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股基齊飛銀行理財不香了? 賺錢效應能否延續?

2021年02月02日07:55    作者:夏心愉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夏心愉

  “隨便買個股票型基金,一年下來少的賺10%,多的賺30-40%,守著3%的銀行理財,能有什么出息?”

  “我炒股10年了,今年的收益還不如女兒在網上隨便買一只基金高,她還勸我要改變投資理念。郁悶,難道我真的out了?”

  “專業的事就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基金經理為了研究股票起早貪黑,廢寢忘食,頭都熬禿了,你不相信他相信誰?自己配資產做投資,可能干得過人家嘛?”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基金抱團績優股,收益不菲,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吐槽便越來越多。股基齊飛,對銀行理財就產生了擠出效應。作為與基金公司既是競爭對手、是合作伙伴的銀行,心態似乎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愉見財經”聽聞了好幾家銀行,今年的內部政策都是,加碼基金以及信托、保險等產品代銷。與代銷高歌猛進的氛圍相比,銀行理財由于歷史遺留和現實標的原因,短期內做高收益率并不現實,因此顯得有些許落寞。

  理財不香了

  Y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四季度,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3.77%。

  3.77%……額,銀行理財經理流下三滴汗。這樣的表現與近期火爆的股、基市場相比,毫無競爭優勢可言好嘛。他最大的指望可能就剩下搞基金代銷了。

  牛市之下,投資者贖回理財轉而購買基金的情況屢見不鮮。

  我們聽說,有股份制銀行緊急對他們行的短期理財產品進行“升級”。以前產品到期后,投資人未贖回的錢就只能算成活期收益,但現在,可以繼續享受理財收益。

  無非就是為了留住客戶:老鄉,別急著走。

  1月29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顯示,2019年開始,理財存續規模企穩并保持穩健增長,2020年年初一度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速,不過隨后放緩,全年同比增長6.9%。

  大家可能會問了,股市好么,銀行自己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呀,也去摻和出一杯羹嘛。

  可是,他們貌似正在冷啟動,需要時間。各位耐心。

  為啥呢?銀行理財子公司不是都紛紛表示增配權益類資產是大勢所趨了嗎?

  “愉見財經”覺得吧,一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權益類產品的投研能力和競爭經驗等方面相對不足,現有的薪酬激勵機制也不支持銀行理財子公司高薪“挖”明星基金經理。

  另一方面,理財產品過去面向的客群主要為中低風險偏好客群,對凈值波動更為敏感,缺少像基金客戶那樣多年來市場漲跌帶來的投資者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理財子公司開發權益類產品的積極性。

  截至年末,理財產品存續規模近26萬億元。具體投向按規模排序,依次是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現金及銀行存款、權益類資產、公募基金。其中,權益類資產余額占比僅為4.75%。并且,混合類理財產品和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均同比下降,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僅為800億元。

  2020年初,央行宣布將資管新規的過渡期繼續延長至2021年底。原先銀行理財的“池子”里有大量期限長、流動性差的非標資產,過渡期一延再延,也足見存量理財產品的承接和遷移并非易事。

  賣理財不如賣基金

  Y

  不過上帝是恩慈的。他給你關了一扇門吧,并沒有去洗洗睡,還是想到去開一扇窗的。

  就像“愉見財經”聽某位深耕房地產類業務的銀行管理層說的,雖然樓市過熱引來了加碼調控,房貸業務停掉了(雖然對外不說一刀切,其實他們最近都在搞自查,不放房貸了),但怕啥,這過熱底下客戶排隊搖號搶一手房,各個要押個幾百萬來驗資,他們行有相應業務資質并競爭到了這筆錢的托管!那都是妥妥的低息負債!

