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張瑜:信貸中的地產灰犀牛

2021年02月18日23:10    作者:張瑜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瑜

  主要觀點

  2020年信貸結構回顧:轉型元年的變與不變

  2020年疫情之下,貨幣政策推出多項支持實體的政策組合拳,也使得2020年成為2012年后信貸結構變化之元年。從新增、存量、增速、銀行集中度四個層面拆解貸款結構,2020年信貸結構之變,在于制造業融資環境顯著改善而房企融資承壓,但不變的是銀行對于居民住房貸款的嚴重“偏科”、居民貸款增速居于高位、居民杠桿風險加速積聚——

  12020年制造業貸款新增規模約2萬億超過過去4年新增總和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止跌回升(10%),工業、小微、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實現雙位數增速。

  2、房地產開發貸信貸占比和增速雙降。在三條紅線的約束下,房開貸增速低于總貸款增速,僅以個位數增長(6.5%左右),存量信貸占比也下降至8.8%。

  3、居民按揭貸款調整非常有限,居民杠桿風險積聚。2020年新增基本持平,余額同比增速14%,存量占比從2013年持續抬升,到2020年末已經高達20%,并推動居民杠桿加速攀升。

  房地產貸款:銀行擴張的捷徑,金融風險的容身所

  地產貸款具備低不良、高回報的特點,對于銀行的確具有特別的吸引力。尤其是按揭貸款,LPR改革后企業貸款利率持續壓降,按揭利率-企業貸款利率利差持續走闊,按揭貸款成為銀行的超優質資產。此外,老百姓的購房熱情保證了按揭貸款的需求,也使得銀行在業務開拓上更為輕松。

  但同時房地產貸款成為金融風險巨大的“灰犀牛”。企業部門,房地產貸款在信貸資源上的“擠出效應”日益明顯。信貸投向的地產偏好已經成為我國銀行的歷史傳統,幾乎非外力不可轉移,甚至在信用收縮時期,銀行抱團安全邊際高的房地產貸款,反而劇烈擠壓了制造業、民企、小微貸款。居民部門,房地產貸款的增長則直接導致了居民杠桿風險的積聚,進而限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并加劇了整個金融系統風險。2020年末,我國居民杠桿達到了62%,居民信貸/可支配收入口估算接近140%。

  由此來看,貨幣政策轉彎的過程中,需要警惕銀行再次抱團安全邊際高的房地產貸款,反而損壞了2020年金融讓利實體、信貸結構改革的成果。12月底以來,各項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既是對近期房地產價格加速上漲的應對,也是吸取過去信用調控的教訓,在新一年信貸開門紅之前,預先按下銀行抱團房地產貸款的苗頭。其中,具體測算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形成的信貸壓力主要集中在按揭貸款,按揭同比少增的幅度大概率在7000億以內。房開貸在2020年低基數上壓降壓力不大,短期內沖擊有限。

  2021 年信貸結構展望:穩按揭占比,穩居民杠桿

  一步展望2021年信貸結構——首先,住房貸款大概率將結束對于信貸資源的侵占。預計按揭余額占比或停留在20%左右,新增占比或降至18%左右(2020年新增占比21%)。其次,制造業貸款占比有望小幅抬升。除了企業融資需求依然活躍外,央行貨幣政策也明確將繼續支持實體經濟。央行將延續實施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繼續發揮普惠再貸款再貼現作用。

  對于銀行而言,全年信貸布局以及一季度搶資產的重點發生改變。對私上,以消費貸替代按揭貸業務,對公上,以制造業貸款替代房開貸業務。尤其是在一季度,趁經濟仍在微過熱階段,企業融資需求依然強勁,多數銀行或選擇在年初爭奪制造業優質貸款項目。預計一季度新增信貸同比持平的壓力不大,并且信貸結構還有望進一步向好,對公長貸占比有望進一步抬升。

  對于居民部門,我們預計居民杠桿2021年抬升幅度在2個百分點以內,抬升速度應為2012年以來最慢。長周期視角下,居民杠桿率的下降有利于緩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壓力,但在中期維度上,考慮到地產銷售的回落,不排除地產后周期消費未來調整的可能,并在邊際上影響核心CPI修復的斜率。

