643億。廣義基金、其他機構、證券公司分別增持803億、162億、36億;商業銀行、境外機構、保險機構、信用社分別減持307億、27億、15億、9億。
短融托管規模增加了61億。商業銀行、廣義基金、其他機構、信用社分別增持31億、29億、10億、2億;證券公司、境外機構分別減持8億、2億,保險機構基本維持不變。
超短融托管規模增加了252億。廣義基金、信用社、證券公司分別269億、42億、7億;其他機構、境外機構、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分別減持40億、14億、7億、5億。
非金融信用債(包括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合計托管規模增加1068億。分債券類型來看,中票、超短融、企業債、短融分別增加643億、252億、112億、61億。
在不考慮中債托管的中票情況下,分機構來看,廣義基金、其他機構、信用社、證券公司分別增持1045億、130億、34億、25億;商業銀行、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分別減持287億、46億、21億。
同業存單托管規模增加1216億。其他機構、廣義基金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分別增持1573億、1192億。信用社增持353億;商業銀行、境外機構、證券公司、保險機構分別減持1301億、475億、88億、38億。
7月主要信用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托管規模有所回升,環比增長0.84%。
分機構:商業銀行配置力量回落,廣義基金配置力量凸顯
商業銀行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減少299億,主要減持利率債和同業存單。利率債方面,商業銀行分別減持國債、政策性銀行債1474億、170億;信用債方面,商業銀行分別減持上清所托管中票、超短融、企業債307億、7億、3億,增持短融31億;此外,商業銀行增持地方政府債2934億,減持同業存單1301億。商業銀行整體減少了主要利率債、信用債配置分別1644億、287億。
信用社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252億,主要增持了同業存單。利率債方面,信用社分別減持政策性銀行債、國債153億、15億;信用債方面,信用社分別增持超短融、短融42億、2億,減持上清所托管中票9億,企業債規模基本維持不變;此外,信用社分別增持地方政府債、同業存單33億、353億。信用社整體減少了主要利率債配置168億,增加了主要信用債配置34億。
保險機構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610億,主要增持了地方政府債。利率債方面,保險機構分別增持國債、政策性銀行債58億、19億;信用債方面,保險機構分別減持上清所托管中票、超短融15億、5億,企業債、短融托管規模基本維持不變;此外,保險機構增持地方政府債593億,減持同業存單38億。保險機構整體增加了對利率債的配置77億,減少了對信用債的配置21億。
廣義基金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3370億,主要增持政策性銀行債。利率債方面,廣義基金增持政策性銀行債2053億、減持國債327億;信用債方面,廣義基金分別增持上清所中票、超短融、短融803億、269億、29億,減持企業債57億;此外,廣義基金增持同業存單1192億,減持地方政府債593億。廣義基金整體增加了對利率債、信用債的配置分別1727億、1045億。
證券公司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318億,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債。利率債方面,證券公司分別減持政策性銀行債、國債38億、25億;信用債方面,證券公司分別增持上清所托管中票、超短融36億、7億;減持企業債、短融11億、8億;此外,證券公司增持地方政府債444億,減持同業存單88億。證券公司整體減少了對利率債配置62億,增加了對信用債的配置25億。
境外機構主要券種托管規模環比增加了236億,主要增加了國債的配置。利率債方面,境外機構分別增持國債、政策性銀行債500億、245億;信用債方面,境外機構分別減持上清所托管中票、超短融、企業債、短融27億、14億、3億、2億;此外,境外機構減持同業存單475億,增持地方政府債12億。整體來看,境外機構增加了對利率債的配置745億,減少了對信用債的配置46億。
資金拆借:杠桿有所回落
我們采用銀行間債券托管量/(銀行間債券托管量-銀行間質押式回購余額)這一公式對2016年以來的杠桿水平進行估算。
具體來說,銀行間債券托管量我們手動計算了2016年以來各月月末,在銀行間交易的債券余額;銀行間質押式回購余額方面,我們在考慮實際占用天數的前提下,使用“當天隔夜成交量+7天以內R007成交量之和+14天以內R014成交量+……+1年內R1Y成交量”來進行計算。
7月,降準釋放的長期流動性軋平了諸多因素造成的波動,資金面較為平穩,銀行間杠桿回落至107.71%(6月末為108.89%)。
(本文作者介紹: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