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薛洪言:上市中小銀行里,潛藏著一批黑馬

2021年02月19日07:57    作者:薛洪言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薛洪言  

  近幾年,A股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分化:行業龍頭受到追捧,非龍頭被邊緣化。邏輯在于,經濟下行疊加去杠桿,各行各業加速分化,唯有行業龍頭才能逆勢增長,搶占更多份額。

  在銀行業,估值分化也很明顯,但并非基于規模,而是基于市場競爭力:招行、平安、寧波等銀行受到追捧,國有大行估值普遍較低。邏輯也很清晰,銀行業的既有龍頭并非市場競爭的產物,隨著市場開放,唯有市場競爭力才是持續增長的保障。

  這套邏輯用在全國性市場是對的,但若照搬到中小銀行身上,很容易對其投資價值產生系統性低估,因為地方中小銀行的市場開放度、競爭度,不同于全國性銀行。

  強龍不壓地頭蛇

  中國的銀行業,看上去全國一盤棋,全國性銀行可以全域設點經營,資金要素自由流通,但實際上,很多區域市場都以地方城商行為主導。在這些市場中,全國性銀行有布局,競爭力卻通常弱于地方法人銀行。

  就零售、對公、資金三大業務來看,資金業務標準化高,零售業務科技屬性強,全國性銀行更占優勢;對公業務具有較強的區域屬性,地方法人銀行更占優勢。地方性銀行的對公優勢,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網點數量集中,區域覆蓋密度行業領先,服務能力更強;

  二是長期扎根地方,具備“本土智慧”,與地方經濟休戚與共,對風險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把控力;

  三是總行在當地,決策鏈條短,創新更快、靈活性高,產品服務更具競爭力;

  四是股東以地方財政局和地方大企業為主,拓展當地業務和本地場景更具優勢。

  這些優勢,讓地方性銀行具備了一定的護城河效應,很大程度上足以抵御全國性銀行的侵蝕,甚至還能反過來搶占全國性銀行的份額。

  從數據上看,2005-2018年,大行+股份制銀行的總資產占比從68.3%降至53.1%,同期,城商行占比從5.4%提升至13.1%,市場影響力日益凸顯。

  與區域經濟休戚與共

  當前,市場對中小銀行的印象比較差,普遍擔心其不良問題和增速問題。的確,2012年之后,國內GDP增速下臺階,疊加產業調整升級,地方性銀行的全局性機遇窗口不在,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高不良、低增長,數據很差,大概率還會越來越差。

  以農商行為例,截止2020年9月末,不良率高達4.17%,城商行也升至2.28%,均高于銀行業平均水平。但鑒于各地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從個體層面看,地方銀行之間表現出巨大的差異性:GDP增速乏力的地區,地方性銀行多面臨困境,表現為不良率高企;GDP繼續高增長的地區,地方性銀行依舊處于發展機遇期。

  另外,本文討論的上市中小銀行,本就屬于地方性銀行的佼佼者。仍以不良率來說,2020年9月末,14家上市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僅為1.36%,比城商行整體低0.92個百分點,也明顯優于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對于上市中小銀行,唯有把它們從中小銀行群體中剝離,去掉有色眼鏡,才能夠看得準確。

  多數上市小銀行,其業務重心依托單個城市,如果脫離城市本身的產業結構、發展潛力,就很難對中小銀行進行正確的評估。對于仍處于發展機遇期的地方性銀行,就如同十年前的銀行業,只要地方經濟高速增長、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平庸的機構也能實現快速增長。

  對于這類上市銀行,其優秀本身主要依賴外部環境,若嚴格以機制文化、管理水平、創新能力、零售轉型等視角對其進行評估,就容易低估其發展潛力和價值。

  脫虛向實,基礎更加扎實

  地方中小銀行的另一重利好,是經營基礎更加扎實。

  2017年之前,基于網點優勢,地方銀行的典型特點是吸儲能力強、放貸能力弱,不少銀行走上了同業大發展之路,依靠同業投資做大資產,在剛兌環境下賺取無風險利差,表現為同業資產占比高、貸款占比低,脫實向虛。