  風險提示:銀行年初信貸壓降速度超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一

  2020年信貸結構回顧:轉型元年的變與不變

  2020年疫情之下,貨幣政策推出多項支持實體的政策組合拳,也使得2020年成為2012年后信貸結構變化之元年。我們從新增、存量、增速、銀行集中度四個層面拆解貸款結構,發現2020年信貸結構之變,在于制造業融資環境顯著改善而房企融資承壓,但不變的是銀行對于居民住房貸款的嚴重“偏科”、居民貸款增速居于高位、居民杠桿風險加速積聚——

  1、2020年制造業貸款新增規模超過過去4年新增總和(2020年新增約2萬億,2016-2019年累計新增1.65萬億)。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也終于止跌回升(10%),工業、小微、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均實現雙位數增速。

  2、房地產開發貸信貸占比和增速雙降。在三條紅線的約束下,房開貸增速低于總貸款增速,僅以個位數增長(6.5%左右),存量信貸占比也進一步下降至8.8%。

  3、居民按揭貸款調整非常有限,居民杠桿風險積聚。2020年新增基本持平,余額同比增速14%,存量占比從2013年持續抬升,到2020年末已經高達20%,并推動居民杠桿加速攀升。

  (一)信貸結構追蹤:新增與存量視角

  從新增視角看,2020年貸款結構進一步向實體傾斜,同時減少房開貸、擠壓套利水分:一是新增貸款投向偏重企業部門,這與金融讓利實體的目標相一致,也和企業在疫情中流動性需求增加有關(從企業經營貸款占比抬升可見一斑)。二是期限分布上,中長期貸款占比進一步抬升至72%,而票據融資這一套利沖貸的融資工具占比壓降至6%。三看行業層面,基礎設施類貸款依然是新增信貸的主要投向(占比30%左右),但房地產和制造業新增占比出現了反轉,兩者一增一減,房地產貸款占比壓縮一半至10%,而制造業貸款占比翻倍至15%左右。

  但另一方面,新增貸款結構的變化也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服務業新增貸款雖然同比多增近1萬億,但占比回落,背后對應的是服務業疫后恢復困難較大,企業融資需求低迷,銀行投貸意愿也相對薄弱。二是個人經營性貸款激增,同比增長近80%,除了普惠目標下支持小微企業的經營貸,流向房地產市場的違約經營貸增長也是原因之一。

  從存量視角看,同樣可以發現實體企業及民企獲貸能力在2020年有明顯提升,這意味著我國存量信貸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一是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自2014年以來首次止跌(2020年中在10%左右),二是小微企業普惠貸款余額占比也終于接近了房地產開發貸款占比(接近9%)。

  但不容忽視的是個人按揭貸款占比已經持續抬升到了20%,除了在2020年一季度因為疫情原因受到一點波折,攀升趨勢自2012年來沒有絲毫改變。換句話說,仍然有越來越多的信貸資源加在了居民部門的頭上,且最終的去向是房地產企業。

  (二)增速之變:實體貸款激增,房地產貸款緩落

  實體貸款余額增速在低基數上實現了飛躍。制造業中長期(2020年末余額同比35.2%)、工業中長期(20%)、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速(30.3%)均在總貸款增速余額以上(12.8%),意味實體貸款占比開始抬升。

  房地產信貸增速受到抑制,但按揭增速調整非常有限。對公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速僅以個位數增長(6.5%),自2019年四季度開始持續低于總貸款余額增速。居民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也保持慢回落的態勢,但同比15.6%的增速依然高于總貸款增速近3個百分點。居民住房貸款的高增速,也直接導致了總量結構中按揭余額占比持續抬升,并推升居民杠桿水平上行至全球高位。