  所以理財也是這樣。本行理財產品本身沒競爭力的話,就賣基金唄。基金那么火,銀行代銷渠道功不可沒啊。

  今年1月,公募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發行規模超過4500億元,刷新單月發行規模記錄;其中易方達發售的爆款基金——易方達競爭優勢創下近2400億元的“天量”單只基金認購規模,為本就火爆的基金市場再掀波瀾。

  爆款的誕生,除了有平臺和明星基金經理光環的加持、有市場熱度的追捧,背后還有銀行代銷渠道的給力。

  在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發售前幾日,我朋友圈里那名敬業的某股份行客戶經理就不停地發推廣文案進行預熱,比我這干公號的還能刷屏,1月18日當天更是連發6條朋友圈,實時播報基金認購進度,提醒客戶抓緊“上車”。

  此外還有更牛的操作呢。據說有那么一小撮銀行客戶經理,甚至鼓勵客戶先將所持有的基金落袋為安,轉而參與新基金認購。啊哈哈哈,這券商鼓勵股民頻繁交易異曲同工嘛,說白了,新基金的認購費高唄,這些客戶經理想賺更多的尾隨傭金唄。

  不過后來,上頭說到的這只基金,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150億元的基金,配售比例只有不到6.3%。好多客戶沒搶到啊。于是乎,我朋友圈里那位銀行客戶經理就更加忙碌了:一邊安慰客戶,一邊又推薦了兩只基金——富國成長領航和泰康優勢企業混合,說是等認購款一退回就可以購買。

  然后,他的朋友圈又刷屏了!

  以饑餓營銷誘導超額認購,以爆款為噱頭吸引更多人氣,超募的資金還可以營銷其他產品,可謂一舉多得。

  數據顯示,代銷基金等中間業務正成為銀行增收的重要來源。僅從2020年部分銀行在半年報中披露的數據來看,招商銀行代銷基金收入達到48.08億元,同比增長105.03%,超過2019年全年;農業銀行基金代銷收入11.88 億元,同比增長80%;光大銀行代理基金收入同比增長32.52%;華夏銀行公募基金代理銷售額同比增長21.29%;北京銀行公募基金銷量同比增長137.9%……

  從另一角度來看,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向銷售渠道支付客戶維護費97.49億元,占到管理費收入的24.17%,同比提升明顯。

  賺錢效應能否延續?

  Y

  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公募基金的利潤總額達到1.98萬億元。而從1998年到2019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的累計利潤為2.77萬億元。也就是說,2020年一年就相當于過去20年所賺的70%,財富效應爆棚。

  僅四季度,公募基金的利潤總額就超過8200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一騎絕塵,達到2232億元,其次分別是混合基4889億元、債基525億元、貨基452億元、QDII基金111億元。

  今年以來,基金火出圈。僅上半年就新增“基民”突破2000萬,其中90后是主力軍。微博熱搜、超話一個不少,基金和明星八卦一樣,成了90后的社交工具和茶余飯后談資。就連許多老股民也不得不靠基金收益填補股市上虧損的“坑”。

  那么,買基金就一定賺錢嗎?答案顯然是“未必”。就在上周,股市回調,白酒等板塊受挫,基金也相應回調。一方面,績優股估值回歸是必然。另一方面,股市和基金的上漲與貨幣政策有直接關系,2021年貨幣政策恢復常態化,且在指數已經處于近4年高點的情況下,權益類基金保持年化40%以上的收益,就連明星基金經理都承認,難度是很大滴。

  遙記得,2018年,全球各大投資品類萬馬齊喑,上證指數全年跌幅近25%,權益類基金全軍覆沒,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為-19.25%,無一只合格股票型基金為正收益。如今被粉絲封神的“坤坤”,當年其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也虧損了14%。

  回到正題。這篇文章是分析銀行業務風向的,本無意于評論基金。但怕我說多基金的好吧,你們就盲目跟風。別哈。

  這么說吧。買主動型基金,最重要是對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和風格的了解以及信任程度,“韭菜”不一定會買錯,但會盲目,在震蕩市中一樣是拿不住的。在眼下這個時點去接新基金,各位請確認調研清楚了再下手。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主持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委會研究員,上海金融青聯委員。微信公眾號:愉見財經。)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私人銀行 招行 銀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