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
6月21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35%至1萬億美元。其中,流向歐洲和北美的FDI分別下降80%和40%。受中國等經濟體驅動,流向亞洲的FDI增長4%,占2020年全球FDI總量的一半,成為唯一正增長的區域。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FDI流入國和全球第一大FDI流出國。2020年,中國政府率先控制疫情,國內復工復產有序進行。同時,不斷擴大外國投資領域,投資環境持續改善,成為全球生產、貿易、投資和供應鏈穩定的重要壓艙石。在全球FDI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國FDI流入同比增長6%,達到149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FDI流入國。其中,技術相關行業、電子商務、研發和高附加值服務業是外資主要流入領域。與此同時,在中資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FDI)穩定在13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FDI流出國。
第二,亞洲FDI流入實現正增長,跨境并購是主要推動因素。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FDI下降了35%,流向發達經濟體的FDI下降58%,流向發展中經濟體的FDI下降8%。其中,轉型經濟體下降58%,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下降40%,內陸發展中國家下降3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下降45%,非洲下降16%。與其他地區相反,亞洲FDI流入增長4%。其中,東亞增長21%,印度增長27%。跨國公司并購活動是FDI流入的主要原因。2020年,亞洲地區并購增長39%,達到73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服務和消費品領域。印度的跨境并購總額激增86%,達到28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技術、建筑業、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受自然資源并購等相關項目的推動,西亞FDI流量增加9%達到370億美元。在能源收購推動下,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投資強勁,FDI流入分別增長11%和2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影響,對全球產業鏈高度依賴的東南亞FDI流入減少25%至1360億美元,其中,新加坡下降21%至910億美元,印度尼西亞下降22%至190億美元,越南下降2%至160億美元。部分服裝出口導向型南亞國家的FDI也大幅下降,例如,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的資金流入分別減少了11%和43%。
第三,全球OFDI大幅下降,亞洲成唯一正增長區域。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海外投資減少56%至3470億美元,為1996年以來的最低值,在全球OFDI中的份額降至47%的歷史新低。美國OFDI維持在930億美元,歐洲OFDI下降80%至740億美元,日本OFDI下降50%至1160億美元。發展中經濟體OFDI下降7%至3870億美元。其中,由于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投資大幅減少,拉丁美洲OFDI降至負數。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香港和泰國資本的強勁流出帶動亞洲OFDI增加7%,達到3890億美元,使其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流入和流出均呈現正增長的區域。
第四,綠地項目投資大幅下滑,國際項目融資交易區域分化。2020年,全球范圍內針對新冠疫情的封鎖導致現有投資項目被大量擱置,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又促使跨國企業重新評估新項目,導致發達經濟體綠地投資下降19%,發展中國家下降42%。盡管跨境并購活動也有所放緩,但發達國家國際項目融資增加8%,發展中國家則下降14%,呈現一定分化。由于綠地投資和項目融資對一國生產能力和基礎設施發展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未來發達國家可持續復蘇前景將好于發展中國家。
第五,今年全球FDI有望溫和復蘇,呈現產業和區域分化特征。2020年下半年,伴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回暖,國際貿易和工業生產的復蘇將為2021年FDI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但由于疫苗獲得、病毒突變和疫情導致的封鎖時限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全球FDI將溫和復蘇。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1年,全球FDI流量有望同比增長10%-15%,預計將于2022年回到2019年1.5萬億美元的水平。同時,復蘇將是不平衡的。從產業來看,新冠疫情后,糧食和農業、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和制藥將成為2021年吸引外國投資的三大最重要行業。從區域來看, 發達國家跨國并購活動修復較快,疊加大規模的公共投資支持,預計發達經濟體FDI流入增速將達到15%。亞洲區域價值鏈韌性較強,同時受RCEP區域經貿協定的推動,經濟增長前景較為強勁,預計FDI流入將達到8%。由于經濟結構性因素和財政空間較小等問題,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FDI流入將持續疲弱。
第六,國際生產網絡正在重塑,可持續復蘇成為疫情后各國共識。盡管目前企業對生產性資產和基礎設施的新海外投資仍持謹慎態度,但針對綠地投資和國際項目融資的早期指標表明,國際投資已經開始復蘇。針對在疫情中暴露出的供應鏈脆弱問題,許多跨國公司正在通過擴大關鍵部件庫存、增加供應商來源等方式提升供應鏈彈性。特別是對容易受到政策壓力的行業,如制藥、醫療設備等戰略性行業,跨國公司正在積極重組國際生產網絡,使產能盡可能向國內靠近或分布在多個地點,這將對未來幾年的跨境投資流向產生重要影響。此外,可持續復蘇將成為疫情后各國共識。目前,用于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和能源轉型等可持續領域的政府長期投資累計已接近3.5萬億美元,包括私人資金在內的全球可持續投資額可能將超過10萬億美元。
(點評人:中國銀行研究院 王若蘭)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總行一級部門。研究領域涵蓋全球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與政策、金融市場、銀行業發展等。)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