  (三)貸款集中度之爭:誰在引領結構變化

  值得再進一步討論的問題是,是哪些銀行在主導我們剛剛討論的信貸結構的變化?這需要分析我國房地產貸款和制造業貸款集中度的問題,即各類貸款業務中大中小行的信貸占比。

  對于住房貸款,幾乎所有銀行都以按揭貸為重心業務,近兩年中小型銀行尤其突出,積極搶占新增份額。可以說,按揭貸款的高增,背后是所有銀行在信貸資源上的傾斜。

  存量上,大型中型銀行的按揭占比超過九成。2020年中一檔銀行余額占比70%,二檔銀行占比17%,其他銀行占比13%。大型銀行的按揭貸款余額占比在2013-2015年間高達81%,但在2016年開始持續回落,至2020年中降至70%。期間誰搶占了按揭新增份額?2015-2016年,主要是股份行搶占(新增按揭占比從10%左右提升到20%以上)。2017-2020年,主要是三檔銀行搶占(新增按揭占比從從13%提升到23%)。

  就各類銀行的按揭貸款增速來看,積極拓展按揭市場是近年小型銀行共同的發展策略。2020年大中小按揭貸余額增速均小幅回落,分別達12%、19%、35%,小型銀行按揭增速持續高于大、中型銀行。

  在房地產開發貸款業務上,各類銀行存量占比基本不變,第一檔、第二檔、其他銀行余額占比分別達27%、17%、56%。但從各行房開貸余額增速看,小型銀行自2019年開始持續壓降,反而是國有大行房開貸余額增速在2020年上半年抬升近3個百分點。特別是從新增同比來看,國有行同比多增高達50%。

  在制造業貸款業務上,國有大行和中小行是2020年制造業貸款增長的雙引擎。2020年上半年,第一檔、第二檔、其他銀行余額占比分別達46%、16%、38%。但此前在2016-2019年,中小行基本是制造業貸款唯一的救生浮木,四年間大、中型銀行累計新增貸款為負,僅小型銀行新增制造業貸款接近2萬億。

  2016-2019年,前有房市瘋狂,后有去杠桿,在國有行和股份行集體逃避制造業貸款的時候,基本上是由小銀行在完成制造業貸款的投放,但可謂獨木難支。直到2019年貨幣政策基調邊際轉向,國有大行開始發力制造業貸款,趨勢才停止惡化。再到2020年伴隨著再貸款再貼現等支持實體的貨幣政策工具,國有行和中小行共同成為制造業貸款的雙主力,也才真正實現了制造業貸款的增長。

  二

  房地產貸款:銀行擴張的捷徑,金融風險的容身所

  (一)房地產貸款的吸引力

  綜合來看,2020年金融支持實體,信貸結構調整工作基本是成功的,美中不足的是房地產貸款的高增速,一體現在中小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的傾斜,二體現在國有大行加大對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力度。

  究其背后原因,房地產貸款尤其是按揭貸款,對銀行來說確實是高回報、易獲得的優質資產。

  首先,房地產貸款具有低不良、高回報的特點,這一優勢在2019年后更為凸顯。對按揭貸款,LPR改革后企業貸款利率持續壓降,而按揭反而受限于5年LPR為下線,導致按揭利率-企業貸款利率利差持續走闊,按揭貸款成為銀行的超優質資產。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在“三條紅線”限制下,中小房企生存空間受壓,銀行房開貸額度優先頭部房企,國有大行更具業務優勢。

  其次,老百姓的購房熱情保證了按揭貸款的需求,銀行在業務開拓上更為輕松。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加速上漲。此外,2020年末10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達近年新高,月均較2017-2019年同期增加170萬平方米左右。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同比高達8.7%。

  (二)房地產貸款高增背后的風險

  但同時房地產貸款正成為金融風險巨大的“灰犀牛”。對企業部門,房地產貸款在信貸資源上的“擠出效應”日益明顯。信貸投向的地產偏好已經成為我國銀行的歷史傳統,幾乎非外力不可轉移,更能穿越信用的寬松和緊縮周期。簡言之,過去的信用周期中,總是“松”松了房地產貸款,“緊”緊了制造業貸款。

  在信用寬松時,房地產作為逆周期行業占領了主要信貸資源。比如2012年,房開貸同比多增5800億,而制造業貸款少增了2600億;2015年,按揭貸款多增9400億,制造業貸款僅僅多增1600億。