  就個別銀行而言,債券投資收入甚至超過了貸款利息收入,怎么看都不像一家正經的銀行,服務實體的能力變差。

  此外,由于同業業務容易上規模、且零不良,不少中小銀行在經營業績上表現出“高增長、低不良”的特征,盡管脫實向虛、基礎不實,但估值普遍較高。

  2017年之后,在同業新規、資管新規的約束下,中小銀行全面回歸實體,同業資產快速萎縮、貸款占比穩步提升,由于貸款增速低于同業資產萎縮速度,且貸款的風險高于同業資產,不少銀行在經營指標上表現為增速下滑、不良率抬升,此時,資本市場開始拋棄中小銀行,估值水平不斷壓低。

  整體來看,中小銀行的經營環境在變差,但就特定中小銀行而言,所在城市產業基礎好、發展前景光明,隨著中小銀行加速回歸實體,與地方經濟的連接更加緊密,有望充分享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提質的果實。就這類銀行而言,業績指標變差是經營基礎變實的過渡現象,是好事而非壞事。

  所以,前提依舊是區分所在區域,區分銀行在該區域的差異化競爭力,不能一概而論。

  正確看待金融科技的沖擊

  市場的另一個擔心,是金融科技沖擊。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業務線上化,打破了物理隔離,某種程度上也削弱了中小銀行屬地優勢,為全國性銀行、互聯網機構的業務下沉打開空間。

  僅就APP運營進行對比,全國性銀行科技實力雄厚,用戶基礎龐大,在場景連接、用戶運營上更具優勢;相比之下,地方性銀行科技實力弱、用戶基礎薄,缺乏規模優勢和網絡效應,迭代速度慢,用戶體驗難以及時提升。長此以往,全國性銀行加速滲透,地方性銀行會不斷丟失屬地份額。

  這個邏輯有道理,但這兩年邏輯演繹過度悲觀了。站在當前時點,應正確看待金融科技的沖擊。

  第一,地方性銀行的資產結構仍是典型的對公主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沖擊。零售金融大同小異,但對公客戶千差萬別,很難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

  2019年末,37家上市銀行中,22家地方性銀行的個人貸款占比僅為33%,比15家全國性銀行低9個百分點。在對公業務上的比較優勢,為中小銀行應對金融科技沖擊提供了寶貴的緩沖地帶。

  第二,地方性銀行的零售轉型進展順利。零售轉型的本質并非科技轉型,而是金融與場景的融合,誰的融合程度高,誰就能牢靠地抓住用戶,至于科技是否自主可控,并不重要。

  在場景融合層面,地方銀行借助其股東背景,基本能實現政務場景的全覆蓋,如很多地方銀行拿下了當地工資代發、智慧項目、社保、醫保、養老保險、交通罰款、低保發放等項目,借此積累了大量的零售基礎用戶。同時,以單點密集突破為策略,高密度連接本地消費場景,中小銀行有能力搭建更為完善的本地生活場景圈。

  只要能抓住核心場景,掌握基礎客戶群,零售轉型后發先至不是難事。場景生態存在網絡效應,一般一個城市只能成就一家法人銀行,上市中小銀行作為本地法人銀行龍頭,最有希望脫穎而出,充分享受網絡效應帶來的護城河壁壘。

  尋找下一批黑馬

  自2020年4季度以來,銀行股相繼迎來上漲行情,這輪上漲更多的是行業整體層面的預期修正——市場發現銀行2020年的業績沒有那么差。

  在這輪上漲中,還看不到對中小銀行估值偏見的系統性修正,但偏差終究會被修正。在這個意義上,上市中小銀行里,潛藏著一批黑馬。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