  在信用收縮時,銀行抱團安全邊際高的房地產貸款,房地產貸款調整有限甚至繼續多增,反而是制造業、民企、小微貸款遭到了擠壓,新增受阻。比如2013年,按揭貸款多增7050億,制造業貸款少增2400億。2016年-2018年,房開貸持續多增,而制造業貸款新增規模持續被壓制在每年2000億的水平。

  對居民部門,房地產貸款的增長則直接導致了居民杠桿風險的積聚,進而限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并加劇了整個金融系統風險。2020年末,按照居民信貸/名義GDP口徑,我國居民杠桿達到了62%,按照居民信貸/可支配收入口徑,我國居民杠桿已經接近140%,遠超美國和日本。

  (三)以監管之力扭轉銀行信貸偏好

  由此來看,貨幣政策轉彎的過程中,需要警惕銀行再次抱團安全邊際高的房地產貸款,反而損壞了2020年金融讓利實體、信貸結構改革的成果。12月底以來,從頒布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到各省市前后出臺《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既是對近期房地產價格加速上漲的應對,也是吸取過去信用調控的教訓,在新一年信貸開門紅之前,預先按下銀行抱團房地產貸款的苗頭。

  其中,具體測算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對房地產貸款的影響有多大?我們認為壓降壓力將主要集中在按揭貸款,導致2021年新增按揭貸款同比少增的幅度大概率7000億以內。

  估算當中,我們簡單假設總貸款余額增速與各行貸款余額增速一致,并且樣本銀行(34家公布具體房貸數據的銀行)按揭貸款與總按揭貸款余額的占比基本不變。則按照各行2021年末需要達成的按揭貸款比例,對應不同的2021年總貸款余額,可得不同的2021年末的按揭貸款余額和新增按揭規模。房地產貸款規模按同樣辦法估算。結果顯示,對應10.5%-12%的信貸余額增速,2021年新增按揭規模在3.6-4.3萬億,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規模在0.95-1.25萬億。對比2020年新增按揭為4.24萬億,新增房開貸為0.93萬億。調整壓力主要集中在按揭貸款,短期內沖擊有限。

  其中悲觀假設下,信貸余額增速壓降到10.8%,則總新增信貸和新增房地產貸款都要同比少增約9500億,意味著銀行面對集中度要求,單邊壓降房地產貸款以作應對,造成信用劇烈收縮的情景。但考慮到2021年政策“不急轉彎”的定調,支持實體經濟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續作,以及企業依然較為活躍的融資需求,我們認為這一情景的概率不大。

  其余幾種情景下,新增房地產貸款均為同比少增,但對應的總新增信貸均維持多增或持平。意味著如果銀行主動積極的應對監管,開拓制造業貸款、小微貸款業務,集中度要求對整體信貸增長的壓力有限。

  三

  2021年信貸結構展望:穩按揭占比,穩居民杠桿

  結合2020年信貸結構與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的測算,展望2021年信貸結構——首先,住房貸款大概率將結束對于信貸資源的進一步侵占。預計按揭余額占比或停留在20%左右,新增占比或降至18%左右(2020年新增占比21%)。其次,制造業貸款占比有望小幅抬升。除了企業融資需求依然活躍外,央行貨幣政策也明確將繼續支持實體經濟。在《2020年貨幣政策回顧與2021年展望》中,孫國峰司長表示將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機制,延續實施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繼續發揮普惠再貸款再貼現作用。

  對于銀行而言,全年信貸布局以及一季度搶資產的重點發生改變。對私上,以消費貸替代按揭貸業務,對公上,以制造業貸款替代房開貸業務。尤其是在一季度,多數銀行或選擇趁經濟仍在微過熱階段,企業融資需求依然強勁,爭奪制造業優質貸款項目。結合我們的信貸官調查來看,預計一季度新增信貸同比持平的壓力不大,并且信貸結構還有望進一步向好,對公長貸占比有望進一步抬升。

  對于居民部門,我們預計居民杠桿2021年抬升幅度在2個百分點以內,抬升速度應為2012年以來最慢。長周期視角下,居民杠桿率的下降有利于緩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壓力,但在中期維度上,考慮到居民杠桿和地產銷售的回落,不排除地產后周期消費未來回落的可能,并在邊際上影響核心CPI修復的斜率。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